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代青年
一、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特徵及其行為表現。
1.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自我意識凸現但不偏激,注重自我價值的
實現。
自改革開放以來,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強化一直是青年學生的特點之一,如對人生理想的追求,把「個人事業成功,生活美滿」擺在第一位,在談到人生最大幸福時,都反映出對個人自我價值的追求,自我意識的加強。不過,個人奮斗已被大多數學生摒棄,這是青年學生成熟的標志之一,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據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要實現自我價值,除靠自己努力外,還得爭取別人的幫助,對個人、社會有一種比較清醒的認識。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小部分的學生贊成和有點贊成「人人都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觀點,一些學生認為「現在大公無私的提法已經過時」,這表明仍有部分學生囿於「自我設計」的圈子,常常是講人生價值就是自我價值,講成才就是個人成名家,講人生幸福就是個人幸福,從而滋生出以「我為中心」的極端個人主義苗頭。
2.重功利,講實惠,對物質利益越來越看重,蘊含著趨樂避苦的趨向。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對我國現行的公有制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形式的認識明顯提高,市場經濟觀念日益增強,經濟頭腦、實惠觀念愈來愈重。如學習上的實用至上,擇業時金錢至上,政治觀經濟化等。調查表明,有38.6%的學生在學習之餘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獲取更多的金錢」。有19.4的學生認為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是「社會地位的高低」,13.6%的學生則把「金錢的多少」作為人生價值的尺度;31.2%的學生認為「有錢」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目中,金錢同人的尊嚴同等重要。
二、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對青年學生的雙重效應是最根本的、決定性的因素。
價值規律反映在青年學生思想觀念中所形成的平等觀念,權利和義務觀念以及效益競爭意識,打破了有的青年學生安於現狀 ,追求中庸的心態,使青年學生能站在社會價值的起點上重新審視個人價值,正視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形成青年學生求實向上,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念。但是,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特別是以經濟利益為驅動力,市場交換的雙方都是以利已作為行為的出發點,使青年學生對自己從小受到的價值觀教育以利他行為的出發點背道而馳,感到困惑不解,心理失去平衡,為適應新的形勢,他們很快吸收各種各樣的新思維、新觀點。這就使青年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出現多元矛盾,搖擺不定的狀況。
2.各種理論思潮的影響。
大學是文化聚集地,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化思想在此薈萃,並為大學生所分享。在文化領域的開放和交流的大潮裹挾下,大量的西方學術著作翻譯出版,生活在文化前沿陣地的大學生們如飢似渴地閱讀著各種典籍。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沖擊著大學校園,震動了傳統文化的結構和觀念,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其結果是造成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多元化態勢,還有一部分學生則陷入新舊觀念形態雙重並存的矛盾之中,他們既懷疑現存的價值觀念,又在西方的理論思潮中與中國國情、民族的心態沖突面前感到困惑不解,引起價值認同上的矛盾。
三、正確引導,努力提高學生人生價值觀的選擇能力。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代中國社會必然的歷史選擇,由此牽引起人們特別是醫學生人生價值取向的改變,這是一種趨勢。人生價值取向的正誤將影響整個人生道路。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教育就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一些新的特點也不足為怪,要正確理性對待,市場經濟對於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影響是把雙刃劍,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大學生在價值觀的重組上會出先浮躁和紊亂,只有加強大學生價值觀取向的教育和引導,因勢利導,是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站穩腳跟,並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2. 文化自覺,現代青年人該如何做起
中國文化具備很強的融合力。中國文化是一種擅於揚長避短,具備十分強的多元性的文化。大家的同胞們不管生活在哪兒,身上都是有獨特的中華民族文化印記。不忘本來,消化吸收外界,走向未來,這類對外開放寬容的文化觀念是中國有堅定不移的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1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勁的民族通常具備明顯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大義,進而提高民族凝聚力,使這一民族容光煥發出明顯的想像力.使當今社會,中國綜合國力的市場競爭主要表現在政冶、國防、高新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
文化創新能力的提高,能夠青年人相反推動硬實力的提高,維護保養國家安全性和社會穩定,提升青年人國家品牌形象,推動人得全面的發展,文化意味著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人學,大家理應進一步提高使命感責任感,把握住難能可貴機會,責無旁貸地挑動奮發圖強的重任。提高在我國文化創新能力,我們要做到:
1、搭建社會主義社會關鍵價值取向,其基本上內容包含以馬列主義指導方針為靈魂、以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社會共同理想為主題風格、以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為精粹,以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為基本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社會領先文化的精粹;
青年人最先了解了自身的身份和職責,了解中國自身的文化,掌握現如今的國際局勢和領先的高新科技,並對歷史時間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了解,懂的分辨好與壞,不但是實際的好,也是涉及到長久的計劃,務必以發展的目光來對待。
3. 大學生如何面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
大學生如何面對全球經濟危機
對於全球經濟形勢而言,當前全球性的經濟增長速度顯著下滑,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甚至可能陷入衰退。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糧食、能源價格上漲及美國暴發的金融危機。盡管兩者發生的原因不同,影響的對象不一樣,但集中在今年暴發,加大了我國政府的決策難度。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各國資本、金融環環相扣。發達國家出現金融危機,導致流動性緊張,發展中國家金融會因國際資本流動減少而出現壓力,甚至也可能出現類似危機。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國際金融秩序,避免全球性危機的到來。
過去5年,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增速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當發達國家出現經濟波動時,發展中國家也會在比較高的平均線上出現波動。因為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發展中國家之所以經濟增長比較快,重要原因是投資拉動和出口增長。而投資的重要來源是發達國家,南南貿易近年來雖增長迅速,但南北貿易依然是主體。所以,發達國家出現危機和波動,必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出口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在發展中國家中,我國處於最游刃有餘的狀態。我國外匯儲備多,政府財政情況好,經常項目盈利相當大,外資在中國整個經濟中所佔比重很小。在當前的情況下,中國靠刺激國內經濟、增加國內需求,可以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
在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條件下,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們更有義務去肩負起屬於我們的義務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學習工作的模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生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標准、嚴要求,兢兢業業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圓滿完成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真抓實干,開拓進取,爭取獲得好成績。第二,要做團結的模範。學生黨員幹部要滿腔熱情地為增強信心、重振經濟多做工作。用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鼓舞人心,激勵鬥志,引導學生看到主流、看到機遇、看到希望,自覺地為應對危機貢獻力量;引導人們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黨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團結廣大群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政策措施。第三我們要迎頭趕上,勇於挑戰。挑戰總是與機會並存,危機固然意味著挑戰,但也必然隱含某種進取的機會。環顧古今中外,我們會發現,每一次危機的出現和解決其實都是成就英雄人物的機遇。直面挑戰,挺身而出,化挑戰為機遇,方顯英雄本色銳意進取。第四我們要敢於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求得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會有出路。作為學生黨員只有把更多的時間用於領導群眾創新新事物探索新方法讓我們在全球危機下更具實力,更有競爭力。
學生黨員只有從自身做起肩負起民族繁榮富強的擔子我們才無愧於人民群眾、無愧於黨的培養、無愧於自己的良心我們才能為學生辦實事,才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4. 當代年輕人面臨那些巨大的挑戰
我整理一下90後,00後所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價值沖突壓力
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核心內容是群體本位或集體主義價值取向,而市場經濟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當今的青年人,一方面較重視個人利益實現,另一方面又默認傳統觀念中的一些具體價值觀念,他們既追求外在的、物質的享受,同時又想充實人生,提升精神。在多元價值觀念並存和相互沖突的復雜環境中,青年人難以依據自己已有的認識經驗,合理而准確地選擇和認同某一社會價值觀念系統,從而產生心理壓力。
2、選擇的壓力
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青年人不需要為自己的生存考慮,生存是由分配決定的,「服從」成為人們思維和行為的習慣模式,這種模式限制了青年自主性的發揮,但也使青年的心理穩定。現在,實行市場經濟以後,注重的是個人的自主性,對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給予更大的自由選擇范圍,社會也給青年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選擇機會,但是,選擇也帶來了風險,損失和痛苦,當你選擇了某種生活方式,就意味著你必須放棄其他一些生活方式。
在廣州某政府機構工作的小陳今年26歲,最近,當一知名外企向他發出邀請的時候,他也陷入了這種矛盾的選擇中。一方面他覺得政府機構工資收入不如企業,覺得自己的才能不能充分施展;另一方面,又不想放棄這份穩定的職業,認為在政府機構工作競爭壓力相對小些。專家指出,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青年人面臨著這種選擇的壓力,這使他們患得患失,從而出現一種焦慮的心態,產生心理壓力。
3、就業和工作壓力
就業和工作壓力是目前青年中面臨的較大的壓力,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在校學生或待業在家的青年來說,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他們最大的心願。調查顯示,就業問題始終是青年最關注的焦點問題。當前,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時期,產業結構的調整,青年中出現了不少結構性失業。競爭的激烈使得很多在校學生早早地就為找工作進行各種准備。
而對於在職的青年來說,工作壓力是目前他們所面臨的最大壓力。一方面,失業人群的出現無形中會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發展變化迅速,青年人又希望自己不落後於時代,因此迫使自己努力工作,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青年人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去參加各種業務培訓,這樣,一面讀書,一面工作,影響了生活也增加了自身的壓力。
4、學業壓力
社會的就業競爭,很容易演變為學歷競爭,加劇教育內部的升學競爭,中國的父母歷來有望子成龍的強烈願望,特別是當今的城市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更加強烈。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劇,家長的壓力較大,學校的壓力也大,因此,對於在校的青少年來說,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學業,還要承受來自家長的高期望值所帶來的壓力。
5、婚戀的壓力
處於談婚論嫁的年齡,婚戀給青年帶來的壓力也不少。一是來自經濟方面,有較好的經濟收入對青年人來說是維持穩定婚姻的重要基礎,這一點男青年感覺更加強烈;二是來自於感情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青年人在擇偶時更看重的是感情方面的因素,他們對婚姻普遍抱有較高的期望,然而,在中國的城市青年中,已婚的女青年大都出去工作,女性的自主意識較強,對感情生活的質量有較高的要求,但在家務勞動,養育子女方面,女性承擔的責任較多,易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婚外情的出現,婚姻帶給青年的壓力有所上升。
6、人際關系的壓力
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取決於人際關系的質和量。專家指出,人際間親密程度的大小將導致兩種不同的人際傾向:一是當親密程度較高時,將產生強烈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二是當親密程度沒有達到較高水平時,將主要產生社會對比傾向。對於前者,無疑會給心理健康帶來增益,而對於後者,將可能導致一種社會壓力。現實生活中的青年,常常會因人際關系處理不當而產生種種困惑,從而給自己帶來心理壓力。
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比較注重感情投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青年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覺得越來越多地帶有功利色彩。調查中,約有45%的青年人贊同「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多數牽涉到利益關系」,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帶有利益色彩的、功利性的交往常常令他們困惑。
5. 青少年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放寬心態安心做好本職工作
每天多讀點書,看看時事新聞
了解一下國際國內的各種信息可能你就會從中發現商機
中國經濟照現在看2009年上半年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恢復經濟可能要2-3年時間
所以在這段時間就業會比較困難
另外說一下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措施
1銀行降息,鼓勵老百姓去做投資,不要把錢存起來
2國家出息救市,現在政府已經決定動用40000億人民幣用於救市
3救助中小企業,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以及適當的減稅政策
4為大公司提供融資渠道,使這些支柱企業盡快復甦
5扶植建築業,讓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之一 的建築業脫離困境
6投資農業以及加快一些大工程基礎工程建設,拉動內需
6. 新時代青年人如何作為
1、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志存高遠、忠於祖國,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人的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有價值,一個人的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義。
新時代青年只有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才能准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
新時代青年只有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持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才能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愛國奮斗中不斷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
2、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敢於擔當、勇於奮斗,努力做新時代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建設者。國家命運與個人前途休戚相關,民族振興與個體發展緊密相連。
在中國有錢了,站起來強烈大躍進的新時代,青年時代應深刻理解其所面臨的機遇和歷史責任,結合個人的夢想和中國夢,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我們的聚會預計重託,人們的期望和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但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努力。「斗爭的印象是最美麗的青春,年輕人應該積極回應,「青春是用來奮斗,」「勇於創新,第一個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敢於冒險,大膽,敢做,試圖沖在改革開放新的道路和ChuangXinYe,不斷開辟新的職業發展」。
3、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勤於學習,鍛煉身心,努力做新時代具有優秀技能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青年是學習的黃金時期,青年人應該把學習作為第一任務,不僅要在書本上學習知識,還要在實踐中學習知識。
我們要在現代化、在世界、在未來的大背景下,不斷提高自己的體力、技能和智力水平。我們要不斷提高認識新時代、把握新時代、把握新時代機遇的素質和能力。通過學習,我們應該成為新知識、新思想、新思維的綜合體。同時,我們要注意道德品質的培養。
新時代青年要不斷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行品德,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鍛煉和完善自我。自我完善的目的是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工具,這種價值的最終體現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廣大青年要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努力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斗爭中有用能乾的社會棟梁。
(6)青年人如何在市場經濟上守住書桌擴展閱讀:
廣大青年在推進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繼續發揮著積極作用。後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打開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年輕人辜負他們的期望,通過艱苦的努力是「四個新朋友」,積極為四個現代化做出了貢獻。
在第14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年輕人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為保護「青年崗位專家」,努力創建「青年文明號」,積極融入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趨勢;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這些年輕人建立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與祖國,積極致力於祖國、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出成就。
7. 面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勢打壓,中國青年大學生應該如何做
資本主義的打壓我國主要從經濟方面入手。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實際是市場經濟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大學生要不斷的加強學習世界經濟史,開展新經濟學和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研究,要有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熱愛自己的國家,堅決擁護祖國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神聖不可侵犯。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中華民族騰飛的重要責任,所以大學生認清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如何的做好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目前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8. 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必須認清世界局勢,既要看到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又要看到其挑戰。這樣相信祖國的發展,展望祖國的未來。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應採取的政策和建議:
經濟全球化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已經被世界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社會生產單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已不行了,須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機器化生產和世界市場形成基礎上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同世界歷史進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都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知識與技術更新周期大大縮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世界市場對各國經濟的影響更加顯著,國際競爭與合作進一步加深。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各種文化交流日益擴大,開放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明顯增強。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指責經濟全球化本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它是一種趨勢,如果我們不融入這一發展過程,自己將永遠落後。唯一的辦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為競爭的強者。具體來說,應採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如果我們否認乃至拒絕它,既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會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閉門自守必然導致落後,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因此,我們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順應歷史潮流,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目前,我國已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但是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發展卻比較緩慢,對外投資量尚不到世界對外投資的1%,這既與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和引進外資的規模不相稱,也表明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我們應一方面要發揮現有技術優勢,擴大對有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另一方面,對發展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考慮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生產。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應對它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
二、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裡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
9. 市場經濟商潮我們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目前,中國教育面臨很多問題,在高校,龐大的貧困生階層已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而且在今年作為中國現代教育的百年這樣一個特殊的關鍵點上,認識在學生的歷史責任是適當其時的。現在的大學生面臨著紛繁復雜的各種問題,如學費昂貴,就業困難等等,而近兩年出現的劉海洋、馬加爵等個案使人們意識到中國大學生心理上的問題。直到現在,專家學者也無法對這種現象作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在當前高等教育大力發展的情況下,「什麼是好的校園,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這樣的問題層出不窮。
到底什麼者真正的教育呢?愛因斯坦曾說過:「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地切都忘記了以後那麼剩下的就是教育。」他還說過「一個人四分之三以上的知識都是在課堂外學到的。」哈佛大學的校門上刻著:「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這也許在某些方面揭示了教育的內涵。目前,中國的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分化成兩個方面,因而帶來的兩種文化的沖突也越來越激烈。人文積極分子認為科技分子是粗俗的,對人類的歷史和文化漠不關心,缺少美學常識,只關心現實的功利。而科技知識分子認為人文積極分子缺乏對同胞的熱愛和關心,他們更多關心的是與民生無關的古典知識,有一種文化的優越感,窮酸迂腐,對現實社會滿懷不滿。人文學者和科技學者站在對立的兩端,互相攻擊使整個教育造就的人才只能是專才,這對社會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現在大學過於嚴格的分門別類,把學生限制在一個狹隘的專業里。雖然能使學生學到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同時也使學生喪失了對整個文化的把握,於是就造就了一批近乎無用的超級專家,白痴博士。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與西方相比,存在很多問題,這在很大一方面,也是由於歷史的緣故。西方的高等教育緣自古希臘的自由教育,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寬大的、博大的、無所不能的,立於善良的全人」,也就是培養身心盡善類的人,像歌德就是這樣一個世界性的天才,但遺憾的是在歌德經後就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天才。這種教育理念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也曾在中國得到過一定范圍的傳播。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的目和就是培養「具有獨立的生產能力,具有一定的專業 技能和職業能力」的人,通俗的講,就是培養能夠養家糊口的知識分子。而我們大學生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就是社會教化和轉移社會風氣。在本質上講,專家和知識分子是不同的,能夠研製核武器的知識分子是專家,而能夠在反核宣言上簽名的專家者真正的知識分子。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教育一直有著非常強烈的功利主義,即非常的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普及的都是那些工程基礎教育。目前,中國的教育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太注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忽視了人文教育。,已經 給中國的教育造成了不小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關教育部門已開始制定一些方案,例如在高考制度上以前是完全的文理分科,現在是小綜合,有些地方已實行大綜合,這從某個側面也反映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通才而不是專才。
對於中國的工業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組織人才,管理人才,他們所要具備的知識不僅僅局限在技術上,而且在心理,倫理哲學、道德社會等方面也要有所研究。社會所需要者通才為大,而專家為次,沒有通才為基礎的專家不能算作真的專家。在技術上,是比較容易能夠達到某一個具體的水平的,但是社會管理者,應該怎樣管理是技術本身所不能回答的,所以,培養超越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
當前的大學生應當觀注重大問題和社會問題,特別是自己專業外的問題,努力吸引各方面的知識,使自己盡可能成為一個通才,而不是一個專才,像近段時間發生的礦難事件屢禁不止?為什麼沒有有效的方法來維護礦工的人身安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經營者不顧礦工的死活去追求所謂的經濟價值?「這咱問題都是我們大學生同學應當考慮一下的。
雖然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非常令人不滿,教育腐敗也為神聖的教育抹上了一層煤灰,但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體――當代大學生還是應當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看問題要從全面的觀點出發,不要只現狀,而不看歷史和未來。學知識也同樣要這樣,不要局限於某一個專業或者某一方面,要知道,通才比專才有更大的市場,只有成為通才,才可能更好的領會專業知識。最後,希望所有的大學生都能夠朝這個方面努力,20年後改變中國教育就是你們。
責任意識是個體對角色職責的自我意識及自覺程度,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人們的行為必須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另一方面,人們對自己發生的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客觀地說,當今大學生對責任意識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認識,責任意識也比一般同齡人強:志願服務、奉獻社會一馬當先、熱身社會、投身改革、激揚人生、鞭撻惡疾,表現出青年知識分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強烈的責任意識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使青年大學生將自己成才、個人命運與社會發展、國家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把自己培養成為受社會歡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於青年學生自身意識發展水平,社會變革及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近幾年來,大學生責任意識呈現出低於其角色職責要求的弱化傾向。因此,探析大學生責任意識這一課題在當前抓公民道德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的。
一、大學生責任意識弱化的具體表現:
(一)自我意識濃重、個人責任淡化
一些學生平時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樂於助人,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能以禮待人,對社會要求過高,對自己要求低;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個人發展,集體和協作觀念、服務和奉獻精神不足。在社會活動中,願當主角,而不願當配角,不願做重復性、輸出性工作,總擔心自己被埋沒、被大材小用、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我校曾作過抽樣調查,18.5%的學生贊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又有11.4%的學生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天經地義」。
(二)公德、紀律意識低下,角色責任弱化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和職責。然而,一些大學生學習風氣不濃,厭學現象嚴重,混日子、混文憑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現考試作弊、向老師要分數、「槍手」大有市場;有的學生將破壞公物視為兒戲,用水不關水龍頭,人走燈不關;還有的在公共場所與異性過分親熱,做出一些不檢點行為;「廁所文學」、「課桌文學」等文化垃圾屢禁不止。
(三)、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錯位
責任感是人們所體驗自己對社會或他人所負的道德責任感情,青年學生因長期沉浸在家庭的關懷中,形成對自己以及家庭比較明確、強烈的責任意識,並隨著進人大學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加以強化,但因其認識水平的局限及社會交往的貧乏,使之在大學里並未使這種責任意識的內涵、外延得到擴大和深化,不能把社會責任和個人責任統一起來,這種缺乏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過分強調自我的人格缺陷,導致青年學生責任意識的狹隘和近視,擺不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為好心不得好報,於是個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人對事都比較冷淡,有些學生以物質享受的多寡為自身的價值取向,自私自利。當二者發生利益沖突時,更多的強調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拋棄社會責任,表現出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嚴重錯位。目前,畢業生選擇單位時,一看票子(薪金)、二看位於(地理)、三看牌子(單位知名度),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就業率普遍不高,就是二者錯位的最具體表現。而且一旦碰到一點挫折,不是在自身上尋找、分析原因,而過分譴責社會,把問題歸結於社會不公平、不公正、機會不均等。
二、責任意識弱化的原因:
(一)責任意識弱化產生的內在原因——學生心理的矛盾性影響
大學生一般已進人青年的中、晚期,他們的心理發展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行為發展處於他律階段,情緒容易激動、偏頗。由於生活環境優越,且大多為家庭獨生子女,沒有受過獨立能力的培養和必要的挫折教育,產生了無憂無慮的思想,缺乏一種緊迫感、責任感,缺乏學習的動力;當前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觀念多元化,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傾向產生疑慮;一方面在學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極腐敗現象而感到無所適從。這些主要體現在兩個反差上:l、校園內外的反差。學校在提倡高水準的道德規范,而社會上某些人低水準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意識也在蔓延,長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某些錯誤輿論導向和社會上流傳的一些丑聞抵消了。2、理想教育與社會現實的反差。當今大學生是在求新與守舊、優越與自卑、求異與從眾。貢獻與索取、個人與集體等價值沖突中而形成自己的觀念與行為,在價值判斷與責任意識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並存,進取與訪道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因此,有部分學生在喜與惡的抉擇中優柔寡斷,在物慾和外加因素干擾下難以構築起堅固的道德城牆,喪失了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感,甚於連最起碼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基本生活准則也難以遵循,而且使他們對責任意識的追求缺乏力度,影響了對外界的抗感力和排難力的提高。
(二)大眾傳媒的失導及德育評價的失真
現實的大眾傳媒存在著道德宣傳與傳授失導的現象,這對樂於接受信息的大學生群體的人生修養、責任意識的養成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如大眾傳媒對主流的價值觀、責任觀推介不明朗,對非責任現象缺乏力度,甚至於在傳播內容上還存在不科學、不健康的因素等,這不僅容易造成那些缺乏辨別力的學生在責任意識規范的認同與責任行為的選擇等方面的迷茫,而且由於一些失導的宣傳片面迎合了部分大學生的心態,他們往往還能抵消學生的多年來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的影響,另外在現實中不僅存在家庭責任觀教育缺乏、社會責任觀教育不足、學校責任觀教育乏力等現象,而且還存在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對主流責任觀理解不統一的問題,這就使得責任觀教育在各個環節上脫節。同時,現有的考評體系很難對學生失責的言行起到很有效的約束、考核作用更難以起到警示作用。由於當前學校德育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檢查,如學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水平等,都因缺乏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考核和分析,而使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發展狀況難在真正意義上與學生就業、各種獎勵的評比相掛鉤,使學校德育在相當一部分學生身上變得可有可無,或可彈性地把握「印象」的問題,降低了德育的權威性和現實感,學生接受德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打折扣。
三、強化大學生責任意識,既要從提高責任意識的內外因素入手,同的基於大學生正處在學習、塑造階段的特點,也要在思想教育、導向等方面著力。結合實際,應採取如下措施:
(一)、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市場經濟進一步深化及加入WTO後的新形勢下,高校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提高識別和抵禦各種錯誤思潮及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樹立崇高的思想和堅定的信念。首先要強化學生的立志成才、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兩棵」主渠道和思想教育工作,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要引導學生把實現自身價值同服務祖國和人民的願望與要求結合起來,自覺地把所學知識和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不斷激發他們學習和成才的動力,樹立良好的學風,使他們珍惜光陰,刻苦學習,努力多掌握知識,為經濟建設服務打下堅定基礎;其次,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增強他們的道德使命感。在新的形式下,高校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的人,有科學文化知識和開拓能力的人,有志向、德才兼備的人」為目標。根據青年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學生要學會關心他人和社會,要學會共事和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學會正確辨別是非,明確所擔任的責任;要堅持義利統一的價值導向,當不同利益發生沖突時,要顧全大局,先公後私,自覺使個人的局部的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堅持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通過為社會提供有效服務,來換取自己的應得之利。
再次,要引進和重視心理咨詢工作,青年大學生雖然是較高智商的群體,但未必都是高「增商」的群體。同時,必須把心理咨詢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以引導學生擁有正確、健康的人生價值觀、責任觀的身體條件。心理咨詢的主要職能是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學習指導和心理輔導。通過上課、座談、個別咨泳心理訓練方法等,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和能力,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或困惑,促進學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從而,提高青年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探索實踐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強化學生做人的責任感
對青年學生進行德、智、體綜合素質的測評,是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具體實踐素質教育過程中促進學生全百發展的需要。目前學生綜合測評普遍存在「一手軟、一手硬」的現象,德育方面的考評相比之下低於智育和體育方面的考評,顯得比較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和規范性。因此,要在實踐中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行為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一定要通過加強對學生實際狀況的要求與考評的管理,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接受責任感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消除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手軟、一手硬」的現象。新的評價體系,將德育日常化、生活化,形成具有具體化、規范化和可操作性價值的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考評內容;將社會的要求和學生個體的內在需求兩個方面有機地統一起來,從管理上做到定性與定量、目標與過程的有效結合。通過考評時的加減分能從客觀上對學生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即:一方面學生必須遵守校紀校規,規范自己的日常言行,對自己和社會負起責任來;另一方面,廣大學生的上進心、事業心和競爭意識被激發和影響,養成對自我、社會負責的好習慣,從而達到了強化做人的責任感。
(三)、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人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
一個良好的盲人環境有利於控制情緒、抑制行為、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高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在學生成長中,尤其在培養責任意識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應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試想,校園鮮花盛開,窗明幾凈,優雅恬靜,學生置身其中,怎能不受到求知氣氛的熏陶,怎能不認真審視和承擔自己的言行和職責。其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發動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業余活動和科技文化競賽,弘揚主旋律,融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於一體。這對引導學生勤奮學習、樂於實踐、勇於負責能起到較好的作用,能極大地促進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三應在校內外,積極開展輿論監督,有力地批評背離社會主義道德的錯誤言行和丑惡現象;輿論引導要弘揚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導道德選擇,形成一種獨特的社會力量和道德機制,使丑惡的不道德行為猶如過街老鼠,。使喜的道德行為對社會全體成員產生強烈的感染作用,從而促使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風尚習俗的醇化,使道德建設不斷進步、升華,從而影響並促進了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的提高。
10. 如何發揮青年人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對人類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對青年幹部的要求是高素質、高能力、復合型的人才。在形勢日益復雜的現代社會,每一個青年人都要跟的上時代潮流的緊迫感,作為青年幹部應該明白,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踏進智慧的大門,站在時代的潮頭,以歡笑的姿態接受未來的挑戰;只有培養創新能力,才能推進工作的前進;只有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別人有效的溝通;只有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才能把知識與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只有提高合作能力,才能凝聚更大力量,來實現更大的目標。
本人認為青年人才的特點歸納為「三個不缺乏」和「三個缺乏」:青年人才不缺乏熱情和動力,缺乏的是方法和經驗;青年人才不缺乏思考和創新,缺乏的是基礎和平台;青年人才不缺乏憧憬和干勁,缺乏的是責任心和意志力。所以,青年人才如果想發揮出他們的作用,就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是創新工作觀念。青年人才要突出骨幹核心作用,要有舍我其誰的勇氣,正視困難,迎難而上。青年人才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最大限度地用智慧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切實把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實干、肯干、巧幹,以過硬的本領、過硬的作風干出過硬的成績。
二是創新工作方式。作為在基層工作的青年幹部,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在新形勢下研究新情況、分析新矛盾、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從被動應付型轉變為主動開拓型,從簡單反射型轉變為策略思維型。干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方法對頭,事半功倍。在工作中,要注意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青年人才頭腦活、點子多,應立足自己的崗位,因地制宜,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處置能力。
三是創新工作標准。樹立大局意識,關注大局、思考大局,以大局為重,圍繞大局去謀劃。樹立定位意識,遇到事情首先要考慮准確定位問題,全面、科學地分析一件事情在大局中的位置,並根據定位選擇適當的作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到位,充分體現事情的意義。樹立到位意識,即不在於出多少思路,而在於辦多少實事;不在於總結多少經驗,而在於實踐多少真理;不在於做多少表面功夫,而在於解決多少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