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比其他東部省份,為什麼山東的薪資比較低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於「相比其他東部省份,為什麼山東的薪資比較低?」這一話題,觀點:
①山東是國企大省,同是東部省份的浙江和福建、廣東等省份的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鄉鎮經濟是全國出了名的發達。多元化的經濟模式所產生的競爭方式均以「挖人」、「跳槽」等行徑以至於薪酬更具有活力。
②同是國企大省的江蘇與山東有著共同點,雖然江蘇省兩級分化明顯。但這並不影響蘇南、蘇北地區對人才的重視。蘇南地區外向型經濟占據主導、私營企業、合資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這也造就了高薪酬的待遇。
③山東是我國人口大省,本地企業引以為傲的就是用工方便。從來不怕招不到員工的山東企業,其本身與江浙企業文化就有著天壤之別,這也是山東企業與江浙企業難以對比的劣勢,不太會照顧、招納人才。
題主明年碩士畢業,拿到幾個不同省份的公司的錄取通知書,濟南給的薪資待遇最低,所以才疑惑為什麼山東的薪資比其他東部省份要低?
一個地區的工資水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說該地區的發展程度、生活成本等等 ,雖然通過幾個不同省份的Offer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薪資待遇,那麼還要看每個月能存多少,例如上海這座城市,薪資待遇是很高,但是這個地方消費水平也很高,光房租支出都有可能是工資的一半,加上吃喝穿用以及交通等支出,有可能每個月入不敷出,而山東地區看似薪資低,但是消費水平相對也低,租房也便宜,每個月各項開支外,也許還能存部分錢。
而且山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還是以傳統業務為主,缺乏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金融等行業,致使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這和山東人較為保守不無關系。再加上其他東部省份,企業數量之多,企業之間競爭激烈,造就對人才的搶奪,很多企業為了人才不斷提高薪資待遇,再加上其他東部省份對人才的重視以及出台了很多政策吸引人才,促使很多人才外願意來此發展。
山東是我國人口大省一,本地企業基本上在本省就能滿足招聘需求,外來人員較少,缺少企業之間對人才的需求,薪資待遇自然提不上去。 要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重點是看自己選擇去哪,相對山東而言,節奏比較慢,壓力比較小點。
因為題主沒有說具體數目,不好妄自揣測,其實薪資低可能有多種原因,有可能是偶然遇到也未必。還要看跟那裡相比,相比北上廣深等城市,山東薪資肯定有所偏低,但是這也是生活成本決定的。目前對於大學生就業來說,山東其實也推出了很多好的政策,題主可以參考。
濟南雖然是省會城市,除了房子和其他地方一樣,都不是普通畢業生可以買的以外,其他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南方很多城市一般提供的待遇較好,但是生活消費加上來往回家路費等,其實也花費不少。所以看薪資水平,一定要看當地的物價水平,還有就是個人對城市的印象,這些都很重要。絕對的薪資數額只是一個參考因素,而且如果相差不多,也就沒必要很糾結。
其次,個人建議,找工作看薪資水平沒有錯,但是卻不是全部。而且一開始提供的薪資,很多時候並不是以後轉正以後的工資。個人曾經遇到過試用期工資只有800的時候,這些都是暫時的,所以找工作最重要的是看以後的發展,如果這個工作適合你,發展前景也比較好,山東還是一個比較適合的地方,而且因為是山東人,離家也近,所以一定要綜合考慮。
總體來說,職業方向和規劃是最重要的,而薪資是變動的,初始階段可能數額少一些,但是如果發展好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所以建議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一定要多方考慮。
不用問,山東的經濟總量是吹出來的,腰包里沒錢怎麼長薪。你看浙江,也不講什麼名次,但人均收入在全國是最高的,街上的豪車在全國是最多的,城鎮建設在全國是最快的,生態環境在全國是最好的。
謝謝邀請。
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1、山東地區的經濟主要以傳統業務為主;
2、山東人比較戀家;(外出工作的山東人還不願意回家,呵呵);
3、山東的地方消費整體上不是很高,至少不虛高。
山東經濟總量排在全國前列,但是物價高也是不爭的事實,,,,居民收入低,,與山東的經濟地位不相符。
來取個熱鬧:這個提問者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對山東省的白領、藍領薪資待遇情況如同進入了信息不對稱一樣的底洞。其實,一個地區薪資水平何謂高、何謂低,必須要結合本地域的 社會 綜合物價、房價、幼兒教育價、小區物業價等等水平進去權衡一圈方有大致結論。如果單比薪資水平,以山東/上海省級的處級幹部為例滬資多於山東近2000元,但是淡定的看,山東的處級幹部基本上人手一車,但滬上幹部僅能每天擠地鐵……以此類推,藍領階層也是一樣,十元錢在山東可買兩斤半雞蛋,但是在滬上五角場附近,僅能買一斤半;房價看,濟南二萬多一平的精裝修隨便挑,滬上十萬左右的浦東簡裝房則令藍領們驚出了腳底汗 ;山東的高薪職位並非虛位以待,以融資融券類的工作崗位來說,美國研究生畢業海歸的人,三年以後年薪會高達到60萬。其實,在山東的山東人看中的是這里的環境與低物價,這就如國際村裡的美國村有點相仿,而物價便宜,正是山東省安居樂業的生活水平所顯現。
看了其他幾位答題者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不可以冷靜一下,放棄某些地域歧視的冷嘲,多一些對山東省情、民情的了解,放棄某些粗俗的簡單感性,多些溫柔的眼光來欣賞、融合山東的發展成果吧。。。
人均 社會 生產效率決定工資。人均GDP是人均效率的替代量化數據。和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相比,山東的人均GDP遠低於他們。所以,在薪資的經濟基礎上和這些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山東就落後了。
B.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約定的試用期過後的工資是2000,當地最低工資是1300。試用期工資不
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相同崗位或者合同約定工資的80%,也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就是不得低於兩者的最高金額,約定工資的80%是1600元,當地最低工資是1300元,所以,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1600元。
C. 宏觀經濟學認為工資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1)在長期,一國生產物品和勞務的能力決定著該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首先,gdp是衡量一國經濟福利的一項重要指標。實際gdp衡量了該國滿足其居民需要和願望的能力。從一定程度講,宏觀經濟學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決定了gdp的水平和gdp的增長。其次,在長期,gdp依賴於勞動、資本和技術在內的生產要素。當生產要素增加和技術水平提高時,gdp增長。
(2)在短期,總需求能夠影響一國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數量。雖然經濟生產物品和勞務的能力是長期中決定gdp的基礎,但在短期,gdp也依賴於經濟的總需求,進而所有影響總需求的變數的變化能夠引起經濟波動。更高的消費者信心、較大的預算赤字和較快的貨幣增長都可能增加產量和就業,從而減少失業。
(3)預期在決定經濟的行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居民和企業如何對政策的變化做出反應決定了經濟變化的規模,甚至有時還決定著經濟變動的方向。
(4)在長期,總產出最終會回復到其自然水平上。這一產出水平取決於自然失業率、資本存量和技術的狀態。
(5)無論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還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承認,經濟的長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潛在產量水平上的垂直線。
D. 996一般工資能拿多少
你好,996的目的在於充分利用時間保證績效,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都實行的工作制。最近騰訊旗下做出了吃雞等爆款手游的光子工作室,率先實行了嚴格執行雙休等制度,讓互聯網大廠同學們的工作生活現狀,毫無疑問成了大家關切的重點。
互聯網行業作為當下新興行業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由於互聯網高科技的特殊性,傳統行業也在「互聯網+」,可以說是一個受到很多年輕人青睞的非常不錯的風口。關注我,可了解更多大廠就業情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E. 收入分配理論說明居民的工資收入是由什麼決定的
中國經濟改革是以激勵機制的改變和分配製度的變化為開端的。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收入分配的格局也發生巨大的演變。認真總結20多年分配製度改革的經驗,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對於今後經濟改革和發展戰略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一、收入分配研究的分類 作為人類社會最一般的經濟范疇,分配製度改革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分配問題在經濟理論體系中始終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始終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這種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生產和消費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而且在於它能夠揭示一定社會制度下各經濟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並反映出這種利益關系背後的各種決定因素。分配關系是否合理,分配製度是否有效,直接關繫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快速和健康穩定地發展,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簡單來說,收入分配是指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在一個社會內部的不同集團之間、不同的社會成員之間的分割或佔有。收入分配作為一種經濟活動,是分配主體與分配客體相結合而構成的一種運動。從表面上看,反映的是分配主體分割佔有分配客體的「人與物」的關系,而從本質內容上則反映了分配主體之間的「人與人」的權利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最終決定「人與物」的關系。按照分配的依據和結果,收入分配可分為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規模性收入分配。 功能性收入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ofIn2come),又稱要素貢獻收入分配,它是反映各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生產要素投入(貢獻)與其收入之間的關系,是從收入來源的角度研究一個國家資本、土地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與其所擁有的資源規模及其貢獻相對應的收入份額是多少。在西方國家,工資比率和利潤比率分別用來反映不同生產要素所有者,主要是勞動力所有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作為分配主體之間的收入分配差別和對比關系。規模性收入分配(Size Distribution of Income),又稱個人或家庭收入分配,它主要研究國民收入在各類家庭或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分配狀況,是從收入分配的最終結果來研究其中各個階層的家庭或人口所得到的最終收入在社會總收入中所佔的份額是多少[1]。這種收入分配一般是通過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收入分配頻率圖等,來衡量說明社會收入分配的差別狀況和公平程度。在改革初期,對收入分配的研究和研討主要集中在對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爭論上,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對規模性收入分配的研究不斷得到加強和深化。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分配製度變遷的過程 1978年以來,中國在分配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一)恢復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 1978年到1987年,這一階段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恢復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一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指明在現階段並不具備實現馬克思設想的按勞分配;二是重新界定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在個人收入分配方面引入和體現利益機制,否定了在分配體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這些政策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基本精神,為後來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打下了基礎;三是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概念,並對分配理論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階段分配改革的實踐是以農村20世紀80年代初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突破口的從分配方面來說,責任制明確劃分了國家、集體、個人的權利、責任和利益關系,最有效地將農民的收入同他們的勞動成果掛起鉤來。農村分配改革的成功對以後中國分配體制的改革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二)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方式 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前,這一階段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方式的探索。一是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指出當前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並存;二是十三大確立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三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強調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多種分配方式為補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這是中央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非勞動收入可以參加分配。在分配實踐上,首先是國有企業的工資改革。企業職工的工資和獎金要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掛起鉤來,職工工資總額同企業經濟效益按比例浮動。但工效掛鉤的辦法只是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走向新體制的一個過渡形式,沒有完全突破原企業體制框架。其次,1984年以後,我國的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在分配形式上實行按要素分配。 (三)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方式 1992年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前,這一階段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方式。一是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理論,明確了分配體制改革的客觀評判依據和最終實現目標;二是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使分配體制的改革走上了一條既遵循宏觀經濟規律,又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三是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提出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從而明確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地位,是對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的具體化;四是提出不斷完善分配結構,既要堅持效率優先,促進經濟發展,又要兼顧公平,促進社會穩定。在分配實踐上,國有企業的工資改革中提出了「兩個低於」的原則。在職工工資總額增長率低於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率,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低於本企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前提下,根據勞動就業供求變化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自主決定工資水平和內部分配方式。「兩個低於」使企業工資總量調整的主體由政府轉到了企業,迫使企業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自覺轉換經營機制。 (四)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和明確按要素分配的模式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後,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明確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兩個注重」原則。一是明確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是基本的生產要素,同時也沒有否認知識、資源、信息等生產要素在財富創造中的積極作用;二是明確了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三是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做出了清晰的回答。我們對於公平與效率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我們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於善於經營的企業和誠實勞動的人先富起來,合理搞好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貧富懸殊,堅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進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黨的十四大報告強調:」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指出:」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十五大提出」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十六大報告進一步回答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實際上是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指出了貫徹這一原則的思路以及市場與政府在調節效率與公平相互關系中所應該發揮的作用。
F. 國家的基礎底薪一般多少
國家沒有底薪規定,只有最低工資規定。
所謂底薪,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之內,完成基本工作任務的最低勞動報酬。國家沒有對勞動者個人底薪進行規定,只有最低工資規定,具體標准由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各地經濟水平不同,規定的標准不同。
不同經濟水平地區,不同用人單位工資水平和分配形式不同,用人單位具體執行的底薪,由用人單位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資保護制度,根據本單位經濟效益,在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前提下依法自主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