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橫縣的經濟
橫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尤以糧、蔗最多。1985年,全縣糧食總產3.05億公斤,甘蔗(包括果蔗)66萬噸,分別比1949年增長4.7倍和128.4倍。農業總產值24756萬元(1980年不變價計),其中種植業產值16278萬元。1950年至1985年,全縣向國家提供糧食13.77億公斤,年均3825萬公斤,最多的1983年達9518萬公斤,人均110公斤。1985年,全縣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5.75%,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4%。種植業還為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29.1%的製糖業提供原料。蔗糖業提供的稅利佔全縣財政收入的47.7%。
建國後,縣人民政府於1950年起設建設科、農業局(科)等,主管農業生產。後又陸續設良種場、推廣站、種子站、測報站、土肥站、農科所。在各鄉(鎮)設立農業技術推廣站,村設專職農業技術員。1985年,全縣農業部門有幹部176人,其中技術幹部143人(縣37人、鄉鎮106人)。在技術幹部中,有農藝師44人,農業技術員28人。 民國18年(1929年),橫縣(含原永淳)工業,僅有鐵器製造、木器製造、炮竹製造、醬料製造、酸鹵製造、竹藤棕草製造、服裝用品製造、雕刻和攝影共18家,從業人員41人。
民國19年,永淳縣政府投資4萬元(桂幣),在永淳縣城(現巒城鎮,下統稱巒城)興辦文化用品製造廠,從業人員70人。同年8月,橫縣縣城(現橫州鎮,下同)先後興辦度量衡製造廠(店)4間,從業人員10人;巒城興辦6間,從業人員15人。
民國32年,全縣鐵器製造者、木器製造者、陶器製造者、銅器製造者、竹器製造者、皮鞋製造者、土布製造者、土帶製造者、布鞋製造者、毛巾製造者、草席製造者、炮竹製造音、醬料製造者、酸鹵製造者、煙絲製造者、服裝製造者以及民間釀酒、碾米、榨油、榨糖等製造者發展到904家,1187人。
民國38年,橫州有縣政府直接管辦的橫縣電燈公司、橫縣印刷廠2間以及惠泰隆醬園、大昌正記醬園、均安酒坊、寶華茶廠、恆昌織布廠、陳益棧織布廠、朱名琛織染布廠和巒城有翁聯棧織布廠、大米加工廠,百合有和隆鍋廠、達裕鍋廠,南鄉有天亮鍋廠、遂祥鍋廠、合山鍋廠、西津鍋廠等私人經營或聯合經營的工業企業。這些工業企業,除橫縣電燈公司和永淳的大米加工廠採用機器生產以外,全部都是使用手工工具生產。
1950年8月,橫縣人民政府接管民國縣政府辦的橫縣印刷廠和橫縣電燈公司。5月,林贊和、賴國禎、黃金海等19戶,在巒城興辦巒城公益酒坊。同年6月,來亢宗在橫州興辦福民織布廠。
1951年6月,靈山縣平南鍋廠的梁著光搬到南鄉興辦利華鍋廠,8月,又與南鄉遂祥鍋廠以及西津鍋廠搬到南鄉合並,成立利群鍋廠。巒城鄧天郝、黎子雄在巒城分別興辦天興號織布廠、黎子雄織布廠。11月橫縣印刷廠正式命名為地方國營橫縣印刷廠。
1952年2月,橫縣專賣公司接管巒城公益酒坊。同年4月,橫縣電燈公司改名為橫縣電廠。
1953年5月,巒城的黎植萱在巒城興辦黎植萱織布廠。8月建立中國茶葉公司廣西省梧州支公司橫縣茶葉收購組。同年11月,巒城公益酒坊轉為地方國營橫縣巒城酒廠。
1954年1月,橫州福民織布廠和陳勝玉、蒙澡織布廠合並,成立先聲織布廠。2月橫州私營的寶華茶廠並入橫縣茶葉收購組,改名為公私合營橫縣茶廠,8月轉為地方國營橫縣茶廠,12月中國茶葉公司廣西省公司接收,又改為廣西省橫縣茶廠。這一年工商業者學習中共中央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後,接受國家統購包銷的11戶25人,接受國家委託加工訂貨的有醬料、釀酒、碾米、紡織、土製鍋頭等59戶122人。1955年2月,巒城翁聯棧織布廠、天興號織布廠、黎子雄織布廠、黎植萱織布廠合並,成立巒城聯合加工廠。同年6月,橫州私營的惠泰隆醬園、大昌正記醬園合並,成立公私合營橫州大昌醬料廠。8月,廣西省勞改局駐橫縣馬嶺勞改農場興建謝圩糖廠。
1956年2月,南鄉的合山鍋廠和南寧地區辦的邕寧鎮龍鍋廠搬到南鄉並入利群鍋廠,成立公私合營南鄉鍋廠。百合的和隆鍋廠和達裕鍋廠合並,成立公私合營百合鍋廠。巒城聯合加工廠改為公私合營巒城棉織廠。當年,參加公私合營的工業企業135戶,586人(其中工人319人),資金231399元,組成合營企業26個。資本最多的是惠泰隆和新申米廠,前者資本1950年1.8萬元,合營時投資8560元,後者1952年10362元,合營時投資8857元。僱工最多的是朱名琛染織廠,1950年37人,合營時53人。資本最少的是利成號,合營時投資851元。
1958年3月,橫縣興建第一個地方國營工廠橫縣澱粉廠。5月,槎江鎮紅星鐵木器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部分過渡到國營,成立地方國營橫縣農械廠。6月至12月,橫縣硫磺廠(12月改為地方國營橫縣化工廠)、橫縣造紙廠、橫縣造船廠、橫縣農葯廠、橫縣水泥廠、橫縣玻璃廠、橫縣槎江煉鐵廠、橫縣江口煉鐵廠、橫縣江口化肥廠、橫縣六藍加工廠、橫縣六景煉焦廠、橫縣雲表糖廠、橫縣尖顧鉛礦、橫縣水滴鉛礦、橫縣昌六鉛礦、橫縣那陽煤礦等16個地方國營廠、礦上馬。8月,自治區興建的西津水力發電廠破土動工。這一年,全縣工業企業職工人數達2550人,總產值為1208萬元(其中區辦工業69.27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4446元(區辦工業4099元),發電量9.25萬度,供電量8.85萬度(其中工業用電5.06萬度),茶葉341.45噸(區辦工業),混合機製糖1248噸,黃片糖413噸,白酒1098噸,醬料606噸,鍋頭4.14萬只,水泥1767噸,鐵木製小農具1.92萬件,木製傢具0.98萬件,人、畜力車2650架,棉布79.6萬米,皮鞋1.6萬雙,制皮600張。1959年1月,地方國營橫縣農械廠改名為地方國營農機修造廠。5月,自治區駐橫縣國營良圻農場內興建良圻造紙廠。8月,公私合營南鄉鍋廠和公私合營百合鍋廠搬遷橫州,合並成立地方國營橫縣鍋廠。同年12月,專為西津水力發電廠施工所需而興建西津動力廠。
1960年8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磚瓦廠。10月,公私合營橫縣巒城棉織廠大部分人靈和主要設備搬遷橫州,並入公私合營橫縣棉織廠,改名為地方國營橫縣棉織廠。1961年10月,地方國營橫縣水泥廠、橫縣玻璃廠、橫縣那陽煤礦並入地方國營橫縣鍋廠。1958年6月至12月上馬的地方國營橫縣化工廠等16個企業和1960年8月興建的地方國營橫縣磚瓦廠,全部下馬。這一年,全縣工業企業只有職工1689人(其中區辦企業129人),總產值997.89萬元(其中區辦企業50.64萬元),比1958年減少33.76%和17.39%。
1962年2月,橫州均安酒坊並入橫州大昌醬料廠,改名為公私合營橫縣大昌廠。
1964年6月,自治區辦的西津水力發電廠1號機組發電。同年6月,橫縣電廠改為橫縣供電所。
1965年5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化肥廠。
1966年,全縣工業企業有幹部、職工1763人(其中區辦工業445人),總產值3196.55萬元(其中區辦工業1784.31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18131元(其中區辦工業40097元,縣辦工業10715元)。主要工業產品有:發電量24775.97萬度(區辦24774萬度),供電量2986萬度(其中工業用電1504方度,農業用電825萬度,生活照明用電657萬度),茶葉1099噸(區辦工業),混合機製糖26105噸,黃片糖562噸,白酒972噸,醬料552噸,鍋頭25.46萬只,鈣鎂磷肥8046噸,鐵木製小農具1.65萬件,木製傢具3.55萬件,人、畜力車1818架,棉布37.20萬米,皮鞋2.33萬雙,制皮1145張。
1968年5月,西津動力廠下馬。
1969年6月,在地方國營橫縣鍋廠內增加鋼鐵生產,成立地方國營橫縣鋼鐵廠。10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菌肥廠。
1970年8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水泥廠。8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炸葯廠。
1971年5月,籌建地方國營橫縣氮肥廠。
1973年10月,地方國營橫縣炸葯廠下馬。
1974年5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自來水廠。9月,地方國營橫縣氮肥廠建成投產。
1975年5月,自治區駐橫縣國營良圻農場興建良圻糖廠。8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罐頭廠。10月,橫縣建築工程公司(大集體)興辦該公司直轄的石灰廠、紅磚廠和水泥構件預制廠。
1978年,全縣工業企業有幹部、職工3295人(其中區辦工業1195人,縣辦工業2100人,各占總人數的36.27%和63.73%),總產值11128.99萬元,(其中區辦工業7259.81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65.23%,縣辦工業3869.18萬元,佔34.77%),全員勞動生產率33775元。主要產品有:發電量100546.07萬度(其中區辦工業100025萬度),供電量5011萬度(其中工業用電2732萬度,農業用電1149萬度,生活照明用電1130萬度),混合機製糖9213噸(其中區辦工業3757噸),黃片糖1255噸,白酒1982噸(其中區辦工業208噸),醬料1745噸,鍋頭28.71萬只,碳酸氫銨15673噸,腐植酸銨磷9693噸,鈣鎂磷肥18656噸,鐵木製小農具18.94萬件,木製傢具5.86萬件,人、畜力車323架,交流電動機2465台,手扶拖拉機拖卡1140輛,動力粉碎機、動力碾米機1317台,棉布149.92萬米,電爐鋼3200噸,鋼材4830噸,冷拔線材747噸。
1979年10月,地方國營橫縣菌肥廠轉為南寧地區橫縣制葯廠。
1980年6月,地方國營橫縣化肥廠轉為地方國營橫縣白水泥廠。同年5月,橫縣革命委員會貫徹執行197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共中央統戰部等六個部門關於把原工商業者中的勞動者區別出來問題的請示報告》,對1956年參加公私合營後在企業內工作的14戶、31人進行區別,結果,資本兩千元以上,僱工4個人以上的工業者有朱名琛染織廠、達裕鍋廠、和隆鍋廠、大昌正記。惠泰隆、均安等6家,佔有少量生產資料,一般不僱用工人,自己從事勞動,依靠勞動收入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手工業者4家;佔有一定生產資料,僱用1-3個工人,自己從事勞動,以維持生活主要來源的小業主4家。從業人員中,定為其他勞動者的6人,小手工業者8人,小業主2人,學徒2人(其餘定為原工商業者)。
1982年2月,籌建地方國營橫縣石塘糖廠,12月建成投產。
1984年6月,興建地方國營橫縣汽車修配廠。
1985年1月,籌建地方國營橫縣巒城糖廠,1986年12月建成投產。
1985年,橫縣工業企業屬自治區辦的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茶廠、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津水力發電廠、廣西壯族自治區國營良圻農場造紙廠、廣西壯族自治區國營良圻農場糖廠。列入縣辦地方國營的有:橫縣糖廠、橫縣石塘糖廠、橫縣巒城糖廠、橫縣鋼鐵廠、橫縣鍋廠、橫縣氮肥廠、橫縣水泥廠、橫縣白水泥廠、橫縣食品廠、橫縣制葯廠、橫縣罐頭廠、橫縣棉織廠、橫縣印刷廠、橫縣農機修造廠、橫縣汽車修配廠、橫縣自來水廠、橫縣供電公司、橫昌礦產公司。列入輕工部門大集體的有:橫縣木器廠、橫縣五金廠、橫縣皮革廠、橫縣標件廠、橫縣機電廠、橫縣鑄造廠、橫縣松脂廠、橫縣服裝廠、橫縣印製廠、橫縣羽絨廠。列入基建部門大集體的有:橫縣石灰廠和橫縣水泥製品廠。全縣總共34個廠,幹部、職工7236人(其中區辦工業1415人,縣辦工業5722人),總產值16315.41萬元,比1978年增長46.6%(其中區辦工業8603.41萬元,增長18.51%;縣辦工業7712萬元,增長99.32%)。全員勞動生產率22548元,下降33.24%(其中區辦工業下降6.25%,縣辦工業下降26.85%)。這一年的主要產品有:發電量107626萬度(其中區辦工業106967萬度),比1978年增長7.04%,供電量增長1.21倍(其中工業、農業和生活照明用電分別增長1.27倍、8.18%和2.23倍);混合機製糖和自酒增長2.9倍和37.45%;醬料和碳酸氫銨增長12.49%和89.44%;人畜力車和手扶拖拉機拖卡增長2.84倍和27.05%;黑色水泥和6.5公釐冷拔線材增長2.62倍和4.87倍;電爐鋼和8公釐軋鋼材增長3.22倍和35.68%;鍋頭和棉布下降19.89%和3.28%。這一年生產白色水泥5510噸,園釘292噸,石灰2900噸,水泥預製件2100平方米,水果罐頭1483噸,板蘭根沖劑274.31萬塊,羅漢果止咳沖劑635.84萬塊,五花茶沖劑223.16萬塊,石林通片1039.47萬瓶。
1985年,各項工業總產值佔全縣縣辦工業總產值:製糖佔33.74%,食品佔13.62%,金屬佔11.55%,建材佔8.25%,化肥佔5.77%,皮革製品佔4.11%,機械佔3.7%,制葯佔2.36%,紡織佔1.47%,印刷佔0.98%,木製品佔0.88%,電力佔1.56%,自來水佔0.44%,其他佔12.57%。 公元前206年橫縣已有商業活動。
1887年,橫縣圩場,裝卸商品之埠頭遍布全縣。乾隆十一年(1887年)的《橫州志》記載:「橫(縣)之境,距城各百里,而遙為圩場者凡三十,至貿易米、鹽之謂埠,則十而有三。三十圩即橫州、謝圩、灘頭圩、喬慶圩、雲表圩、安樂圩、石罅圩、那陽圩、羅鳳圩、木山圩、荒嶺圩、博合圩、鄧村圩、六加圩、筋竹圩、江口圩、南鄉圩、西寧圩、飛龍圩、石柱圩、小里圩、蓮塘圩、龍頭圩、復旺圩、陶圩圩、石塘圩、校椅圩、青桐圩、花橋圩、劉公圩。十三埠是:清江、學前、小里、逢灣、西津、飛龍、平佛、灘頭、南鄉、甜菜、平塘、米埠及鹽總埠。
民國22年部分關於商業的記載,以百合為中心,其次為縣城,再次為南鄉,全縣商店214間,資本總額22893元(橫縣當年每擔稻穀集市成交價5.64元,相當於4259擔谷的價值)。入口貨以洋紗、火油、生鹽為大宗;出口以谷、米、牲畜、油料、茶葉方大宗」。民國32年編的《橫縣志》第五冊中記載:民國29年全縣有24個圩場,其中有23個圩場設有商店共1085間,資本總額27117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