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愛怎麼用經濟學來表達

愛怎麼用經濟學來表達

發布時間:2023-03-07 20:59:57

① 親密關系(五)|經濟學眼中的愛情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一段親密關系中,你會不會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依賴對方?是什麼原因讓你不離開你的伴侶呢?還是你在等待另一個更好的伴侶呢?當然我希望你擁有足夠的獎賞價值需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但接下來的文章就是重點講述這些問題,我們暫時不討論愛情,那是另一章的主題。這章我們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待人際關系的交往過程。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知道,親密關系的發展是雙方都得到了一定的獎賞價值,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滿意的獎賞價值。兩個人必須都滿足自己的利益,這樣親密關系才能持續下去,反之,則不然。根據這種觀點,與他人交換理想的獎賞是社會生活所必需的,這一過程就是社會交換。

這樣講起來好像有點太功利,但我們現在是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待親密關系。我們確實會發現,對方如果提供了你所需要的體貼、關心、經濟保障,你也給予了對方支持、理解和尊重。這就是一種社會交換。

我們因為一個人的支持而對她心生好感,我們因為她的幫忙而喜歡對方,這些泛指在人際關系中的獎賞。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成就感。那麼必然的,因為這些我們也會付出一些代價。需要陪伴對方而失去自己的時間,相處之間的開銷,因為擔心關系的不確定而感到的擔憂。這些都是在親密關系中的後果都是代價。

人際關系帶來的獎賞和代價之和就是結果,即交往中的一方綜合得到的凈收益或凈損失。把所有的我獎賞和所有的代價相減就得到:

顯然,如果你和伴侶之間的快樂大於煩惱,那麼關系就是正數的,但人際關系的相處,大家都是追求最好的結果,而結果的正負並不能決定是否要留在伴侶身邊。這里有兩個重要的評價標准:第一個就是我們的期望;第二個就是假如沒有現在的伴侶,我們會認為自己過得怎樣?

在兩人的相處中,如果你們的爭吵次數已經大於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們會怎麼做呢?我們是不是很少去觀察在一段感情中,自己付出的與得到的是不是失去平衡了?

相互依賴理論假定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比較水平(簡寫為CL),即我們自己認為在與他人交往中應該得到的結果值。CL是根據過去的經驗為基礎的。如果你曾經有過一個很好的親密關系的伴侶,那麼你的結果值就會高,你還會期望遇到更高的滿意關系。相反,如果你曾經有一段低CL的結果值,你對新的親密關系的期望會低一些。

如果你現在的親密關系高於你的結果值,你會感到非常滿意。相反,如果低於你的期望,雖然在其他人看來已經是很好的伴侶,但你仍然會不滿意。關系中的滿意度並不僅僅取決於交往結果絕對意義上的好壞;相反,滿意度來自交往結果和比較水平之差: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期待,每個人對自己的親密關系都會有一個期待,或許因為以往的想像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也或許因為與前男友的相處,都是決定你期望值的高低。期望過高會失望,期望過低反而會滿意。現任男友比前任男友帶給自己的感覺更好會很滿意這段關系,相反則不滿意。現在想來,那句「降低你的期望值」、「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是很適合運用到親密關系中。自己也會因為期望過高而不滿意一段感情,在下一段感情中或許又會以上一段感情為標准來感受自己的滿意度。

滿意度並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決定親密關系是否繼續的主要原因。還有第二種標准,即替代的比較水平(CLalt),來確定我們在其他的親密關系中是否會更好。CLalt指如果我們拋棄目前的親密關系,而選擇更好的伴侶或情境,所得到的交往結果。CLalt就是我們可以容忍目前伴侶的最差結果。我們可能會因為遇到比現在更好的伴侶而離開現在也滿意的伴侶。因為人總是追求可能的最好結果。如果我們對這段感情不滿意,但在沒有出現更好的伴侶之前,我們也是不會離開現階段的關系的。這就是很多家庭的夫妻,雖然他們的關系已經破裂,但他們不會選擇離婚。

CLalt決定了我們對親密關系的依賴度。不管你滿意與否,如果你認為現有的關系是你最滿意的結果,你不會去關注其他的伴侶。如果你不滿意現有的關系,哪怕遇到了好一點點的伴侶,你也可能會選擇離開。

但是Clalt的高度真的會讓我們選擇離開嗎?如果要計算的話,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你是否要離開現有的親密關系:對伴侶的投入和離開時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自己的自尊,都說生活久了,彼此間的感情就像融為一體,如果要分開,就像否定了從前的自己。這些都是會考慮的因素。所以CLalt是一個復雜的評判過程,包括離開的代價—如投入的損失—和他人產生的誘惑,這樣就得到:

總而言之,社會交換的三個重要因素是人們關系的結果,比較水平(CL)和替代的比較水平(CLalt)。

一段感情,會因為你的期望值而變化,因為在你心裡的滿意程度而變化,也會因為你要離開的代價而變化。按經濟來說,親密關系中,能把人依賴在一起的是各種的利益關系。在親密關系中,女生的期望過高,所以對這段感情不滿意,但是她又遇不到比這段關系更好的伴侶,她還是會選擇在一起。即使遇到了,也會評估自己離開的代價是大於那些誘惑還是小於那些誘惑。記得有次奇葩說的辯題是:「如果結婚後,你遇到了真愛怎麼辦?」我想這個問題,真的不止你是否對這段真愛的情感有多深,而是取決於上訴三個因素互相評價的結果。

這里將人際關系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

A

A1:當前結果>CLalt>CL 這段關系幸福而穩定

A2:當前結果>CL>CLalt 這段關系幸福而穩定

B:CL>當前結果>CLalt 這段關系不幸福但穩定

C:CLalt>當前結果>CL 這段關系幸福但不穩定

D

D1:CLalt>CL>當前結果 這段關系不幸福也不穩定

D2:CL>CLalt>當前結果 這段關系不幸福也不穩定

如果CL和CLalt都好於或者差於個體的當前結果,這兩者孰高孰低都沒關系,重要的是CL與CLalt與當前關系結果的相對位置。

現在明白了,有時你選擇了一份職業,雖然工資低,離家遠,對自己的成長也沒有幫助。但你還是不會選擇辭職。因為你找不到更好的選擇了。這就是現實困境。就像戀愛也是如此,有時候你不得不選擇一個你都不是很滿意的戀人,因為你遇不到一個更好的伴侶。雖然這讓人很難接受,不過這卻是事實。

如果你擁有完美的親密關系,你的另一半忠誠、細心、聰明、富有、上進,你的每一天都很滿意幸福。可如果有一天你的另一半因為其他事而耽誤了對你的照顧呢,你會感覺怎麼樣?人的期望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你享受到的滿意程度越高,你的期望值就會越高,那麼你當前的結果就會越來越低。CL是會隨著你過去的經驗而波動起伏的。

文化的變化也會增加我們的CLalt,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地位的提升,一些女性會更願意離開不穩定的關系。她們有更對的選擇來決定是否要離開那段不穩定的感情。

人總是無法滿足的,你得到了好的,你會想要更好的。CL升高,就像戀愛初期,每個人都在全情投入,但過了蜜月期,你就會覺得對方不如之前那麼好了。CLalt的升高,就像一些想要離婚的女性,也許她們因為害怕離開這段關系會找不到工作,失去的代價是無法承擔的,但因為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另女性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也給了離異女性更多的自由。她們就會願意離開那段不穩定的關系。

相互依賴理論把浪漫的親密關系功利化了,好像其它的因素都不重要。當然一段感情不可能只是這兩種因素的,一段感情能否成功,也取決於你適應外部不可控壓力的能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把獎賞與代價按照商業模式的計算,確實對親密關系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那些相濡以沫的伴侶比那些彼此提供獎賞少的伴侶更可能長廂廝守。

一段親密關系中當然避免不了爭吵和惱怒。在戀愛期間,大家不愉快的心情可能會少一些。但在一段長期的親密關系或者結婚後,你總會發現自己生氣的次數在升高。因為彼此的熟悉了解,你們會對伴侶的要求更加嚴厲,也許同樣的事件,在陌生人面前你可能會表現的彬彬有禮,在 伴侶面前就會表現地令人討厭。

親密和依賴似乎是縱容了伴侶間的無禮行為,而不是體貼周到的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伴侶間的相互傷害會給婚姻帶來危害,離婚的時候,大家細數都是都是在婚姻中的不滿。即使那隻是幾件小事,但也會印象深刻而掩蓋好的事件。「壞的力量比好的更有力量。」比如我們會更在意失去的而不是得到的。比如今天伴侶分別誇獎你一次和批評你一次,你覺得你會更容易感受到哪個情緒多一點呢,一般來說都是批評。

實際上,要保持滿意的親密關系,我們或許需要保持至少5:1的獎賞-代價比率。這是根據一位科學家的研究數據表明。如果想要一段滿意單位親密關系,需要更多的獎賞而不是減少代價。如果你做了一件事惹對方不高興,你可能就要做五件開心的事,對方才能原諒你之前令他不開心的事。有句話說得很對,滿意的夫妻關系的發展中,「做愛的次數要大於吵架的次數」,而不幸的婚姻都不是這樣做的。

那為什麼這么淺顯易懂的道理大家卻不知道呢?其中一種可能就是兩人對獎賞和理解的含義有分歧,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你給我的不是我想要的」,或者對方方在做一些深情的舉動時,疏遠型和恐懼型的丈夫和妻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對方的深情。他們或許在相互依賴中會感到不舒服,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親密感是令人愉悅的。

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會表現出兩種動機:一種是接近:我們想要獲得正面的結果,期待渴望的結果。另一種是迴避:我們會試圖避免負面的關系結果。

雖然兩種動機的存在,但並不代表它們是正反的兩面,而是各自獨立的在起作用。

一段親密關系中,愉悅和痛苦是並存的。接近動機的人會關注伴侶之間所採取的親密的舉動,為自己做的一些滿意的事,比如為了讓對方高興,陪她看一場自己不喜歡的事。他會更願意去做。而迴避動機的人可能會關注對方與自己的一些沖突,試著去避免,也感受不到更多的親密。有時接近雖然甜蜜但也會不穩定,有時迴避是安穩但不幸福。只有兩種共同起作用,才能收獲一段滿意的親密關系。

人類動機的自我延伸模型的核心思想,該理論認為,能擴展我們的興趣、技能和經驗的伴侶關系就能吸引我們。

一段長久的親密關系中,我們會討厭一成不變的生活。大家都變得越來越熟悉,沒有一絲的新奇感。只有兩個人都保持成長的狀態,一起去嘗試更多的提高親密關系的發展,一段感情才不會淪為平庸和單調。

記得很早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一位結婚10年婚姻很幸福的男性,問他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婚姻沒有什麼秘訣,我們每個人都會變,去年的你和今年的你是不一樣的,我們永遠能發現對方身上不一樣的地方。這樣我們就不會厭倦和討厭對方。」現在想來,他們是共同成長的,就是一本書,它不斷地吸引著你去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也不斷地促使著你去嘗試更多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魅力。

在戀愛期間,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剛開始兩人很甜蜜,恨不能無時無刻地粘在一起。但到了中期階段,大家都會遇到一個平靜期,大家變得不像起初那麼甜蜜了,感覺關系沒有一點兒進展。這會讓人擔憂,但不應該感到奇怪。

根據關系紊亂模型,隨著新伴侶開始習慣於他們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賴,我們應該預期到會有一個混亂和調整的時期。

因為隨著親密關系的深入,他們打破了自己生活的常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可能周末一方想要留在家裡,另一方卻想出去和朋友一起。這樣會打破彼此的計劃與安排。這種時候,如果是中等親密關系,伴侶會慢慢學著調整和適應彼此的新角色,可能會出現一個調整和重新評價的動盪期。兩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都在摩擦碰撞,怎樣找到新的相處模式,都是混亂無章的,兩個人都需要付出努力來改變自己去找到舒適的模式相處。如果隨著親密關系進一步的增加,則隨著疑慮減少、朋友調整和伴侶間新的相處模式,關系就會安定下來。兩個人都得到了對方的認可,滿意度會重新開始但卻緩慢地增長。

通過研究觀察那些夫妻的親密關系,在結婚前兩年之後,過渡期會上升到一個高峰期,每對夫妻都會感覺到滿意度下降,有些夫妻下降的更快。這方面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但結果更糟糕的事,在過渡期的這段時間,滿意度也下降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呢?這里有幾個原因:首先,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怎樣才能顯得彬彬有禮,體貼入微,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就能做到,但這需要花心思。一旦求愛成功或關系穩定,人們或許就不願去努力一直保持風度翩翩。

其次,相互依賴會放大摩擦和沖突。因為對伴侶的依賴,我們彼此帶給彼此的獨特與寶貴的獎賞,這樣也就表明,他們帶來的挫折感也更加傷害彼此,即使是無心的。就像比如是工作上的壓力,如果是其他人,那麼對你的影響就不會那麼大。

第三,親密意味著伴侶了解你的秘密、缺點和劣勢。如果發生沖突,這些都是傷害對方的武器。但是即使這些是無心的,可還是比其他人更能傷我們的心,傷害你最深的那個人或許往往就是那個你最在意的人。

第四,每個人都知道結婚後還是會存在很多矛盾的,但婚後還會有意料不到的麻煩。第一個意外就是,我們自以為知道的事情真相。在前面章節里提到的「致命吸引力」就是一個例子,在婚前可能你被他的一切所吸引,婚後才發現,他就是一個渣男,在很多方面都不負責任,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有嚴重缺失。另一個意外就是孩子,你會發現那些你根本不知道的討厭的事。為人父母是一個考驗夫妻伴侶親密關系的挑戰。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做父母很有趣,自己的孩子很可愛,兩人會因為有了孩子而更親密。但現實卻不是的,養育孩子是無休止的工作,夫妻一起快樂相處的時間也減少了,沖突也越來越多。這是親密關系的滿意度也會急劇下降,女性尤為明顯。所以,如果結婚之前沒有預料到這些,那麼肯定會大吃一驚的。

雖然婚姻關系與我們想像中的親密無間、快樂無憂的生活相去甚遠,這之間的落差會覺得自己被受騙上當了,有時可能不這樣認為。但婚姻生活是需要我們用心經營的,仍需努力奮斗和無私奉獻。如果一味地對婚姻生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麼最後一定會失望。

所以,由於缺少努力;相互依賴的放大鏡作用;對敏感信息通達的的武器;不受歡迎的意外;不現實的期望,人們不能維持親密關系開始時那樣的關系,在結婚頭幾年都會滿意度下降。這些都是親密關系的正常發展階段,不要以為你就不會遇到。有時對要遇到的親密關系的矛盾和現實,有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能更好地應對和避免減少這些將要發生的事情。

這一觀點也提醒我們在親密關系中,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珍惜自己的伴侶,給對方更多的獎賞和責任心。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在一段長時間的親密關系中,我們要接受這些變化,沒有人能永遠一直保持激情。在磨合期,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相互依賴理論好像聽起來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只享受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雖然聽著好像不那麼好,但卻很實用。其實在很多其它方面,我們也同樣希望伴侶能夠興旺發達。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想要留住對方,如果雙方的依賴程度是一樣的,那麼你們的關系是有利的。如果你珍視這一段感情,你就要提供更高的價值使對方留下來繼續保持這段感情。即使作出一些努力和犧牲,最後還是有利於自己的。即使人性本貪,但在親密關系中,為了得到更多的獎賞,人們還是會有溫情和體貼周到。

交換的親密關系:得到的利益要及時償還。

交換關系的彼此都不喜歡彼此欠債,共同做出的努力要彼此貢獻,認為只有自己在所得是才會關注他人的我需求,拒絕別人也不會感到愧疚。這種關系一般存在於陌生人和熟人之間。

共有的親密關系:對彼此需要的相互應答。

共有關系的人不會計算為對方付出的代價,他們更關注伴侶的幸福。即使得不到回報,需要一些犧牲,他們也會關注伴侶的需求,讓伴侶感到幸福。結果是收獲更高質量的親密關系。人們喜歡這種共有的婚姻關系,有價值的戀愛關系通常是共有關系,這種關系和適用於友誼。

在共有的親密關系中,大家也是期待對方的獎賞,但方式不一樣,他付出的是期待更長久的回報,而不是及時回報。本質上和交換關系是一樣的,但做法不同,收獲也會不同。所以相互依賴理論揭開了一個道理:如果想要別人對你好,你必須先要對別人好。

越來越明白,在一段感情中,不要去計較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多少,對方回報了多少,這樣就變成了雙方都是用共有關系的方式交往。真的對一個人好,就要不怕付出,只有你真的付出了,讓對方感到幸福,反而能收獲更多的幸福。

一段滿意的親密關系中,雙方彼此的公平理論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說,你的貢獻和與她的貢獻是相似的。

並不是說要相等的獎賞,而是如果他們的貢獻不同,就很難達到公平。根據公平理論,只有在伴侶貢獻較多,親密關系才是公平的。

如果一方過度獲益,或者收益不足,都會造成關系的不滿意。過度收益方的伴侶會覺得自己受之有愧,收益不足方也會覺得自己付出太多一直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雖然有影響,但如果一段關系順利,雙方不會去在意這些,往往是一段關系不滿意的時候,大家會在那裡計較了。

如果收益不足,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貢獻值或者恢復實際的公平。如果這樣失敗,就調整自己的認知,使自己相信現在的關系是平等的,如果這樣也失敗,只能放棄關系去別處尋找婚戀情。你是收益不足方,你當然可以去改變,那如果是過度收益方,你會改變嗎?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過度收益會造成某些不適,雖然很滿意但關系不一定就好。另外一些數據卻不符合公平理論,因為沒有人不喜歡得到過度收益。或許是之前收益不足,現在過度收益。這方面不太有確定的數據比較。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在關系滿意的時候,大家不會在意公平理論,而不滿意的時候會在意公平理論。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一個人要是愛一個人就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很多女生會享受男生對自己的關愛,反之,男生也如此。如果他們喜歡這樣的關系就不會說誰愛誰多一點了。其實說到底,還是要相互付出,不能差距太大。這樣才能擁有一段滿意的親密關系。

因為親密關系的相處會孕育出忠誠,想要持續親密關系的意圖。忠誠的伴侶會相互分享、支持、誠實、信任對方,這些都是與正面品質相聯系的。他們會計劃未來的生活,但也有一種忠誠是和負面品質相關的,痛苦的伴侶也會忠誠對方,並不是不想擺脫原狀,而是他們覺得就改那樣做。

我們會因為什麼而忠誠一段感情呢?這里研究者們制定了一個表格。

滿意水平、替代伴侶的質量和投入數量三個方面來決定忠誠程度而使人願意留在一段親密關系中。

忠誠還不止一個單一的概念,也有三個類型。第一個是個人忠誠,即人們受到伴侶的吸引,親密關系令人滿意,而希望關系繼續時表現時的忠誠。第二種強迫忠誠,即離開關系的代價過高,人們覺得不得不繼續現有關系時表現出的忠誠。第三種**道德忠誠,即來自伴侶或親密關系的道德責任感。他們認為為了責任和道德,是不允許自己違背誓言的。

在一段忠誠的親密關系中,個人忠誠是最強烈的。但另外兩種也會受影響。有些夫妻雖然不再相愛,但因為責任還是不會離開這段關系。

在親密關系中,忠誠的人會為了長久的幸福更願意付出努力。忠誠的人會促進順應性行為,他們會克制自己不以憤怒來應對對方的憤怒,他能容忍伴侶的迫害性行為,不是軟弱而是自我約束,避免更多的爭吵。忠誠的人還會表現出更多的犧牲願意,為了關系的融洽,做出適當的妥協,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也會克制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忠誠的人還會認識到優越感,他覺得自己的親密關系比其他都要好,自己在親密關系中享受更多的獎賞。

在相互依賴的關系中,我們相互這樣做,會促進關系的愉悅。雖然我們內心根本上是貪婪的,但對待好友和愛人常常是無私的、體貼的河關愛的。

也許以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一段親密關系會讓人覺得太理性。但這些研究確實對我們的親密關系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細細去觀察生活中的親密關系,善於發現這些,我想我們可以明白在一段感情中自己是怎樣的和應該怎樣做。

② 愛情經濟學有哪些理論

1、帕累托改進:

雙方至少有一方變得更好,同時沒有任何一方受損。

有的戀愛不要談,因為有人反而因為戀愛而生活更差、心情更糟或者其他不好的事情出現,往往是單相思或者有一方性格比較差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

比較好的戀愛模式是兩個人都感到比以前單身更好了,這是兩情相悅的情況。所以找相互喜歡的,願意為對方付出,因為對方的出現而感到幸福。不要勉強自己屈尊接受,也不要一棵樹上弔死。

更新:除了心靈之間的帕累托改進,我認為還要避免一些硬傷。有些行業或者職業,比較忙,為了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考慮,也為了兩個人的戀愛和婚姻生活,就應該避免找同樣很忙的戀人,比如醫生、野外工作者、軍人、軍工廠工作、常出差的人士,這里沒有偏見的意思,就是冷靜地說,兩個人都不要太忙得不著家,老人怎麼辦?孩子怎麼辦?最近的新聞,「忘了老公長什麼樣了,我想去看看」,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帕累托改進的,兩個人相互都照顧不了,更不要說老人孩子了,當然並不是說一定分開,而是可以考慮下更換職業,實現帕累托改進。

總結一下,還沒有找對象的,盡量避免兩個人都很忙的情況,已經戀愛了或者結了婚,好好考慮下職業選擇,實現帕累托改進。

2、機會成本:

決定在某棵樹上弔死,意味著你要放棄整個森林(玩笑)。你遇到心儀的姑娘或者小夥子,你決定付出努力牽到她(他)的手,這時候你要三思,萬一你以後遇到更好的怎麼辦? 當然並不是不能相互愛慕,而是不要沖動,以免後悔。

3、邊際效用遞減:

假設你愛吃蘋果,有半年沒吃了,給你一個,真是美味!再你一個,還是好吃啊!再給一個,吃好了!再給一個,行了,不吃了!再給一個,真不吃了!
情侶剛剛確定關系的時候,恨不得一天24小時在一起,異地戀的視頻從早上到晚上,各類肉麻的昵稱一口一個,慢慢的,就少了,往往男方不知不覺,女方會察覺到,會說「你變了」,其實沒變,只是長期地做同樣的事情,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乏味感,或者是新鮮感減少,這是人性。經濟學上叫邊際效用遞減。

那怎麼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知道了這個規律,就要想辦法避免,比如兩個人要一起接觸新鮮事物和信息,一起出去玩,一起學習新的東西,而雙方表達愛意的方式也要推陳出新,不要一成不變,總之就是把新鮮血液注入戀情之中。

4、放棄沉沒成本:

買了一碗飯,實在難吃,吃了一半,實在是吃不下去了,怎麼辦?倒了吧!買飯的錢是沉沒成本,反正追不回來了,再吃

閱讀全文

與愛怎麼用經濟學來表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關於造字的神話故事 瀏覽:993
經歷了背叛婚姻怎麼辦 瀏覽:135
臉小女生如何讓人有幸福感 瀏覽:228
濟南市事業單位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902
美女怎麼瘦臉效果最好 瀏覽:40
婚姻包括哪些感情 瀏覽:196
網文怎麼發展成一篇完整的故事 瀏覽:258
美女呀今天是在哪裡吃飯 瀏覽:374
上層建築怎麼做經濟基礎服務 瀏覽:834
派出所的事業編制有什麼用 瀏覽:294
歐洲經濟區國家包括哪些 瀏覽:895
美女跳舞綜藝節目有哪些 瀏覽:366
愛情是專一的還可以用什麼詞形容 瀏覽:588
船帆故事有哪些 瀏覽:286
認識你感到幸福如何高情商回復 瀏覽:109
婚姻中如何與上司相處 瀏覽:313
30歲屬猴的婚姻如何 瀏覽:605
你在陌陌有發生過什麼故事嗎 瀏覽:178
九江事業編公告什麼時候出 瀏覽:661
徐州湖北路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