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防疫抓精穩經濟保民生中協調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繫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繫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繫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關繫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第一,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疫情形勢趨緩後,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也是很大的挑戰。既不能對不同地區採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礙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又不能不當放鬆防控、導致前功盡棄。我在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現在,全國有1396個縣(區)無確診病例(佔46%),還有一些縣(區)累計病例很少、基本沒有新增病例,這些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響應級別並實行動態調整。
第二,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沖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已經出台的財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要盡快落實到企業。要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門存量資金,統籌用於疫情防控、保障重點支出。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優化預算內投資結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要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為防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要調整完善企業還款付息安排,加大貸款展期、續貸力度,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
第三,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抓好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地,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類幫扶,提高政策精準性。要鼓勵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盡快返崗復工,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要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解決個體工商戶盡快恢復營業問題。要加快推動線上登記失業和申領失業保險金,確保失業人員應發盡發、應保盡保。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盡早就業。
第四,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要精準對接,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盡快復工,吸納當地就業。要組織好產銷對接,抓緊解決好貧困地區農畜產品賣難問題。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貧致貧的,要及時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第五,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產品出得去。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區域之間要加強上下游產銷對接,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要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優化投向結構。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第六,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現在,春耕備耕已從南到北陸續展開。要抓緊解決影響春耕備耕的突出問題,組織好農資生產、流通、供應,適時開展春播。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較重的省份,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農民開展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場所大多在田間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要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全面發展。
第七,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疫情直接影響居民收入,再疊加物價上漲因素,部分群眾基本生活面臨的困難可能增多。要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副食品供應。要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要保持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鼓勵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有序恢復營業。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准。對患者特別是有親人罹難的家庭要重點照顧,安排好基本生活。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防止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要統籌做好其他疾病患者醫療救治工作,做到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葯有供應、一般患者就醫有渠道。
第八,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擴大出口信貸投放,適度放寬承保和理賠條件。要簡化通關手續,降低港口、檢驗檢疫等環節收費,推出更多外匯便利化業務。要鼓勵各地促增量、穩存量並舉,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要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❷ 廣州本次疫情進入收尾階段,一季度經濟開門穩,疫情下是如何保障經濟的
根據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在第一季度的經濟是比較穩定的,雖然疫情帶來了很多影響,但是想要在疫情之下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要把經濟的目光進行精準對焦。在疫情之前,中國的經濟是四面開花,各方各面都要統籌兼顧,雙管齊下,而在疫情之下,很多實體行業都受到了嚴重的虧損,並且這些行業還擔負著整個國民經濟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特別是一些娛樂產業,餐飲行業,還有旅遊業,以及快遞運輸業等。如何針對這些行業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措施,是保障經濟穩定前行的重要議題之一。
要堅持動態清零的防控政策。這是發展經濟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一旦發生疫情就採取靜待管理措施,會直接損害經濟的發展,只有在動態中清零,在動態中發展經濟才是萬全之策。
❸ 刷屏!全國多地組團包機出海「搶訂單」,需要多久經濟能恢復到疫情之前
其實對於普通群眾而言,當社會生活趨於穩定狀態,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再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當人們的收入有所提升,並能有穩定收入,自然而然會更願意消費。但這同樣是一個需要緩慢恢復信心的過程,我們需要給經濟一點時間,也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
❹ 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措施
疫情後通過從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做好基建項目復工和儲備這幾方面恢復經濟。
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主要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2、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3、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隨著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漸顯現,一系列已經出台的階段性應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別是後續還將適時推動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國家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確定全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救治、監測、預測、預警、監督檢查等項目。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給予補助。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流行趨勢,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項目范圍內,確定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等項目,並保障項目的實施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