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看待經濟全球化
問題一:如何正確看待經濟全球化 (1)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是因為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同時存在,但總的來說是積極作用大於消極作用。
從積極作用來說,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發展的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從消極作用來說,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造成南北矛盾、貧富分化、環境退化等問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金融生態危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中國家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國家 *** 和經濟安全面臨挑戰。
(2)態度: ①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歷史趨勢,因此,反對全球化是不正確的,也是無濟於事的。
② 發展中國家要抓住全球化這一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孤立於全球化之外是沒有出路的。
③ 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安全問題要有充分的認識,要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要努力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爭取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著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
問題二: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積極性: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消極性:1、加劇了全球競爭的利益失衡,拉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 2、發達國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發展中國家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3、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糧食短缺影響全人類根本利益。 另外,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的影響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機遇:1、有利於吸收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 2、有利於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 3、調整產業結構 4、有利於國際地位的提高挑戰:1、國家 *** 與經濟安全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弧 2、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性企業,破壞生態環境 3、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發達國家利用金融資本、技術的優勢壓迫剝削發展中國家
問題三: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與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
問題四: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將資本主義固有矛盾擴展到全球,造成貧富分化、環境退化等嚴重問題。1.1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機遇經濟全球化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幾方面的機遇:(1)實現生產要素的互通。中國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的成功經驗,在利用國際上的資金、經驗、人才、技術等方面受益匪淺。(2)降低學習管理經驗的成本。跨國公司在攫取利潤的同時,也必然帶來其管理經驗,我們將更有機會從管理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3)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1.2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危機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存在著機遇,也存在著挑戰。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存在的危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經濟的動盪將成為常態。而國際經濟的動盪和波及效應,會使任何單個國家和國際性組織在與市場力量的對抗中都處於弱勢。國際經濟安全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將由此受到嚴重的威脅。(2)經濟全球化可能導致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全球化不是天下大同,而是充滿了強強之間、強弱之間激烈矛盾和斗爭。20世紀是世界經濟空前繁榮的世界,也是人類貧富最為懸殊的世紀。90年代是經濟全球化進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南北國家差距持續擴大的時期。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佔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國家,其收入只佔世界總收入的6%。而且,許多發展中國家仍然處在「信息貧困」中,將有可能被剝奪參與科技進步和實現經濟增長的機遇,兩級分化由此會進一步加劇。(3)強勢經濟易於導致經濟霸權和文化霸權。當前,發達國家不僅控制著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的現有的國際機構,而且是經濟全球化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這一狀況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十分不利的。某些經濟發達的大國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給不聽從其指揮的發展中國家造成很大的經濟困難,甚至使有些國家的產業陷入絕境。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高科技行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卻因客觀存在的科技水平差距而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參加競爭。發展中國家還面臨著自己的優秀人才被跨國公司盡行收羅的危險。不僅如此,發達國家還藉此輸出他們的價值觀,以求從根本上確立長期的競爭優勢,推行其所謂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權。2經濟全球化對不同類型國家的影響由於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對不同類型的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2.1經濟全球化趨勢對發達國家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經濟全球化的優勢,獲得的利益。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於優勢地位。發達國家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世界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集中精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傳統工業和一般技術成熟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載體。目前,主宰全球經濟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只有5家。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全球性的聯合、兼並和擴張,進一步發展其高度發達和高度集約型的經濟,使其產品競爭力始終高居世界領先地位。2.2經濟全球化趨勢對發......>>
問題五: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趨勢。正確認識和妥善應對全球化,不僅有利於我國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與和平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國際體系轉型、和諧世界建設與人類文明進步。一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遠遠超出經濟領域,正在對國際政治、安全、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全球化的積極作用主要有:
(一)促進發展模式創新。全球化促進生產、資源、人員、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國公司已發展到在全球布設研發、生產、銷售鏈條的全球公司階段。經驗顯示,一國經濟開放度提高與其人均GDP增長之間成正比。無論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如何調整變化,不考慮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機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進的發展模式。
(二)促進國際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現在經濟領域,又表現在其他領域;既表現在雙邊領域又表現在多邊領域。國家間經濟相互依賴逐步深化,俱榮俱損局面開始形成。全球經濟鏈條越擰越緊,一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依賴增強。除國家利益外,共同地區利益和全球利益明顯增多。利益融合有利於國家關系改善,國家間協調合作增多,出於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願者聯盟」不斷出現。謀霸權、搞對抗,堅持集團政治和冷戰思維越來越不得人心。
(三)促進安全內涵擴展。安全已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恐怖主義、經濟安全、環境惡化、氣候變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威脅增大,涉及到經濟、民生、社會和自然等廣泛領域。非傳統安全主要由人類發展的不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的不協調引起,其實質是發展問題。非傳統安全問題模糊了安全與發展的界限,增大了國際安全合作的緊迫性,挑戰著傳統安全的主導地位,緩和了國家間的軍事對抗關系。如恐怖主義和氣候變化不是任何單一國家能夠解決得了的,美國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國際社會。又如,美俄在導彈防禦問題上矛盾尖銳,但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總的來說合作順利。
(四)促進國家 *** 轉移。全球化促進了國際組織的發展。僅1990至1998年,國際組織就從26656個增至48350個,其中 *** 間國際組織250多個。 *** 間國際組織成為全球性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實施者、全球性問題的管理者和全球性爭端的解決者。WTO在其《關於解決爭端的規則與程序的諒解》中,全面規定了WTO解決貿易爭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決執行與監督以及救濟辦法等,並專門設立了爭端解決機構(DSB)。的確,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的主要行為體,國家 *** 仍然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國家 *** 在越來越多地向 *** 間國際組織轉移。比如,向聯合國、地區組織轉移政治、外交和軍事權利,向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全球公司轉移經濟權利,向各種各樣的其他非 *** 國際組織轉移社會權利。全球化還促使一國的國內規則盡可能與國際規則協調與一致。
(五)推進國際體系轉型。現行國際體系的主要特徵是:由西方特別是美國主導、國家間名義上平等而事實上不平等、國際組織作用有限、霸權主義和「問題國家」得不到有效制約。現行國際體系在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方面日漸乏力,其調整、完善和轉型乃大勢所趨。今後幾十年內新的國際體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徵:一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由於新興大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振興,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有利於多強不利於「一超」、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不利於發達國家的變化,「一超」與多強、南方與北方兩個力量對比失衡問題有望最終解決。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世界排名前2處位的經濟大國將重新洗牌,中......>>
問題六:如何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中國經濟有利有弊,具體表現在:
一、利
使商品、服務資本等各種要素流動的技術性和政策性障礙大幅減少,加快了世界貿易自由化趨勢。
促使各國參與國際分工,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生產要素的轉移和資源的配置。
推動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
推動了全球競爭,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等調整。
二、弊
各國經濟依賴性大幅度提高,經濟危機一旦發生,其傳導必定很快。各國經濟 *** 的獨立性日益嚴峻。
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集團集中。
問題七: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 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它突出的表現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和跨國公司的發展。我國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中,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面對機遇和挑戰,成了新時期經濟發展人們共同關心的話題。從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強同東盟的聯系的史實中,我們的態度是: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擁有「雙贏」的思維,抱著開放的心態,加強國際的合作與交流,參與國際競爭,抓住機遇,接受挑戰,在國際的競爭和合作中,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跟隨世界發展的潮流。概括而言,就是辯證地看待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這一經濟現象,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全球化的概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從歷史上看,近2000年來世界出現過四波經濟全球化浪潮。而本次經濟全球化浪潮發展具有新的特點。第一,全球范圍配置生產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世界商品出口佔全球GDP的比例超過20%,國際直接投資佔全球GDP的比例為21%,而1913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8%和5%。隨著中國、印度、前蘇聯國家及東歐國家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經濟全球化的規模正在空前擴大;第二,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勞動分工和資本流動已突破「中心」與「外圍」的格局。過去發達國家出口製成品,換回大宗初級產品,現在新興市場經濟體有能力生產並出口包括高技術在內的製成品。更重要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出現重大變化,十九世紀世界最大經濟體英國擁有經常項目盈餘並對外輸出資本,而當今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擁有巨大經常項目赤字,並從新興經濟體輸入資本;第三,國際資本市場更加成熟。目前全球資本流動總量擴大,資本流動形式也在增多。過去國際證券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購買 *** 債券等少數領域;而現在的投資者擁有涉及眾多部門的債券、股票及其他衍生金融產品;第四,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企業生產過程布局達到了新的水平。高新技術的進步和應用,不僅使發達國家企業將製造業生產過程轉移海外,也將服務業部分業務流程外包到發展中國家,以降低經營成本。服務外包使可交換的服務范圍擴大,從而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浪潮不會出現逆轉,主要得益於科技進步、 *** 實行開放政策、新興市場經濟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等三大因素。科技進步的直接結果是運輸與通訊成本大幅降低。航運、水運技術的改進以及通訊、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不僅進一步降低運輸和通訊成本,而且改進了全球供應鏈條的管理,加快了貨物、資本、技術及人員等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開放政策的直接結果是全球經濟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二戰結束初期建立的......>>
『貳』 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
全球化在當今世界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概念,其中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經濟全球化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由微觀經濟單位追求最大利潤的企業行為過程所驅動的過程。可以說經濟全球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次大的變革,也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要的階段。經濟全球化對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效果。全球化的弊端在發展中國家體現的尤為明顯,這使得很多的學者認為經濟的全球化其實就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對於經濟全球化,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現在都還沒有一致認可的界定,對其實質,說法也不一樣。我以為,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有著多方面和多層次內容的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它的本質屬性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它是人類杜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是商品和生產跨越國界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迄今為止的經濟全球化又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向全球擴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的經濟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向全球擴展的產物。從生產力發展角度看,經濟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產業等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到目前為止,經濟全球化確實又是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全球擴張同時並進。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經濟全球化有促進和符台社會生產發展的歷史進步性。
二、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對於經濟全球化始於何時,學術界有各種不同說法,但不管它始於何時,我們目前所面對的經濟全球化具有以下特點:(1)它是以全球性的市場經濟為特徵的。現在,世界除個別國家外,都在為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而努力。這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統一的經濟體制的基礎。前蘇聯和東歐的劇變使市場經濟真正地具有了全球的性質。(2)新一輪科技信息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信息一技術基礎。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趨勢即使在過去已經出現,但是,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全球化卻有著與過去不同的技術——信息基礎。正是這種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礎上的新的信息技術使信息、商品和資本能夠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3)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迅速發展在組織上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一個系統的網路。跨國公司內部的資金和商品流通使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具有一種比外部商品變換更加緊密和深刻的內容。經過全球化表示的不僅是經濟聯系的外延的擴大,而且是這種聯系的內容的深化。二者加在一起,意味著國際間經濟聯系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台階。(4)目前,在有形的商品和生產全球化繼續發展的同時。無形的信息和金融全球化來勢更加迅猛。在這種情況下,只看到生產的國際化是不夠的。金融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5)經濟全球化是在國際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形成和發展的。從歷史的角度看,目前的經濟全球化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它還帶有很大的不完善性。
四、應對全球化的對策
目前全球化的本質仍然是經濟的全球化,而經濟的全球化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通過世界貿易、跨國投資以及國際金融流動的作用不斷的加強各國的聯系,實現一體化的過程。自從冷戰結束後,世界結束了兩級對峙的狀態,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全球化的作用變得越來越明顯,這種發展的結果將使得市場的能力逐漸的擴大,最終將超過國家的地位和能力。由於世界市場存在其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使得介入其中的國家將受到相應的負面影響。但是由於我們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國家對經濟的調控能力較弱,因此我們將因為市場的不穩定受到的損失最為嚴重。1997 年發生在亞洲的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應該逃避。目前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迅速增長的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處於世界經濟邊緣的發展中國家,全球化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遇,我們可以獲得比其他中小國家國際資金和新技術。因此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最好的選擇是主動的融入市場,而不是等待全球化浪潮的沖擊。
『叄』 如何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2、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3、消極作用: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
『肆』 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與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伍』 如何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1、就總體和長遠而言,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它推動國際貿易的高速增長,有助於國際貿易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供求平衡,也有助於生產要素流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促成新興資本市場的崛起。總之,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
2、經濟全球化並不是寧靜的伊甸園,有時會帶來風暴和災難。
過快推進經濟全球化可能導致市場破壞性力量的膨脹,特別是國際資本的巨額流動和國際金融投機活動的規模遠遠超過許多國家的抵禦能力。經濟無國界化使主權國家的經濟安全受到空前巨大的壓力,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更應引起注意。
應對經濟全球化
1、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
在經濟全球化處於十字路口的新形勢下,中國應該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改革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以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推向前進的根本動力。
2、在擴大開放中贏得主動
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承載著為國內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的歷史使命。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我國需要以經濟轉型為目標推進結構性改革,在堅定擴大開放中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
對外開放既需要著眼於拓寬國內經濟轉型的戰略空間、為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還需要在引領開放、包容、共享的經濟全球化上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