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微觀經濟中的考察時間是什麼

微觀經濟中的考察時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21 19:19:45

Ⅰ 微觀經濟學(a1)

薩繆爾森在《經濟學》里寫到:社會用稀缺的資源 生產出有價值的商品 並分配給個人,即為經濟學。即資源的有效配置。

稀缺: 在給定時間內,相對於人的需求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一方面,人類對經濟物品的慾望是無限的;另一方面,用來滿足人類慾望的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慾望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即 資源的配置問題:什麼產品?如何生產?如何分配?何時生產(即發展計劃)?

    經濟模型:一種用來描述  與研究對象有關的  經濟變數之間  依存關系  的理論結構。

    即用變數的函數關系來表示經濟理論,模型決定的變數稱為內生變數(因變數)模型以外的已知變數稱為外生變數(已知量)

規范分析 :(回答了經濟學應該是什麼) 從一定社會價值判斷標准出發,根據標准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 規范分析是經濟學分析經濟問題的一種方法。規范分析以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出發點,提出行為的標准,並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准。它力求說明「應該是什麼」的問題,或者說,它回答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做出這種選擇,而不做出另一種選擇?不同於實證分析的是,規范分析是倫理的判斷,它並不是先去檢驗經濟運行過程,而是先去檢驗假定本身,並通過對假定的檢驗,對經濟運行過程做出判斷。(制度經濟學中的分析,基本上屬於規范分析。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中所進行的分析,基本上屬於實證分析,但這些實證分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規范前提之上的。如果事先不搞清這些規范前提,甚至接受那些被實證分析的嚴密性所掩蓋著的錯誤規范,那麼,無論在實證分析上如何煞費苦心,都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實證分析:(回答了經濟學是什麼)研究實際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並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

靜態分析:根據既定外生變數求得內生變數的分析方法(自變數固定求因變數)(用以考察因變數達到均衡狀態的條件和在均衡狀態下的情況。

比較靜態分析: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 分析比較不同數值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不同數值的方法(自變數變化求因變數變化)(不考察從原均衡狀態到新均衡狀態的變化過程。

比較靜態分析: 是考察當原有的條件或外生變數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均衡狀態會發生什麼變化,並分析比較新舊均衡狀態 。例如,在均衡價格決定模型中,當外生變數的變化使得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時,均衡點的位置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對新舊均衡點的分析比較就是比較靜態分析。

動態分析:對經濟中發生變動的有關變數在一定時間中的變動進行分析,包括經濟變數的變動過程中互相影響和彼此制約關系,以及他們在每一時間點上的變動速率等。(在引進時間變化序列的基礎上,研究不同時點上的變數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狀態的形成和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時間變化過程中均衡狀態的實際變化過程。

在經濟分析中,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各個經濟決策主體(如消費者、廠商等)所做出的決策正好相容,並且在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個人都不願意再調整自己的決策,從而不再改變其經濟行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狀態下,當事人決策的最優化是通過邊際分析實現的。

均衡: 均衡是在經濟學中被廣泛運用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均衡最一般的意義是指 經濟事物中有關變數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經濟事物之所以能夠處於這樣的一種靜止狀態,是由於在這樣的狀態中有關該經濟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夠相互制約和相互抵消,有關該經濟事物的各方面的願望都能得到滿足。正因為如此,進一步地,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往往在於尋找在一定條件下經濟事物變化最終趨於靜止之點的均衡狀態。

在微觀經濟分析中,市場均衡可以分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就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種商品的供求和價格都是相互影響的,一個市場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場都達到均衡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理性人假設: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被稱為「小經濟學」。它以 單個經濟單位 (居民戶、廠商及單個產品市場等)為研究對象,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主要內容包括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廠商均衡理論、收入分配理論、福利經濟學以及一般均衡理論等。

微觀經濟學對個體經濟單位的考察,是在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上進行的。第一個層次是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潤。第二個層次是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決定。這種單個市場價格的決定,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和所有生產者的最優經濟行為的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第三個層次是分析所有單個市場價格的同時決定,這種決定是作為所有單個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

顯然,微觀經濟分析所涉及的經濟變數都是個量,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它才被稱為微觀經濟學或個量分析。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分支,又被稱為「大經濟學」。如果說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樹木,那麼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就是森林整體,而不是其中的樹木。宏觀經濟學以 整個國民經濟活動 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總量是如何決定及其相互關系。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和基礎是總供給—總需求模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總需求理論、總供給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內容。

宏觀經濟學對總體經濟單位的考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已經配置到各個生產部門和企業的經濟資源總量的使用情況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總產量(國民收入)或就業量;二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總供求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三是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與經濟周期及經濟增長的關系。因此,宏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國民收入決定論或收入分析。

微觀經濟學採取個量分析的方法,它假定資源利用已解決,以經濟資源的最佳配置為目標;宏觀經濟學則採取總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資源配置已經解決,以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為目標。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前提、彼此補充的兩個分支學科。它們互相把對方所考察的對象作為自己的理論前提,互相把對方的理論前提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同時它們又存在緊密聯系:一方面,總量是由個量構成的,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另一方面,個量總是在一定的總量中運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觀經濟學,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個分支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學。這兩個領域一度界限分明。但近來,這兩個子學科逐漸融合起來,很多經濟學家已經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諸如失業和通貨膨脹這類屬於宏觀經濟學領域的問題。

Ⅱ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研究內容編輯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產生發展編輯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1]
理論發展編輯
新消費理論
傳統的西方微觀經濟學對消費者行為的構建,是建立在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前提下的。而對於消費理論研究的發展,正因源於對這前提假定條件的反思。
1.顯示偏好理論。
顯示偏好理論是由薩繆爾遜率先提出的,後經霍撒克(H·S·Houthakker)、里克特(M·K·Richer)等人的補充逐步成體系。它的產生導源於傳統需求理論的效用不可檢測性。在傳統的微觀需求理論中,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商品組合的選擇行為,只有在消費者效用函數已知且具有良好性質時才易分析。但實際生活中卻並非如此,因為效用或偏好不能被直接觀察、能直接被觀察的只是消費者的選擇行為。如果能找到選擇行為與偏好之間的某種關系,進而言之,如果消費者的「選擇」能顯示「偏好」,那麼,需求理論和偏好理論就可建立在可觀察的消費者行為的基礎上,這就為檢驗消費者行為與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顯示偏好理論的基本思想正在於此。
2.風險條件下的選擇問題。
在風險大量存在的市場上,如何有效選擇資產征狀組合以迴避風險就變得十分重要,因此,對保險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合同等問題的研究,就成為微觀經濟理論一個十分活躍的分支。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隨著認知心理學和其他心理學分支的發展,人們開始對古典經濟學理性假設和預期效用理論進行檢驗,結果發現:在確定條件下,理性公理假設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確定條件下,人們的行為常常違背公理性假設。因此,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決策,必須考察人們的復雜心態,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觀望理論、遺憾理論及模糊模型。具體到市場中資產征狀組合決策時,出現了風險資產理論(衍生證券)、代理理論、資產組合選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套利定價理論等。與這一理論相應產生的是闡釋消費者在不同條件下對消費和儲蓄的不同選擇的跨時期選擇理論。動態的跨時期選擇理論在現代經濟學中已有普遍應用。
3、消費也是家庭生產的理論。
貝克爾認為,家庭類似於一家小工廠,家庭把「資該品、原材料和勞動組合起來……以生產一些其他的有用商品」。按照這個較為寬泛的觀點,新古典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者,既是家庭消費者又是家庭生產者,是具有雙重身份的角色。認為,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在貝克爾的模型中,有時把孩子看成是消費商品)要耗費時間。時間是一種機會成本,它必須同任何物品之市場價格或制定經濟決策的行為之市場價格計算在一起。正如把孩子撫育成人需要耗費人力資源、資本和時間等投入一樣,任何最終物品或勞務的生產和消費都可以看成是為獲取一種產出而需要耗費的各種投入的組合。例如,一個人在其家庭生產中(在以貝克爾為代表的新微觀經濟理論中,消費被看作是家庭生產)所獲得的最終產品,比如「健康的體魄」,需要許多「市場物品」(那些由消費者直接在市場購買的物品)和時間投入的組合。體育器材、各種健康食品、醫療服務以及花費在鍛煉上的時間和消費這些物品所需的時間,就是生產這種最終物品的所有投入。個人或家庭把這些投入轉化為產出(包括孩子的成長、舒適的家庭生活、健康的身體、精神的怡悅等等),亦即家庭的生產或消費過程,體現一種生產函數。
像一般生產企業實現生產的最優化要考慮生產要素應用的機會成本一樣,實現家庭生產的最優化也要考慮各種要素應用的機會成本。例如,看一場戲、讀一本書、或者吃一頓美食(這些都可看成是家庭生產中的投入要素)都需要花費時間,所以這些行為的完全價格必須包括用於這些行為的時間的機會成本。這種機會成本可以根據個人的市場工資來計量。例如,假設某人工作一小時可以掙到10美元,他或者用一小時在餐廳進餐,或者用15分鍾吃快餐。再假設這兩種就餐方式的花費都是6美元。盡管這兩頓飯需要相等的貨幣花費,但其消費的完全價格卻明顯不同。快餐消費的完全價格是8.50美元(6美元加上放棄2.50美元的收入),而在餐廳進餐的完全價格卻是16美元(6美元加上放棄10美元的收入)。個人最終選擇的決定因素將是每頓飯中的每一美元花費(完全成本)所帶來的效用量(亦即家庭生產的產品價值)。其他諸如生育孩子、做各種各樣的家務、維護活動等家庭生產的價值,也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表示。同樣,當把時間成本與市場物品成本同等看待的時候,便在工作和閑暇之間的傳統選擇之中注入了新的見解,則成了在工作、閑暇和家庭生產之間的選擇,並且,按照質和量的概念,家庭消費類型的新觀點都是可以成立的。
新廠商理論
新古典廠商理論研究的是一種原子式廠商,即把廠商當作一個具有利潤最大化傾向的經濟個體,換言之,把廠商當作一個「黑箱」,一個最小的分析單位,所有的問題都抽象在生產函數之中。但現實與理論相距甚遠,現代企業理論的形成正是對這一假設的反思結果。
1、企業的性質。這一問題的實質是分析企業存在的理由。最早提出並對其加以解釋的是科斯,科斯從交易成本的分析角度,提出企業的存在是為了減少市場交易的成本,即市場成本的企業內部化。除科斯外,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克來因(Klein,1978)、格羅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rt,1986)、Tirole等人分別從資產專用性、不完全合約與縱向一體化等角度,闡釋企業的本質。
2、最大化模型與委託——代理問題。委託一代理問題導源於對企業經理人員最大化行為的反思與分析。在一個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必須研究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理依據其特定的信息和權能優勢獨享決策權,其行為對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現代企業中,投資者或委託者與經理或代理者之間存在利益與目標的差異。委託——代理理論正是為解決經理人員對投資者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偏離而發展起來的。這一理論的意義在於使企業不再作為最小的經濟分析單位。
3、內部組織效率與非最大化廠商理論。如何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組織各種資源使企業有效運轉,是企業形式的核心問題。阿爾欽和德姆賽茨(Alchian,Demsetz,1972)的團隊理論成功地解釋了這一問題。而從管理角度來看,新古典「理性經濟人」是其管理的立足點,即管理的「利益最大化激勵」。但現實中這種管理思想並非屢試不爽。針對這種情況,西蒙(H·A·Simon)個人有限理性和追求滿意效用假說,利本斯坦(H·Leibenstein)提出「X—非效率理論」,從而形成非最大化廠商行為理論。它的意義在於從「微觀——微觀」角度分析研究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問題,成為「最大化理論」的重要補充。
博弈論的改寫
新古典經濟學市場分析有兩個重要前提假定:
1、個人決策是價格參數和收入給定條件下的最優選擇,不影響他人也不依賴他人;
2、市場信息充分且無成本。
這兩個前提假定使微觀經濟分析始終處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確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現實生活卻非如此,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不僅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個體獲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和不確定性分析應運而生。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經濟博弈論」的正式創立。到1994年納什、澤爾騰和豪爾紹尼三位「博弈論」巨匠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 ,其間經歷了整整半個世紀,博弈論得到很大的豐富和發展。「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囚徒困境與納什均衡」、「子博弈精練納什均衡」和「貝葉斯—納什均衡與精練貝葉斯—納什均衡」理論,使博弈論在現代經濟分析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博弈論的廣泛應用已改寫了微觀經濟學。
博弈論重塑了微觀經濟學的獨占理論。對外部性問題的忽略是古典經濟致命的缺陷,從而對外部性問題的研究大大促進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從古諾、貝特朗到張伯倫,經濟學家逐步認識到:現實中絕大多數市場競爭需要用寡佔理論解釋。雖然寡頭競爭在現實中普遍存在,但在引入博弈論之前,經濟學家所能做的僅是重溫古諾一個半世紀前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以貝恩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組織理論中,寡佔市場才被作為重點,在「結構——行為——績效」的框架中作實證研究。但當經濟學家掌握了納什均衡和更多的博弈論知識後,古諾研究就便被繼續推進了。他們不僅證實了古諾和貝特朗均衡都是納什均衡,而且在這兩個模型的基礎上,發展了多種分析技術,如沉沒成本,不完全信息模型和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佚名定理等,使現代經濟學的市場分析躍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信息經濟學成為主流
經濟社會中,每個人都是根據他所掌握的信息作出決策。但非對稱信息環境是常態。所謂非對稱信息環境,指的是一些人具有他人不掌握的信息。信息經濟學研究的就是非對稱信息下行為個體的最優決策,主要研究兩方面問題,一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經濟分析,核心是「信息成本」和最優信息搜尋;二是非對稱信息下的經濟分析。
信息經濟學中的難點在於委託—代理關系中對象的不確定性,即委託人在與多種代理人打交道時無法確知自己在與何種類型的人打交道,代理人情況亦如此。20世紀60年代後期,博弈論學者哈薩尼提出了一種處理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技術,並將完全信息博弈中的納什均衡概念推廣到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定義了貝葉斯納什均衡 [3] 。在此基礎上,不完全信息博弈(尤其是非對稱信息博弈)得到長足發展,信息經濟學也因此飛速發展起來。非對稱信息博弈的分析方法徹底改變了微觀經濟學的全貌。關於經濟機制的設計研究中所處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問題,都是這一分析方法帶來的變化。可以說,慎密的微觀分析已滲透到我們所處的復雜的經濟系統中——從市場的有效性到公共產品的供給,從現代企業制度的各種有關問題到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等等。信息經濟學已經成為當今經濟分析的主流。

Ⅲ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一種變動要素投入的生產函數

假定X1、X2……Xn順次表示某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n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Q表示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則生產函數可以寫成以下:Q=f(X1,X2,...,Xn);該生產函數表示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生產要素組合(X1,X2…Xn)在每一時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為Q。在經濟學分析中,通常只使用勞動(L)和資本(K)這兩種生產要素,所以生產函數可以寫成:Q = f(L,K)。生產函數:每個時期各種投入要素的使用量,與利用這些投入所能生產某種商品的最大數量之間的關系。生產函數表明了廠商所受到的技術約束。Q= f(L,K,N,E)式中,各變數分別代表產量、投入的勞動、資本、土地、企業家才能。其中N是固定的,E難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簡化為,Q = f(L、K)在微觀經濟學中,一種可變投入的生產函數通常用來考察短期生產理論,兩種(或以上)可變投入的生產函數用來考察長期生產函數。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對既定產品,技術條件不變、固定投入(通常是資本)一定、一種可變動投入(通常是勞動) 與可能生產的最大產量間的關系,通常又稱作短期生產函數。2、多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在考察時間足夠長時, 可能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投入都可以變動、甚至所有的投入都可以變動,通常稱為長期生產函數。在這里,長短期的劃分是以生產者能否變動所有的要素投入量來作為標準的,而不同的產品的生產,長短期的劃分是不固定的。所以對於長短期的區分,有如下標准:短期是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所有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是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Ⅳ 微觀經濟學 什麼是動態分析法

在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分為靜態的,靜態和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靜態分析)是實現平衡的狀態,平衡分析經濟現象,以及有關的經濟變數,需要具備的條件,就完全剝奪了時間因素和具體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是一種靜態和孤立地研究一些經濟現象。
比較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是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後已知條件的變化,相應的變化,經濟總量達到新的平衡中相應的變化,經濟現象的變化相關的經濟變數一次(而不是連續的動作),前後對比。是比較經濟的變化的開始和結束的過程中,不涉及過渡期的情況下,具體變化的過程本身,其實,只有建立了獨立的變數和它們各自對應的平衡值嗎?因變數進行比較。
動態分析(動態分析),分析經濟變化,包括一段時間的過程中,經濟總量在變化的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的整體變化,分析有關的實際過程,彼此限制關系,和他們在每個時間點的變化率,等。這種分析考察時間因素和經濟現象的變化看作為一個連續的過程。

在微觀經濟學,都個別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平衡分析,個別廠商的價格,產量平衡分析,使用的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動態分析一直進展不大,在微觀經濟學中,只有這樣的研究在蛛網定理(蜘蛛網定理),局部均衡的基礎上,動態分析方法。宏觀經濟學,主要用於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本書中使用的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它的後繼者,長期和動態的主要方面,如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的貢獻。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不同的研究對象: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是一個單一的經濟單位,如家庭,製造商。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J·亨德森),恆基兆業說:「優化行為,如個別單位的家庭和製造商奠定了基礎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研究整個經濟運行方式的法律,作為一個經濟研究整體而言,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森說,宏觀經濟學的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夏皮羅)強調,「宏觀經濟學經濟行為的分析,」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調查國民經濟的整體利益。 「
2,要解決的問題是不同的:
微觀經濟學的資源分配來解決這個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效力。宏觀經濟學把分配資源的前提下,研究在社會背景下,為了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不同的研究方法: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的使用量的分析如何確定個人價值?經濟變數。綜合分析宏觀經濟,經濟變數決定的,反映了整個經濟運行的變化,他們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共包括兩類,一類是的量的總和,和其他的平均金額,因此,宏觀經濟,也被稱為「總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的基本假設如下:
微觀經濟學市場出清,完全理性的,全面的「看不見的手」可以自由調整,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宏觀經濟假設,市場機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來調節經濟的「看得見的手」來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不同的中心理論的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15],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包括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Ⅳ 微觀經濟學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後,羅賓遜和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提出了企業均衡理論。其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企業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


綜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和整個理論,? 分析總是圍繞著價格這個核心問題,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也被稱為 "價格理論及其應用"。微觀經濟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後,羅賓遜和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提出了企業均衡理論。這標志著微觀經濟體系的最終建立,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企業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Ⅵ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μικρο」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Ⅶ 那個,微觀經濟學中,短期和長期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長期是生產要素(包括量和種類)可以變化,而短期中,生產要素的種類是不能變化的。

宏觀經濟學中的短期和長期主要是看價格是黏性的還是具有伸縮性的,即所謂的價格和工資剛性,不能及時調整,產出受需求影響而波動,這就是短期;如果價格具有伸縮性,以及實際產出處於充分就業產出水平狀態,不受需求變動的影響,需求變動只會引起價格的波動,就認為是長期。

(7)微觀經濟中的考察時間是什麼擴展閱讀: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不同

1、解決的問題不同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2、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3、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市場經濟通過「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Ⅷ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這兩本書分別是從大幾開始學的謝謝啦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這兩本書,一般在大一下學期先學習微觀經濟學,大二上學期再學習宏觀經濟學;也有的在大一下兩本書一起學完的。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Ⅸ 微觀經濟學研究什麼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

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個體(如個人,家庭,企業等)的經濟行為(如決策,選擇,目的)及其相互影響
微觀經濟學mppl,是什麼意思
同學 你的輸入有問題 MPL曲線 分別的意思是AP---平均產量,MP---邊際產量,L---勞動

AP(L)---勞動的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MP(L)---勞動的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微觀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構成部分。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

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 *** 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層次,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作出最優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以最優的經濟決策取得最大利潤。

第二層次,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是作為某一市場中消費者和生產者(需求和供給雙方)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的條件下,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三層次,分析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又要取決於所有單個市場(如產品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的共同作用。

微觀經濟學的對象是經濟個體,包括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廠商、單個行業、單個市場等。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單個的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的廠商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分配於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獲取最大的利潤;單個市場的價格如何決定等經濟個體的經濟行為。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5分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穿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我們學的一般都是高鴻業著作的,有好幾版呢,可以看看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分別都研究什麼?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總量是如何決定及其相互關系。它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已經配置到各個生產部門和企業的經濟資源總量的使用情況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總產量(國民收入)或就業量;二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總供求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三是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與經濟周期及經濟增長的關系。它又稱為國民收入決定論或收入分析。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等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有時也被稱為價格理論(Price Theory),主要研究個體消費者,企業,或者產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生產和收入分配。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微觀經濟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更多>>

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海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麼?
答案是A

補充: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有時也被稱為價格理論(Price訂Theory),主要研究個體消費者,企業,或者產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生產和收入分配。
微觀經濟學研究內容包括?
第一層次,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作出最優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以最優的經濟決策取得最大利潤。

第二層次,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是作為某一市場中消費者和生產者(需求和供給雙方)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的條件下,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三層次,分析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又要取決於所有單個市場(如產品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的共同作用。

C

Ⅹ 微觀經濟學簡介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中的考察時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利事業發展中心是干什麼的 瀏覽:43
健康知識普及講座流程包括哪些 瀏覽:986
如何做到身心健康英文 瀏覽:127
晚上哪個頻道講愛情 瀏覽:220
用的故事和是什麼的嗎 瀏覽:385
輔助功能怎麼設置健康碼 瀏覽:650
幸福智慧課的感悟怎麼寫 瀏覽:161
一本故事書第一天讀多少天 瀏覽:503
健康的乳暈是什麼顏色 瀏覽:421
婚姻期間欠款離婚後去哪裡開證明 瀏覽:148
愛情里什麼都需要花錢嗎 瀏覽:629
天天向上的故事是什麼 瀏覽:41
如何與主持人溝通愛情的故事 瀏覽:51
窮大叔遇到美女富婆什麼電影 瀏覽:465
男性辦理健康證血脂正常值是多少 瀏覽:479
胡夏話劇里我的愛情在哪裡視頻 瀏覽:163
佛教怎麼獲得婚姻 瀏覽:966
抖音上全是美女但不想看怎麼辦 瀏覽:753
家人說沒得幸福感要怎麼回復 瀏覽:322
公務員事業單位為什麼不存在辭退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