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房地產暴跌後,在當時的日本做什麼生意最賺錢
日本房地產暴跌後,在當時的日本做二手買賣最賺錢。
一,日本經濟泡沫特指20世紀80年代經濟以驚人速度迅速發展,87年人均GDP超美國,88、89年由於房地產金融產業鏈斷裂爆發的嚴重經濟危機。不得不承認,那一次經濟危機對日本是幾乎致命的,也對來日本經濟發展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日本居民在接近10年的時間里飽受經濟泡沫的惡果,直到2001年小泉內閣上台出台一些列去泡沫化發展政策日本經濟才恢復元氣。目前中國的發展形勢與日本經濟泡沫時代極為相似,並已經有貨幣貶值的趨勢,需要警戒。
二,危機爆發前的日本———世界前十名的商業銀行有6家是日本銀行(住友、富士、三井、三菱、櫻花和穗稻),日本是公認最有錢的兩個國家之一(人均GDP27000美金超越美國的黃金87年),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向日葵》收藏在松下集團的大廳,當時世界上最昂貴和先進的鐵路新干線貫穿全境,房地產業十分景氣東京成為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
三,經濟危機後的日本——國民收入縮水15%左右,房地產行業開始衰退,三井三菱兩大財閥大規模救市,7大銀行由於破產危機整合成了三大銀行並且投資熱度迅速衰退、保險業興起同時證劵市場持續低谷,國際地位迅速下滑……日本彷彿成為了一個二流國家,風頭讓韓國、中國搶盡。
四,當然日本面臨著發達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老齡化,以及獨有的難題——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從而導致日本式的通貨緊縮,以及目前日本似乎處於一個相對漫長的衰退周期——衰退而非癱瘓;奇怪的緊縮型負利率。但日本有著恐怖的工業基礎,以及極低的泡沫率和罕見的安全投資環境,這些都成為日本防範機的重要保證!
2. 二戰後日本經濟的四個階段具體是怎麼的
1、低成長時代
1973年,全球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日本經濟陷入混亂,1974年經濟增長率銳減,戰後以來的經濟高成長宣告終結。主要出口產品由鋼鐵轉為汽車。1970年代後,日本長期維持巨額貿易出超,而美國在貿易上長期赤字。
此後,根據1985年簽訂的廣場協議,日元不得不升值而導致經濟不景氣。1980年代後,因為金融環境寬松,景氣持續強勁,導致股票價格和地價大幅攀升。即泡沫經濟。
2、長期低迷
1990年代,資產價格(股票價格、地價)急劇下跌,受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後遺症影響,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被認為是「失去的十年」。2002年後,在外國需求上升的拉動下,情況有所改善。
3、貨幣刺激政策
日本經濟在第三季度出現萎縮,這是自去年以來的首次經濟萎縮,使得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導致日本央行宣布將繼續強有力的貨幣刺激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
日本央行對經濟的刺激政策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期望貨幣刺激政策來立即提振經濟增長的期望是不現實的。
全球經濟的回暖,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加上日本最近的財政刺激方案和逐漸轉好的消費市場才能幫助日本走出衰退。
4、經濟復甦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周四(2013年7月4日)表示,日本經濟正在復甦軌道上,有跡象顯示通脹預期正在上升,強調日本央行積極貨幣刺激舉措正在發揮作用。
日本央行釋出大規模貨幣刺激舉措,誓言將持債量翻番並加大風險資產購買,兩年內實現2%的通脹目標。自此日本央行一直保持貨幣政策穩定。
(2)日本經濟危機後還有什麼發展擴展閱讀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60年代,日本工業競爭力穩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8.4%。
在60年代中期之後,除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2年,日本的經常項目每年均為順差。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發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增長削弱了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1998年的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創,除2010年外,其餘年份名義GDP 增長率都小於1%,並且GDP增長率多年出現負增長。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日本出現近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名義GDP增長率為-4.6%。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
3. 為何經濟活力衰退後,日本還能保持社會的穩定
雖然日本的經濟在衰退,可是日本還處於不斷的在發展。一般人認為,一旦經濟衰退後,就讓人覺得是企業處於破產的狀態。但是在日本,盡管經濟衰退,但是它的經濟發展也在持續,所有的產業能夠正常運轉。在日本,有很多優秀的方面是值得提倡的,例如在汽車製造方面。本身日本的造車技術就得到了認可,無論經濟衰退如何,日本還是能夠將經濟提上去。所以,日本的經濟如何衰退,都會有辦法提升起來。
日本的經濟發展並不只是一種行業,一個行業衰落了,還有另外一個行業頂著。在中國人的行業中,若是一個重大的行業面臨破產就會有人認為,這個國家即將面臨衰退。若是一個大國家經濟衰退或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日本只是一個小國,所以面臨的問題不會讓人想像的難。
4. 近幾年日本經濟為什麼不行了,還有可能重新崛起嗎
近幾年,日本經濟在宏觀方面看來沒有太大波動,但是從人均GDP來看,日本經濟確實處於衰退,就日本發展國情來看,他們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雖然近幾年日本在動漫、餐飲、手工、旅遊等領域都有突出表現。但是這些只是牽動日本經濟的一小部分,日本的經濟模式,是依附於國外的投資產業鏈條。眾所周知,日本的人均居住環境是非常好的,因為他們將自己的工廠都建在了國外。雖然把環境保住了,但是國內的經濟命脈太過於依附,國際經濟走勢,在如今全球大環境經濟危機下,日本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老話講得好“薄利多銷”。雖然花費時間長製作精良,但只更新一集確實很難帶動經濟的長遠發展。而且日本的僱傭制度裡面最不忍心的就是加班制度。幾乎在日本公司天天加班,這是一個死循環,大家知道一定要加班,所以在心理上就放慢了工作的腳步,進一步導致工作人員工作,變慢效率變低。所以,日本要想在近幾年重新做到經濟崛起,就要大刀闊斧,從根本解決問題,如果不這樣做,那麼他們想要重新振興經濟,可能性將是微乎其微。
5.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三個時期
二戰後日本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1、戰後經濟恢復階段(1945-1955年)
戰後日本進行社會改革,通過解散財閥、不允許獨自佔有、勞動民主化等方式,進一步掃清生產過程中的障礙,在得到美國的幫助下,根據國際形勢分析,美國為日本投入充足的資金來幫助日本經濟發展,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在朝鮮戰爭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軍工產品,經濟得到很大恢復。
2、經濟高速增長階段(1955-1972年)
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神武景氣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經濟低速增長階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原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受到很大沖擊,製造業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從上一年的8%驟降至-1.2%。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開發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以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經過一段調整後,日本率先走出危機,但從此經濟增速明顯放緩,1975~1990年,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為4.5%。
(5)日本經濟危機後還有什麼發展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本土遭到轟炸,工廠、機械以及基礎設施等硬體設施遭到嚴重損毀,但人才和科技還在,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注入很快就能進行重建。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額資金,並大量轉移技術,使得日本很快恢復了生產。
日本在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業、社會等各個方面,日本基本確立了民主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使得日本的經濟更加富有活力和動力。作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日本獲得了美國的大力扶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不僅是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也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援助大國和債權大國,1987日本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6. 日本經濟危機的影響有哪些
日本經濟危機的爆發較晚,直到1930年春天,日本才遭到世界經濟危機的猛烈沖擊。1929~1931年間,重要出口商品生絲、棉製品價格暴跌,數量銳減,出口數額減少44.6%,1932年減少62.5%。以日本對華輸出(不包括對中國東北的輸出)為例,1930年比戰後最高年份1926年減少約40%。
日本對外貿易劇減,給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日本經濟打擊極大。國內物價、股票行情下跌,颳起陣陣解僱工人和企業倒閉之風,失業人數曾突破300萬人。在業工人的工資也普遍減少。農產品價格暴跌。其中,1930~1931年,40%的農戶賴以為生的蠶繭價格暴跌50%左右。1930年特大豐收年,米價跌到略高於生產費用的一半。
1929~1931年,日本農戶負債總額由45億日元增至60億日元左右,相當農產品總值的2~3倍。沉重的債務,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此外,大批失業工人流向農村,加重了農村難以承受的壓力。據1931年對中上農戶調查,50%以上農戶入不敷出,其他農戶貧困境況可想而知。
日本是一個中小資產階級廣泛存在的國家,在職業人口中,1930年中小資產階級所佔比例為34.3%,1935年為33.8%。經濟危機使中小資產階級的處境惡化。在一般城市居民中,掀起要求降低房租、電費和煤氣費的運動,中小商人紛紛反對大百貨商店的排擠。中小資產階級成員,既對現狀不滿,特別是對財閥懷有強烈的憤恨,要求「革新」和「改造」社會,又具有保守和反動傾向,易於接受民族侵略擴張和專制思想的宣傳。日本雖然在20年代經歷了政黨政治的鼎盛時期,但是此時政黨政治不能解決日本的內外危機。同時,各政黨經常從本黨利益出發,爭權奪位,互相攻擊,為政黨政治自掘墳墓。同時,選舉中的收買、舞弊現象愈演愈烈,重大貪污案接連不斷。政黨政治在民眾中威信掃地。
不難看出,經濟危機大大激化了日本的社會矛盾,從而為法酉斯主義在日本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7. 1929年經濟危機對日本產生了怎麼樣的沖擊
1.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對日本的經濟.政治造成了深遠影響,日本以生絲為起點的傳統外貿結構因此面臨崩潰。為了挽救其海外貿易,日本一方面向世界市場大規模傾銷棉紡織品,一方面發動"九·一八"事變,建立日元經濟區,力圖以積極、自主的對外經濟關系取代傳統外貿結構下被動、依賴的對外經濟關系。
2.這種以侵略擴張為主要手段的企圖不僅無法實現,反而加速了日本傳統貿易結構的崩潰,並使其在國際社會日益孤立,與各國矛盾日漸加深,最終成為亞太地區的二戰策源地日本經濟危機的爆發較晚,直到1930年春天,日本才遭到世界經濟危機的猛烈沖擊。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其主要特點是:
(1)首先,各國危機仍繼續呈現出明顯的同期性,其持續時間創戰後最高紀錄,工業生產一般降幅較大,並在不少國家發生波動性的重復下降現象。危機在各國持續時間一般長達三年左右,美、英、日、聯邦德國、意、法、加七國的工業生產降幅依次為11.8%、14.8%、4.1%、12.2%、22%、7.4%和19%。但相當數目國家的工業減產或呈兩次下降的W型(美、聯邦德國、日、加等國),或呈數次下降的鋸齒形(法、意兩國),這在戰後是僅見的;
(2)危機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倒閉家數創戰後最高紀錄,失業率則達到30年代大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僅在1982年,美、日、聯邦德國、法、英五國的企業就有8.7萬多家倒閉,其中包括一些大公司和大銀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人數共高達3200萬,不少國家的失業率超過了10%;
(3)危機年份,各國物價持續上漲,財政狀況惡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多數國家的消費物價漲幅每年均達兩位數。而利率變動則與戰後前幾次危機期間趨勢相反,危機中不斷上升,達到創紀錄的高度,如英國的優惠利率曾提高到21.5%;
(4)危機引起世界貿易嚴重萎縮,促使國際債務危機進一步加劇,從而使各國面臨著一場嚴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危險。1981—1982年,世界出口量指數共下降5.6%。在危機影響下,國際市場上初級產品價格劇跌,利息率又大幅度上升,這使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逆差擴大,債台高築,不少國家陷入無力償債的困境。這次危機是戰後最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它標志著戰後第四個資本主義周期的結束和第五個資本主義周期的開始。
8. 日本二戰後做了怎樣的經濟恢復
1:二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直接接管,加上中國蔣政府的失敗,所以美國把自己對東亞勢力的擴張的重頭放到了日本。首先全面接管日本的防務,簽訂日美安保協定,使得日本雖然喪失了很多主權,但也得到了廉價的軍事庇護,節省了軍費開銷,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很多經濟援助。使得戰後日本的恢復速度很快。
2:美蘇爭霸的前線是在亞洲。而朝鮮和韓國是最前線,而日本則恰好處於一個後勤基地的位置。使得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日本作為美國的後勤基地。得到大量的經濟刺激。促進了其經濟的發展。而且和美國開始出現經濟的互相補充,日本最初作為美國的製作業代工方獲得了大量的訂單。
3:美蘇爭霸,美國逐漸處於了優勢,使得跟隨美國的日本也獲得大量益處。美國和日本互相拓展海外市場,有效解決了本國市場的市場飽和問題。
4:日本犧牲了政治利益給了美國換取了經濟方面的騰飛,但日本也付出了代價。80年代被美國弄了一紙廣場協定,日元相對美元升值一倍,造成日本出口市場的崩潰。導致日本在90年代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