1. 如何正確處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
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
所謂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從信用關系和信用制度中產生的虛擬資本衍生出來的一種相對獨立的經濟活動形態。早在140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提出了「虛擬資本」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馬克思指出,虛擬資本是在生息資本的基礎上產生的。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貨幣所有權與貨幣使用權脫離時,生息資本出現了。生息資本的出現,表明每一個確定的和有規則的貨幣收入都表現為一個資本的利息,當人們把每一個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貨幣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並把它算作是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一個資本提供的收益,這樣貨幣收入就資本化了,虛擬資本也就形成了。
當年,按照馬克思所論述的虛擬資本,有兩種不同的形態,除了上述的股票、債券等公共有價證券外,另一種形態是由信用制度產生的各種信用票據,包括商業匯票、銀行匯票和銀行券,而且這是馬克思所分析的虛擬資本的重點,是虛擬資本的首要的、基本的形態。今天看來,這種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因為,隨著當今世界金融市場的日益活躍和空前發展,為了規避風險或投機取利而發展起來的金融衍生工具日益增多,虛擬資本的范圍也被大大擴展了。它不僅包括了各種有價證券,還包括了以股票等原生性金融工具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金融衍生產品,如期權、期貨等,虛擬資本得到了更高程度的發展,並逐漸發展成為以信用制度為基礎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活動領域,這就形成了虛擬經濟。而現代市場經濟,也正是建立在信用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與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同時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逐漸走向繁榮的。
這一點,我們從過去100多年美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中就可以看到。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從美國西部開發到伊利運河的修建,從鐵路的興起到南北戰爭,從19世紀後期開始的美國工業化,一直到近年高科技產業在美國的蓬勃興起,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活躍的資本市場,為美國經濟的崛起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華爾街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逐漸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都被認為是資本市場,或者說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的一個很好的例證。概括起來,美國的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虛擬經濟的發展,不僅將大量閑置和零散的資本集中起來投入實體經濟中,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支持,滿足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資金需求,而且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也起到了十分積極作用。其次,虛擬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助於分散經營風險,降低交易成本。一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和形式的多樣化,為實體經濟部門和投資者提供了規避風險的多種選擇。二是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產品集中,促進資本加速周轉和結算,大大緩解了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各種摩擦,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再次,虛擬經濟的發展,還有效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拉動實體經濟增長。不僅如此,虛擬經濟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其自身也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而迅速膨脹。然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虛擬經濟一旦失去信用制度的有效制約和必要的嚴格監管,任其自由發展、過度膨脹,就會導致泡沫經濟,從而不僅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將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沖擊整個國民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引發經濟衰退。這一次從美國華爾街發端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例證。
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很多人的腦子里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疑問:為什麼在美國這樣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核心華爾街,那些曾活躍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著名投資銀行會迅速土崩瓦解?為什麼曾被人們極力推崇的號稱是「最嚴格的監管、最有效的市場手段」,會製造出這樣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隨著事態的發展,當人們透過這些疑問的背後,漸漸看到問題的更深層次時,竟然發現是監管失靈、內部失控、爾虞我詐、暗箱操作,等等。曾幾何時,壟斷國際金融市場評級的三大評級機構,為了賺錢竟然也違背職業操守,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如今,這些號稱按市場規則運行,有充分信譽度,並且評級很高的機構,不是破產倒閉就是被紛紛兼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美國和歐盟盡管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採取了多種措施,下了大注,但是收效並不理想。由此可見,如果不對現有的某些機制、制度動大手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否則,即便渡過此次危機,下一次危機到來,問題會更嚴重。於是,有人提出,從當前這場金融危機中,不僅讓人們看到了美國國家信用的危機,也看到了曾被美國極力推崇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的破產。為此,必須改變由美國主導的舊的金融秩序,探索建立新的金融體系、新的金融體制。前不久,歐盟也提出要進行全面改革的意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二、關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思考
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的范疇。透過這次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探索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過程中,絕不能照搬西方國家資本市場任其自由發展、國家不準干預的那一套理論,一定要按照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標准,去進行我們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妥善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作為在金融領域工作了50多年的老金融工作者,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始終處於一個不斷學習和借鑒國外經驗的過程。這么多年來,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一次次地探討我們為什麼要發展資本市場和如何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這個問題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一定要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的有活力的資本市場,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東西,一定要經過消化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趨利避害,尤其是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暴露的種種弊端,更要加以嚴格的防範。但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全盤否定資本市場和虛擬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回顧我國資本市場10多年的發展實踐,我們應當看到,發展資本市場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僅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也是取得了顯著成績的。概括起來,一是有利於持續穩定投入長期資金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的宏偉目標。從我們建立資本市場以來,通過資本市場籌集了大量的資本金,對推動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二是有利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四大銀行進行改革,通過資本市場籌集了大量的資本金,資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一舉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現在看來,如果沒有這次重大的改革,很難應付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三是有利於推動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四是有利於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和商業保險的運行。五是有利於擴大內需,增加社會財富。六是有利於我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為此,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不斷加深對資本市場普遍規律的認識,善於運用正確的政策和理論去引導,正確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和儲蓄與消費的關系。只要組織運用得當,就會對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認真吸取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從我國基本國情和資本市場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建設,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關系:
首先,要妥善把握好資本市場發展、創新與有效監管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有效監管,市場才能健康發展。我認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強化監管的措施:一是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要聯合起來綜合制訂中國的法規,協同工作,強化綜合監管,把監管落到實處。二是對各類衍生工具和產品,特別是對出台的新品種,務必要實施嚴格的監管,制訂完善的監管條件,明確執法職責,堅決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狀況。三是對私募基金的現狀,要抓緊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制訂有效的監管方案,明確監管的職責,不可放任。與此同時,對做空機制要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對媒體的股市評論也要加強管理,凡不利於資本市場穩定者,要進行清理整頓;對虛假傳播造謠生事,給市場帶來負面影響的,要追究責任。
其次,要妥善處理好資本市場行情漲跌的關系。一般說來,資本市場上漲和下跌都是難以避免的。但從我國發展資本市場的實踐來看,應力爭避免短期內的大起大落,努力爭取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我認為,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我們對資本市場的政策支持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強,要採取「組合拳」式的綜合措施,把保持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結合起來。目前,國際上出現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工作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對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分析,積極尋找正確的應對策略和措施,把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和金融健康發展的壓力轉化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只要我們統一思想,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備得更周密一些,堅定必勝信心,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的資本市場,就一定會迎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第三,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為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經過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思,我們的頭腦應當變得清醒一些,要看到我國資本市場是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而發展起來的,由於資本市場發展初期,制度還不完善,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對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產生了一些制約。因此,促進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導和扶持,各有關部門都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為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共同營造良好的環境。
三、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
最後,我們回到正題:如何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正如我前面已經說過的,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的范疇。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通過回顧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實踐,我們既看到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也通過一次次金融危機特別是最近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看到兩者關系扭曲後所產生的嚴重危害。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資本市場積極作用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其中潛在的問題,趨利避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和虛擬經濟的積極作用。
回顧我們前面所談到的,概括起來,我認為虛擬經濟具有如下幾個特徵:第一,虛擬經濟是建立在信用關系和信用制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虛擬經濟的發展本身也促進了信用制度的發展,進而極大地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第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有著本質的不同。虛擬資本本身沒有價值,不過是資本所有權的證書,是實質資本的紙質的副本。虛擬資本代表的資本已經投資於生產領域,它自身作為可以買賣的金融資產卻滯留在資本市場上。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切不可捨本逐末,過度熱衷於追逐虛擬經濟的紙面收益,而忽視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實體經濟的發展。第三,虛擬資本和虛擬經濟存在著自我膨脹機制。股票,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等,作為有權取得未來價值的所有權證書,其價值表現了人們對尚未創造出來的價值的提前承認。因而,把許多還沒有實現的未來收入加入到現實價值中,這就使虛擬資本迅速膨脹成為可能。當虛擬資本過度膨脹,超過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就會產生泡沫經濟,一旦泡沫破滅就會引發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虛擬經濟的這些基本特徵,妥善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既要注意其發展的正面作用,又要嚴加防範其消極作用。
在目前形勢下,我認為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正確引導,靈活審慎地採取有效措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堅定投資者的信心。堅定信心是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動盪和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當前,我們在看到國民經濟總體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從國外情況看,主要發達國家已步入衰退,新興經濟體普遍減速。在一個時期內,我們將突出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壓力,突出面臨外部需求顯著減少、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的壓力。著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靠信心穩定市場預期,靠信心渡過難關,極端重要。因為,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投融資服務鏈的樞紐環節,不僅可以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點,還能夠較好地兼顧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的要求,成為促進實體經濟多渠道融資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維護信心入手,統一認識,各部門協同,下手快,決心大,明確穩定市場的目標,組織調動資金,推動大量持幣待購股票的資金入市。
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除了堅定信心,穩定股票市場運行外,還應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要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優先安排與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等相關的債券發行。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責無旁貸。當前,我們要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不僅是壓力、是挑戰,更是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發揮作用的重要機遇期。比如: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方面要下力氣幫助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型、高成長類的中小企業解決流動資金不足;另一方面從長遠發展看,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更需要金融體系發揮全面支撐作用,需要藉助資本市場協助其解決長期發展所必需的資本金問題,因此,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中小企業是當前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
最後一條,就是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宏觀調控,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安全,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認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要通過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創新體制機制,調動商業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增強金融機構抵禦風險能力,形成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方面擴大融資、防範風險的合力,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結構調整的作用。
2. 靠什麼把低成本資金引入實體經濟
在當前的金融體制下,低成本融資能否進入實體經濟還相當不確定,需要靠制度安排來保證。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前提,是中央政府對「實體經濟」做出嚴格界定,建立起化解弱勢行業及企業融資困難保障機制,制定嚴格區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法律制度。
確保經濟有質量的增長,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一條重要途徑。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幾個基本條件。比如界定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比如金融體系運作必須有效,比如不同融資工具之間必須具有替代效應,採取市場化方式而不是政府主導等等。若沒有這些基本條件,融資成本降得再低,這些資金是否會進入實體經濟仍是相當不確定的。沒有這些基本條件,低成本融資不僅無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反而會吹大資產價格泡沫。
既然企業融資成本高低更多的是來自市場因素,那政府現在最要緊的就該是推進金融體系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特殊的優惠政策來保證弱勢行業或企業能解決其金融約束的問題,而不是以行政干預的方式來推低利率。由於金融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如果過度強調降低融資成本,容易讓高風險企業及項目把其風險轉移到銀行體系。金融體系或銀行體系潛在風險增加,不僅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還會造成虛擬經濟的繁榮,而虛擬經濟繁榮將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
3. 怎樣讓資金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
要想錢流入實體經濟,只有一種情況才有可能,那就是做實體經濟很賺錢。而要做實業賺錢,就必須是三個條件:賺錢的實業要容許去做、做實業相對很容易、給做實業減稅。
這三條中減稅最容易,說減就減!「做實業相對很容易」就不容易了,涉及到政府工作職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的轉變,一個具備所有封建特色的組織要想轉變,非武力就一定需要很長時間以及很厲害的招式,還是某高人說的對,「這觀念的轉變的難度,比讓ta放棄利益的難度都大」。「賺錢的實業要容許去做」做起來相對容易而要fanly說清楚很難,先說做起來的事:只要損失部分官宦、官宦子弟的利益就可以做到,放開賺錢的比如石油、能源、運輸這些行業,讓更多的資本主體進入這些行業,絕對可以降低這些行業的成本、增加就業、帶動消費。再來說「要fanly說清楚很難」這件事:因為這些行業的實業本來就有,直接把錢貸給他們不就行了嗎?幹嘛不這樣做?這個,恩,要容許fanly想一想,明天再來說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4. 如何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首要的是要使得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具備吸引力,也就是,資金存銀行,入股市樓市,都不如去投資實體。這是有一定難度的。
降低行業門檻不能算是有效的方法,我理解你的意思是放寬壟斷行業的進入門檻,但是這只是讓資金進入這些壟斷行業的辦法,而不是普遍意義的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個人覺得,最直接的促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是減稅,即減少實體企業的稅負,使得資金回報率上升,其他的只能是降低虛擬經濟的資金回報率,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如果資金存銀行、投資虛擬的股市、或者投資樓市,其回報率低或者風險高的話,資金自然迴流實體經濟。
但是,在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下,大量資金無論你做什麼,他都不願意去做實業的,因為資本市場的機會太多了,暴利機會也太多了。
5. 央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具體會如何幫助實體復甦
央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幫助實體經濟復甦首先是釋放貸款,其次是降低貸款的利息,再者是釋放有利的政策,另外就是幫助實體企業尋找更多的銷路。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央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具體是如何幫助實體企業復甦的。
一、釋放貸款
首先是釋放貸款,對於實體企業而言在疫情期間面臨著很多的經濟壓力,對於他們而言一方面需要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另外一方面需要面臨對應的一些經營過程資金周轉的壓力,所以中央政府決定將對應的資金下放到經濟市場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發展。
有關企業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趁著對應的好政策積極發展,才可以更好地滿足一些自身的強勁動力的發展需求,同時可以完成一些新的發展目標。
6. 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怎麼突破困境
2021年新「個體」經濟,新媒體運營,新商業「業態」,新業態「生活圈」。
「個體」 實體店要「升級」,電商需「轉型」。
「業態」 傳統個體的「消失」,新個體的「崛起」。
「生活圈」 電商與實體「本是同根生」,虛擬實體「互補」。
無須「規避」現實,互聯網進入我國,電商的出現,是對傳統商業流通環節的一次「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一場「革命」。
然而資本的「狂虐」,人性的「貪婪」,燒錢補貼「全網最低價」,「無序」的市場競爭,卻造成了商品價格體系的「全線崩潰」。
金融監管,互聯網平台反壟斷
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不是「全盤」否定生鮮電商互聯網大佬及其商業模式。
而是規范市場「 游戲 規則」,防止一家獨大,多寡頭「壟斷」市場,資本「主義」形成一種制度控制市場的「苗子」出現。
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各經營主體」怎麼突破經營困境?
這是各行各業「包括電商、實體」都普遍面臨的一個生存問題,如何調整思維觀念,適應「新商業」業態生活圈,「因人而異」不盡相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送給你一句話,世界上打敗你的,只是你自己,現代 社會 ,只有自己才能夠救自己!
如有實際困難需咨詢,敬請關注本號系列文章。2020.12.30.上海.青浦.
我估計到明年年底實體經濟會有好轉跡象。原因是,一,隨著民眾的覺醒與國家的出手,電商會越來越規范,雖然電商還會搶占實體的很多市場份額,但整體上會比之前有所好轉。但這需要時間,第二,國家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開始進行需求側改革,從政策上這也會增加市場需求,增強經濟活力。第三,疫情的影響到下半年也會逐漸消退,一切會步入正軌,整個國民經濟會逐漸復甦。總之,明年會逐漸轉好,但是需要時間。
作為實體經濟我們明年應該怎麼辦,在這里,我有幾點建議:1,自己的商品做出特色,縮小競爭,做出差異化。2,注重品牌形象建設,早晚經濟會向品質化方向發展,品牌化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與附加值,這樣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來。3,我向來不喜歡也不建議打價格戰,做好自己產品的定位,定一個合適的價格。4,增加社區微信等電商營銷渠道,拓展銷售渠道。我相信,過了明年,實體店會越來越好,明年就開始布局吧!
市場已經形成平台化 並不是消費者和商家說了算 這就是本質 跟平台做 流量形成控制 還是資本控制大部分流量 中小商家 吃剩菜大部分是中小商家都是能看明白的 所有不管實體轉平台 都是形成圈子內的一個可控個體 消費者還津津樂道便宜好 也不知道自己口袋的錢從哪裡來的 實體 以店鋪租金為收益 但控制不了流量 和人群 但是平台不同 平台所有都可以控制 價格 人流量 排名 這顯而易見的問題 但不是說必須要砍掉誰就是好事 應該是說 商家與消費者都是可以自由以某種工作方式來得到收益並不由單一方式所控制
如果實體經濟的法律法規和辛巴的法律法規一模一樣的時候,實體經濟就突破困境了
扶持實體店的存在!與電商在平等待遇下競爭?
低質量產業鏈供應鏈結構性問題或將被「商業品牌生態系統」所取代。
最近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家在扭住什麼?打通什麼?貫通什麼?補齊什麼?優化什麼?是不是一目瞭然?相信每一個行業領域你都可以找到自身所處的位置,干就完了!
根據《2020互聯網發展趨勢》分析,傳統企業產業鏈的競爭正在升級為商業品牌生態系統的競爭。未來的企業只有兩種命運:要麼成為商業品牌系統的引領者,要麼成為品牌生態系統的合作者。
問阿里
給電商加稅,把所有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統統驅逐出境。那些壟斷巨頭涉及的范圍太廣了,把他們統統拆分。
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要想突破困境,難度非常之大。本人以為:
第一,2020年底,全球疫情反彈,變異新冠來勢洶洶,待疫情結束,人們可以放心地走上街頭後,傳統實體經濟可能會有好轉。
第二,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反壟斷,重實體,但傳統實體經濟的復甦和回歸還有待時日,或許還需要一兩年的過渡期。
第三,隨著城市的擴容,「一鋪養三代」已成為過去。目前,大多數城市,整街的商鋪緊閉。對商鋪店主來說,過去十年投入買下的商鋪連資金利息都沒收回,不願意低於成本出租商鋪。而對於租鋪的經營者來說,房租、人工、商業水電氣的開銷占經營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電商經濟、地攤經濟更讓傳統實體經濟雪上加霜,再加上而今市面上的歪貨、假貨橫流,傳統實體經濟真正的是在夾縫中生存。
第四,中央雖在2020年疫情期間對實體經濟給予扶持,試問,底層的老百姓又真正得到多少實惠?商鋪大多數歸私人所有,降低商鋪租金等於一句空話。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將商鋪的水、電、氣費統一降低,或許能讓商鋪經營者真正得到黨和政府的恩惠。
第五,傳統實體經濟真正能突圍,得靠國家政府的扶持才行。中國人民都是勤勞的人民,每一位傳統實體經營者都願意吃苦,都願意努力奮斗。但要有一個實體經濟活下去的理由吧。
第六,傳統實體經濟經營確實也應該改變過去的經營模式,盡量利用互聯網平台,將線上線下有機結合,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扭轉局面。
本人估計,2021年傳統實體經濟比2020年更難。
不患實體困境,患人口資源被實體人工產品劫持!人口資源均分,實體人工就天高任鳥飛了,人口是米,人工是飯,沒米煮不了飯。
7. 人民日報:資金如何向實體經濟引流
原標題: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 資金如何向實體經濟引流?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近日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萬億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
金融活水通暢,激發實體經濟活力。近日記者來到浙江、山東、安徽等地調查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情況,探討如何完善長效機制,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量」增「價」降結構優
先進製造業、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獲得金融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
歐隆泵業有限公司位於浙江溫嶺,水泵行業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前幾年,企業的生產模式是簡單的組裝、加工。在這種模式下,工人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質量,水泵的退貨率一度居高不下。」公司負責人張建軍回憶說。
台州銀行溫嶺大溪支行了解情況後,提供貸款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綜合授信額度450萬元。手頭有了資金,張建軍對噴漆車間、線圈車間和安裝車間進行了技術改造,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去年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轉型升級不會這么順利!」
「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有關部門下大力氣推出多項舉措,取得顯著效果。」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持續發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力度不斷加大,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梗阻」被逐漸打通。
曾剛說,從總量上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靈活使用,保持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從價格上看,今年前8個月,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6.8%,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9個百分點。8月央行宣布改革完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實際上推動了市場利率下行,實體經濟獲得了實惠。
「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同時,金融供給的結構也在優化,先進製造業、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曾剛說,這有賴於定向降准、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結構性政策的精準發力。大型銀行的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30%等監管要求,也有效引導了信貸資金的投向。
在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下,實體經濟的筋骨更強了。
——增加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融資。
「截至9月末,工行對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業、科技研究服務業等實體經濟領域民營企業貸款超過1萬億元。」中國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高級專家胡廣文介紹說,在資源配置上,工商銀行對民營企業加大傾斜力度,給予為先進製造業民營企業發放貸款的部門優惠資金,放貸資金價格下來了,從源頭上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3.3%和6.9%;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1.2%。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三農」民生等薄弱環節發展。
「再也不需要找擔保人,紅本本還真管用!」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戶殷玉榮從縣農行陸續貸款近40萬元,盤活了村裡「靠天收」的低產地,發展起稻蝦共養的產業。
殷玉榮口中的「紅本本」就是股權證。小崗村黨委副書記馬武俊介紹,村裡成立了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並發放股權證。「村民憑借股權證獲得全域授信,只要將股權證質押給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就可以向縣農行申請3000元至30萬元的貸款。」
「農村金融服務為促進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一環。」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農村金融是鄉村振興的著力點之一,應該立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創新金融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金融信息服務平台精準對接供需,盡職免責機制仍待完善
「本來以為第一次貸款手續繁瑣、辦理時間長,可是這次貸款後,我徹底改變了看法。」山東德州盛邦體育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永超深有感觸地說。
盛邦體育是一家專業從事SMC高分子復合材料製品設計、研發、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由於經營戰略調整,生產規模擴大,資金周轉壓力增大。企業以前從來沒有貸過款,該怎麼與銀行打交道?黃永超一頭霧水。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省里建設了融資服務網路系統,就在『山東政務服務網』的『企業融資需求徵集』板塊里試著發布了融資信息。」黃永超說,沒想到德州銀行通過平台發現企業的融資需求後,馬上上門對接,為公司授信1000萬元。「從發布融資需求到獲得貸款只用了10天時間,真是太方便了!」
金融機構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最大困擾之一就是信息不對稱,不過這種狀況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在全國多地,各類金融信息服務平台不斷涌現,架起了銀企間的「連心橋」:
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要求通過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陝西,由政府主導搭建的信用金融服務平台,已採集全省200多萬家企業的基本信息和近1.7萬家企業的社保、稅收及國土等深度信息,實現融資需求對接180億元;在江西,今年前8個月,通過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台發放貸款845.3億元,占同期全省普惠小微貸款發放量的33.3%。
此前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抓緊構建完善金融、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等大數據服務平台,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域互聯互通。健全優化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信息對接機制,實現資金供需雙方線上高效對接。
「鼓勵和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需要諸多配套措施。」曾剛說,各地建設金融信息服務平台,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的有益探索。地方政府擁有豐富的社保、司法等信息,有能力把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的信息綜合起來,形成龐大的資料庫。如果合法合規使用,這些珍貴的數據對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水平幫助很大。
推動服務實體經濟長效機制建設,除了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外,還應該完善金融機構「敢貸願貸」機制。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表示,銀保監會持續推動銀行進一步健全盡職免責機制,督促銀行將小微貸款業務納入考核體系。
記者了解到,重慶銀保監局近期對轄內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盡職免責工作進行摸底調研,從反饋的情況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銀保監局轄內銀行共對5.42億元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認定盡職免責,涉及免責員工共1043人,其中銀行管理人員221人,審批崗位人員163人,信貸客戶經理659人。為提高免責效率,重慶農商行下放了免責許可權,給予分支行50萬元以內的盡職免責認定許可權。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盡職免責機制尚不完善,難以完全消除客戶經理後顧之憂。比如,雖然監管部門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已經提升至3個百分點,但不少銀行更加重視整體不良率的考核,沒有將小微企業不良率單獨隔離考核,政策優惠難以體現。
好政策關鍵在執行
落實好已出台的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等各項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要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加大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體系與供給體系和需求體系的適配性。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堅持用市場化改革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面臨一定困難,應發揮好政策『幾家抬』的合力,落實好已出台的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等各項政策,靈活運用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工具,做好政策協調聯動,加強預調微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定民營、小微企業預期。」曾剛說。
如何進一步健全盡職免責機制,打通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董希淼認為,應持續開展對銀行機構的督導,通過現場檢查、窗口指導、季度座談等方式,倒逼銀行進一步完善內部機制;探索小微企業貸款各環節盡職情形的基本認定標准,通過明確盡職、免責邊界問題,最大程度打消基層客戶經理的顧慮。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