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及意義
答案一: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為:(一)在農業方面,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後的余糧歸農屬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傭勞工;(二)在工業方面,多種經濟成分
由全面沒收私人資本轉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採取租讓制和租借制兩種形式,還群英會存,
允許部分地恢復小型私人企業;(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實行的產品交換轉為允許自由貿易,實行按勞分配。
實質是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恢復和發展工農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以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答案二:
主要內容:(1)農業方面:推行糧食稅,納稅後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用勞工。(2)工業方面: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3)流通方面:允許自由貿易。(4)分配原則:按勞分配。
答案三: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列寧在1922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採取新的途徑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已經絕對必要了„„我們現在還沒有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真正途徑,而探尋這一途徑的唯一方法,就是實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由當時蘇俄所面臨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以及其國情所決定的唯一可以採用的正確可行的舉措。其實質不僅僅在於允許資本主義的存在和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一政策探尋了在落後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如何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力,如何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子。正如列寧所說,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真正途徑的唯一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是科學社會主義史一次偉大的探索、實驗和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改革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一)糧食稅製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余糧收集制
蘇俄由戰時共產主義向新經濟政策轉變是以用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為標志的,這一政策的轉變開始於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列寧作出了《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報告》。分析了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原因。列寧認為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工人階級對農民的態度。」針對俄國是個小農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列寧指出,小農只要還是小農,他們就必須擁有同他們的經濟基礎即個體經濟相適應的刺激、動力、動因。而糧食稅可以起到這種作用。所以,俄共(布)決定改余糧收集制為糧食稅制。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決議,標志著糧食稅制開始取代余糧收集制。實行糧食稅制,農民在耕種時就可以知道自己承擔的納稅數額。農民在納稅後剩餘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可以自己全權處理,即可以用來改善和鞏固自己的經濟』,用來提高個人的消費,用來交換工業品、手工業品和農產品,還可以通過合作社或自由貿易的途徑進行商品交換。糧食稅的實行,國家所收取的糧食數額人人少於余糧收集制所收取的糧食數額。這樣,農民的負擔大大減輕,他們的生活狀況迅速得到了改善。同時,由於實行糧食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到
1/10頁
1925年,俄國農業的規模已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平。因此,蘇維埃政權同農民的緊張關系得以緩和改善。
(二)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發展商業和自由貿易
按照傳統的社會主義觀點,即馬恩所設想的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社會,商品、貨幣和市場都不復存在。戰時共產主義就是對這一思想的實踐,不允許商品交換,取消貨幣、商品和市場,禁止自由貿易,利用蘇維埃政權通過行政命令實行計劃經濟,試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戰時共產主義的失敗,使列寧認識到在一個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裡取消商品、市場和貨幣是不現實的。他認為這種政策在經濟上行不通,而實行這類政策的政黨,必然會遭到失敗。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無產階級國家必須通過商品經濟、貨幣關系,利用市場,同農民經濟建立聯系。通過戰時共產主義的反思,列寧認識到了自由貿易對社會主義設的重要性。自由貿易當時又叫流轉自由。自由貿易對農民和國家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是聯系兩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對小農來說,實行流轉自由,可以改善小農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從而發展小農經濟。小農作為小生產者,需要有自由易。只有通過自由貿易,他們才能用自己的勞動產品換回自己生活所需的其他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即工業產品。可,實行自由貿易,有利於提高小農的生活和生產水平。因而國家則可以通過貿易,用工業品換取所需的糧食和其他工業原料,從而加強了工農業之聞的經濟聯系。新經濟政策伊始,商品交換必須在地方范圍內進行,主要是通過消費合作社來進行交換。這種交換還只是物物交換,貨幣不參與商品流通。但是,實踐的發展使列寧認識到這種交換的不足與缺點。於是,就打破了商品交換受地方流轉范圍限制的作法,改用貨幣交換的形式,從國家資本主義轉到由國家調節買賣和貨幣流通。列寧還主張發展商業,認為發展商業是黨和國家面臨的特殊任務。國內戰爭結束後,蘇俄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在這種情況下,蘇俄要真正有效地恢復和發展經濟,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不發揮商業。因為只有發展商業,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才能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三)利用資本主義尤其是國家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過渡到社會主義大生產的中間環節。
戰時共產主義的失敗,使列寧認識到在小生產在社會生產中占優勢的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必須採取迂迴措施。也就是把資本主義特別是國家資本主義作為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和橋梁。所以,新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經濟上極力利用、加緊利用和迅速利用資本主義西方。」在非社會主義化的經濟中,列寧認為國家資本主義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因為國家資本主義是集中的,有計劃的和監督的,社會化的,而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所需要的。作為人生產的國家資本主義,具有小生產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只有它才能使俄國擺脫生產極為落後的面貌。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是俄國向社主義過渡的一條正確途徑。在他看來,如果俄國有了國家資本主義,那麼過渡到完全的社會主義就會容易,就會有把握。國家資本主義是俄國由小生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中間環節。
意義:
答案一: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逐步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2)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找到了一條小農占優勢的落後的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實踐表明,新經濟政策可以作為在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不發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內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2/10頁
答案二:
「新經濟政策」是列寧領導俄共(布)在探索落後俄國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正確分析世情、國情和黨情,大膽探索,開拓創新,重視實踐經驗並及時修正錯誤而獲得的理論成果,是俄共(布)史上一次意義深遠的思想解放。一、「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中間環節」是「新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的起點,實現了「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思想認識的新突破。二、租讓和商業是「蘇維埃政權通過『培植』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拐杖」,展示了俄共(布)在「新經濟政策」實踐方式上大膽創新。三、「特殊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關鍵是掌握好「本領」,體現俄共(布)執政黨執政理念的前瞻思考。「新經濟政策」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理論構架,在實踐中對如何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是俄共(布)史上意義深遠的思想解放,給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留下了一個深入思考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廣闊空間。這不僅對於俄共(布)的命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而且對於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於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2. 什麼是新經濟政策它的經濟背景是什麼
經濟的發展應該跟得上社會的發展,所以說經濟政策也要進行改革。所以蘇俄在發展的過程中就進行了很多次的經濟改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又被稱為蘇俄經濟政策是縮,在1921年3月開始實施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這個政策的經濟背景是比較復雜的,那個時候十月革命剛剛結束,蘇維埃俄國內憂外患,並且經濟非常的蕭條。那個時候是新的經濟政策是戰時共產主義,在戰爭結束之後,列寧充分考慮到現實的需求,在1921年3月開始實施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也就是新經濟政策。
總結
這個政策對於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讓蘇維埃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為,其他的國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經驗基礎,歷史價值非常突出。
3.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余糧完全歸個人所有。從而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大生產和國家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
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
新經濟政策歷史影響包括: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2、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3、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列寧對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4. 舉出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為:
(一)在農業方面,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後的余糧歸農屬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傭勞工;
(二)在工業方面,多種經濟成分群英會存,由全面沒收私人資本轉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採取租讓制和租借制兩種形式,還允許部分地恢復小型私人企業;
(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實行的產品交換轉為允許自由貿易,實行按勞分配。 實質是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恢復和發展工農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以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4)中國的新經濟政策是指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新經濟政策現實意義:
第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第三,它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第四,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想越過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後者則是利用資本主義,通過市場漸近地過渡到社會主義。
5. 什麼是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是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1、農業方面
1921年3月21日頒布《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法令,規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後,剩餘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
糧食稅的稅額比余糧收集制大為減少,1921——1922年度全國稅額比上年度減少43.3%。1922年,政府通過《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蘇維埃監督下出租土地和雇傭工人。
2、工業方面
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大生產和國家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
1920午11月頒布租讓法令,允許外國資本家在蘇俄經營租讓企業或同蘇維埃國家組織合營股份公司。
1921年5月。國家把一部分小企業發還原主經營。7月又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國的合作社或個人。
這些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
3、流通方面
廢除國家配給制和國家貿易壟斷制。在堅持國家計劃領導的前提下,實行自由貿易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歷史影響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列寧對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