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赤字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財政赤字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的財政赤字始於改革開放的1979年,當時赤字規模較小。自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後財政赤字的規模急驟擴大,從1994-1997年每年600億左右增至1998年的1460億元,1999年的1803億元,2000年的2533億,2001年的2598億元,2002年的3098億(預算數)。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接近國際警戒線3%。
按一般邏輯,財政收支是經濟發展的綜合顯示器,經濟好轉理應促使財政狀況改善。但時至1997年,改革以後我國財政已連續近20個年度出現財政赤字,而且何時能消滅赤字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一方面是舊問題和某些新的失誤的影響所造成,另一方面,則屬於在體制變動、經濟調整和發展當中不得不為之的因素。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財政赤字與經濟狀況不良聯系起來。
1980年之後,政府每年都在預算中主動打赤字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預算約束軟化、政府職能過大、經濟效益低下、通貨膨脹、妨礙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等問題。但總的來說,財政赤字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如果不這樣,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和經濟調整、穩定、發展措施,就難以出台。比如,1998年以來政府執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以赤字擴大支出規模的,首先,我國絕大部分赤字支出都是用於為民間部門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基礎設施的投資,這有別於多數國家的一般情況。其次,我國目前的經濟運行處於低谷時期,由於經濟衰退引起的周期性赤字不會排擠民間投資,反而有利於拉動民間投資,啟動內需,使經濟盡快復甦。
『貳』 對我國財政赤字的看法
財政赤字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的財政赤字始於改革開放的1979年,當時赤字規模較小。自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後財政赤字的規模急驟擴大,從1994-1997年每年600億左右增至1998年的1460億元,1999年的1803億元,2000年的2533億,2001年的2598億元,2002年的3098億(預算數)。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接近國際警戒線3%。
按一般邏輯,財政收支是經濟發展的綜合顯示器,經濟好轉理應促使財政狀況改善。但時至1997年,改革以後我國財政已連續近20個年度出現財政赤字,而且何時能消滅赤字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一方面是舊問題和某些新的失誤的影響所造成,另一方面,則屬於在體制變動、經濟調整和發展當中不得不為之的因素。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財政赤字與經濟狀況不良聯系起來。
1980年之後,政府每年都在預算中主動打赤字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預算約束軟化、政府職能過大、經濟效益低下、通貨膨脹、妨礙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等問題。但總的來說,財政赤字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如果不這樣,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和經濟調整、穩定、發展措施,就難以出台。比如,1998年以來政府執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以赤字擴大支出規模的,首先,我國絕大部分赤字支出都是用於為民間部門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基礎設施的投資,這有別於多數國家的一般情況。其次,我國目前的經濟運行處於低谷時期,由於經濟衰退引起的周期性赤字不會排擠民間投資,反而有利於拉動民間投資,啟動內需,使經濟盡快復甦。
(二)我國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
在我國傳統體制下, 由於不存在財政結余,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主要是通過向銀行透支來解決的。從1979年開始,由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末期隱藏的財政困難和改革之後逐年增加的財政赤字,中國不得不恢復了對外借債,1981年之後,又開始舉借內債,,從那時起,中國的國債規模便開始不斷膨脹。從1991年開始,為了彌補日益增加的赤字數額,國債首次突破200億大關。在1994年政府明確規定財政赤字不得向銀行透支或不得用銀行的借款來彌補的制度之後,國債的發行成為彌補財政赤字和債務還本付息的唯一手段,導致年度國債發行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國債發行從1979年的35.31億元上升到2000年的4180.1億元,而且國債余額的年增長率遠大於同期的GDP年增長率。國債發行規模的擴大還導致了國債發行中還本付息數額所佔比例的大幅上升,由於我國國債的利率一直是略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這就導致我國國債發行成本的居高不下。從1994年開始,國債發行中的將近一半數額要用於舊債的還本付息,這也是致使國債規模迅速擴張的因素。並且為了彌補赤字,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同時進行發行國債與減稅讓利的行為必然會導致新一輪赤字的產生。
從實踐來看,中國上述關於國債的理論和實踐的我國沒有財政結余可供動用, 而因此,如今我國發生財政赤字全靠增發國債彌補。
可以看出,自我國1980年恢復發行國債以來,國債市場就一直被當作籌集資金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場所。而從1994年起法律禁止財政向銀行透支,也使得國債發行成為我國目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唯一一種赤字彌補方式。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實際上是政府對國債發行和貨幣發行這兩種方式的一個利弊權衡的結果。根據我國情況,切實可行的是通過發行國債彌補赤字,通過舉債彌補財政赤字,可以不增或少增發貨幣,政府既得到急需的資金,又不破壞供需平衡,從而防止因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給經濟帶來的損失,也給商品生產正常進行提供了基本保證,因而國債成為我國彌補國家財政赤字的最佳選擇。
『叄』 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
財政赤字這個問題要聊起來就復雜了,高校那些書獃子教授估計能寫本書出來。
我這個人講實干,就簡單點說吧:財政赤字有利於經濟平穩發展。原因如下:
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消費有個特點:商品的生產和消費中間有一個過渡過程,這個過渡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把商品賣到消費者手裡。如果生產的商品沒人買就會成為廢品,就是對人類資源的浪費。既然存在這種中間過程,就必然出現生產的商品不符合消費者需求導致投資失敗。比如:一個商品生產的太多,消費不了,很多商品就成了廢品(甚至連廢品都不如,廢品還能賣給費品收購站)。這就是經濟危機的根源。您可能會問,既然生產的賣不出去,干嗎還有那麼多人投資這種企業啊?因為企業的建設有一個建設周期,往往時間很長。在建設周期是不生產商品的。所以在建設過程中看不出來商品過剩。一旦所有企業建成投產,過剩立即表現出來了。這時經濟危機就爆發了。而且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投資,投資也是一種消費。比如:建設工廠需要買鋼筋、水泥,所以鋼筋水泥廠就好了,鋼筋水泥廠經營好,就必然帶動煤炭銷售旺盛。整個產業鏈全部欣欣向榮。企業都好了,工人的工資也高了,反過來又提高了對商品的消費。消費的增加,更刺激人們對這個行業增加投資。這樣一環扣一環,循環刺激,節節攀生,一直到大部分企業投產。這時商品過剩,大量資源浪費,企業大量關閉,工人失業。企業投資越少,工資越低,就更刺激經濟猛烈下跌。反過來,又是一環扣一環,經濟下跌導致經濟更猛烈下跌,一直把整個社會摧毀,危機才能結束。美國1929年的危機就是一個例子。說到根本,經濟危機實際來源於人類的嫉妒、貪欲、自私這些黑暗心理。
這種經濟的大起大落對社會極具摧毀性,這時就需要國家出面,想辦法不讓經濟過度下跌。如何不讓他過度呢?我們前面說過,投資本身就是一種消費。在一個行業進行投資,通過產業鏈條就能帶動一大片產業興旺起來。就拿現在國家搞的四萬億投資來說吧,這個投資主要集中到基建投資,基建投資帶動對水泥、瀝青、鋼鐵等行業,這些行業又帶動煤炭、石化等行業,水泥、瀝青、鋼鐵、煤炭、石化等行業好了,工人的工資就高了,工資高了消費就高了,服裝、餐飲、娛樂等消費就高了,從而帶動整個經濟興旺起來。所以國家只要對某幾個行業進行投資,整個經濟就活了。
但是,我們知道,一定貨幣代表一定的實物產品。如果有多少東西就應該有多少錢,在經濟危機時,東西肯定少,錢肯定也少,國家怎麼可能有資金進行投資呢?如果有多少東西就有多少錢,用這些錢投資,實際上購買的也就是現有的生產量,根本就不能刺激經濟。國家必須想方設法讓企業擴大生產量,擴大投資,才能保證經濟從谷底走出來。這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印鈔票。本來沒有這么多錢,靠印刷機印,投資規模就大了,企業產量也增大了,從而企業投資就大了,從而整個產業鏈條就活了,再一環扣一環,經濟就能走出危機了。多印的鈔票就是赤字。所以,赤字防止了經濟危機對社會的嚴重破壞。
赤字肯定會導致貨幣貶值啊!市場上只有一元錢的東西,現在一下子有了5元,錢多了需求就大,需求大就要漲價,肯定導致1元的東西漲價漲到5元啊。也就是說,現在的1元和以前的1元購買力不一樣了,貨幣貶值了。
赤字說的難聽點,實際上就是把穩定收入的人的錢無償送給了搞投資的人。您想想,物價上漲,您的固定儲蓄不可能漲吧(100元儲蓄幾年後還是100元),說明儲蓄的價值下降了,下降的這部分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吧,他肯定給了某些人。給誰了呢?搞投資的人就不一樣,物價上漲,他的產品價格也上漲,根本不受影響,甚至還會多賺錢呢?所以,您的儲蓄下降的部分實際上就無償送給了搞投資的人了。赤字就是殺貧濟富。但是這種殺貧濟富畢竟能帶來經濟復甦,兩害相形取其輕,所以國家都喜歡用赤字。
財政盈餘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但是他只適用於原先的傳統的農業社會和資本主義初級階段。進入現代,整個社會通過商品交易連接成了一個整體,任何環節出事就影響整個社會,經濟危機破壞性已經強的嚇人。前面已經說了市場經濟必然導致經濟危機。財政盈餘思想就是前面說的有多少東西就應該有多少錢,不能多印鈔票。這就等於放任經濟危機爆發而無動於衷,必然導致社會的崩潰。西方國家1929年的危機如此嚴重,就是因為財政收支平衡思想的緣故。美國羅斯福上台後就直接採用了赤字政策,拯救了美國的經濟。
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度的赤字有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當然,過度的赤字也不行,因為過多的發貨幣必然導致大部分人的財富猛烈縮水,導致大部分人的貧窮,刺激貧富分化,結果是破壞性的。所以,過度是不行的,應該適度才可以。
所以,從1929年後,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始終採用適度的赤字政策,包括中國。所以,長期來看,貨幣一直在貶值。美元這100年來貶值就很厲害,具體的比率我忘了,反正貶的很厲害。中國我計算過,貨幣貶值導致現在的100元的購買力相當於10年前的30元左右,也就是貶了三分之二左右。很可怕吧!
想防止貨幣貶值對自己財富的損害就不要儲蓄,不要依靠固定工資為生。要把自己的財富用於投資,依靠投資賺錢。當然投資股票是個很好的選擇。股票的收益長期看遠大於通貨膨脹。
這都是我在長期投資中總結的,文字也不可能很長,肯定有不當之處,請諒解!
『肆』 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財政赤字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財政赤字與貨幣供給。 第二,財政赤字擴大總需求的效應。財政赤字可以是作為新的需求疊加在原有總需求水平之上,使總需求擴張。 第三,財政赤字與發行國債。發行國債是世界各國彌補財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認為是一種最可靠的彌補途徑。
『伍』 如何看待財政赤字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2、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3、赤字財政政策下,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爆發。
4、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赤字規模存在著一個具有客觀性質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規模過大,會引發國家信用危機。
5、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赤字財政導致貨幣需求總量增加,而現存的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卻沒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這必然要使經濟產生一種通貨膨脹缺口,引起價格水平提高。
(5)赤字經濟效益怎麼樣擴展閱讀:
財政赤字的影響因素
1、利率
利率的變化對財政赤字會產生影響。根據投資學原理,在未來產生收益(支出)流的資產(負債)的市場價值取決於未來的收益(支出)流和利率水平。因此,當利率升高時,現存的公債余額的市場價值會降低,低於其面值,這將增加財政收入,降低財政赤字;當利率降低時,則發生相反的過程。
2、周期性
財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內)既改變結構性赤字又改變周期性赤字,財政措施在增加(減少)結構性赤字的同時可能減少(增加)周期性赤字。在經濟衰退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在增加結構性赤字的同時減少了周期性赤字,但結構性赤字的增加額將超過周期性赤字的增加額,凈效果是增加了現實的赤字。
3、資本預算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准確衡量財政赤字需要考慮政府的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特別是應該用債務變動減去資產變動衡量財政赤字。假設政府出售國有股並用其收入償還公債利息。按照當前預算方法,財政赤字會減少。按資本預算化方法,出售政府資產收入並沒有減少赤字。
『陸』 赤字對中國經濟影響大不大
(一)財政赤字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根據傳統的凱恩斯經濟理論,當經濟處於衰退、失業率較高的時候,由於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整個社會的有效需求不足,消費滯後會反過來對經濟的增長速度產生制約作用。財政赤字的積極意義在於,政府可以通過赤字預算政策,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資支出力度和轉移支付力度,一方面直接刺激消費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通過投資支出的乘數效應增加投資需求,然後間接增加消費需求,這樣可以直接刺激消費晶市場的旺盛,從而帶動生產的發展,加快經濟的增長速度。赤字財政政策曾經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中長期推行,依靠發行國債來擴大財政資金來源,維持龐大的政府支出,使戰後西方各國經濟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對經濟的增長確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增加財政投入,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對幫助我國早日走出經濟增長的低谷具有特別的積極意義。
(二)長期赤字財政政策的危害
就如上面所說赤字財政政策只有當經濟處於低潮、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時候,它才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實踐證明,如果不考慮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而將財政赤字長期化,必然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問題。進入7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出現了持續的「滯脹」局面,赤字財政政策已經難以對經濟增長形成刺激力,反而帶來一系列如債務負擔、財政資金運行機制之類的實際問題。財政赤字的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
①擠出效應。一國可供使用的資金總是有限的,當政府與民間部門競爭有限的資金時,必然導致利率上升,從而擠出民間投資。政府對經濟的行政啟動,歸根結底要轉變為全社會的市場啟動,富有活力的民間投資的萎縮,必然導致經濟的停滯局面。
②國債利息支出成為政府財政的沉重負擔。國債作為政府可供支配的一種資金,它的使用並不是免費的,必須支付利息費用,有時候利率還相當高。長期巨額赤字,依靠借新債來償還舊債,國債發行額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地膨脹,最後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爆發債務危機。即使法律規定不允許向銀行透支或借款,無計可施時不可避免地還是要向銀行透支,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是政治動盪。一旦國內外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政府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尋求國際援助就有可能危及主權的獨立性。亞洲金融危機中,印尼、馬來西亞等一些國家的經歷已經告訴我們這種後果的嚴重性。
『柒』 財政赤字的好處和壞處有那些
積極作用:
1、赤字財政政策是在經濟運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項短期政策。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
2、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3、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消極作用:
1、赤字財政政策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葯。刺激投資,就是擴大生產能力。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暴發。
2、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風險指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致使國家機器的運轉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性,當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時,輕者導致財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財政危機和政府信用的喪失。
3、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從某種程度上說,赤字財政與價格水平的膨脹性上升有著固定的關系。其原因並不難尋。
重要性:
在經濟蕭條時期,赤字財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稅收,這樣就必然出現財政赤字。凱恩斯認為,財政政策應該為實現充分就業服務,因此,赤字財政政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為:
1、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公眾。國家與公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財政赤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債務。
2、政府的政權是穩定的,這就保證了債務的償還是有保證的,不會引起信用危機。
3、債務用於發展經濟,使政府有能力償還債務,彌補財政赤字。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公債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