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2省份一季度GDP公布,哪個省份居第一
當然是廣東省了,廣東一直以來GDP都是領先省份!
⑵ 哪個省的經濟超過韓國
能超過韓國的我國的省份應該是:廣東省、上海市、北京市吧,其他的應該不會超過了!
⑶ 江蘇人均GDP12.5萬元,這在全國是什麼水平
江蘇省地理位置優越,他屬於沿海省份,主要以平原為主,而且是個產量大省。
江蘇自古便是富庶之地,目前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雖然江蘇當前蘇南和蘇北城市的經濟發展有差距,但是差距並沒有廣東那麼明顯。並且蘇北城市欠缺的只是經濟導向以及政策指引,一旦獲得相關條件,蘇北地區完全有能力發展的和蘇南一般無二,屆時江蘇的全域發展是最佳模式。
從事物發展導向性來看,未來一個城市獨大、一個區域獨大的格局肯定不適合經濟繼續發展,比如當前的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多多少少都有省會獨大的影子。這樣的發展格局弱的城市越來越弱,未來沒有城市互補的可能性。就像當前很多省份港口整合,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產業協調,整合促進就是這么個道理。
⑷ 江蘇的江陰這個地方怎麼樣那裡經濟怎麼樣是不是有錢人很多啊
貧富差距還蠻大的,有錢人多,而且是很有錢,按照橄欖型社會來看,沒錢的更多,但基本生活肯定是能保證的。
江陰公司多是製造業和服務業,除了政府部門,沒有特別適合白領工作的寫字樓企業之類,職業規劃發展空間不大,工資水平不算高,不過城市建設而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非常干凈,大家生活都比較安逸。
拓展資料
江陰市,簡稱澄,古稱暨陽,江蘇省省轄縣級市,由無錫市代管,位於無錫市北側,介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59′至120°34′30″之間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歷代為江防要塞,是長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江海聯運的天然良港城市,總面積987.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陰市常住人口為1779515人。
經濟綜述
2019年,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1.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4.21萬元。
2019年,江陰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6.08億元,下降1.4%;第二產業增加值2042.02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923.02億元,增長4.7%。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9:51.0:48.1。
2019年,江陰市提供就業崗位6.4萬個,本地勞動力實現就業5.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82萬人,城鎮困難人員再就業598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5%。扶持自主創業5315人,帶動就業2.47萬人,發放各類創業補貼751.9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651萬元。
截至2019年末,江陰市擁有各類工商登記市場主體總數198875戶,增長11.3%。企業總數67470戶,增長6.9%;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企業3520戶,外商投資企業1161戶,私營企業62789戶;個體工商戶總數131405戶,增長13.8%。
2019年,江陰市固定資產投資802.89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投資416.54億元,同比增長5.4%;國有投資87.52億元,增長195.8%,民間投資634.18億元,增長3.0%,外商投資72.31億元,增長25.5%。
2020年,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3.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4.88萬元。2020年,江陰市全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8.0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094.11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1981.60億元,增長1.6%。
⑸ 為什麼有人說江蘇很富有
我先來說一下,富與窮是相對的,沿海比內陸富,江蘇蘇南比蘇北好,但蘇北對於全國有些地區來說也是富裕的地方。一個地區的富裕和發達當然離不開地理優勢,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但我要說的是,關鍵是人的因素,以色列天天打戰,周圍都是敵人,但她是發達國家。人的思想和素質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根本(地下有資源是另一回事)。我江蘇無錫在沒改革開放前每戶人家也很窮,我家住在郊區,小時候一年難得吃一次肉,也沒錢,每家只有一二畝田,吃不飽也餓不死。但我們這里再窮孩子也要上學,窮則思變,當時鄉,鎮,村就開始辦起加工廠,小另件廠,鄉鎮企業就這樣出現了,企業越開越多,越開越大,優勝劣汰,老百姓一邊企業上班一邊務農,所以慢慢的富裕起來了。為什麼外企會在江蘇辦廠,主要是江蘇有高質量人才,有實體辦事的基因。通過外資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來壯大自己,這就是洋為中用,是國家所倡導的。排斥先進外資是愚蠢的人。在古代唐朝有20%多的官都是外國人呢,難道我們還不如千年前的唐代。江蘇能富裕是江蘇人有開拓的精神,能吃苦,能實干,能創新,能開放,能學習。再強調一下,一個地區能否富裕地來關鍵是人。
浙江就服江蘇。一,天賦。和浙江差不多的土地面積,平原地形超出3倍,關鍵還有水資源放古代農耕 社會 必然孕育出最高級的農耕文明。二,文化底蘊。估計全國近千年來能跟江蘇掰掰手腕的也就浙江了,但是我認為浙江贏面不如江蘇。
三,人口基數。正因為江蘇廣袤的平原才能養活大量的人口而且因為吃得起飯才能受教育所以受教育水平超過兄弟省份,到了改革開放年代,就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勞動力
四,投資成本投入產出比。平原面積大,相應單位面積土地成本低,優質勞動力人口基數大,相對招工用工成本低,人口多消費市場潛力大,還是沿海地區,你以為新加坡日本台灣資本家為什麼選擇江蘇呢?人家不傻
五,江蘇技工人才多。因為有土地所以有飯吃所以能接受職業教育所以技工人才多,所以外資企業喜歡。而同時代的浙江土地資源狹小念不起書在家只能等死沒飯吃所以只能小小年紀跟著親戚外出闖碼頭。當然,現在來看,各有各的價值體現,上世紀80年代外出闖碼頭的浙江人雖然沒文化但是趕上好時候了呀加上膽子大就開始積累原始財富了,但是江蘇人家裡有良田,工作在外企,收入穩穩噠!反而對此嗤之以鼻。所以造就了他們的價值觀:要穩,穩才能傳家立世。因此也束縛了觀念突破,形成了體制性思維和小富即安思維以及官本位思維。這點需要突破,不然你就成山東了。畢竟,生命在於折騰,任何事首先你需要敢想敢幹。
六,蘇北平原一旦精心布局規劃能量爆發。說實話,這么好的天賦沒有充分挖掘太可惜了,10年內蘇北平原8萬億GDP的能量是起碼的。這就要看執政者的智慧了。江蘇應該就是下一個加州的體量,廣東根本沒的機會競爭。因為天賦差距太大。平原應該幹嘛?發展重工業啊。但你得先把基礎設施搞起來。機場,高鐵,高速,產業區塊的政策導向等等。不然,你放著塊沿海大平原種水稻還是養小龍蝦嗎?
江蘇為什麼那麼富有?
這個提問會引來爭議的,因為,談民富江蘇還真不是第一,首先浙江表示不服,因為,在人均收入方面,浙江就比江蘇高很多。然後 ,廣東也表示不服,從GDP和財政收入上,江蘇也不是最高的,GDP江蘇排在第二的位置,財政收入就比廣東差出一大截。從發展的速度和隱藏的財富,福建也表示不服,福建在沒有獲得國家政策方面扶持的情況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和富裕程度,也不是江蘇可比的。
那麼,既然有人問了,江蘇為什麼那麼富有,就要從地理位置和 歷史 沿革的角度去分析了,套用一句外交語言:「自古以來」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江蘇的地理位置適中,又靠沿海又有大平原,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一直就是魚米之鄉,再加上靠海鹽業發達,讓揚州的匯集了全國的富商,雖然,浙江和江蘇的面積幾乎一樣大,但是,浙江卻沒有蘇北大平原這樣的地理優勢,所以,在宋代以後,江蘇一省(面積涵蓋了江西、浙江、安徽、上海的全部或一部分)的財政收入就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還要強,到了清朝的順治和雍正年間,朝廷對江蘇進行了拆分,以防尾大不掉,但江蘇利用多年養成的經驗傳統和人傑地靈的優勢,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江蘇抓住了機遇,再加上人民的勤勞和朴實,牢牢地站在發展的前沿,GDP緊跟廣東,人均GDP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一,人均收入也大幅提升,蘇北地區的落後局面也大為改觀,全省十三個地級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全國唯一的一個省份,也是全國發展最為均衡的一個省份。隨著蘇北地區的強勢崛起,隨著江蘇基礎設施的大投入,再加上長三角地區的快速轉型的完成,GDP趕超廣東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人均純收入也在不斷地追趕浙江福建,所以說生在江蘇還是一個幸運的事。
江蘇為什麼那麼富有,我想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條件,從這個角度去看,江蘇是幸運的,身為中國人,希望我們的國家,每個地方的人民都能夠物阜民豐,安居樂業,欠發達的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先富地區的帶動下,也能夠快速發展,早日使我們中華民族這條巨龍,騰飛於世界之林!
江蘇富有無論現在還是以前都是一直存在的。
不說遠的,明朝時期,南直隸大約佔全國賦稅的三分之一。明朝南直隸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
明朝南直隸
清朝的時候,南直隸改為江南省,一省賦稅仍然處於全國之冠。康熙年間,江南省被拆分成江蘇省和安徽省。
清朝江南省分省
中華民國時期,南京為民國首都,南通又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但是江蘇讓我們感覺很富有應該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江蘇省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政策,四個經濟特區,三個在廣東(珠海、深圳、汕頭)一個在福建(廈門),後來的十三個沿海開放城市,一個倒數第一(連雲港)一個倒數第二(南通),這句雖然有點開玩笑,但是這兩個城市確實沒撈到多少好處。而改革開放初期最火的溫州,溫州模式也同樣富了很多浙江人。江蘇真正開始發力的時候是20世紀90年代,蘇南鄉鎮企業開始興盛的時候,並逐漸形成了蘇南模式,主要包括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後來在加上各種國家政策的加持等等,蘇州、無錫GDP處於全國前列,高於大多數省會城市,富裕程度也是全國范圍內首屈一指的。
全國各地級市相對富裕地圖
我們來分析下江蘇富有的原因。
天時:全球大環境。現在是海洋經濟時代,沿海省份要比內陸省份發達。國家政策。改革開放後國家優先發展一部分地區,讓他們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動後富。比如現在是強省會時代,國家明確要求了省會要提升首位度,加大對省會城市的政策支持。
地利:剛才說了沿海,得到了海洋經濟時代的好處。然後長江入海口,還有一個就是挨著中國經濟中心上海,承接產業轉移,或者協同發展。
人和:就是本地人的思想。
如果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所佔比例的話,個人感覺應該是人和50%,天時30%,地利20%。
為什麼這么說,地利只佔20%。江蘇可能真的巧了,屬於沿海省份並且還挨著上海,我們拿同樣是沿海也挨著上海的浙江來說明下地利佔20%的原因。同樣挨著上海的嘉興,並沒有從上海那裡得到多少的輻射,港口也一般,但是嘉興確實長三角地區人均收入最高的一個市。比較富有的海寧和桐鄉靠著本地人發展成了海寧皮革城和濮院羊毛衫,成了全國有名的批發市場,這些市場對本地人的收入帶來了極大的貢獻。同樣沒有挨著上海的寧波、紹興、金華義烏也是非常富有,溫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處於巔峰,就連不怎麼出名的台州市,也是非常的富有。除了寧波以外,其他地區對海洋的依賴都很小,全是憑當地人的思想,並努力奮斗才有他們的富有,而他們剛開始的努力後來贏得了新時期的國家政策,然後就是良性循環,富上加富。所以地利在天時地利人和中所佔比例是最小的。
其次天時,剛才也說了江蘇的連雲港和南通,四個經濟特區當中的汕頭發展也一般。還有海南全境都是經濟特區,同樣沒起啥作用,現在又有了海南全境自貿區,能不能帶動海南發展呢,哎,很難。
歸根結底富不富裕和人、人的思想是有最大關系的。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江蘇之所以被稱為魚米之鄉,跟氣候和物產是有關系的。江蘇整體處於溫帶,屬於長江和黃河沖擊平原,土地肥沃,不澇不旱。可以說,種啥長啥,基本上解決吃飯問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2.有了經濟基礎,相應的東西也就起來了,於是就形成了正向循環。光蘇州累計出的狀元超過60人,更不用說,常州、揚州、江寧府加起來就更多了。
3。2018年,江蘇的GDP達到9.26萬億,僅次於韓國,超過澳大利亞的GDP。
4.在江蘇省13個地級市中,經濟規模位列三甲的分別是蘇州、南京和無錫,三者分別於2011年、2016年和2017年相繼邁入「萬億俱樂部」(參見圖2),且自2008年至今的年均經濟增速分別高達9.2%、10.3%和9.25%,增長勢頭頗為迅猛。此外,三個城市各具優勢特色,蘇州工業園堪稱全國園區經濟發展的典範,南京坐擁雄厚的科教實力與全面的產業布局,無錫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以及充滿活力的鄉鎮企業,這些都很好地支撐了江蘇全省經濟的不斷進步。
5.江蘇人的勤勞質朴也是創造這些成績的主要原因。
6.全國百強縣,江蘇佔了25個,足足四分之一,同時,前十名里佔了6個,這些足以說明江蘇經濟的突出和江蘇人的富有。
廣東人告訴你為什麼江蘇很富有?
一、江蘇占據了長江的出海口,平原面積居各省之最,加上河道縱橫交通便利。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得此地者得天下糧倉。隋大運河就典範,它把天下最富有的地方聯系在一起了。
二、江蘇各種資源豐富,不僅僅是「魚米之鄉」還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加上周邊的上海、山東、浙江都是經濟強省市。因此江蘇可謂是左右逢源的。出色的地理才是江蘇省取勝的關鍵因素。
三、江蘇的經濟實力在全國數一數二的,與廣東省不相上下。在某種程度上說,廣東除珠三角外其他地區都是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地方,包括了泛珠三角在內的城市與省份。從星空圖就能了解一二的。也因此廣東吸收了周邊大量的勞動力,成為第一人口大省。從均富的角度上說,廣東是很難做到的。因此集中優勢資源只向珠三角靠攏。什麼粵港澳大灣區的?說白了,就是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珠三角地區罷了!而長三角是呈擴散化的經濟模式,輻射能力是珠三角所不能及的。那麼珠三角從本質上講就沒有什麼經濟輻射作用,這一點在粵東西北地區得到了驗證。也因此廣東的富只是局限於珠三角。而江蘇人更為均富,地區差不那麼懸殊。
四、江蘇在有效可利用的土地上和經濟腹地資源上比廣東省還要大。再加上有強大的製造業為依託,讓人感到江蘇的經濟十分強悍。
五、吸引力上,江蘇有著整體的優勢,帶動了長江上中游的產業鏈的發展,那麼區域合作的拓展上是廣東經濟無法企及的,因此許多外企都看重了這一點。還有江蘇除了台商,日韓企業也喜歡選擇上江蘇,其原因就不必多言了。
六、江蘇一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省份之一,這里自古的能人名士很多。那麼其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從古至今,都保留了許多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因此江蘇的南京、蘇州、南通、揚州等地是各地遊客必去的地方。
總之,江蘇的富有是全國人公認的。廣東人認為,江蘇人占據了一塊中國的風水寶地才是其關鍵所在,看看星空圖,它不像廣東環山繞海的。這才是盛久不衰的秘密所在!古代有許多皇帝都想掌控這一片大平原的,因此都城選在江蘇也是合情合理的。
江蘇人真的很富有嗎?未必!請注意這里僅僅是說江蘇「人」,並不是說江蘇。首先要講清楚GDP的不代表不等於人均收入就高,老百姓就有錢。走遍大江南北,並沒有發現在職的公務人員和事業單位的職工工資收入比其它地區高,唯有蘇錫常略多一些。蘇北地區與安徽湖北等中部地區差不多。其二江蘇私營個體經營並非在沿海地區占優,比不過浙江福建廣東。江蘇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相對較強,這種經濟狀態決定了百姓的收入比較平均,打工者多,老闆,個體業主少。其三國家統籌貨幣的再次分配,大多數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吃公家飯的人永遠不可能經濟收入比其它地區的有明顯差距,個體,私營企業主的數,質量是百姓收入的關鍵。其四比對一下人均可支配收入,安徽的宣城,銅陵等人們印象中比較窮的地區,GDP只有1000億左右,江蘇的徐州,泰州是五,六千億上下,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卻相差不了多少。綜合起來說,江蘇是富的,但江蘇人未必很富,江蘇蘇南人相對較富。
明代二次科舉中榜的全是浙江學子,這才導致朱元璋把蘇州,常州,無錫,上海從浙江劃出。成立南直隸(江南省),這是制約浙江,也是對南京,淮河,江北地區的經濟文化扶貧。
江南的核心就是杭州,嘉興之間,世界公認的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嘉興「馬家浜文化"有七千多年 歷史 ,「良渚文明"是世界惟一公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也是江南吳文化的發源地,這些資料網上就能查得到。
沒有浙江劃出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會有今天江蘇經濟文化的繁榮嗎?這么簡單的 歷史 常識也不知道就整天瞎吹江南省!斷章取義抬高自己,倭化兄弟省市,誤導青少年對 歷史 , 社會 責任的認知與擔當!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么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等發源地之一,自古便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最多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一個教育發達、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的地區,怎麼能發展不好呢?下面我們進一步的看看江蘇的發展
一、教育
高考剛結束,我們先把教育放到前排來說。一個地區的教育發展對其地區發展影響很大,人才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清楚。江蘇的教育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好,各大名校招生也很青睞江蘇的學子。之前我也回答了不少關於江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問答,這次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在淘寶上直接搜索省份,其他省份搜出來的都是吃啊喝啊的特產,而江蘇搜出來的是這個↓
有如此寶貝壓陣,江蘇孩子們學習的壓力可想而知。還有就是江蘇學生畢業後基本上都想留在江蘇,這也減少了人才的流失。
二、文化
江蘇的 歷史 悠長,每個城市都有它的 歷史 故事。江蘇的文化方面我們可大致分為三方面:吳越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吳文化:吳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蘇、錫、常地區,其具有清新氣息、柔美風格、鮮活靈性,形成了聰穎靈慧、細膩柔和而又視野開闊、樂於創新等顯性特徵。淮揚文化:淮揚文化以揚州為中心,包括淮安、鹽城、泰州等地,淮揚地區河多水多,船多橋多,呈現出古、文、水、綠、秀的地域風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優雅與豪邁超俊相結合的顯性特徵。楚漢文化:楚漢文化以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徐州為中心的區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蓮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灣新人文化為淵源。它的顯性特徵是剛強雄渾。
現在的江蘇還很好的把這些文化傳承下去,文化的「河流」不斷滋潤著土地上的人發展向前看!
三、經濟
江蘇為什麼發展的好,這點是重中之重。點出我們開頭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江蘇省GDP總量排全國第二
13個城市也皆進入全國百強
全國百強縣前五名四個江蘇的
在江蘇只要你不懶,大多數能過得很好!
人才——文化——發展,這三個方向良好的循環才使得江蘇向上發展,經濟越來越好,越來越富有。
⑹ 韓國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韓國國土面積大致相當於(略小於)中國的江蘇省和浙江省。
當前大韓民國的領土面積是10.02萬平方公里。而咱們中國各省區中,排名24的江蘇面積是10.26萬平方公里,排名25的浙江省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排名26的重慶市面積8.3萬平方公里。由此可知,韓國面積略小於江蘇和浙江,而高於重慶市。如果韓國作為咱們中國一省合並進來,其面積在中國能排第26名,超過重慶。
簡介
韓國,面積10.02萬平方公里,人口5146萬,2017年GDP為96613億元(人民幣)。江蘇,面積10.26萬平方公里,人口7666萬,2017年GDP為85901億元。浙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人口5442萬,2017年GDP為51768億元。
由上面數據可知,三個省整體的面積、人口、GDP基本在一個檔次。其中面積差距微乎其微。人口江蘇最多,韓國最少,整體經濟和人均經濟都是韓國最發達,浙江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