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宜昌市經濟情況怎樣主要以什麼產業為經濟支柱
宜昌市經濟情況很好。是湖北省同級別市級單位中,發展名列前茅的。多產業齊頭並進,近年來旅遊業發展的很快。
Ⅱ 中國十強省份收入排名中的湖北,是憑借什麼反超湖南的
憑的是實力,憑的其實是湖北人民的努力,能夠上榜其實也不容易,都是全省人民的努力付出。經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洗禮,曾經的湖北武漢牽動著國人的心,2020已經遠去,2021早已是新的篇章。不管是人也好城市和地區也好,經過了災難以後,他們會覺醒會變得更加堅韌,變得更加堅強,曾經封城的武漢,現在早已恢復了往昔的繁榮,甚至比往昔更加昌盛,當然我們也期待湖北能夠不斷的克服困難,讓當地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因為我們都清楚一個省收入的出爐,它能反映出該地區的一個收入支配水平,同時也能夠反映出該地區人民的富裕水平和美好生活的。
湖北經歷了災難,當地的人們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也會越發自強。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堅強的心,有一句話說得好,知恥而後勇,因為災難導致了他們遭受到了慘痛的一擊,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了不服輸的勁,湖北的發展沒有讓大眾失望,沒有讓全省人民失望,也沒有讓全國人民失望。當然我們希望我們國家的經濟越來越好,這樣人們就能夠在生活當中過得越來越好,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指數。
Ⅲ 湖北經濟怎麼樣
湖南湖北歷來被稱作是「兄弟之省」,關系密切。
湖北省的核心是江漢平原,湖南省的核心是洞庭湖平原,這兩個平原彼此相連,組成了兩湖平原。
兩湖平原可以算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地理單元。正因如此,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候,湖南湖北都是作為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出現的。
從區位上看,湖北仍然比湖南好些。長江黃金水道的價值,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武漢更是九省通衢,不是長沙所能比擬。
但是即便如此,當代湖北對於湖南的優勢,遠不如古代那麼巨大。兩省的綜合實力,大致在伯仲之間。由於產業結構很類似,這兩省日後會有比較多的較量。
Ⅳ 湖北的經濟
早在3000多年前,湖北地區已有大規模的采礦業和冶銅業。
楚國社會經濟大步發展,銅器生產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鐵器生產得到改善和推廣,絲織、刺綉、髹漆、采礦、水陸交通、城市建設、商品交易等各行各業欣欣向榮。
秦漢時期,荊楚地區人民以農業生產為主,利用江河湖泊縱橫、沼澤密布、氣候溫濕、雨量充沛的自然條件發展林牧漁業,手工業、商業也比較發達,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農業發展需要,江漢平原水利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經濟作物和漁牧業也十分興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陽、夏口(今武昌)等城市的興起與便利的水陸交通則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唐代,荊襄鄂地區農業生產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之一。茶葉、柑橘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與貿易得到空前發展,制漆業為全國之冠,麻絲織、竹編天下聞名。
宋元時期,湖北農業經濟曲折發展,城市經濟與商品貿易比較活躍。
明代,湖北農業經濟得到很大發展,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稱譽。明中葉,漢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運輸與轉口貿易十分發達。
清代,湖北政區正式形成。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湖北的農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棉花種植與紡織印染業興起,經濟比較發達。以商業貿易帶動手工業發展,漢口、沙市、宜昌等城市經濟發展迅猛,帶動了整個湖北經濟社會的發展。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列強勢力的擴張,漢口、宜昌、沙市相繼開埠,湖北逐步淪為半殖民地。湖北的資源和農副土特產品被大量掠奪,地方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交通、金融、財政等重要領域被外控制。晚清時期,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洋務運動全面展開,湖北創辦了一大批近代企業,推動了湖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湖北經歷了3年的國民經濟恢復,隨後進行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開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中期,經歷了「大躍進」和國民經濟調整恢復,湖北經濟建設遭受到嚴重挫折,仍取得長足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截至2015年,湖北省有14個國家級開發區,分別是: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光谷,含東湖綜合保稅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含武漢出口加工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宜昌高新技術開發區、荊州開發區、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仙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隨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2014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27367.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176.8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2840.2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349.93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11.6∶46.9∶41.5。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09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66.90億元,增長17.1%。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873.11億元,增長16.7%。全年財政支出5008.85億元,增長14.6%。
2015年,湖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50.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8.9%,增幅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全國第7,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2位。 工業
湖北省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電力、紡織、裝備製造等產業,是工業產值的主體。其中,產值最大的汽車行業,是湖北省的主導產業。其次是鋼鐵行業和石化行業,食品行業和紡織業這兩大輕工業的增長勢頭猛烈。
2014年,湖北省擁有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842家。全省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0707.96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紡織,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建材,鋼鐵,有色,金屬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電氣機械製造業,電子設備製造業,電力等重點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1%。全年全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174.63元,增長5.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實現利潤674.16億元,增長7.8%。
建築業
2014年,湖北省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005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實現利潤451.29億元,增長18.7%;稅金480.39億元,增長15.7%。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1億平方米,增長12.7%。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0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83.79億元,增長21.2%,商品房銷售面積5601.98萬平方米,增長5.7%,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088.31億元,增長10.7%。按產業劃分,全省一、二、三次產業投資分別為536.01億元、10733.09億元和13033.94億元,分別增長32.5%、16.8%、23.1%。全省338個在建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595.36億元,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0.7%。
國內貿易
2014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06.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9884.04億元,增長12.7%;鄉村實現零售額1922.23億元,增長13.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644.28億元,增長13.6%。
對外經濟
2014年全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0.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出口266.46億美元,增長16.7%;進口164.18億美元,增長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01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79.28億美元,增長15.1%。
金融業
201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494.82億元,比年初增加3591.99億元。其中:個人存款17820.70億元,增加1840.3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5289.82億元,比年初增加3408.8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8613.55億元,增加779.18億元;中長期貸款15517.22億元,增加2388.62億元。全年保費收入700.23億元,增長19.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30.64億元,增長22.9%。
Ⅳ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10個省份
NO.7、湖北
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汽車行業是湖北省的主導產業。其次是鋼鐵行業和石化行業,食品行業和紡織業這兩大輕工業的增長勢頭猛烈,為湖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帶來巨大作用。
NO.6、四川
四川經濟發展很快,交通干線密集,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四川的經濟總量居全國第六,其綜合實力高居西部地區首位。
NO.5、河南
經濟總量全國第五的河南超過排在世界第21位的阿根廷。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中國第5位、中西部首位。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新設立的自貿區之一。2016年12月,國家正式批復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城市群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NO.4、浙江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
NO.3、山東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可與印尼相提並論。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來經濟總量居第3位。並且其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也在穩步推進。
NO.2、江蘇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可以對標墨西哥。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淮河南北,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擁有吳、金陵、淮揚、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全國各省第一,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NO.1、廣東
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已經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已超越香港和台灣。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世界排位約居第15位。2016年廣東實現GDP為79512.05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是11578.8億美元,大致與墨西哥相當,直逼老牌發達國家西班牙。
Ⅵ 湖北經濟怎麼樣
2017年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為827122億人民幣,其中國內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GDP如下,湖北省2017年經濟總量為36522.95億元,在國內31個省級行政單位中位居第七,約佔全國的4.4%。
湖北省的經濟總量與廣東、江蘇、山東這些省份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在中部六省中,湖北省的經濟總量僅次於河南,位居第二。而且2017年湖北省的人均GDP約6.18萬人民幣,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以筆者認為,湖北算得上是一個區域性經濟大省。
要說我國的經濟大省,非廣東、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莫屬。這三個省份都是我國的沿海經濟大省,經濟發達,而且它們的經濟總量已經多年位居國內前三甲。其中2017年廣東、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的GDP分別為89879億元、85900億元和72678億元。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在6 7萬億人民幣的省份仍然空白,而我國經濟總量第四大省份——浙江,其GDP在2017年也僅首次突破5萬億大關。所以廣東、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的經濟規模都大幅領先國內的其它省份。
以美元計算,廣東、江蘇、山東三個省份的經濟總量都超過1萬億美元,放眼全球,這三個省份的經濟實力都不弱,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GDP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16個,所以廣東、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
當然,以美元匯率計算,湖北省的經濟實力也不弱,2017年湖北省GDP摺合成美元為5409億美元,放眼全球,其經濟總量與世界第23大經濟體瑞典相當,由此可見,湖北省的經濟實力不俗。
湖北當然是經濟大省,湖北更是中國少有的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這點還是中西部唯一!要知道 一個內陸的還有六千萬人口的大省要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不容易!
湖北省不僅經濟體量龐大,而且經濟質量也非常不錯,技術含量高,效益高,競爭力強。中國的現代製造業,現代流通業,還有現代物流業,現代農業,湖北省都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先進製造業,第二產業,這是湖北最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湖北的鋼鐵, 汽車 ,光學,通信,水電,無論產業規模還是技術含量都是全球第一!還有湖北的石化,成套裝備,軌道交通,建材,建築業,造船,水電裝備,等產業都非常發達,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武漢是內陸唯一工業立省,而且不藉助粗放的資源採掘行業而取得重大產業規模質量的省。這點,和廣東省和內蒙古相比,優勢尤為明顯。內蒙古除了資源產業,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產業。而廣東,除了輕工業消費工業,服裝,皮鞋皮具,玩具等,也是乏善可陳。
現代交通,湖北也有先天的優勢。武漢,十二省通衢!湖北是內陸少有的萬噸巨輪直達,高鐵鐵路海運民航完美匯聚的城市,武漢是世界少有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國的內陸物流,高度依賴湖北。
現代流通業,湖北也是處於中國領先的位置!貨到漢口活。漢正街,中華第一街,中國商品批發流通看武漢的臉色。因為武漢交通方便,物流發達,腹地廣袤,內陸省份無不都以武漢作為他們的商品流通中心,就算沿海省份,也必須以武漢為平台,推廣他們的商品。
現代農業,這個更不用說。湖北的自然條件,水熱條件,特別適合發展現代規模化農業。南北作物,都可以在湖北得以大規模種植。無論水稻,大豆,棉花,瓜果,林木,湖北的產量都非常高。
總的來說,湖北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省份,而且發展均衡,行業門類齊全,相對沒有短板的省份。
湖北作為發達省份的基礎,無疑從古代就已經奠定,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也使得在湖北建立起中國的第一批現代工業,培養了第一批的產業工人。
湖北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位於中國中部地區。 這個省的名字的意思是「湖北」,指的是它在洞庭湖以北的位置。省會武漢是中國中部的主要交通幹道和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
湖北通常被稱為「魚米之鄉」。湖北重要農產品包括棉花,大米,小麥和茶葉,而工業包括 汽車 ,冶金,機械,發電,紡織,食品和高 科技 商品。
在湖北可以發現的大量礦產資源包括硼砂,紅石礦,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鐵,磷,銅,石膏,金紅石,岩鹽,金汞合金,錳和釩。 全省煤炭可采儲量為5.48億噸,與其他中國省份相比,幅度不大。 湖北因其綠松石和綠色faustite的礦山而聞名。
鄂西三峽大壩建成後將提供充足的水電,預計年發電量84,700吉瓦時。現有的水電站包括葛洲壩,丹江口,隔河岩,漢江,杜河,黃龍潭,白蓮河,瀘水,涪水等。
湖北荊州城南經濟開發區於1992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三大產業包括紡織,石油和化學加工,合計產量占總產量的90%。 該區還擁有發達的交通網路 - 距機場6公里,距火車站4公里。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電子,電信,裝備製造是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ELHTZ)的核心產業,同時也鼓勵軟體外包和電子產品。 ELHTZ是中國最大的光電產品生產中心,主要廠商有長飛光纖(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商),烽火通信和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光通信領域最大的研究機構 在中國)。 武漢ELHTZ代表著中國激光行業的發展中心,HUST Technologies和楚天激光等關鍵廠商位於該地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3年注冊成立的國家級工業區。它的規模約為10-25平方公里,並計劃擴大到25-50平方公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鼓勵的產業包括 汽車 生產/裝配,生物技術/制葯,化學品生產和加工,食品/飲料加工,重工業和電信設備。
武漢出口加工區成立於2000年,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第一個0.7平方公里的地區已經啟動。
武漢光谷(光谷)軟體園位於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光谷軟體園由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大連軟體園有限公司共同開發[18]規劃面積0.67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距離316國道8.5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46.7公里。
再全國34省市區中來說,湖北經濟屬於中等偏強的省份。為什麼這樣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規模
2017年湖北省GDP36523億元,佔全國比重約為4.2%。排名全國34省市區第8位,大陸地區第7位。湖北這個經濟規模在全國省份中來說開可以,尤其是明顯大於西部省份。但相較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幾個經濟大省來說,還是有不小差距的。比如,2017年湖北GDP僅相當於浙江省的70%、江蘇省的43%、廣東省的40%。在我國的經濟版圖中,只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浙四個省份才稱的上經濟大省,河南、四川、湖北都不算是。
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湖北也是排在中等位置。2015年,湖北人均GDP5.2萬元,排名大陸13位,但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左右。
500強企業
500強是目前衡量一省企業強弱,乃至產業強弱的重要指標。在2017年中國500強企業榜單中,湖北省有11家企業入圍。11家,這個數量不算多,但也不會少,排在全國第12位。這個排名低於其GDP在全國的排位。11家入圍企業的營業收入11149億元,佔全國500強總營收的1.74%,明顯低於其4.2%的GDP比重。這說明,湖北的企業、產業發展和他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不匹配。
百強縣
百強縣是衡量縣域經濟發展的指標。縣域經濟、民營企業發展較好的地方,一般百強縣的數量就多,比如江蘇、浙江、山東。根據2018縣域經濟100強榜單,有4個縣市來自湖北。他們分別是,第80位宜都市、第84位的大冶市、第85位的仙桃市以及第95的潛江市。
4個縣市入圍,還算不錯。臨近的湖南也是4家。但湖南入圍的縣市排名較前,長沙縣排名第7位,排名中西部第1;瀏陽第14位;寧鄉第16位;醴陵第81位。
總的來說,湖北綜合經濟實力應該可以排到全國10位以前,屬於中等偏強的水平吧。湖北省會武漢市為全省經濟增色不少。2017年武漢GDP13410億元,位列中部地區第一,同時亦是全國14座GDP過了萬億的城市之一。武漢的光谷在全國頗有名氣,為全省產業增色不少。
湖北算得上經濟大省嗎?
根據《2017年全國34個省級政區GDP排行榜》數據顯示,湖北排第第八名,中西部地區第三名,中部崛起戰略區人均經濟排名第一位。省內的武漢是全國十強城市,襄陽、宜昌均是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經濟十強,由此可見湖北省不僅算得上全國經濟大省,還是區域性發達省份。
延伸閱讀:湖北省相比同區域經濟怎樣?
該省所處的區域是中部崛起戰略區,也就是俗稱的中部地區。本地區共有六個省份,分別是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
在這個地區里,雖然湖北省經濟總量排名第二位,但是人均GDP卻是中部地區NO.1。
除此之外,全省工業城市較多,如省會武漢、十堰、襄陽、隨州、孝感、宜昌工業化名城,還有荊門、黃石等資源型城市。
是湖北人,湖北當然不能算是經濟大省。按公開發布數據。
湖北省在絕對經濟總量方面排名內陸第七,3.65萬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4.4%,絕對值並不高。再看下,前後幾名的差距不大,比四川略少,比湖南河北差距也很小,這幾個省份基本佔比也接近4% 4.5%左右。並沒有拉開差距,如果湖北也算大省,那這幾家也應該列入了。這樣全國所謂經濟大省就有10個了,再加上經濟強勁的第11位上海和第十二位北京。總計12個經濟大省市,佔全國省市自治區的38%以上,絕對人口甚至超過全國的55%以上。湖北不能稱得上大。如果湖北算大,前面的江浙廣山怎麼形容,經濟巨大省還是經濟超級大省。
另外,湖北總人口5885萬,佔全國總人口4.2%。人口佔比和經濟佔比基本持續平,經濟發展基本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沒有體現經濟發展的大優勢。
目前湖北經濟發展不均衡,談不上大,更談不上強省,武漢占湖北經濟總量的37%。
除了武漢外,其他地市州感覺都要差很多,未來湖北的發展後勁在非武漢區域,重點在荊州宜昌板塊和襄陽十堰板塊能夠快速突破形成西部支撐。如果兩個板塊能提升經濟權重,按目前經濟總量假定可以突破4萬億,並且拉開四川湖南差距的話,才能成為經濟大省的。
湖北省,作為一個中部省份,經濟實力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和沿海地區比肯定是相差甚遠,但是如果和西部省份比還有有一些優勢的。
上面是2017年全國31個省市區的GDP和增長速度。湖北省2017年的GDP總量為36522億元,未來全國第七位,屬於上游水平。GDP增速為7.9%,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9%,位居全國增速第12位,屬於中上游水平。
上面是2017年,全國各省市區人均收入。2017年湖北省的人均收入為23757元,位居全國第12位,處於全國中游水平,有待提高啊!
總的來說,湖北省目前的經濟水平位於全國中上游水平,和西部一些省份比是占據著一點優勢,但和沿海省份,則差距較大。希望未來湖北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順便問一句,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被平均了呢?
湖北省2017年GDP總量達到3.65萬億元,在全國的排名穩定在第七位;全省投資總量3.19萬億元,居中部第二位,全國第六位;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預計達到1066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近5000家,電子商務交易額1.7萬億元,均居中部首位、全國前列。綜合實力明顯上升、投資支撐更加夯實、區域發展更加平衡。
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湖北省已經躋身於全國經濟大省的行列,向著經濟強省闊步邁進!
Ⅶ 湖北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8.3%,與2019年GDP相比如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一季度湖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9872.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8.3%,也比湖北省2019年一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9110.05億元高。
產業增長中國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人口紅利雖然還在,但是,僅僅靠內需消費來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的確不太容易,進出口貿易在近20年以來的發展中,一直處於重要地位,換言之,出口多餘進口很大一部分,這導致老美認為咱們佔了多大的便宜,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有了貿易摩擦的問題。
經濟的本質可能有各種不同看法,有的人以中國流傳已久的對國家管理者經世濟民的要求,認為經濟的本質是創造社會價值,服務人類。當然這種看法有一點高大上,我認為經世濟民是我們的要求,經濟本身不具有人格,沒有標準的道德觀。
Ⅷ 襄陽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行業
襄陽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農業,畜牧業,工業,房地產等行業。具體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來講述:
綜合概述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9.3億元(現價),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1.6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804.7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923.0億元,增長11.0%。三次產業結構為12.8:57.7:29.5。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8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增速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2.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22.9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57.1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8:57.7:29.5調整為11.9:56.9:31.2。
第一產業
2014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767.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503.7萬噸(100.7億斤),增長0.2%;棉花產量3.0萬噸,下降27.9%;油料產量24.9萬噸,下降0.4%;蔬菜產量320.8萬噸,增長2.5%;茶葉、水果產量分別達到1.2萬噸和128.9萬噸,分別增長13.1%和6.2%。
2014年,全市生豬出欄644.8萬頭,增長3.0%;羊出欄174.1萬只,增長7.7%;牛出欄70.6萬頭,增長5.9%;家禽出籠8780萬只,下降2.6%;水產品產量19.8萬噸,增長4.8%。
2015年糧食總產101.1億斤,比上年增加0.3億斤,增長0.3%,繼續穩定在百億斤以上。其中,夏糧總產46.3億斤,增長0.2%;秋糧總產54.8億斤,增長0.5%。二是畜牧業平穩發展。全市豬出欄620.4萬頭,比上年下降3.8%,牛出欄71.8萬頭,增長1.7%,羊出欄177.6萬只,增長2%,家禽出籠8317萬只,下降5.3%,禽蛋產量28.1萬噸,增長3.8%。三是漁業較快增長。全市水產品產量21.7萬噸,比上年增長9.5%。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可比價)。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1.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3%。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分產業看,汽車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汽車產業產值增長16.6%,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12.2%,裝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5.2%,醫葯化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2.9%、9.7%、11.5%,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增長63.1%。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797.4億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1.4%,利潤增長12.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124.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2%,其中,工業用電量82.1億千瓦時,下降1.5%。
第三產業
投資
2014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53.5億元,增長22.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48.3億元,增長22.5%。全市在建施工項目206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13個。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2.3億元,增長74.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20.4億元,增長16.8%,其中,工業投資1214.4億元,增長16.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35.5億元,增長26.0%。
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30.9億元,增長9.6%。房屋施工面積2422萬平方米,增長18.1%,商品房銷售面積57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74.7萬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銷售額250.9億元,下降4.6%。
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071.9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
內貿
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0.6億元,增長13.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936.3億元,增長13.5%;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94.1億元,增長12.6%。
201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增幅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加快0.8個、0.6個、0.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消費品市場零售額突破千億元,達到1059.9億元,增長13.2%;鄉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突破百億元,達到105.2億元,增長11.8%。
外貿
201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96572萬美元,增長21.5%。其中,出口總額173843萬美元,增長21.2%;進口總額22729萬美元,增長23.5%。全市新批外資企業23家,下降4.2%;實際外商直接投資63145萬美元,增長17.5%。
201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進口2.5億美元,增長12%;出口突破20億美元,達到21.6億美元,增長24.1%。全市實際外商直接投資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3%。
交通
2014年,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5660.3公里。全年完成縣鄉公路改建251.1公里、通村公路1117.8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設置鄉鎮五級站66個、簡易站及招呼站2294個。新發展農村客運班線448條,村村通客車率達到100%。交通運輸安全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貨物周轉量483.2億噸公里,增長14.4%;公路旅客周轉量47.6億人公里,增長23.2%。襄陽機場現已開通13條航線,全年累計完成運輸起降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萬人次,增長12.6%;貨郵吞吐量2388.3噸,增長10.9%。
郵電
全市郵政業務總量3.2億元,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442.6萬戶,固定電話用戶73.5萬戶,年末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數80.6萬戶。
旅遊
2014年旅遊總人數3357.3萬人次,增長18.7%。其中,入境旅遊人數4.9萬人次,下降0.6%;國內旅遊人數3252.5萬人次,增長15.2%。旅遊總收入221.4億元,增長22.4%,其中,入境旅遊收入3685.5萬美元,增長23.4%;國內旅遊收入219.2億元,增長22.4%。
財政
2014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367.8億元,增長20.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9.2億元,增長30.1%。其中,稅收收入177.6億元,增長25.6%,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1.3%。
2015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464.9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9.1億元,比上年增長36.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8.7%,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62.1%。
金融
2014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84.0億元,比年初增加302.0億元,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563.6億元,比年初增加231.0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507.6億元,比年初增加262.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734.0億元,比年初增加97.4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55.4億元,比年初增加159.6億元。
2015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705.2億元,比年初增加226.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742.9億元,比年初增加179.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691.7億元,比年初增加184.1億元。其中,住戶貸款447.6億元,比年初增加5.8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244.1億元,比年初增加178.3億元。[13]
保險
全市保費收入55.1億元,增長20.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6.6億元,增長19.4%;人身險保費收入38.5億元,增長20.8%。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7.5億元,增長12.2%。其中,人身險賠款和給付支出7.9億元,增長3.4%;財產險賠款支出9.6億元,同比增長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