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蘇聯做了多久的世界第二經濟體

蘇聯做了多久的世界第二經濟體

發布時間:2022-03-02 17:36:00

Ⅰ 蘇聯的經濟

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80 年代後期被日本超過。但與實行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不同,其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計劃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 1928~1932 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 48% 上升到 70%,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太空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後。這也導致了解體後俄羅斯和其它原加盟共和國輕工業的嚴重不足。
蘇聯的主要工業地帶集中在莫斯科、列寧格勒、頓巴斯、烏拉爾山脈等地區。次要的工業地區包括波羅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河(窩瓦河)中下游。工業部門實行集中管理和國家調控,工廠生產的產品、種類、規格和價格都由隸屬於中央和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的國民經濟委員會規定。20 世紀 30 年代第二個五年計劃末期完成了農業集體化,農業生產以集體農庄為基本單位,通過隸屬於集體農庄機械站的拖拉機、汽車和聯合收割機實行機械化播種與耕作。由於占農業人口 95% 以上的人翻身做了集體農庄的主人,煥發了巨大的積極性。大塊連片的土地比起小塊分散的小農,顯然更利於機械化的開展,效率也更高。很快實現了水利化、良種化、化學化、機械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持續上升,到勃列日涅夫時期農民已經和城市人一樣享有養老金等多種福利。
蘇聯的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其他重要作物還有甜菜、棉花、馬鈴薯、玉米、煙草。高加索地區有咖啡和甘蔗等經濟作物。
通過經濟互助委員會,蘇聯對其東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殖民地式的掠奪性貿易,低價進口原材料,高價出售製成品。這也是導致東歐國家的人民對蘇聯產生不滿(東歐劇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 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 23% 和 19%。能源工業是蘇聯重點發展的基礎工業部門,1971~1984 年佔全國工業總投資的 31.3%。能源生產由 50 年代以煤炭為主逐步過渡到 60 年代煤炭與石油並重、70 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1983 年一次能源生產結構為:石油占 43.4%,天然氣占 30.8%,煤炭占 24.2%,其他占 1.6%。
煤炭工業是傳統的能源部門。1984 年全國煤炭產量 7.12 億噸,其中硬煤占 78%。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頓巴斯、庫茲巴斯、埃基巴斯圖茲、卡拉干達、坎斯克-阿欽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 年合計佔全國煤炭產量的 77.5%),其中頓巴斯和庫茲巴斯均為世界大型煤田,產量分別佔全國的 27.7% 和 20.5%。
石油、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產量的 74.2% 和消費量的 64.5%(1983年)。含油氣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俄羅斯、北高加索、圖蘭和東西伯利亞5 個地區。1984 年全國原油產量 6.13 億噸,天然氣產量 5874 億立方米,分別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亞是最大的油氣儲集區和產區,含油、氣面積達 170 萬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儲量 48 億噸(1980年),天然氣 17.1 萬億立方米(1976年),分別佔全國原油及天然氣探明儲量的 46% 和 68%。
蘇聯自 20 世紀 50 年代末提出加速發展化學工業和實行國民經濟全面化學化的方針以來,化學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僅次於機械工業。1984 年化肥產量為 3080.8 萬噸(按有效成分計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純鹼、合成橡膠產量僅次於美國。但有機合成工業起步較晚,主要產品產量及生產水平均落後於美國、日本及西歐工業發達國家。
紡織工業為最主要的輕工業部門,產值占輕工業的 60% 以上,1984 年蘇聯棉、毛、麻織物產量居世界首位,絲織品產量次於美國和日本。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遠離中亞產棉區的西部消費區。中央區為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生產的棉、毛、絲、麻織品分別佔全蘇產量的 70%、50%、45% 和 65%。其次為伏爾加河流域、西南區、西北區和中亞。主要紡織工業中心有:莫斯科(棉、毛、絲、麻紡織)、伊萬諾沃(棉、絲、麻紡織)、加里寧(棉、絲紡織)、弗拉基米爾(棉、麻紡織)、科斯特羅馬(麻紡織)等。 蘇聯是世界上的一個農業大國,其農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1987 年,糧食產量為 2.114 億噸,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 10.9%,僅次中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麥產量為 8331 萬噸,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經濟作物中的棉花、糖用甜菜、向日葵籽、長纖維亞麻的產值均佔世界第一位。各類牲畜存欄數中,牛佔世界的 9.4%,略少於美國;豬佔世界的 9.6%,僅次於中國,羊佔世界的 9.8%,居首位。1988 年,其肉類產量為 1920 萬噸,次於美國和中國,居世界第三;奶類產量 10595 萬噸,居世界之首;雞蛋 465.6 萬噸,次於中國和美國,也居世界之三。
蘇聯國土遼闊,自然條件多樣,擁有發展多種農業經營的各種有利條件。其人均耕地為 0.86 公頃,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的 2.4 倍;人均牧草場為 1.41 公頃,比世界人均數多 85%。主要的農業區,也是耕地最集中的地區,約三分之二的耕地集中在水、熱、土條件配合較好的森林草原帶和黑土草原帶,這些地帶宜於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但交替頻繁的自然災害經常使這里的農業遭受巨大損失,致使農業生產不穩定、豐欠無常。農牧業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現代化水平不高,農畜產品的單產較低,農業生產效率只及美國的 20~25%。再加上農業方面經營管理不善及其他一些原因,影響了農業的穩步發展。 十月革命後,蘇聯建立、發展了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和集體農庄商業三種經濟成份的國營商業是全民所有制商業,是城市主要商業系統。
1976年底全國共有零售商業網點21.3萬個,零售商品流轉額為1397億盧布,佔全蘇商品流轉總額的69%;合作社商業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商業,是農村中的主要商業,1978年有社員54萬人,零售商業網點約佔全國零售商業網點的一半,1976年零售商品額為599億盧布,約佔全國零售商品流轉額的29%。
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各有自己的批發和零售渠道。而集體農庄商業則對城市副食晶供應起重要的補充作用,1980年其銷售額為57億盧布,占蘇聯零售商品總額的2%。集體農庄商業在可比較的食品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平均佔8%以上,而象馬鈴薯、新鮮蔬菜、水果、漿果、青菜、蜂蜜等產品則佔30一40%。但在組織國內商業方面,國營商業始終掌握著商品流通周 轉命脈,居主導地位。 蘇聯的國慶節就是「十月革命節」11 月 7 日 ,傳統的全國性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蘇聯都要在莫斯科紅場上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紀念十月革命。 1941 年 11月 7 日的閱兵式最具歷史性。德軍已兵臨莫斯科城下,形勢非常嚴峻。為了鼓舞士氣,蘇聯政府在紅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紀念十月革命勝利 24 周年。
這次紅場閱兵顯示了正義之師必定戰勝邪惡的魄力與信心,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蘇聯官兵的鬥志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心。莫斯科保衛戰以勝利告終,它粉碎了德軍自二戰開始以來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轉折點。
在 1990 年的十月革命節,威武雄壯的蘇聯武裝力量再次通過紅場,這是蘇聯歷史上最後一次閱兵式。

Ⅱ 蘇聯未解體時,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是蘇聯還是日本

是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是了·
日本的經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崛起的,而那時正是日本人口上升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時代。松下索泥本田豐田等一批大企業正好是那時涌現的。另外日本經濟發展還有些外界因素,比如世界經濟一體化在二戰後開始迅猛發展,日本政府明確提出了貿易立國的戰略,政治上完全依附美國並以此獲得先進技術和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如此以來,經過三十年左右的近10%的經濟增長,在七十年代末已經超越德國成為資本主義的第二經濟強國。日本資源極度匱乏,殘酷的現實逼迫日本不得不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立國,發展經濟,所以,日本保持GDP世界第二位幾十年不衰,這是有其根據的。
後來歐盟合並,記過十幾年的發展,整個歐盟成員國經濟總量才超過日本。日本在七十年代末以來,經過兩次經濟發展,曾經兩度成為世界第二。蘇聯只是在斯大林時期經濟總量占據世界第二。後來,隨著斯大林體系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經濟迅速衰落,有些地方連飯都吃不上,解體後,俄羅斯在普京的領導下,經濟才好轉點。
呵呵,說了這么多,希望幫到你了。懇請採納

Ⅲ 蘇聯是在什麼時候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

二三十年代,社會主義蘇聯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為戰勝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貢獻。---------《世界滄桑150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世界發生的主要變化》

Ⅳ 前蘇聯經濟水平真的是曾經的世界第二嗎

徐文說,「從1929年開始的兩年五年計劃(原文如此,可能應是「兩個五年計劃」——筆者注),斯大林都反對『印花布工業』(即解決人民的消費),而一直以『重工業—軍工』為主。」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

在1929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前,蘇聯共產黨內部曾就怎樣實現工業化發生過爭論。以斯大林為首的蘇共中央決定依據馬列主義的再生產理論來擬定工業化的方針。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生產(第一部類)和消費資料生產(第二部類)兩大部類,只有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生產,才有可能實現擴大再生產。列寧進一步指出,資本有機構成的增長、技術的進步,都意味著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更迅速。所以,蘇共中央決定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來實現工業化。因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重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技術設備裝備包括農業和輕工業的整個國民經濟,為生產力的提高,為人民福利不斷提高和文化的發展,以便「徹底地永遠地戰勝飢荒和貧困」創造物質技術前提。當然,鑒於蘇聯處於帝國主義侵略威脅之下,優先發展重工業,也是應對侵略的必然選擇。

而蘇共內包括李可夫等人提出「『花布工業化』理論,堅決主張必須首先發展輕工業。」(梁士琴科《蘇聯國民經濟史》第3卷第215頁,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因此,徐先生在這兒偷換概念,把斯大林反對優先發展輕工業來實現工業化說成反對「解決人民消費」;把反對「花布工業化」說成「反對發展『印花布工業』」。徐先生企圖通過曲解社會主義工業化來給人們一種蘇聯經濟發展只關心軍事工業,不關心人民消費的印象,並由此證明蘇聯制度的弊病。

而優先發展重工業不是不發展輕工業。恰恰相反,高速發展的重工業提供的新的技術設備對改造輕工業,使輕工業能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工業消費品有了物質技術保證。因此,蘇共15大為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輕工業發展確定了這樣的計劃:「生產消費品的工業應當在產品數量和質量上達到能夠保證大大提高勞動者每人的消費定額。應當特別注意發展紡織工業、皮革工業、食品工業」。(蘇聯科學院經濟所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第3卷第285—286頁三聯書店1982年版,以下簡稱《經濟史》)。

提前一年完成的蘇聯1929~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中生產資料生產年均增長28.5%,消費品生產(第二部類)年均增長速度也達11.7%,比西方國家高得多。例如,即使在「繁榮」的20年代,1925----1929年間,美國的消費品生產年均增長只有1.4%,德國為3.1%,英國反而縮減1.9%(《經濟史》第3卷第285頁)。1933~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的消費品生產又比1932年增長99%(《經濟史》第4卷第25頁),年均增長高達14.7%。如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工業消費品產量為100,1932年,蘇聯為187,英國為101.3,德國為79.4;1935年英國為111.9;1937年蘇聯為373(《經濟史》第4卷609頁。《英法美德日百年提要》第30、193頁,統計出版社1958年版)相對西方國家,蘇聯工業消費品生產以無與倫比的高速度發展。1938~1940年這戰前三年,蘇工業的消費品生產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戰後1946—1950年間,則更以高達年均15.7%的速度增長。(《蘇聯經濟概論》金揮等編,第139頁,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年版)。

因此,不管是蘇共的政策,還是蘇聯前四個五年計劃執行的結果來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方針都是保證蘇聯消費品生產的高速增長。斯大林期間的四個五年計劃中,工業消費品生產一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這是任何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沒有能夠做到的。但是,這樣的高速發展消費品工業卻被徐先生說成是「反對發展『印花布工業』(即解決人民消費)」。這恰恰說明,徐先生無視歷史事實的胡言亂語達到何等地步。

徐文還說,「1941年戰爭爆發前,蘇聯對居民的麵包、衣物都長期憑票供應」。是的,戰前蘇聯曾對一些消費品實行配給制。但徐文的說法卻隱瞞了蘇聯在1941年前好幾年,就取消了配給制這一事實。「1935年首先取消了麵包和麵粉、米的配給制,後來又取消了按定額發放的其它食品的配給制。1936年初,工業品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與1932年相比,蘇聯1937年通過零售商品流轉渠道供應的重要日用工業品和食品增長情況如下:針織外衣增長2.86倍,針織內衣3.08倍,砂糖1.92倍 ,動物脂肪1.59倍 ,糖果點心0.81倍,灌腸和熏制食品3.90倍,靴子1.18倍,長、短褲子0.97倍,自行車3.2倍,留聲機10.7倍,手錶7.2倍。消費品的銷售額有了很大的增長。(《經濟史》第4卷第611頁、第610頁)。

徐文大談「斯大林體制」「忽視人民生活的改善」,反對「解決人民消費」問題,「生活水平遠低於西方國家」這些貶低蘇聯而褒揚西方的話,但這些話或者是不實事求是,或者是漠視蘇維埃俄國的建設是從一個比西方落後的多的基礎起步的事實。與徐先生現時的態度相反,當時比較實事求是的西方知識分子對蘇聯的成就多是贊許。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1950年3月16日寫給紐約大學的信中熱情盛贊「蘇維埃制度在教育、公共衛生、社會福利和經濟領域的成就無疑是偉大的,而全體人民已從這些成就中得到很大益處。」(《外國歷史名人傳》現代部分上冊第450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這是愛因斯坦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進行對比後作出的一個結論,而社會主義重要優點就在於既能使經濟、教育全面發展,又能使全體人民從「這些成就中得到很大的益處。」

而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大部分益處都被資產階級獲取。例如,在世界最富裕的美國,「就是在黃金時代的1929這一年,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也已計算過,一個家庭如果想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要有2000元的收入才行,但當年美國家庭60%以上的進款是達不到這個數字的。」([ 美] 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第42頁,商務印書館)。而在危機年代,「1932年9月的《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此數近於人口總數的28%。而且這個研究報告一如其他報告,那正在另一種地獄里受難的1100萬農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內的。」同樣在「1932年這一年,美國的65%的工業掌握在600家公司的手裡;僅佔全國人口1%的人擁有全國財富59%。」(《光榮與夢想》第48、59頁)。因此,一方面是美國通過對大量的農產品進行銷毀,或任其在地里腐爛,來解決「供大於求」,以抑制價格下跌,另一方面美國「富人腦滿腸肥,大眾飢腸轆轆。」美國壟斷資本辦的《幸福》雜志有所隱瞞,也不得不承認:「『應該說有2500萬人衣食不周,這才是美國經濟狀況比較准確的描寫。』活活餓死的事例,《幸福》雜志、《舊金山紀事報》、《大西洋》月刊、《紐約時報》和國會聽證會都記載不少。」在全世界最富裕的美國,「千百萬人只因象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賓夕法尼亞州的鄉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城裡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光榮與夢想》第57、56頁)

這一切,不是發生在貧窮國家,不是發生在因為自然災害而減產的年份。它發生在世界上最富裕的美國,它發生在牛奶太多而很多都倒掉;牲畜太多,很多被槍殺,讓其腐爛在山溝里;穀物太多,很多就燒掉或讓其腐爛在地里的這樣年份里。千百萬群眾挨餓,是因為生產的糧食「太多」;千百萬群眾受凍,是因為開採的煤「太多」;勞動人民缺乏起碼的生活用品,是因為他們生產的生活用品「太多」。美國資產階級歷史學家L.杜蒙德在其所著的《現代美國》一書中也寫道:「蕭條期間,千百萬人在食物異常充沛的當兒卻瀕於飢餓的邊緣。這進一步證明了分配製度的不當已達到無可求葯的地步。諾曼.托馬斯說這是『站在沒膝的麥堆當中領配給麵包的窮人隊伍』。農業部長華萊士把這叫做『在世界儲有大量必需用品時出現的匱乏,真是可悲的荒唐現象』。」(《現代美國》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448頁)這一切表明,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農民、手工業者和有技術的知識分子的勞動創造的社會財富,不能為勞動人民所有,卻被佔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攫取。這與蘇聯「全體人民已從這些成就中得到很大益處」形成鮮明對照。它充分說明資本主義的不合理性和殘忍性,也說明它所宣稱的尊重人權的虛偽。

正是目睹蘇聯的成就和資本主義的悲劇,美國「大多數知識分子向左轉了。……威爾遜極力主張『從共產黨人手中把共產主義接過來』,隨後又補充說,俄國是『世界上道德的頂峰,那裡一片光明,永存不滅。』威廉.艾倫.懷特把蘇聯稱為『世界上最令人感共趣的地方。』每日新書俱樂部選上《新俄羅斯簡介》介紹給讀者,書中把美國的混亂透頂和俄國的秩序井然作了對比。威爾.羅傑斯說『那些瞧不上眼的俄國佬,……他們的辦法真了不起啊。……國內人人有工做。想一想這多好。』埃爾默.戴維斯說,為利潤而生產的制度已經失靈了。甚至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斯都在閱讀馬克思的著作,並且寫道:『為了要革命,也許參加共產黨是必要的。』斯圖爾特.蔡斯在《新政》一書中問道:『為什麼只有俄國人能享受改造世界的樂趣呢?』」(《光榮與夢想》第79頁)。

英國資產階級學者帕克也寫道,「美國許多第一流的知識分子,其中有些是羅斯福的朋友和顧問,對於他們的私人企業經濟感到失望,開始對蘇聯的實驗發生興趣,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還十分熱心:重實效的經濟學家、工人領袖、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和工程師們,都稱贊他們訪問蘇聯時看到的東西。大經濟衰退的時期出現了依靠施捨度日的窮人隊伍和施湯棚,到處是一片艱難困苦的景象,從那時的美國來看,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並不象現在從豐裕的處境回顧時那樣陰暗和令人生厭。但是,在有勢力的保守階級中,對於社會主義的敵意非常強烈」。(帕克《超級大國美蘇對比》第44頁,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實際上,最重要的不是從30年代還是50年代看蘇聯(例如,愛因斯坦在1950年還對才飽受二戰摧殘的蘇聯大加贊揚)。關鍵是,「對於社會主義的敵意非常強烈」的「有勢力的保守階級」——資產階級對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的刻骨仇恨。他們出於其階級利益,利用他們控制的傳媒和組織對社會主義大加攻擊,把社會主義「魔鬼化」。而有的人熱衷於把這些將社會主義「魔鬼化」言論在我國大加散布,並極力發揮,以此當作時髦,全然不顧歷史的真實。

Ⅳ 為什麼俄羅斯沒有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第幾大經濟體不僅取決於俄羅斯本身的經濟發展還取決於其他國家的發展情況,別的不說就是蘇聯還在世的86年,日本就超過了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何況丟了蘇東集團還飽受制裁的俄羅斯,再看看現在俄羅斯的經濟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資源的,說實話,在這幾年我還真看不到俄羅斯經濟加速發展的希望。

Ⅵ 為什麼蘇聯能在建國後短短十年內,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強國呢

蘇聯成立於十月革命之後,蘇聯成立於1924年。到1936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德國,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革命前被歐洲視為落後國家的沙俄,由於種種原因,在短短十幾年裡經歷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首先,沙俄本身工業化水平比較高。雖然俄國在歐洲眼中一直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但即使在沙俄時代,俄國的工業化水平在全世界也是比較高的。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俄國工業發展迅速。革命後,這些工業基地被接受,這是蘇聯迅速崛起的歷史基礎

第五,斯大林正確的領導也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後人對斯大林,有很多爭議,但沒有斯大林,就沒有強大的蘇聯是無可非議的,十月革命結束後的早期經濟政策是在斯大林時期,國內政局逐漸穩定,蘇聯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民族團結得到加強,從而能夠把全國變成一盤棋,按照中央的計劃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第六,蘇聯是在一戰炮火下誕生的,革命後經歷了漫長的軍事斗爭,才排除了外來干涉。此後,蘇聯調整了外交政策,沒有繼續一戰前沙俄和英國在亞和歐全境大打出手的擴張政策,而是有選擇地支持各國革命,這也起到了擴張蘇聯、遏制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作用,從而為蘇聯進行和平建設贏得了一個窗口期。

正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段短暫的和平時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恢復和建設,使蘇聯能夠迅速從戰後的廢墟中崛起,成為一個強國,從而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做准備。如果不是斯大林,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恢復和建設,如果它繼續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恐怕俄國在德國強大的攻勢下也擋不住,更別說把莫斯科和斯大林蓋勒變成決定二戰戰爭勝負的關鍵。

Ⅶ 蘇聯是否是第二經濟大國

呵呵其實蘇聯的經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差,蘇聯在建立以前是西方最落後的國家,在30年代,蘇聯是通過大量變賣糧食和使用原皇室財富來購買西方技術的,但是在70年代,40年的時間,蘇聯是世界上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GNP佔美國的75%,而且你還需要考慮到,蘇聯的工業積累量之大使得它很大一部分財富沒有被計入。

還有其他幾個問題:
1蘇聯的盟友門,多數是挖牆腳的盟友,AK47就沒有專利保障。。。被德國,捷克等大量仿製,改進外銷。而當時的越南,朝鮮,印度等更是號稱「經濟黑洞」。每年蘇聯都要投入很多。
2蘇聯的發展是全方面的,在革命前,95%的俄國人不識字,但是到蘇聯時代晚期,其科技能力大家都是知道的,
3稱為超級大國不是僅僅看經濟就能決定的,所以現在日本即使能說是「一極」,也不能說是超級大國。舉例:理論上說,即使最困難的時候的俄羅斯,仍然和美國一樣是僅有的兩個可以完全不依賴外援進行戰爭的國家,今天的中國,印度可能民用產業,包括計算機都比當年的蘇聯發達,可是軍用計算機使用的核心技術卻仍然不能和俄羅斯相比。實際可以說幾乎不具備。

Ⅷ 俄羅斯多少年後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俄羅斯不可能成為第三。一個是人口。因為日本和他人口差不多。看看日本人均快5萬美元了。俄國才一萬。而且日本在世界經濟的比重不是開玩笑的。他有的關鍵技術中國都沒有,更不可能讓一個連wto都不是的國家在世界經濟中起到那麼大作用。基本上不是wto成員的國家。都不可以被視為世界重要市場的一員。因為你不是wto成員你就不和世界資本市場發生直接聯系。可以說你根本不是市場經濟。怎麼可能成為世界那麼重要的一員呢。還有一個就是技術問題。俄國基本都是靠資源。你看過那個國家靠資源能領導世界的嗎。這個世界越是資源匱乏的國家越是富裕。越是資源發達的地方越貧窮。看看所有的國家都是如此。所以一個國家的富裕靠的是技術和制度。沒有工業化的技術和民主制度根本不可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過去的蘇聯不可能。現在的俄國也一樣。俄國連電視機都造不好。就是會早原子彈。那些東西是最沒用的。你俄國賣武器賺的錢能比過蘋果嗎。重工業是最扯淡的東西。在全世界任何國家養活老百姓 的都是百分之60以上靠輕工業。重工業基本都是虧欠。民用產品才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那些重工業都是老百姓的吸血鬼。看看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時候。美國一開始重工業都沒有蘇聯那麼發達。但是美國輕工業發達。所以老百姓有錢可以去支持重工業。而蘇聯就是重工業最後連百姓吃飯都是問題。所以他才倒台。

Ⅸ 為什麼東歐蘇聯演變瓦解了,而中國能穩定並持續發展進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蘇聯的政治中心高度集中,使地方無法正常展開工作。而中國認識到了蘇聯在政治上的不足,需要放權到地方。美蘇爭霸嚴重遏制了蘇聯經濟的發展。蘇聯改革不徹底,使內部矛盾嚴重加深,演變成了分裂局面。

Ⅹ 蘇聯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題前是世界第幾大經濟體啊為什麼俄羅斯說2012年爭取位列到世界第5大經濟體

前蘇聯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現在世界經濟按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排行是:1、美國。2、日本。3、中國。4、德國。5、法國。6、英國。7、義大利。8、俄羅斯。但是俄羅斯的年遞增率很快,2006年年遞增率為9%,按7%的增長速度,2012年就能超國英法,居世界第5位。

閱讀全文

與蘇聯做了多久的世界第二經濟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取得無形資產的途徑有哪些 瀏覽:786
四川教師事業編考試考什麼 瀏覽:823
個人查詢健康碼都有哪些顏色 瀏覽:463
被愛情誤會了很難過怎麼辦 瀏覽:929
如何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習作 瀏覽:85
送什麼花健康長壽 瀏覽:589
機關事業編制人員依據什麼漲工資 瀏覽:220
五四年生配五四年的婚姻如何 瀏覽:196
這小美女功夫怎麼練的這么棒 瀏覽:384
哪個電影都是美女和豪車 瀏覽:921
怎麼才會一直感到幸福 瀏覽:966
行程碼和健康碼去哪裡列印 瀏覽:264
中國集體經濟怎麼樣 瀏覽:654
圍城電視劇和原書故事有什麼區別 瀏覽:998
個人婚姻怎麼分配 瀏覽:386
年輕人為什麼不能把投機當作事業 瀏覽:871
前妻發信息說祝我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318
女子屬馬二月26出生婚姻怎麼樣 瀏覽:182
新中國成立初期發生了哪些故事 瀏覽:461
給男人一個億和一個美女會選哪個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