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濰坊的經濟發展水平怎麼樣
近年來,濰坊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投入、突出抓招商,著力解決觀念更新、機制轉換、結構調整、環境建設「四個關鍵問題」,突出抓好工業強市、擴大開放、民營經濟、農業「三化」、城市化和科教興濰「六個戰略重點」,集中用好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做強做大現有企業「三大殺手鐧」,取得了改革和建設的新成績。在2003年實現「一個高於,兩個過千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GDP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2004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以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六個兩年翻番」的基礎上,2005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71億元,財政總收入141.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17元。
(一)培植發展「三個一批」,推動結構優化升級。堅持重點抓工業,以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為目標,加強銀企聯合,拓展發展空間,聚集開業規模。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的要求,明確園區功能定位,突出行業特點,注重產業鏈條延伸,著力構築起一批以大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完整的規模化、集約化工業積聚帶和工業園區,使其成為吸引外資的熱點和全市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一是組織實施了中心市區內工業企業「退城進園」。通過「退城進園」,調整了結構,集聚了規模,優化了產業布局,提升了產業產品檔次和水平。二是依託各類開發園區建設大企業工業園。藉助各工業園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配套廠家落戶濰坊,帶動了周邊地區大批中小型配套生產企業為其提供配套產品,帶動形成了一批區域支柱產業。三是加快北部沿海地區重化工基地規劃建設。以承接日韓台等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重化工為主導產業,通過綜合開發,盡快形成優勢產業隆起帶,構築區域經濟新優勢。以優勢產品為基礎打造知名品牌,以知名品牌為基礎打造大型企業集團,以大型企業集團為依據打造支柱產業,重點培植一批支柱產業、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以此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到去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833家,9家企業銷售收入過50億元,其中3家超過150億元;有4家進入中國企業500強,28家進入全國大型工業企業行列,8家進入全省百強;有10家企業11支股票上市;有12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中國馳名商標,7個國家免檢產品。
(二)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牢固樹立「濰坊以外就是外,藉助外力加快發展」的理念,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要務之要務、重點之重點、中心之中心」來抓,通過有效的獎懲措施,充分調動引資者、投資者、服務者、領導者四個積極性,形成了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的招商引資格局。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建設半島製造業基地的機遇,重點引進「大高外」項目,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精心組織風箏會、魯台會、菜博會、花博會、綠博會等節會活動,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平台和載體。去年引進到位市外資金621.1億元,同比增長15.3%;實際利用外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56.9%。美國卡特彼勒、日本伊藤忠、瑞士汽巴公司等14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濰坊。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快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去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9.4億美元,增長29.5%。
(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發展活力。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規定,做到了「四個放開、六個一樣」,即放開膽量,放開政策,放開領域,放開發展;把民營企業同國有企業一樣關心,一樣重視,一樣支持,一樣幫助,一樣享受政治經濟待遇,一樣作為各級領導的政績看待,在全社會營造了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到去年底,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達到17.5萬戶,同比增長5.1%;注冊資金515.8億元,增長32%;納稅額88.5億元,增長39.8%。
(四)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實施「三化三帶動三變」戰略,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農業產業化、標准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4家;基本建立起了質量標准、質量認證、監督檢測三大體系,省級以上優質農產品基地達到31萬公頃;2005年農產品出口創匯7.5億美元,蔬菜、禽肉出口分別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認真貫徹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扎實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五)、積極放開搞活,繁榮發展服務業。把繁榮發展服務業作為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抓,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外,一切服務業領域均對民資、外資開放,取消一切不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規定,杜絕一切對服務業的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傳統三大優勢,重點發展金融、物流、旅遊、休閑娛樂等產業,不斷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激發了服務業發展活力。2005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38億元,同比增長16.3%。
(六)、加快北部沿海開發,建設現代化經濟新區。響應國家啟動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戰略,貫徹省委、省政府建設半島城市群和製造業基地重要部署,把加快沿海經濟開發作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突出重化工和製造業特色,突出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高起點、高標准、高效益規劃,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積極構建新型沿海產業體系。目前,「兩線四點」框架初步形成,四個項目區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具備了項目進區條件。計劃利用2至3年的時間,所有項目區都形成規模,見到成效;利用5至10年的時間,把北部四個項目區建設成為經濟外向度高、綜合實力強、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七)、優化經濟環境,為加快發展創造條件。按照優惠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優質的服務的「四優」標准,努力營造「窪地」效應。在硬環境建設上,以生態市建設為總抓手,在全市規劃實施了「十大生態工程、百個建設項目」,加強了城市建設和管理,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提升,面貌煥然一新。爭創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榮獲「中國特色城市獎」和2004年度「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已通過省級考核,國家級濰坊出口加工區正式封關運行。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只要不違法、不違紀,符合城市規劃和環保要求,一切優惠條件都可以談,外地能夠利用的一切優惠政策都可以用。組建了市、縣兩級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完善提升了市長公開電話功能,出台了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規定,建立了有獎舉報制度,組織開展了企業評議機關和工作人員的「雙評」活動,全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明顯改善。
(八)、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不斷提高科技教育發展水平,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濰坊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國領先。普通高考本科錄取人數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初中升入高中學生比例高於全省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素質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高職學院發展到10所、在校生8萬多人,位居全省首位。每年實現城鎮就業10萬多人,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對城鄉低保對象做到了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310多萬人。連續3年每年解決10萬農村人口吃水困難,實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廣泛開展了建設「信用濰坊」及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加快了「平安濰坊」建設步伐。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整體推進,世界風箏文化傳播中心逐步形成,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傳染病救治體系初步建立。
去年,胡錦濤總書記把濰坊的壽光市確定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個人聯系點,到壽光進行了調研並到濰坊視察指導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要求「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鍥而不舍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省委、省政府專門在壽光召開了現場辦公會議,會商了重點支持濰坊和壽光加快發展的措施。全市上下深受鼓舞,精神振奮,決心以總書記講話統領各項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站在新起點、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做強做大現有企業、發展民營經濟三大重點,提升農業「三化」、城市建設、基礎教育三大亮點,突破服務業、技術創新、北部沿海開發三大薄弱環節,打破土地、資金、人才三大瓶頸制約,確保今年實現「一個目標、兩個確保、五個個新突破」的奮斗目標,即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目標;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確保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措施落實到位;實現做強做大現有企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發展服務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北」開發的新突破。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全市部分經濟指標再翻一番,部分經濟指標實現五年翻兩番。努力將中心城市逐步建設成為「兩基地、兩中心、一樞紐」,即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紡織和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以高級職業技術教育為特色的文化教育產業基地;具有國際影響的世界風箏文化傳播交流中心,半島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聯系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樞紐。爭取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500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到2020年達到65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8000美元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
⑵ 山東濰坊是不是很窮
山東濰坊不窮,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568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17.42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91.04億元,與上年持平。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80.04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9.3:41.2:49.5調整為9.1∶40.3∶5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60760元,增長3.8%。
(2)濰坊繁榮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發展和旅遊市場的細分,度假旅遊成為當前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近年來,山東省將旅遊度假區培育作為發展休閑度假旅遊的重要抓手,度假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表現出以下特點。數量多,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和省級旅遊度假區45家。
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42家,總量居全國前列,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數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度假資源豐富。全省旅遊度假區主要依託資源涵蓋海濱、溫泉、湖泊、山地、鄉村田園等多種類型,配套開發了運動健身、休閑娛樂、康體療養、夜遊、節慶演藝活動等多樣化的休閑度假產品。
作用日益凸顯。全省旅遊度假區通過不斷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提升服務品質,在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拉動內需等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⑶ 聊城和濰坊相對的哪個更繁榮一點
這兩個城市應該不在一個級別。濰坊的經濟總量遠大於聊城,而且濰坊市是沿海城市,有濱海經濟開發區,這點聊城更比不了。
濰坊這幾年發展迅速,在山東現在能排到前五名,未來發展形式不錯,應該能超過淄博,和煙台還是有差距的.
從消費數據來看,濰坊的消費水平比較低,相比濟南和青島,這兩個城市都適合定居,也適合工作。雖然比青島工資低,但是工資低,用工成本低,適合創業,兩個城市對比來看哪個更適合,有的南方人去山東定居,例如有的廣東人去濰坊定居,其實濰坊是一個不錯的城市,商場林立,商業化范圍在山東省的地級市來看算是不錯的。甚至比青島和濟南商業化程度高一些,當然這是從按比例角度來講。
濰坊的房子比煙台便宜,可能是濰坊的用地供給比較多的緣故,煙台大部分都是山,好多的樓盤都將在山上,因為土地供給比較緊張,所以說比濰坊的房價高,從房價和消費來看,濰坊比煙台更適合定居和發展。
但是從氣候條件看,煙台的氣候除了冬天之外,其他的季節都相當不錯。而且沒有霧霾,這一點濰坊不能比的。
煙台和濰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物產豐富。濰坊的水果特別是紅富士蘋果,萊陽梨都不錯,濰坊的蔬菜非常多,當然水果也有。
從教育上來看,煙台和濰坊的教育都差不多。有些人反映濰坊的教育從高考進線率來看,比煙台好,但是煙台的高考狀元多一些,這是別人的了解的一些情況。
煙台的平原相對比較少,濰坊的平原相對比較多,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農業創業的話,濰坊這是不錯的選擇,濰坊的青州又是蔬菜之鄉,選擇種植業或者農業,在濰坊發展是最好的選擇,濰坊的農業不僅在山東,在全國也是很有名氣的。特別是發展一些農業旅遊項目產業還是可以的,當然煙台也不錯,只是煙台土地比濰坊要貴一些,如果說在山上或者丘陵上做一些旅遊項目也是不錯的。如果做外貿的話,煙台比濰坊要好一些,畢竟是沿海城市。所以說,如果考慮到消費,要選擇濰坊,如果考慮到周圍的生活環境好一些,選擇煙台。
當然除了濰坊煙台,青島的郊區還是不錯的,本人不太看好青島的市區,太嘈雜,規劃太亂。濰坊有一個好處,就是濰坊的縣級市相對來說比較發達,煙台的縣級市也不錯,當然除了龍口之外,其他的縣級市發展相對弱。
從城市環境來看,濰坊的規劃相比煙台來看,要有秩序,有規律。煙台的規劃由於地形所致導致規劃不是很合理。從干凈程度上,腳都來講,兩個城市都非常干凈,一個靠海,一個雖然是內陸,但是衛生程度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