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臨沂下屬的九縣經濟排名情況
樓上我不知道你的排名是怎麼得出來的。
能給我個理由嗎?我請問下,怎麼都覺得蒼山很窮啊?
沂水第一。最近幾旅遊業發展的太好了。
郯城縣第二
蒼山縣第三,蒼山的農業和礦業,交通運輸業很發達,
費縣第四,靠著義堂最近幾年引資非常好
莒南第五
平邑縣第六,旅遊也也非常好。
沂南縣第七,礦多
臨沭第八
蒙陰第九
⑵ 哪裡有山東116個縣的GDP排名情況啊
山東省2014年各縣市區經:
山東各區 GDP(億) 增長率 所屬市
1.青島開發區 814.17 15.5 青島(黃島區)
2.滕州市 812.73 8.4 棗庄
3.煙台開發區 638.01 14.3 煙台
4.城陽區 624.22 15.0 青島
5.榮成市 568.15 13.1 威海
6.歷下區 560.5 12.1 濟南
7.臨淄區 545.82 13.2 淄博
8.龍口市 545.21 15.0 煙台
9.歷城區 536.17 8.1 濟南
10.即墨市 536.1 14.1 青島
11.膠州市 515.1 13.6 青島
12.新泰市 500.1 14.0 泰安
13.膠南市 483.32 13.4 青島
14.鄒城市 480.88 12.2 濟寧
15.市南區 480.70 14.1 青島
16.張店區 477.81 13 淄博
17.鄒平縣 473.26 12.4 濱州
18.平度市 460.25 13.2 青島
19.萊州市 455.41 13.6 煙台
20.章丘市 440.5 13.2 濟南
21.市中區 428.1 12 濟南
22.文登市 418.35 12.8 威海
23.壽光市 416.7 13.8 濰坊
24.肥城市 414.97 13.9 泰安
25.招遠市 412.32 15.2 煙台
26.諸城市 402.0 14.5 濰坊
27.蘭山區 400 12 臨沂
28.廣饒縣 377.32 17.3 東營
29.萊西市 357.08 13.1 青島
30.淄川區 337.94 13.4 淄博
31.兗州市 336 16.2 濟寧
32.蓬萊市 323.1 13.6 煙台
33.萊陽市 307.54 12.5 煙台
34.青州市 300.2 13.1 濰坊
35.桓台縣 298 12.5 淄博
36.嶗山區 283.48 8.5 青島
37.東港區 282.71 17.6 日照
38.萊城區 281.2 13.5 萊蕪
39.乳山市 278.78 12.9 威海
40.高密市 274.2 13.5 濰坊
41.泰山區 260.1 14.2 泰安
42.市北區 254.10 14.5 青島
43.嵐山區 245.1 28.5 日照
44.博山區 240.63 13.6 淄博
45.沂水縣 230 18.2 臨沂
46.微山縣 223.65 14.1 濟寧
47.環翠區 218.17 13 威海
48.曲阜市 215.85 12.7 濟寧
49.長清區 212.5 12.3 濟南
50.茌平縣 210.8 12.8 聊城
51.周村區 210.73 13.9 淄博
52.鋼城區 210 12 萊蕪
53.東營區 209.5 17 東營
54.天橋區 205.3 13.8 濟南
55.芝罘區 204.5 14.5 煙台
56.海陽市 204.46 15.0 煙台
57.昌邑市 201.2 13.2 濰坊
58 高新區 200 18.6 濟南
59.臨清市 200 12 聊城
60.高唐縣 196 13.3 聊城
61.郯城縣 195 15 臨沂
62.蒼山縣 193 14 臨沂
63.費 縣 192.2 14.3 臨沂
64.羅庄區 190.20 14.2 臨沂
65.李滄區 189 10 青島
66.任城區 188 14.6 濟寧
67.墾利縣 187.3 17.2 東營
68.牟平區 186.9 13.9 煙台
69.岱嶽區 186 14 泰安
70.槐蔭區 183.6 14.5 濟南
71.莒 縣 179.1 16 日照
72.莒南縣 176 16 臨沂
73.博興縣 174 15 濱州
74.寧陽縣 172.63 13.7 泰安
75.無棣縣 168.3 16.5 濱州
76.濟陽縣 165.53 15.6 濟南
77.齊河縣 165 20 德州
78.濱城區 163.06 15.4 濱州
79.平邑縣 162.8 13 臨沂
80.安丘市 162.0 12 濰坊
81威海開發區 159.12 17.1 威海
82.莘縣 157.3 13 聊城
83.沂源縣 156.9 13.2 淄博
84東營開發區 156 20 東營(高新區)
85.東平縣 154.28 15.0 泰安
86.棲霞市 154 12.5 煙台
87.平陰縣 152.26 14.3 濟南
88濰坊高新區 151.9 13 濰坊
89.四方區 151.21 16.1 青島
90.臨邑縣 150.8 16 德州
91.福山區 148.5 15.3 煙台
92.陽谷縣 147.35 13.4 聊城
93.市中區 146.16 13.1 濟寧
94威海高新區 145.5 12.9 威海
95.濰城區 143.1 12.1 濰坊
96.平原縣 142.5 15.1 德州
97.嘉祥縣 141.18 12.9 濟寧
98.汶上縣 140 14.3 濟寧
99.昌樂縣 140.0 14.1 濰坊
100.沂南縣 140 18 臨沂
101.冠 縣 137.9 13 聊城
102.禹城市 137 14 德州
103.臨沭縣 135.2 16.1 臨沂
104.陵 縣 135 13.6 德州
105.德城區 135 13.5 德州
106.東昌府區 133.71 15 聊城
107.五蓮縣 132.7 12.1 日照
108.樂陵市 131.03 16.8 德州
109.萊山區 128.6 15.4 煙台
110.梁山縣 127.93 14 濟寧
111.寧津縣 125 13 德州
112.市中區 125.0 14 棗庄
113.臨朐縣 122.8 13.6 濰坊
114.曹 縣 122 21.4 菏澤
115.武城縣 120 13.5 德州
116.夏津縣 118.9 12.6 德州
117.鄆城縣 118.9 14.8 菏澤
118.惠民縣 118.64 13.6 濱州
119.利津縣 118 18 東營
120.蒙陰縣 116.7 13.9 臨沂
121.單 縣 113 菏澤
122.牡丹區 110 14.6 菏澤
123.寒亭區 110.0 濰坊(含濰坊經濟開發區)
124.沾化縣 109 13.4 濱州
125.東阿縣 106 13 聊城
126淄博高新區 105.11 15.1 淄博
127.河口區 105 17 東營
128.高青縣 102 13.2 淄博
129.東明縣 101 20.9 菏澤
130濱海開發區 100.4 14.1 濰坊
131.河東區 100.0 13.8 臨沂
132.台兒庄區 99.96 13.1 棗庄
133.嶧城區 97.7 13.2 棗庄
134.巨野縣 97 20 菏澤
135.奎文區 96.4 13.2 濰坊
136.金鄉縣 94 濟寧
137.魚台縣 92.11 12.1 濟寧
138.泗水縣 88.43 2.2 濟寧
139.慶雲縣 88 德州
140.薛城區 84.1 10.5 棗庄
141.商河縣 80.5 14.3 濟南
142.陽信縣 77.72 13.3 濱州
143.成武縣 75 14.5 菏澤
144.山亭區 74.31 12.6 棗庄
145.鄄城縣 73.26 14 菏澤
146.坊子區 72.6 濰坊
147.定陶縣 61.7 13.5 菏澤
⑶ 臨沂三區九縣的經濟都怎樣
縣自秦立,延續至今,治理縣政也就成為安邦定國的根本之策。縣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域范圍內各類經濟的總和,是國民經濟中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是以城鎮為中心,以農村經濟和農業為主體,由一、二、三產業各種經濟成分構成的復合系統。作為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拓展與延伸的樞紐地帶,縣域經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不可替代性,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對宏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的重要環節。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戰略決策;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但我市縣域總體實力在全省來看仍然偏弱。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沒有我市的位置,距全國百強差距更大。我市與其他市相比,特別是與沿海和魯中各市相比,縣域經濟實力仍有差距。壯大縣域經濟對於我市盡快步入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先進行列,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剖析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一點參考建議。
一、我市縣域經濟的基本情況
(一)全市總體情況分析
1、縣域份額大。我省139個縣市區中,縣域佔121個(含縣級市、農村人口佔60%以上的市轄區,下同)。我市三區九縣,均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之列,其中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為經濟欠發達縣;濰坊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為3個經濟強縣;泰安6個縣(市區)列入5個,其中新泰市、肥城市為經濟強縣,東平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威海4個縣(市區)列入3個,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全部為經濟強縣;濟寧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為經濟強縣,嘉祥縣、汶上縣、梁山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德州11個縣(市區)列入10個,其中陵縣、寧津縣、慶雲縣、平原縣、武城縣為經濟欠發達縣。
從縣域的人口看,2002年末,我市縣域人口為1008.5萬人,2003年末為1011.05萬人,其他市變化也不大。我市縣域單位數佔全省的十分之一,縣域人口數佔全省的12.3%,是全省縣域單位數和縣域人口數最多的市。我市縣域份額大,人口多,縣域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往往處於弱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難度要大於兄弟市。
2、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不小,但人均水平不高。2002年,
我市縣域生產總值為622.05億元(不包括駐臨沂三區的市屬以上企業,下同),在全省列第五位。2003年縣域生產總值為740.50億元,低於濰坊和濟寧,高於泰安、威海和德州;而從縣域人均生產總值來看,2002年我市為6167元(本文所用人均數為年末累計數除以年末人口數,下同),2003年為7324元,比濰坊(10592元)、泰安(9299元)、威海(32392元)、濟寧(10684元)、德州(9233元)都低,五市分別為臨沂的1.45倍、1.27倍、4.43倍、1.46倍和1.26倍,從上圖來看,我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在拉大。
2003年,從全省縣域考核的121個縣市區情況看,沂水、蘭山、郯城的生產總值列39、42和46名。三區的GDP增速分別列33、15和51位,其餘各縣的GDP增速都排在了66名之後,沂南、蒼山和莒南的人均生產總值排在了百名之後。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五個欠發達縣(以下簡稱五個弱縣)的生產總值排在全省30個欠發達縣的前五名,但增速和人均佔有量除費縣外均在30個欠發達縣中下游。
3、人均地方財政收入較低。2002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0.89億元,人均207.10元,比全省低132.73元。到2003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3.92億元,人均236.6元,從圖中看出,我市的人均財政收入同其他市的差距在拉大。
從全省121個縣域2003年的地方財政收入看,蘭山和沂水分別列34和35位,莒南排第59名,其餘四個弱縣均在75名之後,河東區和蒙陰縣都排在了百名之後;單從弱縣的財政收入看,除蒼山外,都進入了30弱的前十名,莒南縣在弱縣中排名第一,但是人均財政收入除莒南第12名外其餘都比較靠後。地方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最靠前的莒南縣排在弱縣的第18名,沂南、平邑、費縣、蒼山分別佔30弱的第24、27、28和第30名。
4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中游,增速相對靠後。2003年,我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52.43億元,高於德州(119.46億元),與泰安(153.51億元)基本持平,比威海(310.92億元)少51.0%,比濰坊(272.68億元)少44.1%,比濟寧(223.71億元)少31.9%。
蘭山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列26位,羅庄列49位,其餘都較靠後,其中河東、沂南、蒼山、蒙陰都在百名之後;蘭山的增速列60名,羅庄、沂南和沂水增速分別列117名、119名和第112名。費縣和莒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居30弱的第6和第8位,沂南和蒼山排名分別為第17位和第20位;5個弱縣的增速排名都在30弱縣的23名之後。
5、非農結構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差距明顯。2002年,我市縣域農業與非農產業增加值結構為19.2:80.8, 2003年為16.8:83.2,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比較,非農比重低4.2個百分點,差距比較明顯。
6、進出口增速較快,絕對額差距仍較突出。2002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5.3億美元,而濰坊為13.0億美元,威海為10.8億美元,二市分別為臨沂的2.4倍和2倍;2003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9.4億美元,其他市如濰坊為16.8億美元、威海15.4億美元、濟寧4.3億美元、德州2.2億美元、泰安1.9億美元。與濰坊、威海相差的倍數降低,但絕對額仍相差7.4億美元和6億美元。
從全省縣域出口來看,除莒南27名、羅庄28名外,其他10個縣區都在40—98名之間;莒南、費縣、蒼山、平邑、沂南五個弱縣的出口總額分別佔30弱的第1、3、6、7和第14名,出口佔GDP的比重分別排名為1、7、10、12和第19名。
7、實際利用外資好於泰安、濟寧,與濰坊、威海差距較大。2002年,我市縣域實際利用外資0.77億美元,2003年為2.29億美元,低於濰坊的4.58億美元,威海的7.03億美元,德州2.76億美元,高於泰安的0.78億美元和濟寧的1.06億美元,從實際利用外資可以看出,濰坊、威海二市還孕育著更大的進出口後勁。
從全省縣域來講,除蘭山23名,羅庄24名之外,其他10個縣區有7個在百名之後。蒼山、莒南、費縣、平邑、沂南五個弱縣實際利用外資佔GDP的比重較低,分別佔全省30弱的18、19、26、28、30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我市縣域經濟總量大、人口多,總體經濟實力較強,人均較弱。如與濰坊比較,無論總量還是人均,我市差距基本是全方位的;與濟寧比較,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一些人均指標都偏弱;與威海比較,臨沂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總量較大,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就差很多,人均指標差距更為明顯。與泰安、德州比較,臨沂縣域經濟總量有優勢,但人均指標仍有差距。
(二)蘭山區同強縣青州市經濟實力分析
蘭山區2003年年末人口為87.38萬人,青州市為89.92萬人,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分列第31和第29位;蘭山的GDP為79.31億元,排名(指在全省121個縣域中,下同)第42位,比青州落後10位,人均GDP低2152元,但GDP增幅比青州高3.5個百分點,增幅的位次比青州靠前53位;蘭山的工業增加值是44.61億元,列第33位,比32位的青州少2511萬元,但增速比青州高37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蘭山比青州高4.7億元,同時位次高7位,增幅也明顯高於青州;蘭山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38億元,列第23位,略高於24位的青州;蘭山地方財政收入是3.61億元,列第34位,略低於33位的青州;蘭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5.5億元列全省第一位,比第20位的青州要出27億多元;去年蘭山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列第23位,高於青州的0.48億美元,但蘭山的出口額僅為0.42億美元,比青州的0.75億美元要靠後18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蘭山區有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特點,只要充分發揮市場帶動作用,廣泛利用內外資投入,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加快發展,進入全省30強是大有希望的。
(三)莒南縣、平邑縣同安丘市部分指標對比
濰坊的安丘市同我市的莒南縣和平邑縣,在地理資源和人口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安丘市在全省121個縣域的綜合經濟實力中屬中等偏下的縣域,與其比較更能增強我們擺脫弱縣的信心。
安丘市2003年年末人口為105萬人,略高於莒南縣的99.02萬人和平邑縣的98.28萬人;去年安丘的GDP和人均GDP都高於莒南縣和平邑縣,但增幅不如二縣;安丘的工業增加值及增幅不及莒南和平邑,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增幅都高於二縣;安丘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了莒南和平邑二縣之和,分別為50.82億元、19.77億元和19.66億元;安丘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接近於二縣之和,分別是32.89億元、14.73億元和19.55億元;莒南和平邑的實際利用外資有差距,但出口額莒南縣要超過安丘市。
可以看出,莒南和平邑二縣雖有差距,好多指標並不在後30名,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分析透各自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找出適合本地經濟快速發展的路子,是完全可以擺脫弱縣行列的。
二、壯大縣域經濟的基本思路
壯大縣域經濟應充分尊重各縣區的客觀實際,立足縣區本身的資源、勞動力、基礎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時應把握如下幾條原則:
1.縣域經濟應該是特色經濟。經濟發展是不對稱性的、非均衡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縣域經濟發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我市北部是山區南部為平原,區域差異性明顯,各縣應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角度,調整空間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壯大主導產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2.縣域經濟應是民營經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的工作著力點應放在促進生產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領域。把民營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是集「民資、民智、民力」於一體的民本經濟,是充滿活力的經濟,是植富於民的經濟。轉制搞活、放手發展、開放引進、發展壯大一批民營經濟,使其在縣域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3.縣域經濟應該是富民經濟。農民增收應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任務,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各縣區應繼續完善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像羅庄區根據目前的經濟狀況隨時取消農業稅。
4.縣域經濟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為代價。
三、壯大縣域經濟的對策建議
1.改善域內環境,創造發展條件。在硬環境方面,以農村城鎮化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並改善各類基礎設施。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網點,建設好公路、鐵路要道旁鄉鎮和經濟小區,並利用其輻射帶動功能把分散的鄉村連接成一體,加快交通、能源、通訊、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技術設施建設,形成縣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暢通的良好流通網路。在軟環境方面,立足「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採取優惠政策留住高技術人才,加大對基礎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農民的培訓;優化縣域社會信用環境,創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環境,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改善和加強金融服務;發揮各類中介組織和流通企業在搞活縣域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吸引力。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縣域工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增強縣域工業的競爭能力。發展縣域經濟首要任務是加快工業化。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力度,在著力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同時,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現有的食品、五金、建材、復混肥、木材加工等產業集群為依託,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壯大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發展縣域工業應重視資源、環境等制約條件,並將縣域工業化與城市工業化銜接起來,要積極引導,積極創造工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3.適度優先發展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和城鎮化進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享受城市文明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廣大農民在大城市還很難支付定居成本,而在鎮區的居住成本較低,因此,縣域內的中心鎮有望成為勞動力轉移的首選之地。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縣域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培育縣域經濟的「增長點」。擇優培育中心鎮和重點鎮,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發展小城鎮第三產業。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城鎮自身所處的位置和特點,發展一批工業主導型、商業貿易型、交通樞紐型、旅遊開發型等特色小城鎮。
4.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縣域非農產業。目前,受單一農戶生產規模小、合作意識差、市場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推進農業產業化還面臨著體制性障礙。因此,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有市場、有潛力的農產品生產,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以龍頭企業為紐帶,採取農戶+工廠、農戶+公司、農戶+市場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
5.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千方百計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力的基礎,也是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約束的弱質產業。本著「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對農業的投入。(1)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向農業領域。(2)優化投資結構,農業財政投資要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骨幹品種及優勢產業帶發展、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科技推廣,加大財政對義務教育、農民技能培訓及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投資效率。(3)適當調整投入政策,改變分散切塊格局,建立農業投入的直通機制,減少中間環節,保證投入效益。(4)建立縣域產業發展基金,出台對龍頭企業實質性扶持的相關政策,如貼息、利用貸款等優惠政策。(5)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小額信貸、民間借貸等金融創新模式。
6.鼓勵發展非公有經濟,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加速縣域經濟民營化進程。縣一級的所有領域應向民營經濟開放,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技術革新,擴張規模,提高效益,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份額和實力。加大開放力度,全面構建開放型縣域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開發兩個市場,並把利用外資與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相結合,與改造提升民營經濟相結合。
7.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縣域經濟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佔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我市人多可耕地少,土地是農民和農業的根本。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一方面,地方政府徵用土地用於公益性項目;另一方面,征地的收益必須向農民轉移。
⑷ 山東淄博沂源縣人口及經濟
沂源縣地處魯中腹地,是淄博、泰安、萊蕪、臨沂、濰坊五個市的結合部。1944年建縣,因沂河發源地而得名。總面積1636平方公里,轄11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人口56萬。
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3.1億元,同比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15元,分別增長12.9%和18.5%;財政總收入17.34億元,增長1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5億元,增長2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84億元,增長2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97億元,增長19%。今年一季度,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5.2億元,同比增長13.3%;1-4月份,全縣財政總收入6.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億元,增長3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增長23.7%。
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318.9億元、利稅58.5億元、利潤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4%、43.3%和44%。1-4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利稅20.8億元、利潤1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8%、39.3%、43.8%。培育了同行業亞洲規模最大的葯玻公司和魯陽公司、全國規模最大的頭孢類原料葯企業瑞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行業500強企業聯合化工公司、全國采選礦行業效益十佳企業華聯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2010年,全縣利稅過千萬元企業40家,其中過億元8家,有9家企業進入全市百強。擁有4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