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措施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措施有:
1、著力培養基層人才;
2、著力健全基礎設施建設;
3、著力打造宜人適居環境;
4、著力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的必然要求,關繫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繫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突出工作重點,聚焦制約鄉村振興的短板弱項。
不論是精準脫貧還是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充分發掘和謳歌鄉村振興實踐中涌現的先鋒人物,凝聚基層黨員幹部堅守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的正能量。突出嚴管與厚愛,制定村書記縣鄉共管制度,建立村幹部雙向激勵機制,引導他們紮根基層、幹事創業,實現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發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應。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支持。結合村情,做好產業發展規劃,通過招商引資,以龍頭企業加合作社、黨建加合作社加農戶、分散發展、集中銷售等模式,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加強產銷對接,確保能生產,能銷售,有收入。通過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就近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留下年輕人就近發展,為鄉村振興做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⑵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需要哪些具體的制度支撐,政策支持
農村政策:農村政策系列知識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全局出發,提出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農惠農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時期「三農」工作理論體系和支農惠農的政策體系。為使農村廣大幹部群眾系統了解和全面把握這一政策體系的精神實質和主要內容,用黨的政策凝聚人心、匯聚民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特在《黨員教育》欄目中開設《農村政策系列知識》子欄目,根據河北省委宣傳部編寫的《農村政策200問》,摘錄相關熱點問題予以解讀,以期在學習了解黨的政策、貫徹執行黨的政策中發揮應有作用。《農村政策系列知識》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篇: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及其原則是什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原則: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代替。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任務是什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任務有四項:(1)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大型商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大力發展畜牧業,保護天然草場,建設飼草基地。積極發展水產業,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造中低產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准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積極推行節水灌溉,科學使用肥料、農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2)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范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積極開拓農村市場。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3)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發展遠程教育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道路建設,發展農村通信,繼續完善農村電網,逐步解決農村飲水的困難和安全問題。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4)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採取綜合措施,廣泛開展農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開辟增收途徑。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對缺乏自下而上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是什麼?總體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具體內容:生產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當前主要包括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普及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技術,推廣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等多種經營模式,發展循環型、節約型農業等具體內容。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繁榮農村經濟,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包括:以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優質化、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水平;以加快投資、財政等管理體制改革和著力培育產業支柱,激發縣域經濟活力;鼓勵並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就業;以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等加大外部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創造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環境;以落實加強整村推進、扶持龍頭和轉移就業培訓三項重點工作為主的開放式扶貧方針,加大扶貧開發工作的力度。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衡量實際工作的基本尺度。鄉風文明。積極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樹立健康文明風尚,培養造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投入,加強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普及農村義務教育,逐步完善農村醫療、養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救助體系,在農村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風貌。另一方面,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的科技培訓,提高務農技能和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村容整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莊規劃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大農村飲水工程、能源、公路、電網、信息化建設,搞好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為農民創造整潔、舒適、文明、現代的生活環境。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管理民主。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完善鄉村治理結構,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尊重、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經營自主權;轉變政府職能,鞏固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健全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加強法治建設,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等。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以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並全面維護農民利益的體現。4、中央關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政策有哪些?(1)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切實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建立穩定增長的支農資金渠道。(2)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嚴格保護耕地;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努力培肥地力。(3)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實施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堅持不懈搞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4)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加快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加大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6)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畜牧業;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7)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農業投入機制。完善農業投資管理體制;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8)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促進農民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9)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建工作。5、中央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八條措施:一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二要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三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四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五要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六要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七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八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6、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什麼?200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