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開展經濟活動分析
為突破制約提升經濟活動分析水平的瓶頸,提高質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應分三個層次做好經濟活動分析工作。
第一個層次就是:全面比對,顯現差異,做好會計報表分析。
「全面」:一要做到范圍全。就是要把全部會計報表以主要生產經營指標完成情況、資產負債、損益、生產經營費用和現金流量這五大報表為核心分類,將主要生產經營指標完成情況表、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生產經營費用表和現金流量表及其輔助報表全部納入會計報表分析范圍。二要做到層次全。每個層次的分析主體都要完成對本層次全部報表的比對分析,並將比對結果逐級上報,使每個上級對所匯總或合並的全部會計報表情況全面掌握。
「比對」:一是與實際與預算比。二是實際數表內比。三是實際數與上月比、與上幾個月比、與上年比。四是同一類型單位比。五是不同類型單位比。
這一層次工作的目的就是「顯現差異」。從某種意義上講,管理的重點體現在對差異的控制,對正向差異要鼓勵、獎勵,要總結經驗、推廣經驗,要促使其向好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對負向差異要控制,要抑制,要消除,要分析,要防範,要轉化。只有顯現出差異,分析透差異,控制好差異,才能避免生產經營大起大落,才能保證企業持續有效和諧發展。通過會計報表比對反映出來差異存在是必然的,從分析的角度,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所有反映出來的差異進行分析,這就需要按照重要性原則,根據比對排序結果確定目標,選取差異大、影響大的項目進行重點分析。
第二個層次就是:分類計算,定性定量,做好財務指標分析。
財務指標體系的形成是多年管理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再到理論循環往復不斷升華的結果,是隨著管理實踐的積累形成的揭示定性判斷的精華。隨著時代的發展,管理需求的不斷變化,新的財務指標不斷出現,原有財務指標的內涵不斷豐富。靈活運用財務指標分析的功能,充分借鑒其定性反映問題的優勢,做好財務指標分析是做好經濟活動分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按常規的分析方法把財務指標分成四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
在財務管理權集中的情況下,不同管理級次的分析主體都要對這四類指標進行分析,所不同的是下級分析的目的在於印證管理行為的科學性,上級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把握和控制。因此,在分析時要對所有已確定的財務指標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與基準指標相比較,得出相應的結果和判斷。
把每類指標中的每個指標都要確定一個基準值(或目標值),以此為標准來衡量實際指標的好壞。
要把財務指標計算結果按月計算,連續描述,形成財務指標變化趨勢,反映工作成果,預測未來走勢。
經過財務指標分析這一過程,定期對整個企業進行常規的、全面的體檢,根據各項體檢指標與標准值之間的對比情況,得出對身體狀況的判斷,身體健康的,繼續鍛煉,加強營養,保持活力;經過診斷有病的,圈定疾病類型,進行深入診斷,根據症狀判斷病情輕重,擬訂治療方案,開出對症葯方。
第三個層次就是:把握重點,提出對策,做好經濟活動分析。
做好前兩個層次的分析工作目的就是要覆蓋全面、顯現差異、突出重點,為做好經濟活動分析奠定可信的基礎,提供分析、決策的抓手。經濟活動分析就是要分析經濟活動,在這個層次中就是要重點把握兩個方面的問題:常規工作中的重大差異和非常規工作中的重點工作。要集中70%以上的人力、精力、時間關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重大差異和重點工作,做到分析透徹,同時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供領導決策。經濟活動分析這個層次要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分析報告結構千篇一律、分析內容面面俱到、常規問題長篇大論、重點問題蜻蜓點水的狀況,要抓住重點、關注要害、解決關鍵、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