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戰後經濟政治的發展
1、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戰後初期日本實行的民主改革,推動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對社會生產關系作了局部調整,建立起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有利於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從而將國民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激發釋放出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
3、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給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模湧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4、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就一直非常重視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結構方面,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調整教育重點。由於日本長期堅持「教育先行」的戰略,為經濟發展保證了人才資源。
5、日本政府利用國內外各種條件,確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家干預方式和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特點,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據日本的特點,一方面採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另一方面確立「貿易立國」的戰略,積極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強資本輸出。日本企業不惜花費巨額資金,吸引優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礎上博採眾長,改革創新。
日本發展速度超過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419億美元,超過了聯邦德國,僅次於美國,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均為6%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
Ⅱ 日本二戰後經濟發展原因
主要因為美國的扶持與日本自身的全面發展戰略。具體原因如下:
1、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強大,實現其自身的霸權戰略,由最初想佔領日本,並且扶植日本發展,從而輻射整個亞洲,所以那個時候日本就作為了美國在亞洲的代言人。並且隨著國際政治形勢的發展,美國認識到日本的經濟文化的恢復有助於自己在亞洲勢力的擴張。
2、二戰之後日本制定了相對全面的發展戰略,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重視科學與教育,國內的企業也制定出符合國家國情的發展策略,日本人獨有的民族心理幫助他們在二戰之後短時間內將日本的經濟迅速的崛起。
(2)日本戰後經濟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一、日本經濟發展歷程:從「成功」向「失落」的轉折
1.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1868-1945年)
2.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1946-1985年)
3.泡沫膨脹及後泡沫經濟階段(1986年至今)
二、當前日本經濟的主要特徵與前景展望
1.長期失落導致經濟疲態盡顯
2.經濟前景展望及「安倍經濟學」評價
三、日本經濟從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層次原因分析
1.政策層面看,出現了一系列決策失誤
2.制度層面看,日本式經濟體制出現「制度疲勞」
3.供給層面看,老齡少子化加劇,全要素生產率下降
四、全面看待日本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
1.無論是國家還是國民富裕程度仍在全球名列前茅
2.經濟增速雖低,但發展「質量」較高
3.社會穩定程度較高
4.城市化與基礎設施水平世界領先
5.國民素質、醫療社保等處於世界較高水平
Ⅲ 2. 戰後日本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其影響
特點:
1、戰後的民主化改革.
2、企業的積極投資.
3、豐富的優質勞動力.
4、高儲蓄率.
5、積極的技術引進.
6、高質量的教育水平.
7、較輕的軍費開支.
8、勞資關系、社會及政治上的穩定等
戰後的影響:
二戰後日本經濟在戰爭的廢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被稱為「日本經濟奇跡」。然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以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 10.9%,同期聯邦德國為5.7%,法國為4.2%,美國為4%,英國為2.5%。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為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 2位,僅次於美國。西方有些學者把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稱為20世紀的「奇跡」。
戰後,日本為醫治戰爭的創傷,把戰時工業改組為平時工業,大體上花了10年時間。一般認為,1945―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復興期」,即國民經濟恢復和改組的時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發布無條件投降的停戰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於宣告結束。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 戰爭末期,包括慘遭原子彈 襲擊的廣島、長崎在內,全國共有119個城市化為廢墟,毀於戰火的住房達236萬棟, 900 萬人流離失所。近一半的工業設備、道路、橋梁、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工礦業生產急劇下降,如果以戰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為 100,1945年的工礦業生 產指數僅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農業歉收,大米產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釀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由於物資極度缺乏,貨幣發行量激增,通貨膨脹日甚一日。
Ⅳ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
1.日本在二戰戰敗後被美國託管,美國為防止日本再次崛起,制定讓日本由工業國改造成農業國的計劃,還實行了如強制解散日本全部大財團,限制日本資本家的社會地位等一系列打擊日本壟斷公司的舉措,使日本在接下來的五年經濟毫無起色
2.日本經濟的轉折點是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的朝鮮戰爭,因為美國為進行朝鮮戰爭需要大量軍需品,從本土運來成本過高,所以就在日本大量投資建廠,把日本變成美國軍需品生產基地,而朝鮮戰爭也使美國認識到一個強大的日本有利於遠東美國的安全,所以開始轉變政策,扶持日本經濟發展
3.而日本利用此契機,努力發展經濟,並借1973年石油危機(因政府的關系日本企業未受沖擊)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4.日本經濟下一個轉折點是1985年的廣場協定(日元升值一倍,重創日本出口)和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房價暴跌,日經指數從38000跌到15000),至此日本進入長達十年的「平成不景氣」(即通貨緊縮引起的惡性循環)
以上均是我個人見解,打字不容易,給點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