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不變價的經濟指標有哪些

不變價的經濟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28 19:21:42

㈠ 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

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 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 一、國民經濟總體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段時期(通常為一 年)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 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的最重要指標。 理解國內生產總值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 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些最終產品的價格乘以相應的產量, 然後加總。 2、國內生產總值在計算的過程中,中間產品的價值不 計算在內,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3、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而 不是所銷售的最終產品價值。 4、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市場活動所產生的價值,家庭勞 動和自給自足等非生產活動不包括在內。 我們通常用支出法來衡量國內生產總值。所謂支出法就 是通過計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 來計量國內生產總值。在現實生活中,對最終產品的需求包 括四個部分:居民消費支出、企業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 1、居民消費支出是指本國居民對最終產品的購買,比 如汽車、食物、服裝、醫療、旅遊等。在宏觀經濟學中,通 常用 C 表示消費支出。 2、企業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部分。固 定資產投資是指新廠房、新設備、新住宅的投資。存貨投資 是指企業庫存的增加或減少。在宏觀經濟學中,通常用 I 表 示企業投資支出。 3、政府支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勞務的支出和?府 投資。政府購買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我們通常將政府購買 放到消費支出方面來處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是政府投 資,我們通常將政府投資放到企業投資方面來處理。在宏觀 經濟學中,通常用 G 表示政府支出。 4、凈出口是指一國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額。出口是指 本國的產品和勞務輸出到國外,由外國的居民、企業和政府 形成對這些產品和勞務的購買。進口是指本國居民、企業和 政府對國外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購買。在宏觀經濟學中,通 常用 X 表示出口,用 M 表示進口,凈出口就是 X-M。 按照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C+I+G+(X-M)。 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是一國經濟成果的根本反映。國內 生產總值的變動可以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個人的 理財行為。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國內生產總值和股票市場 的關系: 1、國內生產總值的持續穩定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 展,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良好的預期,而伴隨著經濟 的總體增長,上市公司的利潤也會持續上升,這兩方面的因 素促使股票價格上升。 2、如果國內生產總值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 高通貨膨脹率下的增長時,這是經濟惡化的徵兆。如果政府 不採取調控措施,就會導致經濟的「滯脹」 (通貨膨脹和經 濟增長停滯) 。這時,經濟中的矛盾就會彰顯出來:企業經 營面臨困境、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對未來的預期悲觀,這將 導致股價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國內生產總值減速增長。當經濟呈現 出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會採用宏觀調控措施來保持經濟 的穩定增長,這些調控措施會在一段時間內降低經濟增長速 度,但又為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這時的股價會呈 現出止跌回升的態勢。 4、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呈現出負增 長的態勢,但負增長率逐步收縮,並呈現出向正增長轉變的 趨勢時, 表明經濟環境正有所改善, 證券市場也會轉跌為升。 5、當經濟增長速度由低轉高時,表明新的一輪高增長 正逐漸來臨,股價也將出現快速上漲的態勢;反之,如果經 濟由高增長轉為低增長,股價會出現大幅下跌。 證券市場一般會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提前作出反應, 也就是說,證券市場是反映預期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因而 在股票投資中進行國內生產總值變動分析時必須著眼未來, 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物價水平的持續、 普遍、明顯地上漲。我們通常用消費物價指數來反映通貨膨 脹水平。消費物價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 生活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 一般是用當年某一時期的價 格水平跟過去一年同一時期的 價格水平相比較獲得的,該指數用來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 和服務價格變動對城鄉居民實際生活費用支出的影響程度。 通貨膨脹不但影響到居民的生活,還會影響個人的投資,下面,我們就重點了解一下通貨膨脹的內容。 1、通貨膨脹的分類。按照物價的上漲速度,通貨膨脹 可以分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奔騰的通貨膨脹和惡性的通貨膨 脹。 (1)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指物價水平緩慢上漲。每年上 漲的幅度在 3%-4%,貨幣價值每年持續下降,居民不容易感 到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溫和的通貨膨脹是一種正常的經濟 現象,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一般 認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對於經濟增長是有利的,還可以增加 就業。 (2)奔騰的通貨膨脹是指通貨膨脹加速,政府已經難 以控制,居民對貨幣喪失信心,認為物價會持續上漲,紛紛 購買商品,結果導致物價更快速上漲。奔騰的通貨膨脹一般 指物價的上漲幅度約為 10%。奔騰的通貨膨脹對於居民生活 和國家經濟發展影響巨大。因此,政府通常設立通貨膨脹預 警線,一般約為 5%。一旦超過通貨膨脹預警線,政府會採取 措施進行干預, 因為如果通貨膨脹加速, 政府就難以控制了。 (3)惡性的通貨膨脹是指物價迅速上漲,貨幣持續貶 值,居民完全喪失對貨幣的信心,大量搶購物資和外幣。惡 性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幅度為每月通貨膨脹率為 50%以上。 2、按照通貨膨脹的原因,通貨膨脹可以分為:需求拉 動型、成本推動型、輸入型和結構型四種。 (1)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消費需 求和投資需求的增加超過了商品和勞務供給量的增加,導致 商品和勞務供不應求,物價上漲。 (2)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是指由於原材料、燃料(煤炭、石油、鐵礦石)等投入品的價格和工資等成本上升,而 生產效率不變所引起的物價上漲。 (3)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在開放經濟中,由於一國經 濟與國際市場聯系緊密,當國際市場上存在通貨膨脹、價格 上漲的現象時,這種價格上漲就會通過國際貿易等傳導途徑 從國外傳到國內,從而引起國內價格普遍、持續上漲。 (4)結構型通貨膨脹是指在總需求和總供給大體均衡 的情況下,由社會經濟結構方面的因素引發的通貨膨脹。 3、通貨膨脹的治理。溫和的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是有 利的,但是超過一定的限度(5%) ,就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 利的影響。一旦發生了超過預警線的通貨膨脹,就必須加以 治理。這種治理要從多方面入手: (1)控制貨幣供應量。由於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 是貨幣供應量過多,因此治理通貨膨脹的最直接對策就是控 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當,從而使物價穩定。 而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就要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 (2)控制社會總需求。各個國家對於總需求的控制, 主要是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 主要是壓縮財政支出,減少財政赤字。在貨幣政策方面,主 要是減少貨幣投放。一般來說,世界各國都將這兩種政策搭 配使用。 (3)增加商品的供給。政府通過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 增加短缺商品的生產。 (4)政府通過限價、減稅等措施來治理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一種復雜的經濟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治理通貨膨脹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種治理方案要配 合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是指在現行物價水平下,一 般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超過需求量,貨幣數量比商品和勞務 少,物價水平下降。通貨緊縮通常與經濟衰退相伴,表現為 投資機會減少,投資收益下降,信貸增長乏力,企業開工不 足,消費需求減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緩慢等跡象。 1、通貨緊縮的原因。 (1)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緊縮的財政政策:減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減少政府 支出和增加稅收會造成國民收入的減少,壓縮了社會總需 求。而中央銀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銀行存款准備 金率、提高貼現率等,同樣可以達到緊縮通貨的目的。 (2)經濟周期的變化。經濟周期是指經濟活動的擴張 和收縮反復出現的過程。在經濟周期波動的擴張階段,市場 需求旺盛?企業產品需求飽滿,經濟繁榮;在經濟周期波動 的緊縮階段,市場需求疲軟,商品滯銷,企業經營困難。可 見在經濟周期的收縮階段會出現通貨緊縮。 (3)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和生 產過剩互為因果,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過慢也制約了有效需 求。 (4)結構失調。結構失調是指一國的部門結構和產業 結構或比例結構之間不協調。比如,擁有 8 億農村消費者的 巨大農村市場被企業忽視而使農村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許 多企業只有在自己的產品被嚴重積壓時才會想到農村市場 的消費潛力,但是由於產品「不對路」 ,無法被農民接受。 這樣就使社會商品的供給總量和供給結構雙重失衡,導致經 濟出現通貨緊縮。 2、通貨緊縮的影響。 (1)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預期價格持續下降會減少 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抑制當前的消費,從而導致經濟的惡 性循環,社會總需求會進一步下降。 (2)影響貨幣的正常運轉。通貨緊縮導致價格下降, 從而使貸款人減少開支、出售資產,更使企業盈利下降,進 而裁員減薪,經濟需求進一步減少、進一步緊縮。 (3)社會動盪因素增加。企業利潤減少,股票價格下 跌;房價下跌,讓貸款買房人資不抵債;失業率上升,家庭 收入減少,這些都會增加社會的不安定。 3、通貨緊縮的治理。 與通貨膨脹相比,通貨緊縮是一個更讓各國政府頭痛的 問題,因為它更加難以治理。通貨緊縮會導致經濟大范圍內 衰退,所以,政府必須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 策,通過刺激投資和消費來增加社會的有效需求。關於財政 政策和貨幣政策,我們在後面會闡述。下面我們看看通貨膨 脹和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溫和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增長是有好處的,也會 推動股價的持續上升。 (2)惡性的通貨膨脹會引發政府的政策干預,進而影 響證券市場。 (3)在通貨膨脹(超過溫和的通貨膨脹)時期,有些 行業可能受益,比如銀行、地產、貴金屬(黃金) ,而有些 行業可能遭受損失。 (4)通貨膨脹(超過溫和的通貨膨脹)不僅會影響經 濟,還會影響投資人的心理預期,進而影響股價。 (5)通貨緊縮使企業經營困難,利潤下降;投資人對 股票沒有信心;市場流動性緊縮。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證券市 場的低迷,股票價格下跌。 (四)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從國外收進的全部 貨幣資金和向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對比關系。收 支相等稱為國際收支平衡,收入大於支出稱為國際收支順 差,支出大於收入稱為國際收支逆差。一個國家保持國際收 支平衡是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穩定的表現。 二、投資指標 投資指標是指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示的建造和 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固定資產 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投資方向的綜合性指標。按照 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礎建設投資、更 新改造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 分。 三、消費指標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所計量的是 各種經濟類型的企業銷售給居民用於生活消費的商品;銷售 給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用做非生產 經營性的消費品的總和。它是研究居民生活、社會消費品購 買力和貨幣流通等問題的重要指標。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它是指某一時間點城鄉居民存 入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儲蓄金額。 四、金融指標 金融指標包括利率、匯率、貨幣供應量、金融機構存貸 款余額、金融資產總量等。 五、財政指標 財政指標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財政收支平衡是最 佳狀況,所謂平衡就是收支相抵,略有節余。如果國家財政 支出大於財政收入,我們稱之為財政赤字。中央政府一般通 過發行公債(國債)的方式來彌補財政赤字。 了解宏觀經濟政策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是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和增進社會福 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是政府為了達 到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對經濟事務所作出的有意識的干預。宏 觀經濟政策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制定出來的,宏觀 經濟政策目標包括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和國際收支平衡。 (一)充分就業 由於失業會給失業者本人和家庭帶來損失,因此,降低 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就常常成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政 府所考慮的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目標。所謂充分就業是指 除了自願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以外,所有願意參加工作的人 都能按照他們意願接受的工資找到工作崗位的一種狀況。要 注意一點:充分就業並不是 100%的就業,我們一般認為 5% 左右的失業率是正常情況。 (二)物 價穩定 由於通貨膨脹(超過溫和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有不良影 響,所以保持物價的總體穩定是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目 標之一。溫和的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因此物價 總體來說是小幅上漲的,但是物價水平的大幅波動就必須進 行控制,要使之保持相對的穩定。 (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個特定時 期內持續增長。經濟增長會增加社會福利,緩解失業壓力, 但也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因此,並不是經濟增長得越快越 好,經濟增長的快慢要和國家的總體經濟水平相適應。 (四)國際收支平衡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發展,如何平衡國際收支就 成為一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 況不僅反映出該國的對外經濟交往狀況,還反映出該國經濟 的穩定程度。當一個國家國際收支長期處於逆差狀態時,就 必然會對國內經濟造成沖擊,從而影響該國的就業水平、物 價水平和經濟增長。 一般認為,國家要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政府運用的 各種宏觀調控手段要互相配合,協調一致。下面,我們就來 看看政府調控經濟的主要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二、財政政策 (一)財政政策的內容 財政政策工具是一國的財政部門為了實現既定的宏觀 經濟政策目標所選擇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變動政府支出、 變動稅收和國債發行規模。 1、政府支出包括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當總需求 水平過低、 經濟衰退時, 政府可以增加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 提高購買水平,刺激經濟回升;當總需求水平過高、經濟過 熱時,政府可以減少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降低購買水平, 抑制通貨膨脹。轉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失業救濟和其他福利 方面的支出。轉移性支出也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在 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時,政府可以增加社會福利費用,提 高轉移性支付的水平,從而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刺 激經濟回升;反之,在經濟過熱時,政府可以減少轉移性支 付水平,而減少居民的消費支出,抑制通貨膨脹。 2、稅收不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實 施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在經濟衰退時,政府可以通過降低 稅率、減少稅收來增加社會總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在經濟 過熱時,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稅率、增加稅收來減少社會總需 求,抑制通貨膨脹。 3、國債也是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國債的發行既可以 籌集資金,彌補財政赤字,又可以影響資金市場上貨幣的供 求,從而調節社會的總需求水平,對經濟產生擴張和抑製作 用。 4、在經濟衰退時,政府通過增加支出、降低稅收、增 發國債等手段刺激經濟,我們稱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在經濟 過熱時,政府通過減少支出、增加稅收、減少國債發行等手 段抑制通貨膨脹,我們稱為緊縮性財政政策。 (二)財政政策與股票市場的關系 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有以下幾 點: 1、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可以增加企業收 入,提升上市公司利潤,從而提升股票價格。 2、增加財政赤字,擴大財政支出。 (1)增加政府采購,會增加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 升股票價格。 (2)居民收入增加,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增強,提升股 票價格。 (3)政府直接投資增加,比如投資能源、基礎設施、 住宅,可以帶動相關行業(水泥、鋼材、機械、鐵路)的發 展,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股票價格。 3、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個重 要形式,財政補貼會提高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的 價格。 緊縮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上述情況相反。財 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復雜,投資人要結合其他方面 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投資決策。 三、貨幣政策 一國的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給量和調節利率、匯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 就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也分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縮性貨 幣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量來帶動貨 幣總需求的增長。當貨幣供給量增加時,利率會降低,獲取 信貸更為容易,使得投資增加。與此相反,就是緊縮性貨幣 政策。因此,在經濟蕭條時,多採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 經濟過熱時,多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 1、調整再貼現率。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 的信 貸行為。再貼現率就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 率。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提高再貼現率來減少貨幣供給。實際 上,再貼現率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比較有限。 2、變動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各?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吸 收的公眾存款,規定了一個必須備有的准備金,稱為法定存 款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和全部存款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 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可以減少 貨幣供給;反之,可以增加貨幣的供給。 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 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量和利率政策的 行為。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最常用的調控貨幣供給量的 工具。 4、變動利率。利率政策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利 率,進而直接影響貨幣的供求狀?,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 我國中央銀行採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2)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 (3)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 (4)其他調整措施。 5、變動匯率。各國中央銀行通過制定匯率政策來促進 國際收支的平衡,保持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二)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的關系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調整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首先,利率是計算股 票價值的重要依據,利率上升時,股票價值下降,股價下跌; 利率下降時,股票價值上升,股價上漲。其次,利率上升會 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影響上市公司的利潤,進而影響 股價;利率下降則會降低上市公司的利息負擔,增加利潤, 提升股價。再次,利率下降會促使投資人將儲蓄轉化為股票 投資,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利率上升則會使投資人將股票投 資轉化為儲蓄,造成股票價格下跌。利率的變動對股票價格 的影響是非常明顯、非常迅速的。但是,利率對股價的負面 影響並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分析。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中央銀 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就會從市場上大量購進有價證 券,促使市場貨幣供給量增加,進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 3、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 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 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進而影響股票價格 水平。貨幣供給充足,流動性充裕是股票市場持續上升的重 要力量。 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經常一起配 合使用。經濟蕭條時,政府會同時採用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 松的貨幣政策;經濟過熱時,政府會同時採用緊縮的財政政 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

㈡ 經濟指標有哪些具體指什麼意思

經濟指標有哪些?具體指什麼意思
經濟指標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經濟現象的名稱用經濟范疇表述,經濟范疇的數量方面則通過數值反映。例如,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是經濟范疇,表現這些經濟范疇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社會總產值××億元」、「國民收入××億元」就是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數量表現時,是以理論經濟學所確定的經濟范疇的涵義為依據。
經濟指標體系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經濟指標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在社會主義國家,根據各種經濟事物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時間、空間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聯系。與之對應的經濟指標可劃分為不同的體系。

綜合平衡宏觀經濟指標體系按照經濟指標在社會產品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為下列前後銜接、計算配套的指標體系:

①生產要素和生活條件指標體系。分為人口、自然資源、勞動力、生產性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消費資料、物資儲備等指標體系。

②社會生產成果指標體系。即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包括郵電業)、商業(包括外貿)五個物質生產部門的實物產量或實際工作量、總產值、凈產值(即國民收入)等指標體系。

③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指標體系。前者包括生產部門勞動報酬和構成社會純收入的利潤、稅收等指標體系,後者包括國家財政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收支、非生產部門的經費收支等指標體系。

④國民收入的最終使用指標體系。包括國民收入經過分配和再分配,最後形成可以用於購買實物的消費基金和積累基金指標體系。前者又分為居民個人消費基金和社會集體消費基金;後者分為生產性積累基金和非生產性積累基金等指標體系。

⑤社會產品實物的流通和消費指標體系。包括運輸和交換指標體系,以及表明最後用於補償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資產維修和更新、擴大再生產需要增加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增長、物資儲備的擴大、居民個人消費和社會集體消費、出口等各種用途的產品指標體系。

⑥人民生活指標體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費水平和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生等指標體系。

以上各種經濟指標體系既有實物量的又有價值量的,兩套指標體系應該各自綜合平衡並相互對應。為了考核經濟效益和實際管理的需要,還應該按性質、時間、空間等因素層層細分和補充,成為各種互相獨立而又互相聯系的指標體系。

按性質或作用劃分的指標體系

主要有:①為綜合計算全部物質財富和實物產品價值的各種產品的價格指標體系;②為綜合對比不同時期物質財富和實物產品達到的實際水平的各種產品的不變價格指標體系;③表明事物實際規模或水平的絕對數指標體系;④表明事物發展速度、構成或比例的相對數指標體系;⑤反映事物個別水平或總量的指標體系;⑥反映一般水平的平均數指標體系和指數體系;⑦考核生產成果的實物量和價值量指標體系;⑧考核素質和效益的各種指標體系。

從時間上劃分的指標體系

主要有:①說明社會經濟過去發展狀況、現有實際情況和當前經濟活動成果的統計指標體系;②根據統計指標體系反映的國情、國力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對未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擬定的近期、中期和遠景戰略計劃指標體系。這兩種指標體系不僅在時間上有差異,在范圍上也有區別。計劃指標體系只包括計劃部分,而統計指標體系除包括計劃調節部分以外,還包括不作計劃的部分。但兩者都包括綜合平衡、質量、效益、速度、構成、比例等指標體系,在針對共同事物時,在涵義、口徑和計算方法上應該一致,以便相互對比。

從空間上劃分的指標體系

主要有:①按省、市、自治區以至地、縣的塊塊系統劃分的區域性指標體系;②按部、司(局)、專業公司到企業的行政領導條條系統劃分的指標體系;③按經濟部門、經濟類型層層下到企業的業務領導系統劃分的指標體系。

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一)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 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它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中間產品價值後的余額,也是社會最終使用於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產品價值之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范圍包括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在價值構成上避免了中間產品的重復計算,因而能全面地、確切地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並具有國際可比性,所以成為社會生產與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標。
(二)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和主要指標
1.生產法及有關指標
生產法是從生產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從而得到各部門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公式為:
增加值 = 總產出-中間投入
(1) 總產出是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的總成果,即社會總產品。以工業部門總產出的計算方法為例加以說明:
工業總產出是工業企業在核算期內生產活動的總成果,即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成果,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它包括核算期內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價值和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價值差額等。
(2) 中間投入是常住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費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 燃料動力和各種服務的價值。 計算中間投入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總產出的計算口徑范圍保持一致,即計算與總產出相對應的生產經營過程所消耗的中間產品的價值。二是一般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屬於固定資產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則按本期攤銷的部分計算。
中間投入分為物質產品投入和非物質性服務投入,一般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物質產品投入是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換的物質產品。物質產品投入包括貨物和物質性服務(貨運、郵電通訊、商業和飲食等服務)的消耗,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
服務投入是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除物質性服務以外的各種服務。包括金融保險、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醫療衛生、行政管理等。
下面介紹工業部門的中間投入的計算方法:
工業中間投入是在工業生產活動中耗用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他實物產品和服務費用(物質性服務費和非物質性服務費)。外購材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進的原材料及材料、半成品、輔助材料、修理用備件、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的價值和自製交庫的材料的實際成本,以及計人材料采購成本的自營運輸費用;外購燃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從外部購進的各種燃料,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作為燃料的廢料的價值、自製燃料實際成本,以及計人燃料采購成本的自營運輸費用,也不包括燒油特別稅;外購動力是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從外部購進的各種動力;物質性服務費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除上述中間產品以外的物質性服務費用,如支付外單位的運輸費、郵電費、修理費、倉儲費等;非物質性服務費指工業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對外單位支付的各種非物質性服務,如金融服務費、保險服務費、廣告費、職工教育費等。
(3) 增加值是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後的余額,反映一定時期內各部門、各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本部門、本單位對國內生產總值提供的份額。
按生產法計算增加值應注意對增值稅的處理,如果總產出包含增值稅(銷項稅額),則中間投入也應包含增值稅(進項稅額)計算;如果總產出和中間投入均不含增值稅,則按此計算增加值還應加上企業在核算期內應交的增值稅額,即: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 本期應交增值稅-本期銷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轉出數)。
2.收入法及有關指標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各生產要素創造收入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方法。即各常住單位的增加值,等於固定資產損耗、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四項之和,這四項也稱為最初投入價值。各常住單位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
計算公式為:
國內生產總值 = 固定資產損耗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營業盈餘
(1) 固定資產損耗是核算期內生產中因耗用固定資產而磨損的價值。按SNA的要求, 應按固定資產重估價的價值和使用年限計算,我國限於條件,暫以固定資產折舊代替。固定資產損耗雖然也是在生產過程中損耗與轉移的價值,但它是社會最終產品價值的組成部分,這是與中間投入不相同的。
(2) 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而從生產單位得到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費、福利費及實物報酬。個體勞動者通過生產經營獲得的純收入也列入此項。
(3) 生產稅凈額是指各部門間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與政府向各部門支付的生產補貼相抵後的差額。生產稅是政府向各部門徵收的有關生產、銷售、購買、使用貨物和服務的稅金,包括各種利前稅。生產補貼是政府為控制價格又要扶持生產而支付給生產部門的補貼,包括價格補貼和虧損補貼。實行增值稅後,生產稅中還包括本期應交增值稅(產品銷項稅額與中間投入進項稅額之差, 進項稅中要扣除出口退稅及進項稅轉出數)。
(4) 營業盈餘是指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 生產稅凈額後的剩餘部分, 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所得到的盈餘。
3.支出法及有關指標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
國內生產總值 = 總消費 + 總投資 + 凈出口
(1)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用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前者指居民個人滿足物質與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費,後者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給全社會享用的消費。
(2) 總投資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投資支出合計,分為固定資產形成和庫存增加兩項。 固定資產形成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購置、建造的固定資產價值,包括各種有形的固定資產和無形的固定資產投資。庫存增加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庫存實物量變動的價值。一般採用 「差額法」 計算,即期末與期初庫存價值差額作為庫存增加,如庫存減少則用負數表示。
總投資 = 固定資產形成 + 庫存增加
(3) 凈出口是指出口總額減去進口總額的差額,如進口大於出口則用負數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及無償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總值;進口是指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及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總值。

㈢ 常見的經濟指標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5.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製造業和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和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的總和。其反映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會零售商品購買力、社會生產、貨幣流通和物價的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資料。
7.貨幣存量或者說流通量。
M0=流通中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出現通貨膨脹;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出現資產泡沫。

㈣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有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等。

經濟指標是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經濟現象的名稱用經濟范疇表述,經濟范疇的數量方面則通過數值反映。

例如,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是經濟范疇,表現這些經濟范疇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社會總產值××億元」、「國民收入××億元」就是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數量表現時,是以理論經濟學所確定的經濟范疇的涵義為依據。

(4)不變價的經濟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美國經濟指標

ISM指數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重要數據,對反映美國經濟繁榮度及美元走勢均有重要影響。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是全球最大、最權威的采購管理、供應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組織。該組織立於1915年,其前身是美國采購管理協會,目前擁有會員45000多名、179個分會,是全美最受尊崇的專業團體之一。

ISM指數分為製造業指數和非製造業指數兩項。

ISM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由一系列分項指數組成,其中以采購經理人指數最具有代表性。該指數是反映製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意味著製造業的萎縮,影響經濟增長的步伐。

ISM供應管理協會非製造業指數反映的是美國非製造業商業活動的繁榮程度,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上水平時,表明非製造業活動擴張,價格上升,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擴張狀態;反之,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下水平時,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收縮狀態。

㈤ 宏觀經濟三大基本指標是什麼

1、 本地生產總值,即本地生產總值
2、 價格指數,包括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購買價格指數
3、 失業率
拓展資料:衡量宏觀經濟的三個指標
一、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
1.GDP分類
用於衡量宏觀經濟狀況的GDP分為四類:
+潛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所謂潛在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後所能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即經濟潛力;實際GDP是社會的實際GDP。
潛在GDP與實際GDP的比較可以反映社會宏觀經濟狀況:
潛在GDP=實際GDP。這表明社會經濟潛力已得到充分發揮,是最理想的經濟運行狀態。潛在GDP>實際GDP。這意味著,如果有巨大的經濟潛力,但實際生產的東西較少,就會出現經濟蕭條和市場收縮,這被稱為經濟收縮或經濟過冷。
潛在GDP<實際GDP。這意味著經濟潛力很小,但實際生產的東西很多,而且會出現通貨膨脹,這被稱為經濟過熱。名義GDP和實際GDP。所謂名義GDP是指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值;所謂實際GDP是以基準年價格計算的GDP值。基準年是以某一年的價格為固定價格,並以此價格計算未來每年的GDP。
通過比較實際GDP和名義GDP,我們可以知道價格是穩定的,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二、 物價指數
1.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它是整體物價指數中最重要的一項。
→ 僅限消費品
CPI只計算消費品的價格變化,而不計算其他產品的價格變化。在中國,CPI僅反映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八類商品的價格。
→ 只計算零售價格
CPI僅以零售價格為統計標准。換句話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獲得的商品價格是CPI的統計基礎。
2.生產者價格指數
→ 僅用於生產資料
生產者價格指數,也稱為批發價格指數,只計算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不是消費品的價格。例如,計算鋼鐵和煤炭的價格。
→ 只計算批發價
由於生產資料以批發的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統計標準是批發價格而不是零售價格。
三、 失業率
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各國將人口分為兩類:工作年齡人口和非工作年齡人口,但分類標准不同。例如,在中國,18-60歲的人口稱為工作年齡人口,其他年齡的人口稱為非工作年齡人口;在美國,工作年齡人口指的是16-65歲的人,其餘的人口稱為非工作年齡人口。
所有勞動適齡人口分為勞動力人口和非勞動力人口。非勞動力人口分為三類:第一類,普通學校的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仍在接受教育;第二,喪失工作能力的人,如殘疾人;第三,自願放棄勞動機會的人,如全職妻子。勞動力分為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
所謂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力的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失業率=失業/勞動力

㈥ 經濟評價指標有哪些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主要指標有: 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回收率、國民收入凈增值指標。助指標有:分配效果指標、就業效果指標、凈外匯效果指標、國際競爭力等;其他社會效果有文化、技術發展、環境保護等。此外,在評比投資項目優劣順序或進行項目排隊時,還可使用單位投資的增殖、單位外匯增殖、單位熟練工人工資的增殖等相對指標。在資金、外匯、熟練工人等短缺的情況下,上述幾個指標殖高的項目,就可排在優先地位。就我國情況看,對項目進行國民經濟評價,要重視國民收入凈增值、就業效果、單位能源增殖效果、凈外匯效果和國際競爭力幾個意義重大的指標,以期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㈦ 經濟指標有哪些

數量指標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用以反映規模大小和數量多少等數量特徵的各種指標。它用絕對數表示。如,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基本建設投資額、房屋竣工面積、職工人數等。數量指標對反映國民經濟計劃的實現程度,並據以規定各種具體比例關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為各種有關質量指標的計算提供依據。

閱讀全文

與不變價的經濟指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最美女兒國是哪個市的 瀏覽:263
父母愛情燕妮為什麼回老家了 瀏覽:590
什麼寓言故事是胡亂猜忌的 瀏覽:20
中國經濟底牌是什麼 瀏覽:528
城陽的經濟適用房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903
婚姻中什麼是配對 瀏覽:685
昆明事業單位職測多少分能上 瀏覽:539
愛情公寓租金每月多少 瀏覽:606
現在的婚姻法為什麼有缺陷 瀏覽:905
張庭老公事業如何成功的 瀏覽:211
婚姻底線劃分哪裡 瀏覽:697
內蒙古事業單位體檢完多久 瀏覽:177
婚姻看家境怎麼樣 瀏覽:246
幸福三重奏住的地方怎麼預定 瀏覽:94
種地的經濟來源怎麼寫 瀏覽:727
如何解除事實婚姻的程序 瀏覽:45
禮物愛情三件套是什麼 瀏覽:881
如何把握個人經濟 瀏覽:84
哪個鸚鵡是愛情鳥 瀏覽:953
大健康慨念的生意有哪些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