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危機如何化解
資本家或者說生產者獲得了剩餘價值後,擴大再生產,供給量大於需求量,並且愈演愈烈。當生產者的價值超過消費者的價值很多時,盡管仍舊是供給量大於需求,但是價格並不怎麼降低或者說價格已經是成本價了(因為資本家或者說生產者一定要有利潤,價格至少要比成本要高,不斷劇烈的貨幣幻覺會導致本來的需求變得更低,人們的購買能力不斷下降。這時,生產者越生產越賣不出去,還得降價到成本以下,所以會減少生產,導致失業率上升,就像菲利普斯曲線的表現),於是商品擠壓,甚至傾倒,都沒有人買,這就造成了經濟危機。因為生產者比消費者總會多獲得一部分價值,在西方社會里,這部分價值沒有被雪藏,而是被用於投資再生產,使得這部分價值差距越來越大。不患寡而患不均,當這部分價值消失掉一部分後(具體形式可以是造反,生產者傾倒等),使得再生產的「降價影響」不會使價格再次產生低於成本價的趨勢,經濟危機就化解了。西方經濟學不提這部分剪刀差剩餘價值的利用問題,不提這部分價值的按比例再投資問題,而是主觀認為這部分差值應該全部投資,再注入循環,所以會產生滯漲。 為了解決滯漲,我覺得應該從生產的角度進行調整,而西方經濟學,凱恩斯學說以及它的derivative們都認為短期應該調整需求來達到平衡,崇尚自由經濟主義,即無政府幹預的新古典學派認為政府應該靠邊站,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它們都認為供需平衡是一種平衡,實際上不是。供需平衡,生產者依舊比消費者有錢,這不算是絕對的平衡。供不應求才應該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兩者價值的平衡。雖然這樣控制生產會減慢經濟的發展,但超越人們消費能力(即被剝削過以後的收入、工資)的生產增長又有什麼好處?無非是經濟危機的起頭。既然我們擺脫不了剝削制度,那麼就應該在這種狀況下找到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等量價值的平衡點,靠近這個平衡點就比較安全。而能否靠近平衡點,關鍵就是限制生產者利用超越消費者的剩餘價值進行再投資。讓生產者的錢長期存著,就可以變資本家為高額消費者,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源,而且是剝削依舊存在的情況下。 當然這樣帶來了消費等級的分化。高價值的生產者可以進行高消費,普通老百姓過活就可以了。這樣就雖然拉動了內需,但是同時埋下了政治危機的種子。消費差距的加大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高收入者(主要的生產者)和低收入者(主要的消費者)的價值缺口,但是在道德上和感情上讓人難以接受。憑什麼當官的就能喝酒吃肉,而老百姓就只能溫飽?按照古典的哲學家思想,當官的人是沒有高享受的,因為他要為人民奉獻。所以才有句話說,只有學好了哲學,將來才可能是一個好官。 我們的國家現在是官僚資本經濟。產生的原因嘛,長期的封建思想加上政府對經濟的控制,行政人員和資本家勾結,結成共生的生產者。他們獲得的剩餘價值倒是沒有進行再生產,而是被腐敗的人貪污掉了。這些貪污分子拿著這些錢花天酒地,進行了高消費,算是對剩餘價值的消化。 我國的剩餘與價值去了哪裡呢?一部分到了龐大的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中(這是有中國特色的),一部分和西方經濟體一樣到了公司的留存收益中。中國的行政費用可是占財政收入的20%啊!這是世界之最的。開發票報銷,公款吃喝、配車,無論是政府支出還是公司的支出,這些消費都大大的消耗了剩餘價值,算是一種在經濟學上合情合理的消費。為了能夠得到這樣的高消費,政府部門的官員,企業的老闆等等有權優勢的人,都會把政府的收入和公司的收入悄然「挪動」到自己手中,提供自己的消費。這種挪用可稱作「貪污腐敗」。當這種挪用量正好與積累的多餘剩餘價值量相適合時,這些人的高消費就促進了經濟生產的發展,並且不會造成引起經濟危機的生產過剩,因為多出來的錢被消費了。 還可能有人會說,那豈不貪污有理,腐敗有功?我的回答是,但從經濟學上說,還真就是這么一回事。只要貪污腐敗的人不把這些錢用於再生產,而去消費,他們就是化解經濟危機的功臣。然而,從道德上講,這些人是我們老百姓唾棄的對象。這些人多了,可能會導致階級矛盾激化。那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我的回答是,若是想當凡人,可以去當官和生產者,去追求高消費;若是相當聖人,也要爭取獲得利潤分配權,然後拿著這筆錢去救濟貧苦的人,或者用於社會福利。
『貳』 怎麼預防經濟危機
鎖定人類基本活動的關鍵點,就會發現宏調的實質對象為:調整公平、質效、GDP比例關系,基於高超消費使產、消平穩運行。公平、質效、GDP三者關系中,公平最為重要,因經濟危機的根源可歸咎為貧富懸殊而本質是資金鏈斷裂。對於貧富懸殊引發的經濟危機,可以土地為切入點,平衡城鄉工農利益,控制貧富差距;對於資金鏈斷裂,可用陰流子規律(陰流子是集能力與信譽一體的幣符抽象物,一日錢)信貸杠桿救市。救資本市場的同時救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救活了,實體經濟的資金鏈就會接上。當公平、質效與GDP三者間得到平衡,自然就沒有周期性經濟危機,以致多(GDP)快(增長率)好(質效環保)省(節約資源能源)建設和諧社會。由此我們得到經濟控制論定義:基於質效、公平追求GDP,以質效、公平、GDP為重要變數的控制調節系統。質效、公平、GDP均與投入成正比,三者間遵循質(質效)量(數量)不分離准則。
經濟危機的根源和本質表明,在公平、質效與GDP中,我們應重點抑制貧富懸殊,建立金融安全信譽機制,設立反憑借武力權力財力進行剝削的法律,完善確保產品質量、環境建設和社會效益的監督制度。這些方面搞好了,GDP具自發展性。作為配套機制工程,要實行按才能分配責權利,使人盡其才而後物盡其用;在分配上實行所有權使用權適當分離與按需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對內實行抓消費促生產主張高且超前的消費,對外防止經濟侵略,在股市樓市實行隨GDP增長穩步緩行小幅波動的策略。在公平、質效、GDP三者間,政府要維護樓價同GDP同步增長,進而從縮小貧富差距著手立法調整分配製度、法辦洗錢,切實提高勞動者工資和農民福利;同時要狠抓節能降耗,監督食品安全和環保綠化,調整產、消結構,提高社會效益。特別要建設金融安全機制,確保債權債務運行處於良性循環。從房地產調控出發,設計好公平、質效、GDP協調發展方案,包括農產品物價政策和定價體系,創建經管自動化技術。大體上有如下幾點:
第一,預防和消除貧富懸殊引發的經濟危機必須實行按需按勞分配相結合和所有權與使用權適當分離的原則。根據按需按勞分配相結合原則,剩餘價值除按需配置於安全生存外就是用於基礎建設。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對財富所有權與使用權適當分離原則應理解為:一是正常情況下將財富營運權交給天才專業人士理財和管理;二是在經濟危機狀態下將財富消費權交給需要的貧困者。為了維護經濟秩序,保護財產代理者的積極性,替天行道將剩餘價值歸還給人民應由政府出面進行轉借。一方面,低價收購或賒購富人滯銷物資以福利形式轉借給窮人渡過難關。待經濟恢復正常生產時,償還這筆債務,以維護經濟的正常發展。
欲解決貧富差距造成的經濟危機,宏觀調控則應從調控樓價出發。衣食溫飽解決後,住行小康就是經濟建設面臨的問題。住與房地產相關,行與汽車和路橋建設相關,再點綴於廣場、花園和場館建設就成了造城運動。造城運動中唯有樓市是人人都得參與而不能迴避的,故房地產問題是牽一而動全社會的熱點難點,是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為龍頭,樓價趨勢無疑是牽涉小康目標和GDP穩步增長的關鍵,因而宏調一定意義上是調控房地產均價。樓價調控公式包涵著宏觀調控的方方面面,目標是刺激消費實現高超消費。大力發展經濟,實現高且超前的消費,恢復綠色GDP、勞動者工資和農民收入、樓價為龍頭的物價間的自然平衡關系並使之協調發展應是政府調控經濟的方向。
第二,發行消費與生產二種貨幣,連接產消資金鏈。為確保生產為消費服務,使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合理匹配,應將國內貨幣劃分為生產金和消費金二種,並使消費金經消費市場後將消費信息載入生產市場。這樣做,就能跟蹤調控產消比例,防止流動性資金特別是境外炒作資金擾亂產、消結構,進而累積生產結構性過剩而消費結構性不足的經濟危機。陰流子是集慾望需求與信譽能力一身的幣符抽象物,因而克服經濟危機的關鍵是如何釋放慾望刺激需求激活能力恢復生產。需要指出的是,投入是資金注入,即虛擬投入不完全是實物投入。這種投入是激活經濟危機中處於蕭條中的人類潛在能力與信譽,沖抵危機的破壞作用。經濟危機往往從金融危機開始,消除經濟危機也主要從土地切入用金融手段解決。根據資金流二岸富區域律,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是抓住陰流子的流和用。陰流子是慾望需求和信譽能力的載體,陰流子流量增大了,意味著慾望需求和信譽能力均得到放大。慾望放大,則經濟項目建設就會出現;需求增大,則生產建設就能贏利;信譽提升,則市場經濟就會發達;生產能力提高,則GDP增長才有硬體支持。陰流子的放量使用會使全社會形成規模經濟,使整個社會食宿水平拔高。
解決經濟危機的著力點是連接資金鏈,疏通產-消通道。疏通產-消通道就是以按需按勞分配相結合和所有權與使用權適當分離的原則從消費端注入消費金分配掉積壓滯銷產品,從而縮小貧富差距,使產消結構合理化,同時也注入生產金到需要資金的優質金融企業或產業集團。將盲目的流動性過剩轉化為有計劃的社會基礎投資。隨著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減息,湧入中國市場逐利的外資越來越多,勢必加劇中國的通貨膨脹,因而應減緩人民幣升值停止加息轉而緩慢減息。為控制CPI,對流動性過剩做到收放自如,勢必提高准備金率。央行提高准備金率回籠的貨幣不能擱置倉庫,否則就是將人們的能力信譽束縛廢棄,就是打包慾望壓縮消費。因而,我們應將回籠的資金投資到社會公共設施和改善人民生活福利的基礎建設上;投放到自由民間資本不感興趣的利潤窪地,用於回補經濟過冷的行業;用以增強國家計劃消費和調控貧富差距的力量。這樣不僅不會收縮生產與消費,反而能收縮自由資本的盲目流動性並保持GDP規模朝著改善產業結構、人民生活的方向穩步增長。
誘入外資為經濟建設服務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目的,但須以技術、行政手段監控游資動向,鎖定法治投機炒作顛覆我經濟的外資,盡可能掌握這些資金的監管權,使其轉而為中國經濟建設長期服務,在若干年後讓其取得合理回報退出。立法治理境內外利益攸關者抱團公關,不給其炒作獲取超企業平均利潤的差價機會;要以行政、法律手段限制資源無限變現、控制土地過快開發,不給游資通過市場掠奪天然資源、國家庫存的機會。
第三,消除金融危機與產消實業危機並舉。投資、收入與消費的關系為:投資的直接目標是收益,收益的目標是消費。治理經濟危機,應以就業指標為切入點,向貧困個人和被絆倒的優質企業、金融業和資本市場注資,用資金或資源產品去扶助企業與市場。消除經濟危機除了從土地切入平衡工農城鄉利益,即從調控樓價入手外,還要針對經濟危機形成的六個階段建設消除危機的系統工程配套工程。根據所有權與使用權的適當分離原則,通過政府為中介的借貨扶助有潛力或新組建與救市(場經濟)關系密切的公司。當前,國家可啟動一些力量抄底股市等估值過低的市場,儲備一些低價國外資源,結合基礎工程投資扶持金融企業與大型企業,在注重質效的基礎上保持GDP水平。調整好公平、質效和GDP的比例關系,在抓消費促生產中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消結構,以及其它種種結構。鞏固和發展社會、個體效益和工程質量、產品品質,進一步搞好環保綠化。
第四,圍繞金融與實業二大監管系統改革政府機構。經濟問題首先發生資金(陰流子)上,經濟管理的跟蹤控制對象也是陰流子。經濟危機的發生首先是金融危機的發生,實業產業危機、人們生活困難也都反映到陰流子上。因而現行的央行、銀監證監力量太小,應大規模擴改,並以此為契機調整各級政府的經管機構。
第五,抓消費促生產實行高超消費。高超消費是指高且超前消費,即超生產力水平上限消費和先消費後勞動二個方面。這就要堅持抓消費促生產原則,而抓消費的方法是計劃,促生產的方法是市場,因而應實行計消市產模式,從而必須遵循力-消-產順序周期律。所以衣食住行基本消費均應參考生產力最高水平作出計劃,據消費計劃制訂出GDP增長目標來前饋指導社會生產,又以國民生活水平反饋調控市場生產。衣食住行是政府發展經濟的四大目標或稱四駕驅動器。衣食先行一步,通過科技農業和自動化輕紡業解決;住行是規模經濟,通過房地產和路橋建設結合汽車業解決。
購買力有二方面,一是生理生存需求,二是消費慾望。基於此,富有者購買力取決於慾望小於自己佔有的財富量,而貧困者購買力取決於生理生存需求大於自己分得的財富量,中產階級購買力介於消費慾望與生理需求間大於產品供應結構。首先,提高全社會工資分配掉象徵經濟危機的積壓產品,以計劃消費指導人民消費,給人民配股(票)配(社會保)險,減免學費或增加助學獎學金,普及醫保,……。其次,實行高消費超前消費,即略高於生產力水平消費,消費掉滯銷產品,以分期借貸消費形成先消費後勞動方式。第三,對企業實行扶助性減免稅費,有選擇性降低利息提高放貸額度……。
第六,發揮政府的協調中介作用是克服危機的重要力量。政府作為中介人是天賦的權利。其一,政府是剩餘價值的代管者,有權替天收回富人代理的剩餘價值給窮人使用,從而避免打富豪均財富的革命流血;其二,政府有這個責任義務和能力信譽作所有權與使用權暫時分離的轉借協調者。現在政府稅收額中應包含三個部分,一是代管的剩餘價值,二是土地增值;三是執行協調監管功能的服務收益。第一部分政府代管功能缺失,沒有完全納繳入庫,最後一部分用於公務員工資資金發放。經濟活動中代理代管是經常手段,如老闆代理剩餘價值,經理人代理老闆資產。代理人與被代理人通常利益不一致,這就存在責權利關系是否一致的問題。經濟控制論的任務之一就是尋找他們的利益悠關點。社會剩餘價值委託善於保值增值者代理,基本上就是完全放權由其掌控,原因是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委託誰都是委託自己。但對於老闆而言就不同,老闆委託的他人是自身之外者,不是身上的器官或細胞,利益不一致。所以控制的重點在人與人之間,而社會與個人之間只需明理關系、責任與義務,遵循虛物質公平分配原則就行。政府應利用代管權力加強農林牧副漁投入,確保衣食安全;增加基礎建設投入,穩定房地產市場,保障住行水平;要嚴密監控境外游資,使國民經濟運行平衡、小幅波動、緩慢爬升,提高勞動者工薪降低產品利潤,繼續以物美價廉搶占國際市場;查辦武力權力財力剝削和洗錢犯罪,沒收不明財產用於調高最低工資、低保、社保和醫保等,從而啟動基礎消費。
第七,調整物價結構控制通脹穩定物價。樓價雖然超前上漲,但土地資源是無價之寶,從長遠來說樓價是無頂的,因此應長期穩定樓價,使其較長時間在現價水平上下波動,讓套現外資又回來投資,保衛金融系統性安全。控制物價上漲的同時也不讓物價大幅滑落,但應集中精力調整物價結構以改善人民生活,按節能減排的策略補償環保綠化,尋找和開拓新能源,促進產、消平衡。
第八,不斷漲工資降利潤,使出口產品價格不隨人民幣升值而變高。漲工資提高產品的人力成本降低產品利潤即加薪降利,不給游資炒作獲取勞動人民血汗的空間。產品按原美元估價換算成人民幣出口,出口產品價格不隨人民幣升值而升高,保持出口旺盛。
第九,從中國特色出發創立自己的經管理論,建立自己的經濟科學法規制度,進一步發揮政經結合的特色經濟體系,避免套用國際經濟規則遭受經濟侵略,感染境外經濟危機。
『叄』 大型企業怎麼面對金融危機
對於我國絕大多數行業的大型企業融資渠道而言,金融危機帶來的主要問題是由市場需求量減少引發的矛盾,企業間競爭加劇、商品價格下降、庫存增加等,繼而連鎖反應是資金鏈綳緊、斷裂;企業裁員;企業倒閉。
面對如海嘯般的金融風暴,去年還是盈利豐厚的企業今年就可能停產關門。在市場的嚴寒隨冬季的來臨一起到來的時候,企業中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目前的市場中就像走搖搖欲墜的獨木橋,稍有不慎就會掉下去,萬劫不復,因此,大量縮減投資,甚至主動破產、倒閉,以規避風險;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現在正是賺錢的商機,因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等都相對偏低,競爭對手的壓力也相對要小得多,而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幫助卻非常多。持這樣觀點的企業便大膽的擴張,甚至還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已經倒閉企業的設備等資產,或低價囤購生產資料。但最終,兩種觀點取得的成效多數都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戰略的規劃與分寸的把握。
雖然現在中國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考驗,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虧損,甚至破產。但是,辯證的來看,危機的「危」字雖然代表了危險,但是危機的「機」字則代表了危機背後的機遇,筆者以為,這將是一次春隨冬至的經濟危機。寒冬中有料峭的風雪,也有溫暖的港灣,如何趨利避害,關鍵是要冷靜的思維與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機時企業該關注的5個問題進行分析並提供一些經營建議。
1、減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們的企業要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冬天時盡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臟、呼吸等關鍵環節,以挨過寒冬。企業也是如此,此時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開支。消減企業中可有可無的部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營銷投入;減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庫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擴張計劃等。當然,戰略性擴張與儲備等計劃除外,但必須嚴格控制在風險線以下才能實施。
中國的企業很多還都是粗獷式經營,管理成本很高,浪費很大。遇到市場不景氣時應該及時進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最初也是因為市場前景不清晰,原材料價格波動非常大,市場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庫存管理方式。而我國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對於產品、原材料庫存等不合理帶來的消耗;人員利用率低或不恰當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負債結構問題造成的利息損失;各種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問題,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在市場情況樂觀時,掩蓋了這些問題,當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時,這些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此時應該加強成本控制與管理,解決各種浪費與消耗問題,財務方面要嚴格監控資金鏈的健康運轉,減少負債,增加資金流動性,減少呆壞賬。經營上要縮短經營周期,放下架子與貪念,不過分苛求經營的高利潤率,因為高利潤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與激烈的競爭,可以選擇利潤率雖低,但風險小,競爭相對較小的經營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轉率上。
沃爾瑪成為世界第一大賣場,一年幾百億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潤,他們的利潤率不過2%——3%,但是他們的資產周轉率竟然可以到達24次/年。而我們一些企業寧可承擔高額風險去追求商品的利潤率,結果資產一年周轉不了幾次,總體收入並不理想。
2、調整產品結構
企業必須敏感的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所銷售的產品,很多企業面對滯銷,不是減產就是全力促銷,從不想自己現有的商品是否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市場需求。其實,有時只要根據市場情況,應時而動,調整產品,就可以迴避滯銷。比如,當原油價格高漲時,一些汽車製造商洞悉商機,推出小排量節油汽車、太陽能汽車等,減少大排量汽車的產量,迴避了商品積壓的風險,還獲得了商機。
我國家電行業也是如此,剛剛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時,就有一些家電企業敏銳地發現了危機與其背後的機遇,不再研發、生產昂貴的高端家電產品,而是在商品的節能、實用、便宜上下功夫。在賣場里,雖然商品上貼有大大的打折條幅與誘人的降價金額,但高端家電展位前依然是門可羅雀。而高性價比的中、低端家電展位前卻人頭攢動。很多家電企業還把握住了商機,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電,單價相較大型家電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潤率卻並不低,銷路也出奇的好。
3、彈性營銷投入
企業在進行營銷活動時,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場環境不利,要麼加大營銷費用的投入,想以強勢營銷的方式沖出市場困局。還有一些企業則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大幅減少,甚至徹底停止營銷活動,以求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其實,本文中提到的各種問題,說是問題就是問題,說不是問題就不是問題,因為,對與錯之間就看你怎麼把握,就是一個尺度的問題,把握正確,危機就會轉化為機會。
在營銷投入上我們很多企業也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現在市場不景氣,營銷投入就要精打細算了,要避實就虛,不進行大規模、高投入,風險性大的營銷投入。減少大眾化廣告傳播和品牌傳播費用。可以專攻一個點,或進行低成本營銷,比如口碑營銷、網路營銷等。營銷操作的原則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機時如何用人
說到用人,又是一個中國企業常犯的通病:經營戰略的短視導致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經營情況良好時不去管理可能已經臃腫龐雜的內部組織,導致人浮於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費。當企業經營情況不利時,才想到削減成本,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員工或降薪。這樣雖然暫時的減少了成本開支,但是可能因為企業短期大量「失血」而引發更大的危機。當危機度過後,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員工,這一裁一招便產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費,因為,一名新員工要熟悉並勝任工作崗位,必須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所能產出的價值是很低的。
曾經,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在汽車行業不景氣時沒有盲目裁剪員工,而是進行了合理調配,當時企業的研發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術人員就是多餘的了,三菱集團沒有把這些經驗豐富,業務專精的人才辭退,而是向他們表明態度:企業不捨得趕走你們這些與企業一起打拚的夥伴、行業的精英,但是又實在沒有工作給你們做,建議你們到「戰場」的最前線——做銷售人員,與企業一起度過難關。大部分技術人員都留下來做了銷售,他們最了解汽車不過,是當之無愧的專家,做銷售時他們的專業得到了顧客的認可,銷售額比普通銷售人員好得多,在市場危機時為企業增加了很強的競爭力。當經濟危機過去以後,汽車銷售開始復甦,那些研發人員又被招回去做技術研發,因為做過了銷售,這些研發人員更知道顧客最想要的是什麼,於是,開發出了很多受顧客歡迎的汽車。
這個例子可以提示我們,重要崗位的員工不可以輕易的裁掉,否則當企業再需要他們的時候將付出高昂的成本。企業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員工時,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強的崗位,比如沒有熟悉、適應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崗位的員工盡可能通過變通的方式將其留下,因為,企業面臨經濟寒冬已經很不好過,此時在體內大量失血,必將更難挨過危機,雖然眼下看來這些人才「沒什麼用處」,但是,寒冬終將過去,春天時還需要他們幫助企業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幫助企業比同行更快的復甦也主要仰仗這些人才。
5、危急中的機遇
筆者預計,未來一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金融危機對虛擬與實體經濟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企業的壓力也會隨著經濟蕭條而更加沉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危機的另一面就是機遇,因為,無論是在自然世界還是人類社會或市場經濟中,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市場環境的惡化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在進行市場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業,也為生存下來的強者留出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待經濟復甦時,市場需求大量增加,這些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第一要務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風雨過後的陽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謂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資源,加重企業負擔,高風險的事。而去做,則是去做那些發現機會,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電企業不去做那些高風險,消耗資源的大型家電,去做金融危機帶來的商機——便宜的小家電。市場需求量大,利潤率又高。相信擁有這樣智慧的企業,他們的冬天不會太難過。
大型企業內部也是一樣,不去做那些傷元氣的改動,而是去做那些強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產負債的結構與利用率;消減繁瑣臃腫的管理層級;加強與客戶的合作等。
這次金融危機即像一個老師又像一個考官,它教會我們很多生存的本領,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反思。同時,它的考核也很嚴厲,沒有學會應對危機的企業將被無情的淘汰出局。
寫在最後: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卻很美好」,現在我們很多大型企業融資渠道不是見到殘酷的今天而怯步,就是倒在艱難的明天,這個時候只有正確抉擇,勇往直前,才能見到後天明媚的陽光。
『肆』 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從企業角度來講:
1、保證現金流。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倒閉的根本原因就是現金流斷裂。反過來說,即使是資不抵債,只要有現金流量,企業一樣可以生存。
2、中小企業要抓好產供銷各個環節的緊密銜接,密切監視產品和原材料的價格走勢,嚴格控制企業回款情況;還要積極進行庫存檔查,適度提高資產流動性,以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3、通過多種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與工作效率(生產材料定額發放、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少邊角廢料、加強庫存管理等措施)、裁員減薪、壓縮采購成本、開發價格較低的替代品。
4、強化核心競爭力。企業應分析在自身所處的產業鏈中是否能在一個到兩個環節具有競爭優勢。也就是說,我不要要在所有的環節上都要超過競爭對手,我只需要在一到兩個環節超過競爭對手,就可以獲得整體的競爭優勢。
5、建立戰略聯盟。對中小企業而言,因為自身缺乏規模、能力及資源,所以構建企業戰略聯盟對獲得規模經濟至關重要。如果大家能成為一個默契的整體,資源共享,風險均攤、相互配合,這樣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應對經濟危機。
從國家角度講:
1、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目前人民幣匯率還不適合完全自由浮動,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繼續深化和推進,進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匯率彈性區間,以增強匯率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能力。
2、盡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國內資本市場。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資和數據巨大的外債,已對人民幣形成壓力。如果要避免因為過分依賴外商投資帶來的潛在風險,中國就必須盡全力發展自己的資金市場。
3、堅持正確的利用外資政策。合理控制外債規模和外債結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國家之一,也已連續數年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
4、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提高國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4)控制產量怎麼對抗經濟危機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
一般表現是: 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
雖然危機的可能性在貨幣出現以後就已經產生了,但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才具有現實性。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即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危機
『伍』 經濟危機該如何解決
1. 為什麼會產生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無非就是生產的產品過多,人們沒錢消費,消費不了.這個問題馬克思已經說得夠清楚了,我在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2. 解決經濟危機的理論可能性
從人類社會的整體來看,生產出來過多的商品應該是好事才對啊,但是由於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得好事反而變成了壞事.
社會生產出來這么多東西,並不是人們不需要這些東西,如果人類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的話那就根本不會生產了.所以,從理論上來解決這些問題是有可能的.
3. 怎樣解決經濟危機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只要政府的印鈔機多印些錢就行了.
1. 每個家庭發一些(比如一百塊) 特殊的錢(之所以不按人來算是為了支持一下計劃生育),這些錢只能在一段時間內(比如一個月)用掉,否則的話就會作廢,並且只能到能夠把這些錢轉換成真正的錢的公司去買東西,有些公司是不能把這種錢轉換成真正的錢的,比如說外國企業.
2. 那些希望擁有把這種特殊的錢轉換為真正的錢的公司或企業必須簽訂一個合同,那就是保證他的東西在這個市場上(在這種特殊的鈔票的市場上)不漲價.對於那些漲了價的公司和商店給與一些處分,比如取消他們把這種鈔票轉換為真正的鈔票的能力.這種給與他們轉換為真正鈔票的能力越廣越好,要不然就會在國家形成壟斷.
這種方法跟社會福利制度差不多,但社會福利制度關心更多的是工人應該生活的怎麼樣,他是一種政府的「壟斷「行為,但這種制度關心更多的是資本家還有多少東西沒有賣出去,社會生產力還有多少沒有發揮作用以及工人的失業情況.
4.這樣解決的好處
從資本家方面來說,他的東西可以賣出去了,把使用價值變成了價值.從工人方面來說,他不僅可以有發的那些錢,還由於工廠的東西可以賣出去了而不會失業.
那麼,這些多餘的財富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是不是吧財富從一部分人手中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他們
答案是值得我們欣慰的,不是.如果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只能夠生產出這么多產品出來,那麼誰也沒有辦法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但是其實社會上是有能里生產出更多財富來的,難道你說一家工廠他就只能夠生產出他現在賣出去的產品那麼多嗎?當然不是.他們不生產是由於沒有訂貨,還有很多產品生產出來了賣不出去,平時也有這種情況,但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尤其明顯.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出來,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創造(有些被當作垃圾處理).這種措施就是要窮盡這個社會的生產力,把能夠創造出的財富都創造出來.比如說,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曾有人把牛奶放毒葯而不讓窮人吃,有了這種政策之後他的牛奶可以賣掉了,現在別人把本應該放毒葯的牛奶喝掉了,就相當於人類少浪費一杯牛奶.也許有人要說在牛奶被喝掉之後沒有在市場上流通了,但消費品本來就是用來消費的,這是消費品的特點.但是,一杯牛奶被人喝掉和被人防毒是有區別的,喝牛奶的這個人已經得到了享受,這被牛奶已經發揮了它應發揮的功能,但是放毒的話者這杯牛奶就是徹底地浪費掉了.
對於軟體這個行業來說又有新的特點,因為只要軟體寫出來了復制就不再需要多少錢了,如果原來操作系統只有100個人用(假設都用正版的話,盜版在這里不考慮),而現在有200個人再用,那這個社會的總財富就憑空增加了100份軟體的價值.盡管有人會說這樣哪個軟體公司會用這些錢去買別的東西而造成物價上漲,但整個社會的財富是增加了的.並且對於程序員來說他們就更好找到工作.市場機制會調節他們獲得平均利益的.
從資本家這個方面來說,他的東西可以賣出去了.那麼,他有沒有吃會呢?也許物價會有一定的上漲,這是由於當這些錢轉換為真正的錢之後,整個社會的錢會增加,造成物價上漲.但是如果所有的物價都上漲相同的倍數的話(假如這樣,有些人多漲一些,有些人少漲一些但整個社會不便),那麼對於資本家來說就相當於沒變了.比如原來他賣掉1輛汽車,可以換回10噸米,現在他賣掉了10輛汽車,假如用這些錢可以換回100噸米的話,那就是除去物價上漲的因素他還是站了便宜.
從工人的角度上來說,他不僅獲得了財富(發他的那些特殊的錢),還由於資本家的生產擴大而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並且工資也會上漲(除去物價上漲的因素),比如原來他造1輛車就可以獲得1/10輛的工資,現在他就可以造10輛車,獲得10輛的價值,並且由於勞動力的需求擴大,工人對資本家收入的比列將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失業就只有可能在兩種情況下產生,一種就是整個社會的人都已經不能夠再消費產品了,比如說牛奶大家盡可能喝還喝不完的話農民的牛奶才會賣不出去,會導致失業,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的話那就是「共產主義「了.還有一種情況是所有需要加工的東西都已加工了,沒原材料了.但這種情況是不大會出現的,因為像電腦這種產品的原材料非常豐富,軟體產品甚至不需要原材料.
第二條與企業簽訂合同不讓他們漲價表面上是違反了市場經濟中自由交易的原則,但由於人們的錢只能在一段時間內用掉,並且不能自己把它變成真正的錢,所以可能企業會以此抬高價格,使得他高於市場價,這同樣違背了市場機制,第二條是用「一個錯誤來彌補另外一個錯誤「. 這有些違反市場機制,但是只要這些錢可以買的東西足夠多,就接近於市場機制了.我們還是應該盡量接近市場機制.
5.通貨膨脹的問題
盡管有個合同規定不得東西不得漲價,但由於這些錢轉換為真正的錢以後,物價將有一定的上漲.但這個上漲同別的方法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發行過量貨幣使得通貨膨脹而逼人們去買東西的情況比起來將好很多.
那種方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於發行了大量的貨幣,通貨膨脹並不能增加人們的購買能力,反而降低了人們的購買能力,不能解決問題.並且由於大部分的人都是受害者,使得國家的信譽大減.而這種方法確使得大部分的人都是受益者,而通貨膨脹也沒有那麼嚴重.國家的信譽不會受到打擊.
再說出口大對於一個國家也是有利的事情,比如說中國和美國做生意,中國出口200塊,進口100塊,那麼中國的紙幣還是多了100塊,而貨物缺少了100塊.就算是那100塊的外幣沒有拿出來用,那麼還是少了100塊的貨物啊.當然這200塊的外幣是可以從外國買東西的,但是如果沒有買的話那就相當於沒用.既然出口大於進口是有利於經濟,那麼賣給本國人也是一樣有利於經濟.
6.缺點
無論什麼樣的方法都是有缺點的.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沒法使那些差的企業淘汰,可能由於大家在一種好的環境當中,對於那些生產能力很強的大企業比較占優勢,而那些產量不是很高而以質取勝的企業由於很難淘汰對手而不利.
還必須注意這種方法可以作為貿易保護主義來實行,比如一個國家給國民每個人發一定這種錢來買東西,卻不讓外國公司把這種錢變成真正的錢,這樣外國的產品就很難進來了.可能還有些國家為了壟斷而發行只能讓某幾家公司轉換為真正的錢的鈔票,這樣他在國內受到的阻力會很小但是又達到了壟斷的目的.
當然,如果發的錢太多,那人們就不會去工作了.但是發的錢每多一點,人們工作的慾望就少一點,者如果畫成函數的話應該是連續的,如果兩個點在一條直線的兩邊的話,那麼無論什麼樣的曲線把這兩點連接起來都要經過那條直線,所以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數目讓整個社會生產出來的產品恰好用完.
剩餘產品數(負數代表社會上的產品不夠用)
我不知道現在的經濟學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如果是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經濟危機的話,應該沒問題解決.我不知從哪裡看到美國有種這樣的政策,現在來比較一下.
現在政策:當政府預計倒下年農產品會跌價的時候,就給錢農民讓他們別種了.
本文政策:讓農民把東西種出來,賣不出去的時候,每人發10塊錢,這些錢在一個月之後作廢,只有農民(或其它商品所有者可以拿到人民銀行去換成真正的錢).
可以看出,兩種方法都需要印錢,但是第二種方法人們多吃了很多東西,也就是社會的總財富增加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對於現在的中國現狀未必有參考價值,現在中國的社會情況太復雜,我不是專業的學經濟的人,沒法做出判斷.增加內需,就會引起物價上漲,但是又不能讓銀行裡面的錢一下子沖出來,要找到這樣一個平衡點確實很困難.但是,用這種方法對付那些那種傳統上的經濟危機,就是那種需求不足的經濟危機還是相當管用的.或許會造成一定的混亂,但是大家都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可怕場景,這種方法對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經濟危機來有點積極作用.
原來大家擔心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後大家都找不到工作了,比如說歐洲原來就擔心自動化會讓人們失業,現在因該不是太大的問題了.勞動生產力提高了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件相當好的事情.大家就不用活得這么辛苦了.
這個世界不會有過剩的生產力,能夠生產出來就能夠消費掉.剩下的問題就只有原料問題了,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發現什麼新的能了的話使用什麼樣的政策都沒法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