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所有錢都進了房地產!實體經濟如何發展!
你從那裡看到的假消息,房地產占經濟比例不到10%。
誰告訴你錢都進了房地產?別聽謠信謠還傳謠!
⑵ 貨幣怎樣進入實體經濟
目前經濟學界有一種說法,就是社會流動性離開了實體經濟,轉入了資本市場或房地產,因而造成潛在的危機。原因是實體經濟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利潤較小或盈利比較困難。國外的解釋大概是由於企業的盈利預期低,投資者對企業的投資偏於謹慎,造成企業(實體經濟)領域的流動性減少。為了使貨幣流通方向傾向實體經濟,有不同的觀點和做法:
1. 我國目前的政策基本是打擊和限制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脹。再加上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存款准備金和利率)。但是這些以防止通脹為目的的政策是否會間接地影響貨幣向實體經濟領域的傾斜,應該是沒有顯著關系。
2. 目前美聯儲的QE2計劃是要降低投入美國國債市場的資金的收益率,逼迫資本向高收益和高風險領域流動,例如公司債。同時,市場在流動性過剩的條件下可能對通脹的預期有所提高,進而提高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期,促使資本向生產部門,也就是我們說的實體經濟流入。
3. 格林斯潘對美聯儲目前的做法不太同意,他還是堅持他一貫的刺激股市上漲的政策,股市上漲會使企業在股市融資更加容易,融資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些向企業或實體經濟流入的資金會刺激經濟的增長。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QE2向市場注入太多流動性而容易導致的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
4. 日本2001-2006實行的定量寬松政策是向商業銀行注入資金,如果商業銀行自身設定的存款准備金率固定,則產生存款准備金超額的效應,迫使銀行增加貸款,使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流動性。而在資本市場直接買入資產的操作,會提振市場信心,間接地促使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投資。
總之,使貨幣進入實體經濟的方法基本有兩類: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增加貸款,資本市場的資本向實體經濟領域流入。
⑶ 經濟達蕭條 錢都去哪了
金融危機:幾十萬億美元到底蒸發給了誰?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顛簸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
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
中國股市號稱蒸發了20萬億人民幣,實質上只有散戶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比如說中石油,總股本1800億股的盤子,A股流通只有40億股。在48元的時候,市值達到8萬多億人民幣,實質上,並不是投入了8萬億人民幣。只是有幾百億人民幣買了那40億的流通股,每股炒高到了48元,乘以總股本1800億股,就到了8萬億市值,現在跌下來到了10元每股,市值變成了2萬億,總市值減少了6萬億,並不是股民虧了6萬億的錢,這只是一個數字游戲而已,實際上整體股民的錢一分錢也沒有少。何以故?
股市大跌,看起來散戶虧錢,機構虧錢,大小非還沒有來得及減持(即使有各種老鼠倉和提前撤出的先見者,比起幾萬億來說也是滄海一粟)。那到底錢到哪裡去了?
答案是:錢在銀行里。很簡單,你的錢本來是存在銀行里的,銀行要付給你利息。現在你把錢拿出來炒股,錢還是在銀行里,只不過通過了券商的交易系統而已,都在銀行里存著,不過是發生一些賬戶的內部變動,如果你把整個中國的銀行系統看作一個整體的話,你會發現,整體銀行的資金沒有任何變化。不同的是,以前這幾萬億資金是存款要付利息,現在這些錢變成了股票款,不用付那麼高的利息。(當然,不排除有些外國的股票販子如QFII提現兌換跑路,這個比例是很少的)。
打個比喻:在一個封閉的小山村裡,張三養雞賣給村委會,10年積累了1萬塊,存放在村委會,村委會拿去放高利貸。實質上,這一萬塊相當於村委會欠了張三的錢,每年還要付利息。現在村委會將村裡的魚塘上市,張三1萬塊存款拿出來入股,每股10元。實際上錢還在村委會放著,村委會只是給了張三一個簡單的電子憑證代表他們持有各1000股魚塘股票。然後,各村委會聯合起來策劃,稱魚塘金融危機爆發了,魚塘股票大跌,每股只剩下每股1元,張三市值蒸發了9000元。現在你可以看到,相對於整個山村,魚塘沒有變化,張三的錢蒸發了9000塊,而村委會的從欠張三1萬塊(存款),變成了只欠1000塊(股市價值可兌現)。
整個山村的錢並沒有減少,經濟不受影響,而張三的錢就突然少了9000塊。張三10年白忙了。 這是從物質不滅的角度來看這個股市的問題。錢是絕對不會憑空消失的。所以,中國的股市股民的錢並沒有「蒸發」,反而是銀行的支出減少很多,股市大跌,其實對是不透明的國有銀行最大的利好。 同樣的道理,美國的金融危機,號稱損失幾十萬億美元,有很多經濟學家政客叫囂美國完了,中國將成為最大的贏家雲雲,都是胡扯。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美國的錢蒸發了嗎?沒有,物質不滅,金錢也不滅,只是通過某種形式變了名目而已。一場金融危機不可能把一個發達國家的整個經濟摧垮,反而會變成美國挾持世界的籌碼。反正美國人通過發行大量美元,已經買進了別的國家真正的實物產品,如鞋襪石油等等。美元到了中國等國成了外匯,本來中國也可以通過2萬億的外匯買入美國的實物的,那美國肯定不願意,那好,就策劃一場金融危機,將這些美元全部貶值蒸發,這個時候,中國就變成了張三,美國就變成了村委會。
全球的美元到底到蒸發到哪裡去了?
答案就是,在美聯儲等資本機構的全球帳戶里換了名目。
你的雞,我吃了,你的錢,不好意思,蒸發了。
⑷ 中國股市的錢能流入到實體經濟嗎
實體經濟
和虛擬經濟兩者關系本質上是基礎和衍生的區別。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若沒有實體經濟就不存在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衍生,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和復雜衍生出來的一種發展模式。而股市,則是虛擬經濟中的一個體系,其它體系還有諸如債務市場、
期貨市場
、
貨幣市場
等。
股市的漲跌取決於市場供求,實體經濟發展好,但投資者對股市的股票需求不足或供過於求,股票難漲;相反,實體經濟哪怕不那麼好,如果大家有大量冗餘資本投入股市,這個時候股票供不應求股價也會上漲。這一點,譬如2001年到2005年實體經濟很好但股市不好;相反,2005年後實體經濟逐漸不好,但股市很好。2008年至今實體經濟時好時壞,但股市整體一直不好。所以,股市並不能絕對體現經濟,它只是一個面,但是隨著虛擬經濟在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大,和實體經濟的
相關度
也就會越來越高。再本質點說,相比實體經濟需要大量的實物生產,虛擬經濟更多的則是貨幣的
投機交易
現象,所以兩者雖然相關,但卻不是絕對的對等關系。
⑸ 請問虛似經濟的資金是怎麼流向實體經濟的。最近國家降貸以後,好像錢只是在股票市場打了個圈,然後對實體
虛擬經濟搞活以後,實體公司很容易發行股票上市、增發、套現等,資金就這樣流向實體經濟。
⑹ 怎樣讓資金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
要想錢流入實體經濟,只有一種情況才有可能,那就是做實體經濟很賺錢。而要做實業賺錢,就必須是三個條件:賺錢的實業要容許去做、做實業相對很容易、給做實業減稅。
這三條中減稅最容易,說減就減!「做實業相對很容易」就不容易了,涉及到政府工作職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的轉變,一個具備所有封建特色的組織要想轉變,非武力就一定需要很長時間以及很厲害的招式,還是某高人說的對,「這觀念的轉變的難度,比讓ta放棄利益的難度都大」。「賺錢的實業要容許去做」做起來相對容易而要fanly說清楚很難,先說做起來的事:只要損失部分官宦、官宦子弟的利益就可以做到,放開賺錢的比如石油、能源、運輸這些行業,讓更多的資本主體進入這些行業,絕對可以降低這些行業的成本、增加就業、帶動消費。再來說「要fanly說清楚很難」這件事:因為這些行業的實業本來就有,直接把錢貸給他們不就行了嗎?幹嘛不這樣做?這個,恩,要容許fanly想一想,明天再來說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⑺ 經濟不好的時候,多出來的錢會流向哪裡
經濟不好的時候,實體投資風險變高,人們便降低收益預期,降低風險偏好,那麼資金迴流到銀行、地產等資產,會造成銀行資金成本降低,利率降低,房地產行業銷售金額提高,房價上升,大類資產比如能源、大宗商品等價格也會推高,通貨膨脹預期上升。
⑻ 看報道說中國貨幣超發,但沒有流入實體經濟,那錢到哪去了
應該在央行的發行庫里吧,供應量是經過貨幣乘數作用後的量,太多的話央行就會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以減少貨幣供應量,這樣銀行的錢被套牢在准備金里,這也只是暫時的問題。房地產屬於投資支出,是建築行業,應該算實體經濟。
⑼ 如何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首要的是要使得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具備吸引力,也就是,資金存銀行,入股市樓市,都不如去投資實體。這是有一定難度的。
降低行業門檻不能算是有效的方法,我理解你的意思是放寬壟斷行業的進入門檻,但是這只是讓資金進入這些壟斷行業的辦法,而不是普遍意義的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個人覺得,最直接的促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是減稅,即減少實體企業的稅負,使得資金回報率上升,其他的只能是降低虛擬經濟的資金回報率,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如果資金存銀行、投資虛擬的股市、或者投資樓市,其回報率低或者風險高的話,資金自然迴流實體經濟。
但是,在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下,大量資金無論你做什麼,他都不願意去做實業的,因為資本市場的機會太多了,暴利機會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