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1933年美國什麼經濟困難

1933年美國什麼經濟困難

發布時間:2023-02-18 04:06:50

『壹』 1933年美國經濟大危機,實施了什麼政策

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國總統後,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經濟危機,並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他的「大膽實驗」。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co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後,有25萬僱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貳』 美國經濟危機是哪一年

美國經濟危機是1929到1933年。1929到1933年美國工業生產在1929年6月達到最高峰,10月間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漸衰落下去。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浪濤波及到一切市場經濟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交易所也相繼破產。1929年秋季證券交易所的破產是其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

經濟危機的含義

經濟危機Economic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在資本主義的條件下產生的因生產相對過剩而造成的危機。其特徵是商品大量積壓、企業倒閉、失業大幅度增加、信用崩潰、物價大跌。是生產無序所造成的。

『叄』 1929~1933年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一、特點:

1、范圍廣。由於美國是當時資本主義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又是最大的債權國,美國經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和世界市場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2、持續時間長。從1929~1933年,持續四年之久。

3、破壞性特別大。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l/3以上,國際貿易額減少2/3,失業人數更是高達3000萬以上。甚至在危機過後也不見經濟的復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此一蹶不振。

二、影響:

1、從局部看,經濟危機必然激化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各國政壇丑聞迭出,政府信譽掃地;而廣大人民由於失業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對本國政府強烈不滿,示威、遊行和罷工斗爭不斷,階級矛盾空前尖銳;法西斯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促使社會更加動盪不安。

2、從整體看,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改善本國經濟形勢,一方面設置關稅壁壘以限制進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各國為盡快擺脫困境,還進一步加強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運動持續高漲,國際關系日趨緊張,世界局勢危機四伏。

基本方式:民主的經濟改革方式和法西斯專政的專制獨裁方式。

三、其特徵:

1、前者的特徵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美國生產關系進行局部上的改變,以使其適應社會生產的需要,他維護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同時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2、後者的特徵是建立法西斯極端專制統治,使國民經濟走上軍事化道路,對內獨裁,對外擴軍備戰。

四、影響:

1、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次,由於經濟的恢復,使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人們對美國國家的信心,從而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國家對經濟加強干預的政策,加強了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它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許多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並且為後來戰勝法西斯侵略勢力作了經濟等方面的准備。

3、後者使整個國家走上了獨裁和軍事擴張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全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

『肆』 美國「大蕭條」(1929到1933)的原因

經濟大蕭條的成因:
一、20世紀20年代的「經濟泡沫」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之下,美國政府通過股票、債券等「經濟泡沫」振興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倒退的大環境下,美國經濟逆流而上,創造了資本主義經濟史上的奇跡。從1923年到1929年秋,美國的年生存率增長都達到4%。發家致富成為美國人觸手可及的夢想,投資活動受到美國人的青睞,似乎在美國只要有理想就能夠發達,這就是所謂的「美國夢」。
二、農業長期處於不景氣
雖然在短期間美國靠著經濟泡沫成就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但背後其實暗流涌動。工業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但卻沒有兼顧農業發展。1919年,美國農業的收入占國民收入的16%,但由於工業過於發達,許多在工廠工作的年輕人收入甚至遠比農場主要高,10年間農業生產力大量流失,1929年時美國農業的產值只佔全部國民收入的8.8%,當時的農民收入只有當時美國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三、工業內部增長不均衡
事實上,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工業內部增長也非常不均衡。新興工業集中了大部分的生產力,而采礦、造船等傳統工業部門卻開公不足,部分企業還出現了減產危機。除了部分新興工業外,大部分傳統工業的的發展都不樂觀,大批工人失業。大財團又趁虛而入,開始了收購潮。當時美國的國民收入有三分之一都被占總人口5%的富人擁有,而一半以上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僅能解決溫飽,五分之一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與美國強大的生產力相對,大部分美國人的購買力卻日益下降。種種跡象表明,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到來。

『伍』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及措施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包括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87年美國股災、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面對危機,美國政府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經濟、挽救國家。
(一)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美國經濟「大蕭條」起始於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盤,10月29日被拋售的股票就達1638萬股,當月美國股市市值便有260億美元化為烏有,損失比「二戰」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多5倍。3年間,美國股市暴跌85%,失業率高企,平均為18.8%。期間,美國GDP呈下降趨勢,從1929年的3147億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億美元,5年間下降了24%。消費價格指數也一直呈下降趨勢,1933年的GPI與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對經濟大蕭條,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後,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一是羅斯福的新政從整頓金融入手,加強金融立法。在被稱為「百日新政」期間制訂的15項重要立法中,有關金融的法律就佔了1/3。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羅斯福政府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三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機
在美國,石油危機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業生產下降15.1%,其中建築、汽車、鋼鐵三大支柱產業受打擊尤為嚴重。固定資本投資共縮減23.6%,企業設備投資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業和銀行倒閉均創下「二戰」後的歷史紀錄;失業率高達9.1%,失業人數達825萬;道瓊斯指數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達41.9%。與危機相伴的則是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1974年美國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面對石油危機,美國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國內石油政策,大大加強了對石油資源、生產、供應、銷售和市場的控制,加強對外國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國際上,美國倡議召開石油消費國會議,決定成立成立國際能源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其成員國建立應急石油儲備或稱戰略石油儲備;協調突發事件引起石油供應中斷時成員國之間的石油調配問題。
(三)1987年美國股災
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指出下跌508點,跌幅為22.6%,當日全國損失5000億美元。這一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損失5600億美元,是1929年「大蕭條」時跌去市值總額的兩倍。
美國政府為抵抗「泡沫」崩潰的洪流,刺激經濟增長,一是開始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擴張財政政策,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刺激經濟增長。二是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銀行的貼現率,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
(四) 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術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遭遇重挫,指出不斷下滑,網路「泡沫」危機全面爆發。當年9月21日,納指迅速跌至1088點,創下3年來的最低紀錄,與2000年3月10日的歷史高峰相比,跌幅高達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來,美國已有100多家網路公司宣告倒閉,造成近萬餘人失業。就像傾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從2001年到2002年,互聯網業的危機很快波及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電信製造業和運營業。許多通信企業股票下跌,盈利狀況惡化,紛紛宣布裁員,整個信息通信產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為重災區。
為了避免網路「泡沫」危機拖累美國經濟,美財政當局和美聯儲當時採取了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製造業、房地產為龍頭的產業很快重新帶起經濟這匹「馬車」。所以,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並未受到太大沖擊,振盪下跌之後較快恢復了生機,2003年年初開始觸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復到之前的繁榮。
(五)美國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標志著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開始。4月4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4月24日,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由此,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開始全面爆發。截至2008年年初,美國次貸市場規模大約8500億美元。
針對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聯儲2008年初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二是採取降息政策;三是採取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即定期招標工具,並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四是美聯儲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租金,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五是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六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陸』 美國歷史上的的金融危機是哪一年是如何產生的

閱讀全文

與1933年美國什麼經濟困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問你現在在哪裡上班 瀏覽:547
當前如何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瀏覽:559
支付寶的八品健康橙碼怎麼變綠碼 瀏覽:861
如何看待24小時經濟 瀏覽:882
錢江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社區 瀏覽:699
經濟空心怎麼辦 瀏覽:412
婚姻證件怎麼辦理 瀏覽:996
事業不太好犯什麼 瀏覽:694
婚姻登記公序良俗有哪些例子 瀏覽:174
技術型數字經濟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862
0605愛情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913
婚姻中窮家庭的女人是怎麼樣的 瀏覽:991
事業單位考試懷疑分錯了怎麼查 瀏覽:622
心酸的婚姻是什麼 瀏覽:801
沒有經濟收入如何形容 瀏覽:784
天津幸福花在哪門票多少錢 瀏覽:964
王者經濟低的時候怎麼辦 瀏覽:538
愛情什麼是依賴感 瀏覽:762
非常完美女生怎麼對待男生 瀏覽:724
93年的男孩今年婚姻狀況如何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