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疫情過後如何經濟雙循環

疫情過後如何經濟雙循環

發布時間:2023-03-03 14:56:25

⑴ 受疫情影響我國的出口需求萎靡,怎樣以內循環經濟為主

簡單的說內循環就是讓國內的各種需求和各種供給之間形成配套的產業鏈內部循環,甚至是要形成長期的良性循環,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經濟有所穩步增長,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才能長期站穩腳跟,穩步快速的發展我國經濟。

由於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對於全球產業鏈沖擊巨大是世界各國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歐美疫情爆發導致的外部需求一度萎靡,直接讓我國的出口需求受到嚴重影響。那麼如何提振國內經濟,以最小的代價度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減少對於全球產業鏈的沖擊,提速我國內循環發展經濟是目前我國面臨的頭等大事。

⑵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2)疫情過後如何經濟雙循環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⑶ 疫情下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1、多地復工復產步伐加快、列車航班有序恢復、快遞物流加速奔跑的升騰氣象,正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判和決策部署的實踐結果。
2、加強葯物研發、生產、儲備,優化完善醫療救治方案,充實基層專業防控救治力量。
3、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全力以赴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

⑷ 什麼是雙循環經濟

下面將會介紹一下雙循環經濟具體是指的什麼?雙循環經濟是先實現構建「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的內需體系,同時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形成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由於沖擊疊加中美貿易戰影響,國內很多靠吃外國訂單的企業面臨倒閉,貨物滯留,只有通過「內循環」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資金鏈流通,實現經濟獨立運轉。
隨著國內經濟的復甦,人才的迴流,從研發、生產、銷售、運營、流通等相關領域的人才層出不窮,足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內循環體系,而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要麼只有市場,要麼只有技術,遠遠不及國內的生產力,從而增大國內產品的向外流通。從投資發展機會的角度看,隨著企業未來四大動脈的逐步進行滲透,中國社會經濟的「雙循環」格局也將深刻改變全球金融市場。展望未來,兩條主脈指向「穩定」將導致「低」,兩條主脈指向「深遠」將加強「高」。在提供超額收益率的同時,它與其他全球資產的波動保持低相關性。因此,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和金融將表現出稀缺的配置價值,這有望吸引國際資本的長期流入。

⑸ 生鮮行業的疫後重塑,雙循環下「魚和鮮花」如何兼得

文 | 王小胖

「雙循環」火了。

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持續擴大內需,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才能持續拓寬經濟發展的空間。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作為受季節、物流影響巨大的生鮮行業,諸如水產、鮮花,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農產品、海產品無法及時運輸出去,而鮮花、水產也不像蔬菜水果那樣是剛需,疫情之下面臨市場需求萎縮......

這是很多傳統行業的縮影,也是「雙循環」經濟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直以來,生鮮行業互聯網化是個很大的難題。

互聯網電商發展的成熟階段,才開始了針對生鮮產品的進一步嘗試。究其原因,是早期供應鏈和冷鏈物流技術不成熟,而中國幅員遼闊,如何以可控的損耗完成配送,是一大難題。

這個硬骨頭,12 年前就有小型互聯網電商公司易果網以及專做有機食品的康樂及沱沱公社等試圖正面求解。然而由於貨品難保鮮,以及當時不完備的物流,最終未能成功。

但是,生鮮產業一直被巨頭們惦記著。

目前,國內生鮮市場的總體規模近 5 萬億,而生鮮電商的規模近 1000 億,線上的滲透率並不高,只有 2% 左右,是所有行業里滲透率最低的,且相對於 3C、服裝等成熟行業,增速也很緩慢。從這方面看,其可供行業參與者發揮的空間巨大。

入局者眾,各大互聯網巨頭均有布局,但似乎仍然沒有擺脫低速增長的桎梏,以盒馬鮮生為例,2018 年也只開出了 20 家門店。

傳統生鮮行業有自己的供應鏈。以鮮花為例,傳統的鮮花供應鏈,要通過至少四級以上渠道:花農生產出來,運到交易市場或是采購商到田間地頭收花,之後經過一級、二級甚至三級批發商,才到達城市和花店。

這也帶來諸多問題: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交易時間長,導致鮮花損耗嚴重;鮮花價格高,品質卻難以保證。根據艾瑞咨詢統計,每層批發商要加價 15%-20%,而花店零售環節至少加價 60%。而一旦鏈條中某一環出了問題,整個供應鏈就受阻無法運轉。

這個供應鏈,在疫情下被打破了。農戶們種出的鮮花由於運輸問題,無法送到批發商的手中。更有甚者,即便是送到批發商手中,傳統線下花店的需求也因為人們居家隔離而萎縮。

大量農產品被困在產地,消費者獲取商品的難度和成本也在提升,這時候亟需一個破局者,把消費者依舊存在的需求,和農戶之間對接起來,重新點燃內需引擎。

科技 真正的力量,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互聯網直播開辟鮮花銷售新局面

對於雲南的花農來說,情人節本是個增長點。但是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讓一切都有了不確定性。2 月 13 日,情人節前一天,京東收到雲南昆明、楚雄、玉溪多個鮮花種植基地的緊急求助,涉及 3000 畝花田、45 個品種的 3000 萬支玫瑰滯銷。

花期不等人,京東第一時間開展「救花」助農行動,推動鮮花產業從線下走到線上突圍。一方面,京東物流迅速部署供應鏈和冷鏈配置,解決鮮花從地里走出來、運出去的難題;另一方面,京東開辟綠色通道,讓鮮花基地極速入駐京喜開店,兩天後,2 月 15 日滯銷鮮花便已在京喜上架。同時,針對鮮花生命周期短的問題,京喜發起了「鮮花助農」專場營銷和 600 多場直播,尤其是京喜直播成為本次「救花行動」中重要的實時播報窗口,通過視頻講解、現場連麥,直觀為消費者呈現真實的鮮花滯銷景象,直播帶貨快速打開鮮花銷路。

疫情期間,助農直播為滯銷鮮花打開了新局面,而開辟日常鮮花消費的增量市場,才是京東為農戶提供的「長久之計」。

鮮花市場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以節假日和慶典贈送為主的禮品鮮花,另一部分是以日常消費為主的生活鮮花。在中國市場上,前者占據主流,鮮花在非節假日備受「冷落」,從業者也面臨旱澇不均的局面。根據荷蘭花卉協會的統計數據,在日本、美國等對鮮花沒有特別偏好的發達國家,日常消費佔到鮮花市場的 30%—40%;而作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中心,我國的日常鮮花消費佔比僅為 5%。

在買花這件事上,存在一片巨大的日常生活鮮花消費藍海。京東正「喚醒」不同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建立消費意識。

對於下沉新興市場,人均鮮花消費顯著低於一二線城市,京東通過有針對性的貨與場的重構,釋放新興市場的鮮花消費力。在京喜、京東秒殺,通過產業帶直播的方式省去中間環節,給予鮮花品類重磅資源和流量扶持,撬動供給端降低成本、提高備貨效率。9 月 8 日,在京東 9.9 超級秒殺節的雲南鮮花產業帶直播中,消費者身臨其境「走入」花田,加之低於日常價 50% 的京東秒殺價,大大激發了鮮花消費潛能。這一天並不是特別的節假日送花高峰期,但消費者當天買走了 20 萬枝花,其中 70% 來自下沉新興市場。

對於那些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京東在挖掘原有的節假日消費需求外,開辟了一塊全新的日常鮮花消費增量市場。8 月底,京東 PLUS 會員上線了鮮花特權,向超過 1500 萬會員提供每月一次的立減 30 元優惠,可享受 9.9 元、19.9 元的包郵月度定製鮮花。用半杯咖啡的價格,培養這群已接觸過鮮花的品質型消費者,形成鮮花日常消費習慣。

「數字化賣魚」拉動產業消費新趨勢

其實不止是鮮花這樣的非必需消費,包括像水產這樣對冷鏈要求更高,消費需求也更剛性的類別,也在數字化手段的推動下,發生著「人貨場」的重塑升級。

水產行業今年過的也不好。即便是有助農直播,漁民的苦衷仍舊顯現的淋漓盡致:近日,一位漁民走進京東直播賣貨,與其它品類在直播間的訂單成交火爆相比,一些消費者並不願意為魚買單,評論區里充斥著拆台聲:「無良商家,這個時候賣魚安全嗎?」……委屈的漁民抹起了眼淚,解釋說「賣給大家之前都是經過安全檢測的。」然而,還是有消費者不買賬,情急之下,這位漁民在鏡頭前竟生吃魚「以證清白」。

「漁民的無奈我們感同身受!」京東生鮮海鮮水產業務負責人李曉飛對此嘆道。京東注意到這場直播,立刻聯系這名漁民,包下了他今年所有捕撈上來的魚。

「考慮到像他一樣困難的漁民還有很多,京東生鮮當晚決定面向水產品全行業,推出包銷國內 20 萬噸水產品的計劃,聚合京東全平台資源、全渠道能力幫助漁民擺脫困境,同時又讓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水產品。」李曉飛表示。

20 萬噸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2020 年中國人均海鮮消耗量預計在 36 公斤,京東包銷的數量,相當於 550 萬國人的年消費水產量。

京東生鮮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目標,是因為今年以來,京東生鮮已經通過產品創新開發、電商運營指導、營銷資源傾斜等多維舉措,成功幫助海南、福建、廣東等水產主產區走出滯銷困境,打造了諸多成功案例。

以海南水產龍頭企業翔泰漁業為例,京東生鮮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用戶需求,聯合翔泰將羅非魚大宗凍品開發成酸菜魚、水煮魚等新型方便菜產品,即便在疫情期間,翔泰的羅非魚系列產品銷售額也增長超 100%。

京東怎麼讓生鮮電商跑起來?

對於生鮮行業來說,京東的優勢毋庸置疑。

作為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數年來積累的智能供應鏈服務能力,尤其是不斷完善冷鏈物流,為生鮮電商的發展帶來新契機。依託京東搭建的電商物流一體化體系,生鮮可以通過京東物流自建的干線、支線運輸網路及 社會 化冷鏈協同網路,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

早在 2018 年 12 月,京東物流就推出了冷鏈卡班,以集散分撥的方式提供點到點的固定班次冷鏈運輸服務,來滿足商家多批次、小批量不足整車的冷鏈運輸需求,這種模式非常適合鮮花、水產等生鮮商家。並且,京東自主研發的智能溫度監控平台,可實現全流程的可視化溯源,以及溫控冷鏈車全程「0 斷鏈」、「0 腐損」,讓鮮花、水產「鮮活」送達,解決生鮮電商歷來存在的痛點難題。

在銷售和品牌建設方面,京東更是經驗豐富的好手。有許多生鮮企業或種植戶、養殖戶還未「觸網」,不懂怎麼玩轉電商,京東為他們提供電商運營指導和電商直播培訓。依託全渠道的銷售方式,京東讓鮮花、水產等生鮮產品在線上電商平台、線下生鮮超市都能買得到;針對生鮮產品缺少大品牌背書的問題,京東則利用線上線下全矩陣營銷資源,推動各地區生鮮產品品牌建設升級。

在當前雙循環的經濟戰略方針下,以京東為代表的零售平台,正在發揮既有互聯網、又有供應鏈的長處,通過智能供應鏈升級傳統生鮮行業,減少農戶和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環節,提升消費增量市場。

行業震盪之下,把一二線市場的消費需求和產地對接,讓花農和漁民都能提高銷量、創收增收,也讓一二線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源頭產品的實惠產地價。

依託京東強大的冷鏈網路和供應鏈一體化,疫情之下,京東平台上的線上花卉、水產商家受到的負面影響遠低於傳統的線下從業者。而這場疫情,也讓包括花卉、水產在內的生鮮行業對供應鏈效率的需求和產業數字化達成了廣泛深刻的共識。

互聯網 + 的意義就是能在線上暢通數字渠道,讓數據、網路為人服務,以人為本,把疫情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讓技術落地,賦能產業的過程中,又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現實難題,包括調動資源、在供需兩端的新通路切換、用戶教育的成本等等。但是這些成本的付出,有利於把疫情造成的高額損失減小,這也是為什麼,疫情顯著加速了智能供應鏈的推廣。

而在這樣一個雙循環時代,京東的實踐還多了一層意義。通過建立起新的通路,在供需之間產生新的鏈接,本質上來說,就是在製造出一片增量市場、拉動內需——原本因為麻煩不常買花的人們,發現日常的鮮花消費也能愉快簡單,原本水產消費頻率較低的消費者,飯桌上也多了幾道魚鮮。

內循環,從不意味著在固定存量里零和搏殺,它可以在 科技 力量的推動下,做精做深,擴大邊緣,打開一片廣闊的新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京東等 科技 企業,在最艱難的時刻,「啃下最硬的骨頭」,也是一種 社會 責任和商業效益的雙贏。

⑹ 淺談經濟內外雙循環

經濟內循環是指在本經濟區域內消費拉動是主要驅動力。受惠的是大多數人,只有大多數人都去購買產品,才能維持經濟循環運轉。

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就叫外循環,一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這叫外循環。干累活的是大多數人,發財的是老闆和資本家,受惠的是外國人。

現階段最合理的方式是雙輪驅動。是分階段的。

經濟外循環相當於給人家打工,人家是老闆拿走了大部分剩餘價值。

經濟內循環相當於自己是老闆,自產自銷,自己生產的產品自己享用。

在經濟外循環當中,生產蘋果手機的人買不起蘋果手機,蓋房子的買不起房子,修路的人買不起 汽車 。因為剩餘價值被外國人和老闆拿走了。

在經濟內循環當中,自產自銷,自己也能買的起,用的起。

內循環經濟模式下對於某些行業來說,反而是一次發展契機。

一、房地產行業仍是支柱產業

在「房住不炒」成為共識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在轉型戰略布局下似乎成為棄子, 「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定位不提了,但內循環經濟依靠的生力軍仍缺少不了房地產。房地產的產業鏈特別長,對各行各業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動作用非常強,可以穩定經濟,蓄納貨幣。千萬不要相信某些專家所說,中國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率已達96%,房子今後賣不出去的說法。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率即便到達100%,只要放開限購,人們依然會熱衷買房。在這方面千萬不要低估中國人的慾望。」

城鎮化建設仍是國家的根本戰略之一,在後疫情經濟時代,為了應對國內外整體環境變化的挑戰,應更加大力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以此為基礎進行產業分層,全面下沉市場,擴大內需,以都市圈為核心,建設更能聚集產業能力和勞動力就業的區域經濟,將有助打開消費升級下延伸的廣度與深度,有效抵禦「逆全球化」與「去中國化」的負面影響。

二、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第二春

新冠疫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人們開始全面適應在線生存化,未來在線教育、在線購物、在線開會,甚至在線談戀愛、在線就醫都成為常態。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都因此受到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路零售規模持續增長,作用更加突出,已經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穩定器。數據顯示,1月份至6月份,全國網路零售額達5.15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連續4個月提升。同時,全國網路購物用戶人數比上一年增長1億人,主要網路零售平台店鋪數同比增長3.8%。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疫情期間增長最明顯的就是互聯網領域:網購、互聯網工具、 游戲 、在線應用等出現爆發式增長。新冠疫情掀起了一場新的財富革命和分配革命,產生新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剛需永遠是朝陽產業

疫情沖擊經濟,人們可以不買化妝品不買包,但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吃飯是不行的。我國是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之一,我們地大物博同時也需要養活14億人口,大豆、小麥等農產品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

日前,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布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8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對全球糧食供應鏈造成了巨大壓力。一些糧食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隨後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嚴重的蝗災也在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

對此,我們要謹記袁隆平院士的告誡:一粒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飯碗就要捧在我們自己手裡。在這一戰略底線思維下,中國農業將迎來更大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機遇

本土化的高 科技 企業臨危受命

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反全球化逆流涌動,更讓我們感受到「卡脖子」的威脅與壓力,有威脅就會有警醒,有壓力就會有動力,中國的本土化高 科技 企業既是臨危受命,也是機會難得,政策與資源配置紅利將會與日俱增。以大數據運用、監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臉識別、人工智慧等更適應中國國為代表的高 科技 在中國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圍繞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5G等新基建在中國將會迎來新一波發展紅利。

相比於傳統的「鐵公基」,「新基建」涵蓋了5G基站建設、新能源 汽車 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以及城軌交通,涉及了七大領域和相關產業鏈。「新基建」的加速啟動,必將大力刺激中國經濟,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產業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2020年我國持續加快5G網路建設步伐,工信部預計全年將新建近5G基站超過50萬個。其中中國移動將實施5G引領計劃和雙百億計劃,2020年將發展7000萬5G用戶,銷售3億筆5G業務、1億部5G手機、5000萬台家庭泛智能終端和1500萬行業模組。中國聯通2020年上半年要與中國電信力爭完成47個地市、10萬基站的建設任務,三季度力爭完成全國25萬基站建設,較原定計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建設目標。5G作為支撐經濟 社會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時,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5G成為了「新基建」的「拳頭兵」。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成為疫後中國經濟的新戰略方向。在大力發展內循環經濟的同時,我們應盡量避免經濟內卷化,一種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無法突破自我受限的現象,就像捲心菜一樣,長到一定時候就把自己完全包裹起來,再無長大的可能。

陷入「內卷化」的經濟,只能低水平自我重復,無法實現高質量跨躍式增長。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天變,道亦變。後疫情時代,中國企業要以轉型求發展,適應趨勢,危中尋機。

⑺ 對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如何突出重圍的評價和看法總結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中國以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和責任感,積極配合世衛組織的抗疫工作,及時向全世界通告疫情發展情況,並近乎決定性地取得了抗疫斗爭的階段性勝利。

在此基礎上,中國進一步履行大國擔當,宣布為全球共同抗疫提供公共產品,承擔應盡的責任,這無疑提升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同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雙邊和多邊關系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中美脫鉤論」「中國賠償論」「中國病毒論」等論調甚囂塵上,美國對華戰略認知發生重大改變,自2018年以來已然惡化的中美關系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疫情所導致的經貿往來的中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全球經貿格局的變動和轉移,將對未來中國的開放帶來新的挑戰。



(7)疫情過後如何經濟雙循環擴展閱讀

疫情使得人們的服務消費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種消費偏好在後疫情時代還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例如,疫情期間,人們發現在線會議的效果很好,不但有助於疫情防控,而且參會者省卻了舟車勞頓的辛苦,辦會者也節約了張羅食宿等辦會成本。

在中國,即便疫情防控形勢已經穩定,越來越多的人也更願意選擇在線會議而非線下會議的方式。因此,一些主營在線會議業務的企業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也就不難解釋了。

⑻ 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措施

疫情後通過從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做好基建項目復工和儲備這幾方面恢復經濟。
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主要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2、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3、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隨著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漸顯現,一系列已經出台的階段性應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別是後續還將適時推動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國家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確定全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救治、監測、預測、預警、監督檢查等項目。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給予補助。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流行趨勢,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項目范圍內,確定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等項目,並保障項目的實施經費。

閱讀全文

與疫情過後如何經濟雙循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代4大美女你最欣賞哪個 瀏覽:507
事業編會計崗位可以報哪些專業 瀏覽:713
醫療健康電話是什麼意思 瀏覽:960
經濟管理專業能力怎麼寫 瀏覽:772
沒有實質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953
婚姻里為什麼能選到對的人 瀏覽:639
幸福大街屬於哪個派出所管轄 瀏覽:644
羅漢果如何喝才健康 瀏覽:787
幸福未來怎麼找業務員 瀏覽:693
阿圖森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92
59年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瀏覽:320
歐洲四大經濟有哪些國家 瀏覽:197
尤德婚姻狀況如何 瀏覽:661
從哪裡分析社會經濟 瀏覽:351
有哪些高中美女教師課程 瀏覽:882
為什麼年輕人缺乏幸福感 瀏覽:367
為什麼感覺美女越來越多 瀏覽:852
有哪些關於造字的神話故事 瀏覽:996
經歷了背叛婚姻怎麼辦 瀏覽:138
臉小女生如何讓人有幸福感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