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的經濟學家個人靠什麼過活(經濟來源)
1:有一部分是教授,靠上課拿工資:郎咸平,張五常
2:其他方面工作:如林毅夫是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
3:演講:像去年的諾比爾經濟學獎克魯格曼演講一次就二十萬。
4:出書,靠出版書籍賺錢。
5:其他。
補充:做顧問、掛職、自己投資。
Ⅱ 經濟學家姚洋稱5000元已經是高收入了,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工資是多少
當代年輕人就是工資只有3000~4000左右,也有2000左右的,還有上萬的上百萬的,工資參差不齊,貧富差距很大。
Ⅲ 經濟學家炒股能不能賺到
真正的經濟學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股票市場的期望值,也就是first moment是幾乎不可能被預測的到的。這一點,已經被無數多的金融經濟學家、計量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數學家從理論以及實踐方面證明了。
如果無法預測期望值,也就無法施行有效的投資策略。所以,一個理性的、真正的經濟學家都不應該一個人去隨便炒股。因為從長期來看,他不可能賺到錢。
但是你仍然能看到一些經濟學家在炒股。原因有以下幾點:
他有內部消息。千萬別小看內部消息,各大金融機構各大銀行之所以能在股市裡賺錢,主要是因為他們能比普通民眾更早的得到內部消息。這一點早已經被經濟學家證實。甚至有大量學者專門研究不對稱信息利益最大化,用來幫助大機構在有內部消息的前提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要笑。所有經濟學理論也證明了,無法對股票市場的期望進行預測。但這是建立在一個假設的前提下:在巨量的資本市場中,一個人的資金可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但如果我控制的資金強大到可以左右市場的程度,這個假設也就不成立。而相應的數學理論和經濟理論也證明了,當我可以左右市場的時候,我是可以賺到錢的。所以,當經濟學家參與了可以影響市場的海量資金投資的時候,他也是可以賺到錢的。甚至有數學理論可以計算出,可以最大化利益的最優投資組合。股市裡所謂「莊家」的概念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這一理論的可行性。
他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家。他是一個不理性的傻子。其實這個原因佔大多數
一個沒有內部消息的個體經濟學家去炒股,和一個普通的小股民去炒股,結果是一樣的。長期來看,都是虧損的。但這就像賭博一樣,總有媒體和小道消息,傳說這一個神人可以通過自己所謂的分析和判斷,擊敗了市場,賺了大錢。然後無數的人蜂擁而至,試圖復制他的成功,到最後賠的一塌糊塗。
就算經濟學家能分析所謂的財報。但這個消息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除非他能拿到別人沒有的信息和數據,否則一個經濟學家和一個普通人在炒股問題上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