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宏觀經濟學名詞解釋(1-3章)(太多其它省略)
第一章 國民收入的核算
1、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定時期內(如一年等),一個國家在其領土范圍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綜合。
2、國民生產總值(GNP):指的是一國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所得到收入總和。
3、中間產品:是指用來參加其他產品的生產過程的產品,如原材料、出口品等。
4、最終產品:是指已經退出生產過程,進入消費領域的產品。
5、總產值:指統計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值,即銷售總收入。
6、增加值(又稱附加值):指統計期內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即銷售總收入與消耗的中間產品的產值之間的差額。
7、GDP的統計方法:生產(增值)法:只關注每一生產階段上的增加值即新創造出來的產出(前面介紹過)支出法:只關注最終的銷售額。既然任何一種國民產出最終都會以某種方式被購買,則我們把花費在最終產品或勞務上的所有支出相加,總額應該等於國民產出總價值。收入法:關注所有要素收入。收入是針對產出的生產而進行的支付,因此最終總收入應該等於總產出。
8、消費(C):指一定時期內消費者用於購買消費品方面的支出。包括購買耐用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的支出。
9、投資(I):投資是指為了維持、形成和擴充生產經營能力而對資本品的購買及組合行為。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投資。
10、政府購買(G):指各級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支出。
11、凈出口(NX):是指進口與出口的差額,或者說等於出口額減去進口額。
12、價格指數:是表示全社會物價水平的數量指標。常用的價格指數有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商品零售價格指數(RPI)和 GDP縮減指數(GDP deflator)。消費者價格指數:是綜合反映各種消費品和生活服務價格的變動程度的一種經濟指數。GDP縮減指數:是一種反映經濟社會各類型商品總體價格水平的價格指數。
13、名義GDP:指的是按照當年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GDP。
14、實際GDP:指的是以先前某一年的價格作為不變價格計算出來的GDP。
15、國內生產凈值(NDP):指的是GDP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國民收入(NI):指的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的報酬總和。個人收入(PI):指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個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個人收入中扣去個人所得稅後的剩餘部分
第二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
1、消費函數(C):是指消費支出與決定消費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
2、儲蓄函數(S):是指儲蓄與決定儲蓄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
3、平均消費傾向(APC):就是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4、平均儲蓄傾向(APS):就是儲蓄占收入的比例。
5、邊際消費傾向(MPC):是指消費增量與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
6、邊際儲蓄傾向(MPS):是指儲蓄增量與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收入時儲蓄的變動情況。
7、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雖然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卻不斷下降,即邊際消費傾向遞減。
8、相對收入消費函數理論:其主要論點是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主要取決於相對收入水平。其論點可歸納為:消費的「示範效應」;消費的「棘輪效應」。
9、生命周期消費函數理論:消費者的收入及收入與消費的關系同整個生命周期內的不同階段有關。消費者會在很長的時間范圍內規劃他們的消費開支,以求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
10、持久收入消費函數理論: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當前收入或現期收入決定,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決定。
11、投資乘數:是指投資的變化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化的倍數。
12、政府購買乘數:表示政府購買的變動對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倍增或倍減作用。
13、政府轉移支付乘數:表示政府轉移支付的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倍增或倍減作用。
14、稅收乘數:表示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倍增或倍減作用。
15、對外貿易乘數:表示的是出口的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倍增或倍減作用。
第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1、投資:指為了維持、形成和擴充生產經營能力而對資本品的購買及組合行為。
2、資本邊際效率(MEC):又稱為預期利潤率,即為使得等式(3.1.2)右邊所表示的投資產生的所有預期收益和資本殘值的現值之和等於該投資所購買的資本品總市值時的貼現率r 。
3、金融創新:指的是金融體系內的制度變革和金融技術進步。
4、貨幣的交易需求:就是指個人或企業為應付日常的交易或日常的經濟往來而持有貨幣。
5、貨幣的預防需求:是指為了應付未來不確定的各種意外支出而持有貨幣。
6、貨幣的投機需求:指個人和企業為了抓住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以獲利而產生的持幣要求。
7、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從而抑制私人投資(及消費)的現象。
供參考。
『貳』 經濟學中的msc、mec、mpc、mpb、msb代表什麼意思
1、MSC:邊際社會成本
生產者或消費者增加或減少一單位產品的生產或消費時所導致的社會成本的增加或減少量。邊際私人成本和邊際外部性成本的總和。即個人決策考慮到其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外部性影響時,總的成本稱為邊際社會成本。
2、MEC:資本邊際效率
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資本邊際效率是凱恩斯所說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3、MPC:邊際消費傾向
意思是邊際消費傾向,是宏觀經濟學凱恩斯消費理論之一,它代表的意義是:每增減1元國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費變化。
4、MPB:邊際私人收益
是指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的消費所帶來的收益,並在該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曲線上得到反映。
5、MSB:邊際社會收益
指人們對某種物品或服務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個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一種物品或服務的社會邊際收益,隨其數量的增加傾向於減少。 具有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其私人邊際成本與社會邊際成本、私人邊際收益與社會邊際收益之間不一致。
(2)宏觀經濟apcmpc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社會邊際成本可以通過為補償因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服務的生產量所消耗的資源價值而需付出的貨幣最低額來測定。一種物品或服務的社會邊際成本,隨其數量的增加而傾向於增加。
在有負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成本中不僅包括私人邊際成本,還包括污染的成本,即其他成本承擔的邊際成本,這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私人邊際成本,但私人邊際利益與社會邊際利益仍然相同。
社會邊際收益及相關概念的關系
當沒有外部性時:
私人邊際成本(生產者邊際成本+消費者邊際成本)=社會邊際成本
私人邊際收益(生產者邊際收益+消費者邊際收益)=社會邊際收益
在市場機制調解下:
當:私人邊際成本=私人邊際收益 ,時
就有:社會邊際成本=社會邊際收益
『叄』 宏觀經濟學字母含義是什麼
以下整理了宏觀經濟學字母的含義及相關縮寫及其意義,僅供參考。
A:技術水平;W:實際工資額;P:實際工時GDP:國內生產總值GDP=C+I+G+(X-M)=C+I+G+NX(支出法)
;GNP:國民生產總值
NDP:國內生產凈值 (NDP=GDP-折舊);NNP:國民生產凈值 (NNP=GNP-折舊);NI:國民收入=Y
C:(消費)居民消費支出;PI:個人收入;DPI:個人可支配收入;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生產者價格指數
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L:勞動力總量 (L=N+U);u:失業率 (u=U/L);n:就業率 (n=N/L)
ECI:就業成本指數;N:就業量;U:失業量
I:(投資)企業投資
G:(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T:(稅收)政府稅收;TR:政府轉移支付
NX:凈出口(X-M;X:出口,M:進口)
i:投資;s:儲蓄;t:稅收;g:政府購買;x:出口;m:進口;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費傾向;MPC:邊際消費傾向;APS:平均儲蓄傾向;MPS:邊際儲蓄傾向
MDT:交易性貨幣需求
Ki:投資乘數(+);Kg:政府購買乘數(+);Kt:稅收乘數(-);KB:平衡預算乘數(KB=Kg+Kt=1);Ktr:政府轉移支付乘數;Kx:出口乘數;Km:進口乘數
K:資本存量 (ΔK=i )
R0:現值或本金;Rn:第n年的未來收入或終值本利和;r:年利率;Rn=R0(1+r)n
Pk:資本品的供給價格;MEC: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
d: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反應;e: 自發性投資
α:邊際儲蓄傾向;β:邊際消費傾向
I:投資;S:儲蓄
IS曲線_:商品市場的均衡;LM曲線:貨幣的供求相等
MS:名義貨幣供給量;V:貨幣流通速度;L:貨幣需求;L1: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L2:貨幣的投機需求;L1(y):交易貨幣需求量;L2(y):投機貨幣需求量
M:貨幣供給(名義);m:貨幣供給(實際);MD:貨幣總需求
GT:政府轉移支付;GP:政府購買;NT:政府凈稅收=政府購買GP
EX:出口;IM:進口
k:交易貨幣需求量對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h:投機貨幣需求量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