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慶曾經是長江五虎之一,後來是如何衰落的
「長江五虎」分別是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安慶等五座城市,之所以叫「虎」,是因為清末到民國期間,這幾座城市發展非常好,經濟比較繁榮,屬於長江流域的模範城市。這些城市之所以能「稱霸」,主要是因為他們開發的比較早,而且相對資源更為豐富,只是有些藉助了外資,如上海;有些藉助了內耗,如南京;有些是傳統城市,如武漢;有些是區域重鎮,如重慶。相對來講,安慶比較特殊,他屬於後起之秀。
安慶衰落主要是因為安慶不再是安徽省會,民國之初,設置了安慶道,下轄16個縣,這期間安慶也還能維持,畢竟抽調各縣的資源,也能保障安慶的人力需要。不過,北伐之後,安慶廢道,而各縣直接歸省,這使得安慶不在是一塊集中地,整體實力就開始大幅下滑了。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安慶就不能再跟其他四座城市相比了,而且管轄范圍也是越來越小,組建沒落到今天這個樣子,同當年的四大城市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小村子」。建國之後,安慶屬於地級單位,同一般地級市一樣的權利,又沒有特別優勢的資源,所以整體經濟實力並不強悍,但是相對全國地級市來講,還是屬於中上層水平,畢竟2500多億GDP,誰都不能說安慶是落後地區。
2. 安慶經濟為什麼不行
有兩個原因:
1.從安慶自身講,安慶經濟發展速度太慢,經濟基礎薄弱,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的牽動作用輻射帶動作用比較微弱,不能向縱深發展。
2.從外部環境講,省委一直不重視安慶,把合肥的建設和發展放在首位,次之是發展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安慶沒有擺在省委的重要位置上,甚至壓制安慶的發展。省委的不重視主要體現在制度(如政策、開發項目等)安排上沒有或很少考慮安慶的發展,對安慶的領導班子的安排也很隨意,沒有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有干勁有決心的領導用到安慶,改革開放以來的歷任市委(含地委)領導大部分是庸才、水才。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