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是如何應對房地產泡沫經濟的
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過程,給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日本房產尤其是首府東京的房產在泡沫產生和恢復的過程中有沒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呢?
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在建設過程中,在一開始就提前預判,以產業分散布局和便捷的交通等方式有效防止了房價集中上漲。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因綜合原因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巨大房地產泡沫,但在政府及時有效的控制下,房價非正常飆升得到了抑制。
分散城市功能,避免人口過分集中
分散城市功能,避免大量人口向某一或某些核心、次核心城市聚集,從而控制房價集中上漲。在東京都市內,由於新宿、池袋等次中心地區的建設,東京都原有核心城區的人口和住房壓力得到分散,避免了房價集中上漲。而在東京城市圈內,政府對橫濱、川崎、八王子等15個衛星城進行了不同的城市功能規劃,各個衛星城因具備一定獨立的產業和經濟基礎而避免人口過度集中,當地民眾可以就近擇業和定居,並不會特別嚮往核心或次核心城市,有效緩解因人口集聚而產生的房價地價壓力。
交通便捷,為購房者提供更多選擇
便捷的交通分散了人們的居住地,從而間接對特定地區房價產生抑製作用。目前,東京都市圈內擁有近萬公里的軌道交通,其中郊區鐵路2000多公里。與此同時,在各條鐵路沿線站點,大量的停車場建設保證了人們出行的便利。現在,東京平均軌道交通網密度達到約每平方公里300米,在東京都內的23區更達到每平方公里1010米。便捷的交通讓民眾對居住地的選擇不再單一,大量工薪族在交通保障下有積極性購買遠郊有升值潛力的廉價房,間接對核心、次核心城市房價起到抑製作用。
面對泡沫,政府及時有效地管控
在面對房地產泡沫時,政府及時有效的管控措施尤為重要。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房價在日元大幅度升值和政府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大幅上漲。短短幾年內,東京地價市值上漲至相當於整個美國的地價,房地產泡沫到了一觸即破的危險境地。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大藏省(該省主管財政、金融和稅收,至2000年取消)於1990年3月27日發布「金融機構不動產融資總量限制」的通知,開始對房地產融資進行限制。這一被稱為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火擎」的管制措施對抑制房價上漲產生了顯著效果。自此以後,日本各大銀行開始大幅度減少發放有關房地產的貸款規模,提高貸款利率,並開始徵收地價稅。1991年以後,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地價開始明顯下降,目前日本的住宅價格還不到泡沫時期的一半。
2. 85年日本經濟怎麼了後來怎麼復甦的
上世紀末日本經濟衰退的真正原因 甘修康 現在,有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導演的「廣場飯店協議」是導致日本在上世紀末陷入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此對美提出的「人民幣升值」的要求格外警惕,以為是美將遏制日本的故伎在中國身上重施一遍,以此陰謀結束中國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因此國內甚而國外呼籲政府對美說不的聲音極高。
1989年泡抹爆發前,日本的企業有能力收夠洛克菲勒大廈,日本企業在當時的地位可見一斑,而1989年之後,日本經濟開始走向衰退,盡管有政府措施錯誤,日本金融體系存在一些問題之外,日元大幅度升值帶來的副作用有很大的影響。日本的企業科學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高,生產效率在世界上依然出色,但從整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日本的經濟處於比較低迷的階段。中小企業在日本經濟的比重依然不少,在中小企業就業的人口.比重依然很大,這一部分的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這些企業面對這些問題只有採取關門倒閉、轉移海外等措施。而大企業在日圓升值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優勢,但是大企業新創造的價值並不可以彌補中小企業的大損失。
3. 二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格多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681931/answer/126341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簡單回顧一下戰後至今日本經濟史:戰後復興期(1946—1955),高速增長期(1956—1973),低速增長期(1974—1990),長期蕭條期(1991—2001),緩慢增長期(2002—至今)。這個劃分雖然比較粗放,但大致也能勾勒出戰後日本發展軌跡。
戰後復興期,日本實行經濟民主化三大改革: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及禁止獨占,勞動民主化。工業生產上實施傾斜生產方式:在資金原料能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重點發展煤炭,生產的煤炭重點供應鋼鐵業,增產的鋼鐵反饋煤炭業,以此為杠桿,帶動國民經濟發展。但論這一時期推動日本經濟迅速恢復的根本原因,還得數朝鮮戰爭和美國援助,日本人稱之為「朝鮮戰爭特需景氣」。美國在日本的戰爭特需采購從第一年的卡車到第二年的汽車零部件再到第三年的武器,日本的出口業正是發跡於此。
高速增長期,提一個人,大來佐武郎,1954年他提出「大來設想」,主張以加工貿易(進口原料能源,出口工礦製成品和設備)發展經濟,受到廣泛認同也為政府接受,「貿易立國」就成為日本的基本國策。此間的日本先後經歷了「神武神氣」、「岩戶神氣」、「伊奘諾神氣」,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1955年的日本為中進國,還不是工業化國家,但這個時期的日本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全國上下彌漫著工業品的味道,三種神器(黑白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新三種神器(彩色電視機、空調、汽車)就誕生於此。中國早些年的「四大件」跟這個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日本將國強與民富處理地很好,1960年,時任首相池田勇人發布「國民經濟收入倍增計劃」,規定GDP年均增速為7.8%,人均國民收入增速為6.9%,眼光相當長遠。
低速增長期,這是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的時期。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暴露了日本經濟的脆弱,過度依賴資源和能源。以水俁病為代表的四大公害病逼迫日本人反思經濟發展方式的得與失。龐大的順差引來了無數的貿易摩擦和指責。說句題外話:現在的中國像極了當時的日本。在這個背景下,1981年,鈴木善幸在其施政演說中強調,「科學技術是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由此「科技立國」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日本的半導體、計算機、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節能技術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起。此時的日本GDP增速在5%左右,與同時期其他發達國家的3%相比,已是高速。
長期蕭條期,日本的噩夢,至今都還沒醒過來,這就是」失去的十年「。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西德等五個工業發達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於紐約的廣場飯店秘密會晤後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元、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的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國內的股市、房地產價格大幅增長,加速上揚,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最高點38915.87日元,此後開始下跌。1990年10月1日(黑色星期一),股價跌破2萬日元,市值蒸發270萬億日元,黑色星期一敲響了日本泡沫經濟的喪鍾,走向崩潰。
實際上我對於,單單一個協議,一項金融政策就導致了一個國家經濟的崩潰,是抱有疑義的,但貌似學界很多人就是這么認為。這就是非理性繁榮?在沒有理性的環境里,希特勒就可以輕而易舉發動一場世界大戰,而這與民族與國度無關。
緩慢增長期,這個爭議比較大,有學者認為現在的日本仍處於失去的日子裡,也有人認為日本已經漸漸走出陰霾,莫衷一是。新世紀的日本GDP增速保持在2%左右。這十年中值得一提的人,非小泉純一郎莫屬。在中國,小泉往往是輿論批評的焦點,但在日本,他可是國民偶像少婦殺手。從01年到06年在任的1980天里,小泉大力改革,包括財政行政和社會改革,影響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全世界也給予了小泉以及日本最大的關注。小泉之後,再無小泉。
4. 日本樓市泡沫後怎樣恢復
最近剛好在研究人民幣的匯率......然後找到一些關於日本當年經濟狀況的消息......發上來吧... 現在很多國人都很關心人民幣升值這個話題,但又不了解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真正意圖何在,現在鄙人就此淺薄的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相信大家對80年代的「日本經濟衰退」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衛戰」吧!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國際投機集團「美國索羅斯財團」搞的,但是,你就沒有想過它背後難道就沒有美國政府的支持了嗎?下面,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你就會明白了。 從1980開始的,特別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國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間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一半!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其它國家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歡呼:只要超過美國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復「正常國家」了!美國人沒有吭聲。按理說,日本還是美國的盟國,其經濟也是美國扶持起來的,美國也沒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戰時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 90年代)。美國也不可能對盟國日本使用「顛覆性煽動」,眼看著美國是阻擋不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國都在興奮的期待著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那個「歷史性時刻」!日本企業更加瘋狂,美國經濟的象徵——洛克菲勒廣場被日本人買下了!美國的精神象徵——好萊塢被日本人買了!美國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國人民的榮耀感在急劇下滑,民間開始蔓延仇日情緒。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國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發生了,1985年美國拉攏其它五國(7國集團)逼迫日本簽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實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過度」干預外匯市場。日本當時手頭有充足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日本央行干預,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勢的太監。美國駐軍、政治滲透、連憲法都是美國人幫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簽廣場協議都不可能。 日本最後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至1988年初. 美國要求日元升值。根據協議推高日元,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時的1美元兌160日元。由於美國里根政府堅持認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過口頭干預等形式繼續推高日元。這樣,到1988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進一步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 美國人滿足了嗎?沒有。接著看下去,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 左右的日元升值,當時的日元匯率大致在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據美國政府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100日元。以後,由於柯林頓政府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系採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麼?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一賣一買中凈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國。美國人民勝利了!成功的擊退了日本的經濟進攻!我們可以從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後,日本和美國的GDP之比重新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 可能有些網友還是沒有明白,日元升值怎麼啦?跟我們的談論有什麼關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國對日本的一次經濟阻擊戰!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發展財富大轉移到了美國去了。 下面我給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設我是美國財團,我當然知道1985會發生什麼,假設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億美元兌換成24000億日元,進入日本市場,購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日本經濟的蓬勃導致股市和房地產發瘋一樣的上漲,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日元開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產假設我已經賺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設了),那就是48000億日元。這時,日元升值到1:120. 我把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在一年中拋售完,然後兌換回美元,那麼,就是400億美元!在5年時間中,我凈賺300億美元!(還是最低假設)。那麼日本呢?突然離開的巨額外資就導致了日本經濟的崩潰!經濟學用詞叫「泡沫經濟破滅」。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而我連本帶利的400億美元回到美國,你想一想,美國經濟能不旺盛嗎?!!日本「失去的十年」,卻正是美國「興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只是美國財團中的一個,其它財團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設還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像美國在這場經濟戰爭的勝利中,到底從日本颳走了多少財富? 美國賺夠了,日元現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堅挺依然和30年前一樣!美元暫時性的貶值,並沒有損害到美元的國際地位。這場美日的經濟戰爭,以美國完勝而告終!! 美國人玩上癮了。1998年,同樣的手法在東南亞四小龍四小虎身上又來了一次,這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唯一不同的,這次不需要廣場協議了。因為亞洲這些小虎小龍的外匯儲備們直接阻擊就可以大獲全勝!
5. 日本作為二戰中的戰敗國,憑借美國的幫助,經濟是如何恢復的
二戰後,日本遍地廢墟,經濟水平跌落谷底。後來,這個戰敗國抓住了朝鮮戰爭的窗口期, 在美國扶持下,日本的經濟是復甦了,為了防備共產主義擴張,美國也允許日本政府組建警備武裝,以應付日本國內高漲的民眾運動。
6. 日本地產泡沫是如何消除的
日本至今都還沒有走出20餘年前那場房地產泡沫的陰影。今天我們在此做一個總結以期真實地還原當年的那段瘋狂。雖然中國目前不可能發生那樣的情況,但人類的貪婪所導致的「市場的均衡是短暫的」這一點是一致的。 日本房地產泡沫的特徵:2007年底,六大城市土地價格僅相當於1991年高點的27.7%。絕對價格也只相當於25年前,也即1982年的水平; 三、房地產泡沫期間的調控政策 在泡沫期間,日本政府主要從土地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個方向進行調控。土地政策調控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助長了房價的上漲。貨幣政策中的利率政策和不動產貸款總量控制政策效果顯著。1、土地政策 日本政府1987年開始意識到房地產泡沫的問題,開始有意識的通過土地政策來抑制土地價格上漲。如下圖所示:到1991年為止,主要出台了六個方面的政策。這些政策總體是非常失敗的。 2、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包括調整利息和控制貸款兩個方面:提高利息:在日本房地產泡沫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里,銀行基準利率都維持在2.5%的超低水平,直到1989年5月,日本銀行開始加息。此後的15個月內,日本銀行連續5次加息,將基準利率提高到6%; 控制貸款:在加息的同時,1990年3月大藏省推出了不動產貸款總量控制政策,即規定銀行對不動產貸款時,增長率不能超過其貸款總量增長率。 四、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從表面上來看,在直接融資縮減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突然剛性收縮,企業破產猛然增加,導致內外融資環境惡化,導致土地的有效需求減少;而企業破產增加,企業前期購買土地量的72%左右被迫出售而重回市場,導致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發生扭轉,不斷減少的貨幣去追逐猛然增加的土地,土地價格因而下降。金融加速器的逆作用加劇了土地價格下降。這是房地產泡沫破滅的直接原因。更深層次來看,與前兩次價格暴漲不同,1986-1991年的這輪價格暴漲缺乏住宅基本需求的支撐:土地價格的上漲離不開居民的基本住宅需求,這取決於人口數量、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的區域結構。但是到1992年,這些因素已無法支撐高漲的土地價格。1、直接原因: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關系發生逆轉 (1)初始原因:內外融資環境極度惡化,企業在1991年的土地購買量縮減64% 股市下滑,1990年後,直接融資額按50%的速度縮減; 不動產貸款總量限制政策導致銀行貸款同比縮減85%,由9.5萬億日元降至1.4萬億日元; 1991年,破產企業增加,破產企業負債總額增長5.7倍,由1.2萬億日元升至8萬億日元; 外部融資(新增不動產貸款+直接融資)與倒閉企業負債總額的差額由1989年的35.2萬億日元,下降到1991年的0.8萬億日元,到1992年變成了-1.6萬億日元。企業所面臨的惡劣的內外融資環境不言而喻。控制貸款政策效果非常顯著,房地產貸款增長率由1989年的30.3%,突然下降到1990年底的3.5%,成為了房地產泡沫破滅的誘導因素之一。 由於內外融資環境極度惡化,企業購買土地的能力和積極性顯著下降:1990年日本非金融法人企業購買了12.43萬億日元的土地,但1991年的土地購買額僅4.46萬億日元,同比縮減64%。企業購買量占居民土地出售量的比重由70%下降到45%。(2)決定性因素:被作為資產保有而囤積的土地在短期內進入市場 企業由土地的凈買入方轉變為土地的凈賣出方,成為了捅破房地產泡沫的決定性因素。股票和土地的擔保價值隨著兩者的價格下降而下降。這導致企業凈值下降,企業被迫提前償還貸款; 企業被迫出讓股票,土地等資產以避免破產,與此同時大量的破產企業之前所抵押的土地,被銀行強制性變現。而金融加速器機制加速了這一進程; 前期被企業大量囤積的土地被迫投放市場。如下圖所示:從1993年企業由土地的凈買入方變成了凈賣出方,到1998年,日本企業將佔1985-1992年購入土地額的55%,購入土地面積的72%。 五、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政府採取的政策 1、泡沫的代價 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破滅,日本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根據瑞穗證券的數據統計,1992-2004年:日本企業和銀行處理泡沫經濟的成本約208萬億日元,年均處理成本佔GDP的比重高達3.5%。日本的實質年均GDP增長率不足0.3%; 日本法人企業經常利潤累計374.4萬億日元,特別損益-特別利潤累計111.3萬億日元,扣除有關稅收後凈利潤70萬億日元,年均5.4萬億日元,年均銷售凈利潤僅率0.4%; 日本銀行累計利潤86.4萬億日元,壞賬處理損失累計額96.4萬億日元,凈損失10萬億日元。 2、泡沫破滅後日本政府採取的外匯政策 如下圖所示,泡沫破滅之後,日元繼續升值,1995年4月底達到最高點84.3日元兌1美元。與之相對應的是,日元計價的出口額同比下降。日本經濟增長幾乎停滯。1995年,日美之間簽訂了反廣場協議,允許日本政府幹預日元匯率。此後日元加速貶值,日本出口(日元計價)逐漸恢復,對於扭轉日本經濟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日本房地產泡沫的啟示 1、中國房地產不會發生日本式的泡沫 中國房地產不會發生日本式的泡沫,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城市化進程」。85年,日本房地產價格開始上漲的時候,其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76.7%,城市化進程已經接近尾聲;而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僅為45%,城市化進程正在處於加速階段。(詳請請參閱2008年7月18日的《中國當代房地產研究專題之一—城市化、人口流動與房價》)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房價,尤其是核心城市房價總體會快速上漲。這正是日本當年「土地神話」的原因。因此,當年日本在城市化進程尾聲的房價大幅上漲是極其不正常的,其泡沫的破滅只是時間的問題。截止到2006年,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的房價漲幅總體並沒有顯著超越35個重點城市的平均漲幅。從城市化規律來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城市化率還未突破50%,城市化總人口的流動還主要是以從農村進入大城市為主,人口流動從小城市進入大城市為主的階段(城市化率突破50%)還沒到來,因而城市間房價漲幅差異不是十分顯著。 我們認為,中國城市化總體每年還將繼續快速提高;農村進入城市為主導階段即將結束,未來人口流動將依次進入以小城市進入大城市為主導階段、以大城市郊區化為主導階段和以都市圈為主導階段;按照城市化的國際規律,我們認為未來三大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尤其是這些核心城市郊區的房價相對會有更大的潛力。因此中國城市的房價總體是處於上漲過程中的,緊縮性政策導致的房價回調只能是短期的。2、本幣升值並不一定導致房地產價格上漲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日本當年的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和日元升值有著緊密的關聯。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從國際比較來看,85年「廣場協議」後,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均對美元升值,1988年與1985年相比,主要貨幣的升值幅度分別為:德國馬克70.5%,法國法郎50.8%,義大利里拉46.7%,英國英鎊37.2%,加拿大元近11%。比較來看,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達86.1%。而這些國家並沒有發生像日本那樣嚴重的泡沫經濟。這說明,「廣場協議」與日本的泡沫經濟並無必然聯系。可以說,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根源在其內部。就中國來看,現在人民幣依然在而且還會繼續升值,而股票和房地產卻早已下跌。因此,本幣升值並不一定導致房地產價格上漲。本幣升值也只是為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提供了充裕資金的可能,房地產價格的最終上漲還需要市場一致預期上漲這一重要條件。所謂的「升值不止,行情不斷」更是表面的片面之言。3、市場的均衡是短暫的頂 點 財 經 人是理性的,更是貪婪的。當市場的均衡一旦被打破,若沒有有效的調控措施,市場會加速上漲或下跌:日本當年,人們形成了土地上漲的預期,市場的參與者都在瘋狂地追逐著土地:銀行的行為扭曲了;企業的行為扭曲了;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民眾的行為也發生了極大的扭曲:當年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漲,日本民眾為了逐利,不惜壓縮消費甚至節衣縮食以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壓縮消費的一個結果就是:86年日本的CPI居然還出現了負數; 日本當年泡沫捅破之後,市場的參與者也都在瘋狂了拋售土地,引致了市場巨幅的慘重下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雖然不會發生日本當年那樣的情況,但就市場的均衡而言,確有幾分神似: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市場的參與者忽然都一致看好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前景,居民在囤房,地產公司在囤地。市場的均衡被打破,房價猛烈上漲; 而今,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下,市場的參與者都預期房價要調整,開發商在降價,居民在觀望。市場的均衡同樣被打破。房價已經在開始下降。但市場預期房價還將不斷下降。而政府認為還需要繼續宏觀調控,還沒出手。
7. 日本是如何治理泡沫經濟的
日本經濟走出衰退的路徑探索
日本經濟問題的出路不是如何調整宏觀政策,而是如何改革微觀和結構性的政策。可以說,結構性改革,或者說制度性改革是日本經濟的惟一出路。
1.加大經濟結構調整
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徵。日本學者宮崎義一(1992)認為,日本的這次經濟波動不同於以往的單純以需求為制約因素的景氣波動,而是以金融因素為先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交織在一起的結構性經濟蕭條,他將其稱之為「復合蕭條」。因此,從中長期看,要使日本經濟真正走上自主增長的良性軌道並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不能只靠經濟政策的調節,而要靠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制度創新,從根本上解決結構問題。在各種結構性矛盾不斷暴露並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應著眼於完善長期經濟發展的結構、制度性條件,開始社會經濟的結構改革。一國的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關繫到該國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的提高,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對投資的信心。日本政府應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使之成為帶動其它產業和拉動日本經濟恢復的主要動力。
2.改革日本現有的經濟體制,積極引進新的制度因素
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之所以落後於美國,除了日本企業在以信息為代表的高科技方面不敵美國外,更為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社會和企業的一些傳統做法已經成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因此,需要改革日本現有的經濟體制,引入新的制度因素,促進經濟發展。具體包括:①政府幹預需要逐步減少,產業政策的作用進一步縮小。②鼓勵民間投資,為企業自主投資提供寬松的環境。③推進金融制度改革,大力發展證券市場,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主銀行制度應逐步向商業化運作轉變。④改革日本式企業經營方式,改革公司治理結構,引入競爭機制。解除終身僱傭制,變年功序列制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
3.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
一國經濟增長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內在支撐機制。在日本目前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將出口和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相結合才是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關鍵。日本政府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公眾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8. 日本泡沫經濟後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的哪些行業吃香
泡沫經濟之後面臨產業升級,傳統的製造業已經不適合生存,通常會進行市場化的轉移和升級。第三產業很難堅持,需要科技含量技術含量的升級。第二產業會突出。通常我們說的是工業化。就是產生新型的製造業。其他你網路查詢。
9. 日本為應對90年代經濟危機採取了哪些措施100字以上
1.調整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是經濟總量的物質增長、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結構及經濟制度的改進共同作用和發展的一個全面過程,日本的泡沫經濟表面上是資產膨脹的結果,但其根本原因還在於經濟結構的失衡與調節的滯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投資結構的失衡以及銀行、企業制度等多方面存在問題和不完善。日本進入九十年代後主導產業缺位, 傳統產業又轉換不及時且躍遷不到位在產業結構方面,故要注重調整和改革經濟結構,逐步走上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道路,使產業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化和高級化,政府大力鼓勵和發展新興產業 2.改革「日本式」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的先進與落後是決定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由於過分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作用,而使市場的作用被削弱。政府迫切需要制定出有利於企業自主投資的鼓勵措施,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經濟結構的調整也要求解除終身僱傭,變年功序列制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3.經濟政策目標的調整。長期以來日本的經濟增長都是嚴重依賴外需的,然而以外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向具有明顯的外部性,而真正的經濟增長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內在支撐機制。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勢下,將出口與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相結合才是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關鍵。政府應該把促進與民間收人相適應的民間消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重新喚起國民的信心。 4.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重視基礎研究與開發, 佔領高技術領域5.化解和防範金融風險 當今的市場經濟是以金融業為核心和支柱的, 高新技術要想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 新興產業要想發展壯大, 離不開金融業這個強大後盾的支撐。10.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