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新供給經濟學主張
就是供給側改革,從以前重投資轉向重供給。以前國家把補貼放在國企,硬生生把虧損幾十億的企業補貼成盈利,如此爛的企業實在天理難容,本置倒末。現在不補貼了,回歸市場,讓優秀企業得到市場,這就是供給側改革了
② 宏觀經濟學中總供給包括什麼
總供給只會包括兩個部分:
1、由國內生產活動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等行業提供的產品,也包括由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銀行保險、商業服務業等行業提供的服務,即國內生產總值。
2、由國外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即商品和勞務輸入。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總供給=本期國內生產總值+本期進口-本期不可分配部分
本期不可分配部分,是指國內生產總值中當年不能進行分配的部分,如人工培育正在生長過程中的牲畜、樹木、由於天災人禍造成的損失等。
由於各時期的供求狀況相互影響,在測算社會總供給時,應考慮各時期之間的銜接。其計算公式又可表示為:
社會總供給=本期形成的社會總供給+期初供給結余總額
總供給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對基本概念。
總供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由社會生產活動實際可以提供給市場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總量。通常以國民生產總值作為其貨幣表現形式。
③ 供給的經濟學概念
經濟學中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
能夠提供給市場的商品總量。包括已經處在市場上的商品的流量和生產者能夠提供給市場的商品的存量。
供給的范圍和水平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一切影響社會生產總量的因素也都影響供給量;但是,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而供給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提供給市場的商品,不僅具有滿足人類需要的使用價值,而且具有凝結著一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價值。因此,供給不單純是一種提供一定數量的特定的使用價值的行為,而且還是實現一定價值量的行為。 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及的影響供給的因素(供給函數)
1.商品本身的價格: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生產者提供的產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價格越低,生產者提供的產量就越小。
2.相關商品的價格:《資本論》中舉了一個實例——如果咖啡的價格上漲了,可可的價格不變,一些可可生產者會轉向生產咖啡,可可的供給量必然減少。
3.生產技術的變動:生產技術的變動也影響生產成本。在一般情況下,生產技術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一次生產技術的變化一般是單方向的,當生產技術提高時,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使供給量增加。
4.生產要素的變動:生產要素價格變化,導致生產成本發生變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表明生產成本增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應量減少:反之,生產要素價格下降,使生產成本減少,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量增加。
5.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這實際上也影響到生產成本的變化。政府如果增加稅收,生產者的負擔則加重,供給便會減少,反之則會增加。
6.廠商對未來的預期:如果行情看漲,廠商就會減少供給;反之亦然。
7.自然條件:如水果、蔬菜等季節性較強的產品,在生產旺季,供給自然會大於其他時間。
④ 經濟學供給理論是指什麼
供給是指生產者(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時願意而且能夠供應的某種商品量。供給也是供給慾望與供給能力的統一。
⑤ 經濟學關於供給方面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趨利性的。當企業因原料成本增加時,在咖啡售價不變情況下未來的預計利潤將會大幅減少,這時為了保證公司的收益穩定,咖啡廠家就會通過增大產量來維持利潤,俗話說的「薄利多銷」。
此外,除了提高產量外其它常用的方式還有:1.提高管理,降低運營成本。2.裁員,提高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3.生產轉移,到勞動力、土地成本更低的地方生產
⑥ 如何理解新供給經濟學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和需求都描述了數量和價格的關系,其中供給是指在價格和供給者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數量之間的關系;需求是指在價格和需求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事實上,供給和需求都能影響產品的均衡價格和數量。舉個例子,當大量的廠商供給饅頭時,最終成交的饅頭價格會下降,數量會上升。供給側改革就是通過改變供給者的供給行為,進行市場上的數量和價格調節。
⑦ 供給經濟學的介紹
供給經濟學是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於美國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因強調供給(即生產)在經濟中的重要性而得名。又可分為以美國經濟學家有羅伯特·孟德爾、阿瑟·拉弗、萬尼斯基、諾爾曼·圖爾和保羅·羅伯茨為代表的激進派供給經濟學,和以M·費爾德斯坦(M.Feldstein)為代表的溫和派供給經濟學。
⑧ 經濟學供給、需求的問題
糧食大豐收,糧油價格上漲10%。
這個就是中國的供求關系~和經濟學是反得。
⑨ 供給經濟學的供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由該學科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所決定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學科的對象」。這就是說,確立一門科學的研究對象,就是要看這門科學所要研究的是哪一種矛盾,所要考察的是哪些現象。
供給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的一門獨立的經濟應用性新學科,所要研究和考察的是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供給邊這一特殊的社會經濟現象和矛盾。具體說來,供給經濟學,就是研究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有效供給的產生、發展及其運行規律的一門新學科。供給經濟學的研究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有效供給理論的已有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是從經濟學說史角度對有效供給理論進行歷史回顧。通過對國內、外理論界對供給問題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評介,一方面,旨在通過吸引和借鑒前人的思想和成果,為我們今後的研究儲備前進所需要的養料;另一方面,通過回顧,我們還可以發現前人尚未深入的某些領域和問題,從而為我們今後的研究確立主攻方向和目標。
(二)有效供給的生成機理及其運行地位 首先,應對有效供給的定義進行重新界定,提出可持續型供給觀;其次,還應對有效供給的形成條件進行分析;最後,應對有效供給在市場供求中的基礎性地位進行界定並進行詳盡的論證。
(三)中國供給經濟的制度變遷分析 主要從制度變遷角度,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有效供給問題的歷史演進進行分析。首先,應對制度變遷的定義、類型、變動軌跡及其形成機理等基本原理進行分析;然後分別對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供給變遷的績效進行分析,並重點對中國近幾年來供給調控政策進行回顧與反思。
(四)中國目前的供給狀況及其對經濟運行態勢的影響 主要是對中國目前供給現狀的表象、實質及基本特徵進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目前供給經濟狀況的性質進行歸判;並進一步對中國目前經濟運行態勢的症因進行探索。
(五)中國目前有效供給不足的實證分析 比如以房地產市場、汽車市場為例,對中國目前有效供給不足運行進行實證分析。
(六)信用供給不足論:中國經濟轉型中的第 三配置失效及其制度修正主要從第三配置角度,就第三配置存在的理論與實踐依據進行剖析;並重點對中國轉型時期日益嚴峻的信用不足或信用缺失的現狀表現、負面效應、形成機理及治理對策等問題進行分析。
(七)就業供給不足論:第一供給及其供給效應 在中國目前的供給經濟運行中,不僅產品與勞務的無效供給過多與有效供給不足並存,而且從勞動力要素供給方面看,也出現低素質勞動力大量過剩與高素質勞動力供給短缺、流失同時並存的嚴峻局面。為此,應側重對就業供給的地位、現狀表現及對策取向等問題進行分析。
(八)減稅與通貨緊縮的治理 面對通貨緊縮,減稅主張是凱恩斯主義與供給學派關於通貨緊縮治理對策的共同取向,雖然兩者對減稅的具體理解及操作有別。是否減稅,也是中國通貨緊縮治理過程中爭議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為此,應對通貨緊縮及其運行特徵、減稅與通貨緊縮治理的經典解釋的異同比較、減稅與中國通貨緊縮的治理等問題進行闡述。
(九)結構調整與供給優化 中國目前供給過剩、需求不足的實質,是由於供給結構的一不合理所導致的無效供給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有效需求不足並存。因此結構調整既是擴大內需政策的戰略重點,又是優化供給的根本舉措,更是「十五」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為此,本部分應側重分析結構調整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中國目前經濟結構的現存問題及其形成機理、優化供給的結構調整對策取向等問題。
(十)有效供給不足的治理對策 首先應對21世紀初葉中國供給調控的國情特色進行探討,然後根據前面對有效供給不足的形成機理的分析,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建議。具體包括:(1)治標之策:擴大需求;(2)治本之策:激勵、優化、提升、增大供給,走供給主動之路;(3)入世與供給調控政策的調整;(4)有效供給不足治理的國際經驗等等方面。
⑩ 經濟學基礎中,需求與供給的關系是什麼
經濟學基礎中,需求與供給的關系是:價格高,供給會提高,需求會降低,但是在高的時候是供給少,需求多。
表示某種商品的供給價格和各種價格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列表,而供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中商品價格與供給數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它們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商品價格與供給數量的關系。
我們對影響市場需求量的基本因素作些具體分析:
1)商品自身價格(P)。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越小;相反,一種商品的價格越低,其需求量將會越大。
2)消費者偏好(T)。偏好是消費者對商品的喜好程度。很顯然,消費者的偏好與商品需求量之間成同方向變動。
3)消費者收入(I)。對於大多數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這類商品被稱為正常品。而對另外一些商品而言,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則會使得需求量減少,這類商品被稱為低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