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肯尼迪上任如何調控經濟

肯尼迪上任如何調控經濟

發布時間:2023-02-16 14:11:36

⑴ 美國歷代總統使用的經濟政策

(一) 羅斯福的「新政」

背景:①面對1929年嚴重的經濟危機,胡佛政府無力扭轉經濟頹勢。②人民的不滿情緒高漲,全國上下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採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經濟狀況。③羅斯福以「新政」為競選口號,贏得了廣泛支持,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的第32任總統。
目的:盡快擺脫經濟危機,實現經濟復興,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內容:①金融方面,下令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②工業方面,通過工業復興法,要求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章程,規定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③農業方面,獎勵農民調整生產結構,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④社會福利方血,救濟失業的同時,積極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穩定社會秩序。
特點:①政府對經濟實行全方位的干預。②避免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③採取了一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二) 杜魯門的「公平施政」綱領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突然逝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在戰爭取得勝利之後,杜魯門總統面臨一系列國內棘手的問題。首先軍隊的復員帶來了巨大的就業問題,其次軍事合同的取消帶來了嚴重的失業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杜魯門政府深感必須及時採取措施解決戰後的就業問題,否則社會矛盾就會激化,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的轉變就不能順利實現。
杜魯門政府解決戰後一系列國內問題的重要舉措就是提出「公平施政」綱領。「公平施政」綱領的核心是通過立法保障美國普通公眾的經濟權利。「公平施政」綱領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最重要的一項立法就是1946年通過的「就業法」。這項法令規定聯邦政府必須負責維持「最大限度的就業、生產和購買力」,以避免再次出現30年代曾經出現過的大規模失業。由於「就業法」強調了美國聯邦政府對維持就業,向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的法律義務,因此被美國的經濟史家認為「也許是20世紀一個最富有歷史意義的經濟法。」在「就業法」實施之後,美國政府加強了對復員軍人的安置,加速了軍事工業轉為民用工業的步伐,經過兩年的努力,使美國實現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的調整而沒有出現動亂的局面。但是也就在「公平施政」綱領實施的第一階段,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通過了參議員塔夫脫和眾議員哈特萊共同提出的對付工人運動的法案。該法案規定禁止支援性罷工和組織糾察隊,也禁止政府的企業工人罷工;企業主可以僱傭非工會會員,並有權要求工會賠償因違法罷工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杜魯門總統從他的「公平施政」政治理念出發否決了這一法案,但是參眾兩院先後都以2/3以上的多數再度否決杜魯門總統的否決,使該限制工會權利的法案終於成為美國的法律。
杜魯門政府的第二階段「公平施政」綱領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杜魯門的第二屆總統任期內,美國的最低工資額從原來的每小時40美分提高到了75美分,養老金的領取者增加了1000萬人,在6年內為低收入者建造80萬套住宅的法案也獲得通過。但是,由於當時美國國會的參眾兩院由保守的共和黨控制,因此該階段杜魯門提出的許多「公平施政」法案沒有被通過。不僅杜魯門的廢除「塔夫脫-哈特萊法」的諾言未能實現,而且建立健全的全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設想也沒有變成現實。至於在真正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其中特別是保障少數民族權利方面則更是「一紙空文」。
(三) 艾森豪威爾的「中間道路」
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共和黨在相隔20年之後重返白宮。在1952年底的大選中,提出結束朝鮮戰爭口號的共和黨候選人艾森豪威爾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史蒂文森,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接著1956年艾森豪威爾連選獲勝,使共和黨能連續八年執政。
雖然艾森豪威爾是共和黨人,但是這位二戰期間的名帥,戰後擔任過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新任總統卻懂得,不能走共和黨的極端自由放任的保守主義老路,完全否定過去民主黨政府的國家干預政策,因為這不僅關繫到美國國內千家萬戶的福利,而且也關繫到美國能否通過「外援」在全世界維持霸權(「外援」需要聯邦政府出資)。由此,艾森豪威爾政府實行了一條介乎國家干預和自由放任之間的「中間道路」,艾森豪威爾將這樣的政策稱之為「新保守主義」或「有生氣的保守主義」。在艾森豪威爾的8年執政時期,共和黨政府基本上沿襲了前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在某些方面還有所擴大。根據1954和1956年的有關立法,美國國內被納入社會保障系統的人增加了1000萬,喪失勞動力的人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濟。盡管國會拒絕了總統提出的關於聯邦政府參與全國健康保險計劃的要求,但是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公共衛生和醫療項目上的開支依然穩步增加。據統計,從1950年到1960年,美國全國社會福利的開支從230億美元上升到532億美元,即從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9%上升到10.5%。在教育方面,艾森豪威爾政府利用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美國人痛感科技和教育已經落後的時機,促使國會通過了國防教育法,對大學生提供長期低息貸款。

(四) 新邊疆」和「偉大的社會」
1960年底,民主黨在總統競選中擊敗共和黨,民主黨候選人約翰·肯尼迪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1961年肯尼迪上任後,提出要開拓美國的「新邊疆」,希望在空間技術上趕上蘇聯,並且在其他的科技和經濟領域保持美國的領先地位。肯尼迪所謂的「新邊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的領域和新的挑戰。開拓「新邊疆」就是要利用美國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去開拓新的領域,迎接新的挑戰。在「新邊疆」政策的指導下,美國政府提出了登月方案,增加了對科研和開發的政府投入。與此同時,肯尼迪政府還提出了反經濟衰退計劃,並且促成國會撥款4億美元去幫助國內的貧困地區。在住房和城市建設方面,肯尼迪政府也盡力投入資金予以改善。這一系列「新邊疆」政策的措施導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大增,推行長期赤字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亦成為肯尼迪政府的經濟綱領。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准備投入下屆總統競選時,在達拉斯遇刺身亡,副總統約翰遜繼任,在次年的總統競選中,約翰遜競選連任成功。約翰遜政府的國內施政綱領延續了肯尼迪政府的路線,他提出的綱領性口號是建設「偉大的社會」。在約翰遜繼任總統之後不久,1964年5月22日,他在密西根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我們不僅有機會,走向一個富裕、強大的社會,而且有機會走向一個以人人富足和自由為基礎的偉大社會。為此必須消滅貧困和社會歧視。」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約翰遜政府不遺餘力地促使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立法,其中包括「經濟可能性法」,「阿巴拉契亞地區發展法」,「公共工程與經濟法」等。雖然約翰遜政府在教育、解決失業、提高最低工資等方面做了許多事,但是由於約翰遜政府在越南戰爭中不斷升級,國防開支急劇增加,因此解決美國貧困問題的「偉大社會」的目標並沒有真正實現。

在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時期,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日益高漲。在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二戰後美國黑人要求取消種族歧視的斗爭驟然興起。50年代美國最高法院迫於社會輿論,宣布「在公共教育方面是不能允許『隔離但平等』的原則存在的」,因此裁定將白人和黑人分開來受教育的法令是違憲的。但是美國南方依然在學校、公共汽車的服務等方面實行種族隔離。
(五)里根的「經濟復興計劃」

在1980年11月美國的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里根以壓倒多數獲勝,當選為美國第40任總統。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國發表的電視國情演講中提出了「經濟復興計劃」。該計劃長達300頁,其主要內容為:壓縮聯邦開支,大幅度降低個人和企業的稅率,減少政府對企業經營所設置的各種規章條例,制訂穩定貨幣的政策等。很明顯,這項計劃的理論基礎來自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的學說。該計劃的推出標志著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的重大轉變,即從凱恩斯主義的干預性膨脹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緊縮政策轉變。從30年代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歷屆政府都以凱恩斯主義為指導,實行大政府、高稅收、多規章、大開支的政府幹預經濟政策。里根上台後,美國政府開始根據他的「經濟復興計劃」,運用與凱恩斯主義不同的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的理論,實行小政府、低稅收、少規章、小開支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里根強調,只有通過減稅,放鬆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業在自由市場中的經濟性,才能以此來打破美國經濟的停滯局面,恢復美國經濟的增長能力。

總之,里根政府「經濟復興計劃」的基本原則就是:減稅、減規、減開支和節制通貨流量。這些來自於供應學派和貨幣主義的經濟復興原則被人們稱為「里根經濟學」。
老布希:海灣戰爭後美國經濟的恢復來得太晚,而自己的連任失敗又把經濟發展的果實交到了柯林頓的手裡。老布希之所以在經濟上沒什麼作為,主要是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明確的經濟政策。
柯林頓:一、柯林頓的經濟學及其政策1992年柯林頓當選總統後,發誓要恢復美國經濟實力,提高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把經濟安全作為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和對外政策調整的第一位,將恢復美國經濟領導地位作為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此,柯林頓在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方面都有別於他的前任。柯林頓的經濟學是凱思斯主義、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的混合物。既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經濟,又不願實行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他動既主張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有效供給和就業,又力求削減預算赤字,抑制通貨膨脹。柯林頓宣稱「我們將走第三條道路」。
小布希:首先,從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來看,布希政府將奉行「混合型」(即凱恩斯主義與自由主義相結合)的經濟政策。為了對付經濟急劇減速,布希採取了凱恩斯主義「反危機」的理念,通過政府幹預來刺激景氣,特別是通過大減稅來增加消費者開支和企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布希政府還將貫徹自由主義的理念,在經濟運行正常情況下,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縮小政府的作用;並取消規章管制制度。布希在競選綱領中指出,美國經濟的基礎是企業,要擴大私人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相應削弱政府部門的作用;並強調廢除束縛高新技術的法律繁文縟節,放鬆對企業的行政干預和限制,削弱市場壟斷,創造有利於企業創新和競爭的市場環境。布希的這一自由主義理念將貫穿於其稅收、對外貿易政策等
奧巴馬:奧巴馬的主張基本延續民主黨傳統政策,即政府應對經濟進行干預,緩和貧富矛盾,創造共同繁榮。他曾承諾為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希政府提供的減稅政策,但對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富裕家庭則增加稅收。 關於金融危機,除支持布希政府救市計劃外,奧還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計劃,包括承諾未來兩年內向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惠,企業每提供一個新的就業崗位就能獲得3000美元.

⑵ 肯尼迪的政治思想簡評一下

3.肯尼迪新邊疆政策的內容以及評價?
答:內容:。「新邊疆」包括內政和外交兩個方面。內政方面,實行雙重利率即降低長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有限廉價貨幣政策,採納「新經濟學</FONT>」的減稅主張,實行長期赤字財政政策;制定和實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計劃;實施老年醫療保險,提出解決種族隔離的民權法等。在對外政策方面,推行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把大規模報復戰略轉變為靈活反應戰略;建立「和平隊」;製造侵略古巴的豬灣事件,組織「爭取進步聯盟」,加強對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圖計劃」,試圖將西歐納入以美國為主體的大西洋共同體之中。
評價:肯尼迪的「新邊疆」口號是試圖利用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濟實力,解決60年代美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為美國在全球爭霸乃至向宇宙空間擴張鳴鑼開道。肯尼迪的「新邊疆」國內改革從總體上看,只取得了為數不多的成就,許多提案因受到國會保守派聯盟的反對而被否決。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遺留下了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肯尼迪的「新邊疆」政策只不過是其後繼者約翰遜「偉大社會」的前奏。

閱讀全文

與肯尼迪上任如何調控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的近義詞有哪些 瀏覽:862
幸福的添加劑悲傷的什麼 瀏覽:194
古代的健康是現在什麼地方 瀏覽:836
假如蝸牛有愛情講什麼 瀏覽:841
央企職工為什麼是事業單位 瀏覽:472
看見美女心跳120哪個電視劇 瀏覽:655
愛情專一怎麼表達 瀏覽:153
泡沫劇的愛情是多少女孩憧憬的 瀏覽:863
哪裡可以約到美女出來 瀏覽:374
南方航空經濟艙r艙什麼意思 瀏覽:3
事業單位人員調動職級如何定 瀏覽:460
射手座和哪個星座最幸福 瀏覽:565
深圳晚上哪個地方美女多 瀏覽:429
會說話的石頭民間故事怎麼寫 瀏覽:793
花旦小美女怎麼畫 瀏覽:356
聽故事怎麼聽聽小豬佩奇 瀏覽:98
美女晚上好請你仔細想想在什麼地方 瀏覽:902
爺們兒是什麼地方的故事 瀏覽:984
鄭炳考研經濟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334
懷孕沒有感覺怎麼才知道健康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