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低碳經濟城市有哪些

低碳經濟城市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05 13:39:26

① 低碳經濟的有由來

「低碳經濟「概念的由來
伴隨著人們對全球氣候變暖嚴峻後果越來越清晰的認識,「低碳經濟」成了當下流行的新概念。
它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這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島國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有著未雨綢繆的認識,按目前的消費模式,2014年之後英國80%的能源需要依靠進口。
2006年,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撰寫了關於氣候變化經濟學的 《斯特恩報告》,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
2007年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厘島召開,制訂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這對全球進一步邁向低碳經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次年的金融危機誰也不曾預料。這場危機反而催生了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以低碳經濟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新增長點和動力。
2009年年底在瑞典首都哥本哈根舉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這是為了兌現兩年前巴厘島的承諾,在此之前三輪談判的預熱讓「低碳經濟」再次成為矚目的話題。
而在中國政府層面首次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是2006年底,當時科技部、中國氣象局、發改委、原國家環保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中國第一部 《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2007年APEC會議上胡錦濤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2009年,國務院強調要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經濟增長點,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以期在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在拉動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有2100億元人民幣用於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在去年(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召開之前,我國制定了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即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正在制定中的「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將進一步提高減排量,並把減排污染物從原來的兩項指標擴展到多項。
中國部分城市低碳實踐:
金融危機中處於沖擊前沿的廣東在考慮經濟轉型的同時開始了對低碳經濟的探索。廣東省政府、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及英國駐穗總領事館2009年5月合作啟動了 「廣東省發展低碳經濟路線圖及促進政策研究」項目,深圳被列為試點城市。
保定和上海在建設部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聯合推動之下,成為首批試水低碳化發展的城市。在位於崇明島的東灘,上海正在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其設計的宗旨是在經濟條件可行的限度內接近 「碳中性」。在保定,新能源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增長最快、拉動力最強的支撐產業,其勢頭讓這座二線城市重歸人們視線。目前保定擁有中國唯一的全產業鏈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企業以及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企業。
繼保定和上海之後,東北重工業城市吉林今年8月成為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第一個低碳經濟試點示範城市。隨後不久,長沙亦表示有計劃在「長株潭」開展低碳經濟城市試點和低碳社區試點。

經濟的由來及發展現狀
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人類向環境過度索取,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高碳經濟導致了全球嚴重的氣候問題。全球科學界的結論一致認為,100年來氣候變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的影響外,還與人類的活動、尤其是與廣泛使用化石燃料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關。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已經將氣候變化問題列入全球環境問題之首。迄今為止,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已經舉辦了15屆,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趨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低碳經濟」一詞首次出現在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中,當時並沒有給出低碳經濟確切的定義以及相關的界定方法和標准,但「低碳經濟」作為專有名詞迅速成為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雖然全球都在談論低碳經濟,但它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目前的主流理解是:低碳經濟指盡可能最小量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體。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以及追求綠色GDP。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技術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改變。隨著「低碳經濟」概念的不斷發展和延伸,「碳足跡」、「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隨之應運而生,目前低碳經濟已經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作為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特指溫室氣體盡可能低排放的新型經濟模式。這個模式同時也是一個以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築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經濟發展體系。通過改善生產流程,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低碳經濟的產業鏈包括太陽能、風能和電能、建材節能、新能源汽車等諸多新興行業。對我國而言,通過系統地調整體制,激勵節能技術研發創新、應用低排放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發展低碳經濟,是行之有效的。這與以往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傳統經濟有本質的區別。

發展低碳經濟涵蓋整個經濟活動,我國對碳排放制定了明確的控制指標。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目的是:一方面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另一方面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隨著經濟不斷擴展。我國將逐步減少單位GDP的碳排放量,打破傳統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之間舊的高度相關關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是世界各國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途徑。以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人類將逐步邁向生態文明之路。

國際碳金市場的形成

低碳經濟的市場交易被稱為碳金交易,以歐元結算,指通過交易來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ERT)。碳金交易起源於《京都議定書》。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排放義務時,可以採取3種境外減排的市場化機制:

一是聯合履約,通過項目合作轉讓已經實現的減排單位;

二是清潔發展機制,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實現經核證的減排量,大幅降低在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費用;

三是排放貿易,指發達國家將其超額完成的排放義務指標,以貿易方式(非項目合作方式)直接轉讓給另一個未能完成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排放權一旦成為市場商品後,可從對方購買到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將其用於減少溫室效應,從而實現減排目標。

目前發達國家之間的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ET)、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CER)和歐盟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EUA)的市場價格均統一以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折算。全世界統一以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折算經濟成本,對發達國家控制碳金市場有利。

發達國家會在全球貿易中越來越多地利用碳排放標准,開征碳關稅,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准入製造障礙。歐洲氣候交易所在碳金市場上表現最為活躍,美國正在奮起直追。2003年成立的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由於大投資銀行的先後跟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碳金衍生品交易所和全球碳排放的基準價格市場。

資金與技術的瓶頸

人類社會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秉承「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發展階段決定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更易受環境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面臨的生態挑戰更嚴峻。為實現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加強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發,需要國際社會資金和技術的支援。

如果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轉讓,大規模採用發達國家已有的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就可以實現全球的減排目標。但由於知識產權等問題的困擾,資金與技術轉讓一直是國際氣候談判中最具爭議的核心議題。受到科學知識、政治意願和經濟利益三方面的綜合影響,各國的切身利益始終隱藏在氣候政治談判之後,所以氣候政治談判也成為一場利益的角逐:如何占據低碳技術研發的制高點,如何獲得全球低碳市場的更多份額。

目前90%的先進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聯合國新千年大會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拿出0.7%的GDP援助發展中國家。但事實上達到聯合國要求的國家少於10個。美國已經聯合歐洲17個主要發達國家進行低碳技術共享和信息交流,旨在推動建立全球減排市場並加以技術壟斷。

國際能源署估計未來20年內,國際社會需要在能源領域投入總額高達10萬億美元用於減排,才能實現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2度的預期目標。發展中國家是整體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確保援助資金進入發展中國家用於建立減排項目。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否則,全球減排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國際氣候政治的博弈

1988年,聯合國環境開發署(UNE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建立了一個權威性的氣候變化科學評估機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作為國際談判的科學咨詢機構。這個機構擁有2500名專家學者,負責收集、整理、匯總各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科學評介和建議,委員會的大多數專家和資助經費來自歐盟。

歐盟國家是世界核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輸出國,十分注重集體機制的構建。歐盟通過積極斡旋,促成《京都議定書》生效。《京都議定書》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一原則強調國際社會在共同減排中負有不同責任。《京都議定書》執行期限到2012年。隨著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圍繞重新制定世界各國碳減排量配額問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新興大國之間、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大國之間以及各國家集團之間激烈的氣候政治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歐盟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達成巴厘路線圖,為「後京都時代」的國際談判確立了基本框架。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後京都時代」將採取雙軌制談判機制來維護公平。無論人類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發展速度、發展規模,都必須考慮碳排放量的約束。

全球減排對主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內政和外交的雙重挑戰,要達成共識,談判難度非同一般。最終,2009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艱難啟動。在美國和新興大國的推動下,只是簽署了不可或缺但又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可能有些零亂,你可以在自己總結一下。

② 低碳城市的城市標准

2010年3月19日,中國社科院公布了評估低碳城市的新標准體系,中國至今還沒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經濟評估標准,這是迄今首個最為完善的標准。
該標准具體分為低碳生產力、低碳消費、低碳資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類共12個相對指標。如果一個城市的低碳生產力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認定為「低碳」。
社科院報告說,把低碳發展的理念和標准整合到「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是至關重要的。
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成為適用此標準的首個案例。
根據當天公開的最新研究報告《吉林市低碳發展計劃》(下稱《低碳計劃》),吉林市碳生產力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還遠未達到低碳經濟的目標。
吉林市將《低碳計劃》視為本市的低碳發展路線圖,正採取積極措施加速轉型。研究由社科院、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和英國查塔姆研究所等數家中外研究機構歷時兩年完成。
吉林市副市長朱長舒19日對本報記者說,《低碳計劃》是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解決了什麼是低碳經濟的問題,下一步將就實現路徑和評價體系做出進一步細化。
朱長舒表示,吉林市「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將會參考《低碳計劃》,「吉林市不做表面文章,注重低碳發展路徑的可操作性,務實低調的推進低碳建設」。
根據研究報告測算,吉林市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30年,將降低至基準情景的60%。 「社科院對這個新標准擁有『知識產權』。」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當日對本報說。
新標準的建模方式是IPAC-AIM技術模型。此模型已經經過全國能源及排放情景分析,以及包括北京、廣東和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的情景分析的驗證。建模不包括農、林相關的排放及碳封存。
建立評估新標準的基礎工作是,社科院在三種排放情景下評估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消耗和工業產值:BAU情景、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
基準(BAU)情景是以當前經濟發展模式為基礎,並包括當前針對單位GDP能耗以及其他關鍵領域的政策承諾。但是除此之外,改模型假設沒有引入其他新的政策。
政策情景下,能夠看到由增加的節能措施、可再生能源的推廣、以及污染的減少等所產生的效應;政策還包括高耗能行業工業附加值所佔比例逐漸減少,節能技術的推廣,新建建築達到節能標准,重工業自身的提高。
而低碳情景則包括上述所有政策情景方法。此外,它還進一步討論能源體系擺脫碳依賴的問題。例如通過加快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技術的滲透,針對碳捕獲和碳封存(CCS)推廣速度的樂觀假設。
《低碳計劃》報告說,吉林市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30年,其降低至BAU情景的60%。
在這三種情景下,吉林市的能源消耗增長將會持續到2030年。「這將有利於保證吉林的發展,並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為高能效重工業的中期發展創造空間。」
在工業產值影響方面,「低碳情景對吉林市的重工業部門而言並非意味著終結」:某些工業部門的產值有所下降(這與政策情景下相同),其中包括混凝土、制磚及煤炭等。但是這些變化並非一蹴而就,而且也並不顯著。
如果在政策情景或低碳情景下發展低碳經濟,找到適當的衡量標准成為主要焦點。社科院報告說:「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才能既反映不同的發展初始條件(即GDP),又能夠體現不同資源條件及產業結構。」
新標準的四大類之一是低碳生產力,包括單位經濟產出的碳排放指標及能耗指標——其測量方法與中國現行的單位GDP能耗指標及可能的全國碳排放強度指標一致。這一大類包括碳生產力以及單位產值能耗等兩個相對指標。
其次是低碳消費,包括人均能源消費和每戶能源消費。可以通過消費指數考察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這一大類包括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等兩個指標。
第三是低碳資源,包括低碳能源所佔份額,單位能源生產排放量及森林覆蓋率。此大類包括零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佔比例、森林覆蓋率和單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數。
最後是低碳政策,考察低碳發展政策及規劃的存在與否,相關規定實施所取得的成效及公眾的認知水平。該大類囊括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建立碳排放監測、統計和監管機制,公眾對低碳經濟的認知度,符合建築物能效標准和非商業性能源的激勵措施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標准均為相對指標。也就是說,如果達到低碳水平就意味著其顯著優於全國平均水平。而絕對指標同樣重要,能夠確保所取得的進展與氣候變化相一致。這也將有助於中國在發展的同時設立一個長期目標。 在對上述相對指標進行比對後,《低碳計劃》報告說,吉林市還不是低碳經濟;但是,這僅僅只能反映吉林作為中國傳統重工業城市和製造基地的歷史地位。
研究報告得出上述結論,基於就關鍵指標將吉林與全國平均水平進行比較。
盡管產業結構相似,但吉林的碳生產力大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吉林人均碳排放是2007年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
在低碳能源指標上,吉林盡管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低碳能源在能源供給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小。2007年,此比例還不到5%。
吉林市2007年單位能源碳排放為0.61噸碳當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5%。其原因是吉林市的煤炭消耗僅占能源總消耗的大約一半,而全國平均水平為80%。
而吉林森林覆蓋率高達55%。因此吉林具有非常大的森林碳封存潛力。「以土地為基礎的行業將在生物燃料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高速發展的農副產品加工業有可能成為新的碳排放標簽。」
不過,由潘家華所在的社科院研究所制定的這些指標看,尤其是碳生產力,吉林市都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吉林市還遠未達到低碳經濟的目標」。
但是吉林的轉型正在加速:2005年到2010年期間的目標是將單位GDP能耗降低30%,高出全國目標10%。到2008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了37%。
《低碳計劃》報告為吉林市制定了「十二五」規劃期間、到2020年以及到2030年三個不同時期的指標值。
在政策情景下,碳生產力到「十二五」規劃最後一年2015年比2005年提高37%;到2020年提高58%,這略低於低碳情景下的64%,高於基準情景的49%。報告嚴格的說,吉林需要加強國際資金與技術合作,消除這一差距,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情景。
人均碳排放至2015年達到每人3.30噸碳,2008年全國平均值為1.36。人均零碳能源消費量2015年達到每人0.44噸碳當量。而單位能源碳排放至2015年達到0.88噸碳當量,全國2008年水平為0.65。
基於順利達到低碳城市的標准,《吉林市低碳發展計劃》分析並建議吉林市在「十二五」規劃中的低碳投資重點,覆蓋石化、供電供熱、新能源戰略、建築、交通運輸、農林和土地使用等方面。
毋庸置疑的是,石化行業成為吉林提高能效和低碳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吉林市的石化行業是最大的用能行業,擁有吉林石化、吉林化纖等200多家石化企業,生產1000多種化工產品,其能源需求占能源總需求的一半以上。
雖然隨著預期投資的大量湧入,吉林石化行業的排放及能源消耗還將持續,但是能效標準的提高和使用現代化化學加工設施將有助於降低單位產值的排放。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吉林市使用的生產設備中僅有不到10%可以稱得上「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報告說,好在吉林市已經針對淘汰多餘陳舊設備制訂了明確計劃。
吉林市能源利用檢測中心張世明對本報說,在針對企業的能源審計核查中,「發現在重點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仍有死角,任務仍然很艱巨。比如『九五』期間就應淘汰完畢的國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設備仍有相當數量在運行」。
由於石化產業與諸多支柱產業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報告因此建議吉林將石化行業作為追求低碳發展的核心。這些支柱產業包括汽車工業(一汽集團)、農產品加工(吉林長榮農夫產品公司)、高科技產業(一汽啟明公司)、能源部門(中國石油)和醫葯及基因製品(吉林制葯等)。

③ 低碳經濟的各個國家

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現有的高碳經濟模式的開創者,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氣候變化過程中應該負有的歷史責任,所以率先在世界上高舉發展低碳經濟的旗幟,成為發展低碳經濟最為積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2003年,前首相布萊爾代表了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白皮書 (DTI2003),宣布到2050年英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國家。按照《京都議定書》的承諾,2012年歐盟溫室氣體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8%,英國表示願意為歐盟成員國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歐盟內部的「減排量分擔協議」中英國承諾減排12.5%,比平均減排8%的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不僅如此,英國政府進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減排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20%,2050年減排60%。 義大利政府主要通過節能減排的政策和措施及技術開發來影響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
義大利能源的80%以上都依靠進口,因此,義大利更加註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伴隨著《京都議定書》的實施、歐洲總體能源政策,以及世界能源市場變化帶動低碳技術的開發。 從2009年以來,法國高度重視並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力發展以核能為主題的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取得了顯著成效。
尤其是其核電工業。法國的核電工業起步於一些國家對核電產生動搖的20世紀70年代,近30年來,法國核電工業發展十分迅速,與美國、日本構成了世界核電工業三強。 瑞典將低碳經濟的理念與執行運用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如加強了對環保型汽車的推廣,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國民使用環保型汽車。
瑞典政府還積極推動民眾參與低碳活動,為鼓勵國民購買清潔燃料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了獎勵措施。瑞典各地的加油站都出售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以方便環保型汽車用戶。經過不斷努力,瑞典已成為世界各種的榜樣—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2008年,加拿大政府細化了「讓科技成為加拿大優勢」的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四大科技發展領域的具體范疇,尤其是在環境科技與能源領域兩個方面。
1、環境科技
加拿大政府分別撥款6600萬加元支持制定工業廢氣排放法規框架,並對生物燃料排放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另外,政府承諾5年內撥款2.5億加元支持汽車工業執行汽車工業創新計劃,主要是開發環保型汽車的戰略性大項目。
2、 能源領域
加拿大政府將繼續支持生物燃料、風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研究,計劃撥款2.3億加元執行生物能源技術計劃。
美國
美國雖沒有加入《京都協定書》,但近20年來,美國十分重視節能減碳。美國於1990年實施《清潔空氣法》,2005年通過《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
1、 改造傳統高碳產業,加強低碳技術創新
2、 應用市場機制與經濟杠桿,促使企業減碳
3、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
4、清潔能源
5、能源效率
6、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7、邁向清潔能源型經濟
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之一。面對電力短缺的嚴峻形勢和執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巴西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並取得明顯成效。
1、 走在世界前列的地上植物「石油」
2、 風電:巴西的有一個發展目標
3、 搶救亞馬遜森林
4、 碳信用額機制點石成金
日本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同時也是對世界環境和全球氣候變化進行嚴重破壞的國家。1997年,日本作為《京都議定書》的發起和倡導國,投入巨資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光能、氫能、燃料電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並積極開發潮汐能、水能、地熱能等方面的研究。
1、 日本實現低碳社會的四大措施
2、首先是開發革新技術並普及現有的先進技術。
3、建立一套讓整個國家朝著低碳化目標努力的機制。
4、提高農村和地方城市對實現低碳社會的貢獻。
5、 重視每一位國民的作用,讓國民理解減排的意義、重要性、做法和可能伴隨的負擔,從而採取實際行動。
6、不斷強化政策法規的引導和保障作用
7、 積極推動向低碳城市與低碳社會轉型
8、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9、太陽能占據世界半壁江山
10、 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引擎
11、 風電日益受重視
12、 生物能源另闢蹊徑
13、垃圾發電
14、木質生物能發電
15、生物柴油
16、碳捕捉、封存於轉化
17、碳基金與碳交易
韓國
2005年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公布的環境持續性指數(ESI)評價中,韓國在146個國家中排名第122位。在OECD國家中,排在最末尾。
1、 「低碳綠色經濟增長」戰略和「綠色新政」。
2、 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 強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
4、核能成為「綠色增長」新動力。
5、太陽能發電異軍突起。
6、 強化節能和低碳意識與行動。

④ 關於低碳經濟的問題

「低碳」的歷程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急需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2001年,美國總統布希剛開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理由是議定書對美國經濟發展帶來過重負擔。2007年3月,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單方面承諾到2020年將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至少減少20%。2012年之後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即所謂「後京都」問題是在內羅畢舉行的《京都議定書》第2次締約方會議上的主要議題。2007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產生了「巴厘島路線圖」,「路線圖」為2009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
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為了促進各國完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議定書允許採取以下四種減排方式:
一、兩個發達國家之間可以進行排放額度買賣的「排放權交易」,即難以完成削減任務的國家,可以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買進超出的額度。
二、以「凈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從本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
三、可以採用綠色開發機制,促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
四、可以採用「集團方式」,即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採取有的國家削減、有的國家增加的方法,在總體上完成減排任務。
[編輯本段]低碳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綜合創新與實踐,完全符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轉的劃時代潮流,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經濟學家、原國家環保局副局長張坤民教授認為低碳經濟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產業的領域。著名學者林輝稱之為「第五次全球產業浪潮」,並首次把低碳內涵延展為: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低碳旅遊、低碳文化、低碳哲學、低碳藝術、低碳音樂、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義。
[編輯本段]低碳在海外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 。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資源並不豐富的島國,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正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同時,氣候變化已經迫在眉睫。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做出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英國布朗首相於2007年11月闡述英國的主張是 ,努力維持全球溫度升高不超過2℃。這就要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在未來10-15年內達到峰值,到2050年則消減一半。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經濟模式,確保未來20年全球22萬億美元的新能源投資,通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降低,應對全球變暖。
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
德國則希望在2020年,國內的低碳產業要超過其汽車產業。
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都極其重視發展低碳經濟。
[編輯本段]低碳在中國
2006年底,科技部、中國氣象局、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我國第一部《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2007年4月,低碳經濟和中國能源與環境政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07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將從目前的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 ;優先開發水力和風力作為可再生能源;為達到此目標,到2020年共需投資2萬億元;國家將出台各種稅收和財政激勵措施,包括補貼和稅收減免,還將出台市場導向的優惠政策,包括設定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較高售價。
2007年9月8日,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8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當天舉行的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四項建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其中提出:應該加強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環保技術、低碳能源技術,並建議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路」,共同促進亞太地區森林恢復和增長,增加碳匯,減緩氣候變化。胡錦濤指出:中國將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重要理念,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將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開展全民氣候變化宣傳教育,繼續推動並參與國際合作。
同月,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2007中國科協年會上呼籲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2008年1月1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在首屆中國和諧城市論壇上指出「低碳經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同月,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日前在京成立。
同月,國家發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選定了上海和保定作為低碳城市發展項目試點,由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科技部、環保總局、商務部等專家組成的項目技術顧問組也正式亮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低碳發展是中國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必然選擇,也會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行動之一。
2008年3月,SEE與TCG舉辦「中國企業與低碳經濟」論壇,讓中國企業了解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的情況,探討中國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的作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王石對此次會議致歡迎詞,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與會。
2008年4月,由眾多專家、學者牽頭,在各部門關注和關心下,中國低碳網 www.ditan360.com 成立。
同月,國合會(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首次圓桌會議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召開。
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已經成為我國的戰略重點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
[編輯本段]《如何低碳——家居篇》
低碳當道,家居變臉 從現在起,改改你的「電動依賴症」吧。多數人或許並不知道,電動電器會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變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變!改走簡約設計風 室內設計以自然通風、採光為原則,減少使用風扇、空調及電燈的幾率。通常,在整個建築的能量損失中,約50%是在門窗幕牆上的能量損失。中空玻璃不僅把熱浪、寒潮擋在外面,隔絕噪音,降低能耗。纖維石膏板,是一種暖性材料,熱收縮值小,保溫隔熱性能優越,且具有呼吸功能,能夠調節室內空氣濕度。自身小戶型無論在節約建築材料、節能節電、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優於大戶型,碳排放量也明顯小於大戶型。
變!收納本領秀出來 靜下心來把雜亂無章的書房收拾一下吧。布藝和地毯統統都拿走,散落的雜志都收進櫃子里去,開放式的書架里不要放太多的東西。只要記得簡單就好,簡約風會使你的房間在不知不覺中就變得涼爽愜意起來。
[編輯本段]《如何低碳——交通篇》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開車出門購物的人,請有計劃購物,盡可能一次購足。
開車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也可讓駕駛變得更為「綠色」。
避免冷車啟動、減少怠速時間、盡量避免突然加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擋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潤滑油、定期更換機油、高速駕駛時不要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
購買低價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時安全系數不斷提高的小排量車。多步行或騎自行車,乘坐輕軌或者地鐵。
網上購物減少交通出行。
[編輯本段]《如何低碳——辦公篇》
多用電子郵件、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列印機和傳真機。
在午餐休息時和下班後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這樣做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
辦公室內種植一些凈化空氣的植物,如吊蘭、非洲菊、無花觀賞樺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復印機、列印機排放出的苯,並能咽下尼古丁。
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商家發來的廣告宣傳品,大多數人對這些垃圾廣告的處理方式就是將它們丟進垃圾桶。要知道,為了節約成本,很少有商家會使用再生紙印製宣傳單。 每天都有那麼多木材製成的紙張白白地被當成垃圾一樣扔掉,著實讓人心疼。
[編輯本段]《如何低碳——旅遊篇》
發展低碳旅遊,培育低碳生活,應當成為新時期的重要戰略。其中包括3個重點:
一是轉變現有旅遊模式,倡導公共交通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方式,同時也豐富旅遊生活,增加旅遊項目。
二是扭轉奢華之風,強化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三是加強旅遊智能化發展,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閱讀全文

與低碳經濟城市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與乞巧相關的一個民間故事是什麼 瀏覽:548
開啟幸福之門的什麼 瀏覽:313
唐山哪裡上班的美女多 瀏覽:476
小龍女和蛇男婚姻如何 瀏覽:670
幸福魔方中的劉靜最後如何了 瀏覽:818
幸福家園什麼時候開始供暖 瀏覽:318
為什麼要改制事業單位 瀏覽:227
安徽省2017年事業考試多少進面 瀏覽:809
幸福生活怎麼開頭 瀏覽:674
美女說她的膝蓋怎麼弄淤青的 瀏覽:10
如何統攬事業發展 瀏覽:762
怎麼微信發愛情朋友圈 瀏覽:846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事業單位公示後多久上班 瀏覽:967
關於軍人的愛情故事有哪些 瀏覽:273
日漸冷淡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563
為什麼有人會用天仙形容美女 瀏覽:353
有什麼熱血愛情的動漫 瀏覽:664
離婚後婚姻狀況還顯示已婚怎麼辦 瀏覽:319
怎麼泡腳變美女 瀏覽:350
女人為什麼甲戌日婚姻不好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