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愈演愈熱你們怎麼看

經濟愈演愈熱你們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3-02-16 06:45:46

A. 2020年疫情期間線上經濟火了一把大家怎麼看待線上經濟和未來走向

未來的趨勢必然是線上線下融合!只有線下,線上分銷、引流等等眾多營銷手段都與你無關,製作線下營銷,受眾太少,達不到宣傳的效果。只有線上,會缺乏互動,缺乏品牌露出,讓消費者智能看,摸不著,甚至可能會有點像空中樓閣。但很多企業苦於如何讓線上線下如何融合,大如萬達,不能說它沒錢,也不能說它沒想法,也不能說它規模小,一樣在線上線下融合上栽了跟頭。當然萬達主要問題是各個產業集團沒有真正的打通、貫穿,如果是個小一點的企業,反而執行的鏈條比較簡單,各方影響的比較小,不會有實施的阻力。線下門店營銷系統、線上商城、直播、線上線下分銷成一個體系,都有秒殺啊、搶券啊、會員活動啊等等的,線下的消費者消費後可以以小程序引導到線上去,線上就可以營銷活動無處不在啦,如果你是要線下門店,你就需要微冠成的相關服務,幫助你把線上線下打通,線上線下融合,他的聚合碼、分賬系統讓你的門店線上線下一體化,完全融合。搶占未來高地,跟進發展趨勢,你還在等什麼?

B. 經濟學家如何看待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熱點問題

■宏觀調控的主旋律仍是結構調整

問:當前中國宏觀調控的主旋律究竟是什麼?

答: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中國宏觀經濟大體上是平穩的。第一,經濟增長率比較高;第二,物價基本上是穩定的,消費品價格雖然有升有降,但是幅度都不大。從另一方面看,有兩個現象值得注意:一是投資仍然比較多,也就是報紙上所說的有投資偏熱的現象。二是貨幣信貸量比較大。正因為投資比較旺,而且信貸量比較大,所以國務院最近准備清理在建的項目,銀行也正在採取措施,加強控制。

那麼,當前中國宏觀調控的主旋律究竟是什麼?是防止通貨膨脹呢?還是如某些經濟學家所說的要防止通貨緊縮?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既不能說是防止通貨膨脹,也不能說是防止通貨緊縮,宏觀調控的主旋律仍然是結構調整。防止信貸的增長,同樣是為了使結構協調,防止發生嚴重的結構失調現象。

■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點是社會職能、社會負擔的剝離問題

問: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特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究竟難在哪裡?

答:大型國有企業、特大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的難點是社會職能、社會負擔的剝離問題。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企業要上市,必須在社會負擔剝離之後。改革思路大概是這樣的:對於社會負擔,要分門別類,區別對待。第一,義務教育、公檢法,要劃歸地方,如果是國有的,中央直屬的企業,那就由中央財政給補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義務教育的包袱卸掉。公檢法本來就應該歸地方職能部門管。第二,義務教育和公檢法之外,如醫療、社區、國有企業中的集體企業,這些怎麼辦?這個問題只有在根據企業自身的財力情況和財政所允許的程度來逐步解決。第三,離退休人員。離退休人員大體上可以採取這樣的方針:中央大企業中的離休人員,人數少,可以轉由財政負擔。至於退休人員,則主要由社會保障基金來解決。財政仍然要承擔一部分。退休人員的費用讓財政承擔一部分是有理由的。理由在於:中國的國有企業當初工資和社會保障是分別計算的。工資部分,每個月40元錢、60元錢的工資,發給職工本人了,而社會保障這筆錢保留在本企業中,但本企業中沒有單列賬戶。這么多年來,這筆錢一直存在企業中,就滾下來了。很多國有企業今天的資產中,有一部分是國家投資盈餘的利潤,有一部分就很可能是多年來沒有單列賬戶的社會保障資金的轉化。報紙上說某個企業自建立以來累計利潤多少億元,其中很可能把職工的社會保障基金計算進去了。這是一筆糊塗賬。此外,改革後國有企業如果要上市,也可以一分為二,一部分適合上市的上市,另一部分,社會職能方面,暫時不動,另組一個公司把它們管起來。

■人民幣的升值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問:如何看待人民幣升值的問題?

答:現在對外貿易順差還是比較大,外匯儲備增加比較多,而國際貿易的摩擦也正在加劇。我們不會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但應該看到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人民幣的升值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大幅度的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肯定是有害的。因為這個不僅對出口不利,而且由於國內資產價格的上升,那種非正常流入的資金會增加,這是需要避免的。小幅升值,慢步升值,這是有利有弊。小步慢升的不利方面是出口仍會受到影響。有利的方面何在?這對企業是一個重要的鞭策和壓力,就是說,企業不能再單純依靠匯率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優勢,一定要著重內部的管理,著重品牌,著重營銷渠道,著重企業成本的降低。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還有,如果人民幣小步慢升的話,那就鼓勵企業更多地進口先進設備、新型的原材料,這也可以加快企業的技術創新的步伐。我們一方面要減少不利的影響,一方面要利用對企業有利的一面,加快企業改革,加快技術創新。

■下半年金融改革可能要加快

問:如何看待下半年的金融改革?

答:下半年金融改革可能要加快,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的改革,一是農村金融的改革。在商業銀行改革方面,中國建設銀行上市以後,中國銀行上市,它們上市以後反應都比較好,接著而來的將是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所以說,商業銀行上市是加快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的重要途徑,看來下半年這個過程還將繼續進行。農村金融方面,重點在於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農村信用社或者實行聯合,就是說建立信用社的聯社,或者改組為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下半年一個重大的和農村金融改革有關的措施將是郵政儲蓄銀行的建立。過去,郵政儲蓄得到的存款是向中央銀行存的,不能貸款,這樣反而變成農村資金的吸血管,把農村資金吸走了。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以後,不僅吸收存款,還能貸款,這對農村有利。農村金融如果活了,可以促進農民收入增加。

■資本市場仍將平穩發展,可能會出現「慢牛」趨勢

問:您對當前的資本市場有何評價?

答:「快牛」不如「慢牛」,「大牛」不如「小牛」。如果是「慢牛」,股市可能逐漸穩定;如果是「快牛」,可能又會大起大落。如果是「大牛」,接著會有「大熊」。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應予肯定。

中國股份制是在轉軌中建立的。全世界股市中沒有這樣的先例。一開始,我國最早上市的幾家,不是國有企業,所以股票是全流通的。國有企業一上市,問題就出來了。當時有些人不理解股份制,說國有股出讓了,中國怎麼堅持社會主義?當時的反對聲音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採取雙軌制,就是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增量股份化,存量不流通。也就是新增加的股份,可以流通,原來的存量不流通。這種雙軌制實行了十年以上,而雙軌制對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國有股不流通,所以董事會、股東會不起作用。國有股一股獨大,機制不活。董事會一種面孔、一個聲音,導致了制度不健全。

進入了21世紀以後,要及早解決中國股份制中的雙軌制問題,於是就提出了股權分置改革。有人說,股份制搞成這種樣子,不倫不類,還不如當初不搞呢。這些人不了解情況。因為中國是在轉軌之中,股份制必須先邁出第一步,雙軌制就是邁出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當時的歷史條件就是這樣。如果當時不搞雙軌制,中國的股份制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到了今天,雙軌制要改革。股權分置改革就是要把非流通股改成流通股。這出現了難題。因為當初國有股上市的時候是發了招股說明書的,招股說明書上說國有股暫不上市。國有股暫不上市,所以溢價才能那麼高。今天,非流通的國有股要上市了,這就等於違背了當初的承諾。從合同方的要求來講,這是違背了當初簽訂的合同,這個合同就是招股說明書。怎麼辦呢?違背合同就應該用調解的方式解決,調解就是通過協商解決,所以必須跟流通股的持有者協商,要讓他得到好處,比如十股送三股等等,因為你是違背了當初的合同。這個問題在理論界一直在爭。我認為證監會的做法是對的。既然非流通股要上市,就必須給予補償。所以從去年第一批股改公司以後,到現在,75%已經改完了。估計到2006年的年底基本完成。中國的股市經過股改以後,大局已定,前景是看好的。前景看好不等於沒有波動,有波動的原因很多,不僅在公司本身,而且有國際上的影響。小波動甚至大幅度波動也是難免的,整個趨勢是看好的。下半年可能維持這樣一種「慢牛」的狀態,我們也希望能出現「小牛」、「慢牛」。

■自主創新,要寬容失敗

問:怎樣看待自主創新的問題?

答:自主創新是必要的。今後的對外貿易要依靠的是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是我們打開國際市場的敲門磚。自主品牌也是我們國內市場的防波堤。自主品牌靠什麼來支撐?靠的是不斷自主創新。所以下半年自主創新會抓的更緊。

自主創新是一項長期工作,但開局一定要開好。有幾個關鍵問題要認清,一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是誰?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國家是自主創新的支持者、服務者,但主體是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我們一要允許失敗,要寬容失敗。不允許失敗,只會出現小的成果。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創意,沒有創意就沒有創新,創意是創新的基礎。有創意才有創新。

■房地產業,不能籠統地講過熱,這次宏觀調控不是打壓房地產業,而是結構調整

問:中國房地產是否依然存在「過熱」?

答:中國房地產業的問題不能夠籠統來講過熱。應該講局部地區過熱,或少數城市過熱。就全國來說,遠不是過熱。最近從江西調查回來,江西有一個縣商品房800元錢一平方米,比較好的房子1000元錢一平方米,這叫過熱嗎?所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重在結構的調整。要調整房地產的結構,有特殊的措施,有一般的措施。一般的措施從土地供求方面來解決。特殊的措施,盡管最近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應該看到,比方說,整個建築面積的70%在90平方米以下。我在有的地方聽到,我們這里的老百姓要麼不買房,要買就買100平方米以上的。有人說90平方米可以買啊,買兩套打通了就可以了。這就說明90平方米的房不適合全國的情況。這些觀點反應了大家的觀點,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現在要蓋大量的廉價出租房。廉價出租房是供應低收入者的。他們買不起房,或者進城找工作的農民工買不起房,這時候廉價出租房滿足他們的需要。廉價出租房要小,比如說,一間房帶一個廁所、一個廚房就行了。40平方米就夠了,這樣他就可以住了,如果是夫婦帶孩子,60平方米也就夠了。我在下面調查聽到的反映比較多的意見是:位置好的讓那些中低收入者住,因為他們沒有小汽車,如果住得遠,每天上下班就難了。有錢的可以買豪宅,稍遠一點也不要緊,有小汽車嘛。總之,我聽到的這些意見,是可以供政府和房地產商參考的。

這次宏觀調控不是打壓房地產業,而是重在結構調整。不會有哪個地區的政府認為打壓房地產業對自己有好處。房地產業有三個效應:一是投入產生效應,就是說,房地產業發展了,就帶動很多行業的發展,比如說鋼鐵、建材、玻璃、傢具等等都帶動了。二是區位效應,這個小區建在什麼地方,這一帶肯定就繁榮起來了,作為一個新的居民中心,它的周圍肯定有商店、學校、醫院、各種娛樂場所。三是誘發效應,就是說,沒有房地產業就不會有其他的發展,有了房地產業就會有其他。這些都反映了房地產業的作用不可忽視。所以,我認為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主要在調整結構,而不是打壓房地產業。

C.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

當前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在合理增長區間內運行
1.經濟增長減慢,供給結構優化。2014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4%,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均放緩0.3個百分點,是2009年一季度之後的最低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幅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放緩0.8和1個百分點,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但經濟增長速度仍在年度7.5%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范圍之內。從各產業增長看,採掘業、粗鋼、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過剩行業產量增速放緩較大,是導致工業增速減慢的主要因素,而醫葯等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業發展平穩,第三產業增長7.8%,繼續延續2013年以來的增長勢頭並快於第二產業,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較快。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產業結構符合經濟轉型的要求,趨於優化過程中。
2.消費和出口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減速。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增幅較上年同期放緩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較上年同期微增0.1個百分點。從外貿統計數據看,一季度,中國出口大幅下降,增速下降3.4%,同比回落21.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6%,同比回落6.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67億美元,同比下降61%。如果剔除去年1-4月份大量套利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的影響,一季度中國出口接近7%左右,與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基本吻合。從套利資金流入較多的香港貿易看,一季度內地對香港出口大幅下降31.3%,直接影響總體出口增速下降7.2個百分點,僅僅剔除對港出口中國整體出口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緩3.3和2個百分點,是一季度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製造業增長15.2%,同比放緩3.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速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同比放緩4.7個百分點,今年增速逐月提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8%,同比3.4個百分點,但增速逐月回落。
3.就業形勢穩定。雖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就業形勢較好,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出農民工增加288萬人,就業崗位繼續增加,失業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224元,同比名義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同比名義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根據從2012年四季度起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201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4.物價水平穩中趨降。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漲幅同比放緩0.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跌幅同比擴大0.3個百分點,已經連續25個月呈現下跌態勢;房地產價格漲勢趨緩,按照住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的商品房價格下降1.5%,而去年同期為上漲17.7%;綜合反映價格總水平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上漲0.4%。物價總水平特別是工業價格表明,製造業的需求仍低於供給能力,潛在經濟增長能力高於實際增長,但綜合就業、價格、經濟增長等指標看,中國經濟仍然處在合理增長區間內。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原因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並低於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既有2013年下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不夠、穩健的貨幣政策寬松力度不足的宏觀調控政策主動調整原因,更重要的是結構和體制問題制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並影響社會預期。
一是投資面臨一定的資金約束。2013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控制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2013年下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7.14 萬億元,比上半年減少3.01萬億元;2014年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為5.6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700億元。貨幣供給增速也有所降低,廣義貨幣M2由2013年4月的16.1%回落到2013年年底的13.6%,2014年3月進一步回落到12.1%。積極的財政政策執行力度弱於往年水平,2013年財政收入增長達到10.1%,超出預算目標2.1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與預算數基本持平,僅增長10.9%,而2013年財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預算支出目標主要靠年終「突擊花錢」,1-11月財政支出持續低於10%的預算增長目標,12月份當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幅高達20.3%。2014年1-2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1.1%, 財政支出增長6%,均低於預算8%和9.5%的水平。考慮到資金投放滯後半年對經濟增長發揮作用,2013年上半年融資總量擴大和下半年減少是2013年下半年經濟穩中有升的原因,也是今年上半年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
二是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不管是人民幣貸款、中期票據還是房地產信託的融資成本,均處於歷史高位,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融資成本動輒10%以上,加上各種中間費用甚至高達17%。首先,近年來,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等缺乏利率彈性的部門和利潤水平較高的房地產資金需求旺盛,在政府加強房地產調控以及銀監會加強平台貸款管控後,上述部門大量通過發行債券、銀信理財合作等影子銀行進行融資,造成相關部門債務和杠桿水平過快上升,社會資金「借短投長」的期限錯配和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擠出」等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加劇。其次,銀行理財產品、電子金融等存款替代性金融產品及影子銀行等市場化融資渠道快速發展,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金融脫媒」現象愈演愈烈,導致金融機構融資成本上升。再次,受存貸比約束和銀行季末考核因素影響,在季末、年末及春節前後等時點,銀行高息攬儲,貨幣市場利率往往大幅飆升。最後,在中國國際收支逐漸趨向均衡,跨境資金由大舉流入轉為「有進有出」的雙向流動後,以往外匯占款過快增長導致基礎貨幣大量被動投放的情況也出現了變化。
三是人民幣升值滯後影響了中國出口,自2011年4月到2014年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3%左右,匯率升值對出口影響的滯後期一般在1-2年。
四是多因素交織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影響市場預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化解產能過剩和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一些企業出現破產倒閉、地方性債務迎來還債高峰、影子銀行風險增加。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牽一發動全局,既關系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也是影響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的安全,一旦出現資金鏈條斷裂,對金融穩定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並引起相關產業衰退,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矛盾也會加大。近來,中國已經出現了中誠信託、超日債等若干起金融違約事件。同時,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短期國際流動資本外流,可能引發國內資金緊張,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勢
影響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因素還會繼續存在,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投資需求如何仍是分析判斷當前經濟走勢的關鍵。中國的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處於嚴重過剩當中,有的處於絕對過剩狀態,化解產能過剩必然影響製造業投資。2013年中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逐月回落,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價格調整程度加大。今年一季度地產新開工增速大幅走低,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也在下降,地產銷售增長已經接近停滯,購房者與房地產企業觀望情緒加重,房地產投資會繼續減慢。2013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4.2%,較上年大幅減少14.4個百分點。2014年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仍然較低,僅增長12.6%,意味著後續投資將有所放緩。但是,總體投資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一是占投資需求較大比重的基礎建設投資繼續穩定增長。國家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並提出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延長還款期限;通過發行15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成立2000-3000億元鐵路建設基金吸引民間資本,為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籌資;通過國家開發銀行設立專門機構發行住宅金融債券,支持棚戶區改造。
二是營改增試點擴大范圍,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服務業等,有助於服務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三是在國家確保糧食安全,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政策的支持下,農業投資增長水平有望提高。同時,央行決定自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測算,此次定向降准向三農領域釋放的資金將超過千億元。
四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有利於激發民營企業投資。今年初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82項,並在加快制定政府權力清單;部分國企已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總體來看,中國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17%左右。
2.消費需求將保持基本穩定。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在三大需求中屬於較為穩定的因素。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4.9%。當前,中國消費需求仍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一是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夯實了消費基礎。二是社保體制日益完善支持消費穩定增長。國家財政支出不斷向社保、公共衛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領域傾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重點關注農民工、社會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情況;重視結構性失業問題,建立全國統一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消費者預期。三是信息消費、社區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拉動消費增長。伴隨著擴大信息消費政策的落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產品的銷售加快,網路購物銷售迅速增長。同時,社區商業中心將逐漸轉變成城市的服務中心,居民相關商品與服務消費增長將加快。四是汽車類等熱點消費增長較快。汽車市場存在城市家庭、機構用車更新換代、消費升級的需求,仍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此外,中西葯品、通訊器材等消費增長較快。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增長12.6%左右。
3.出口需求將溫和回升至正常狀態。當前,全球經濟在發達國家向好的帶動下,有望延續溫和復甦態勢,國際市場需求逐步好轉。4月份IMF春季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長3.6%,較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長加快,有利於拉動中國出口增長。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提升,預示著二季度出口相對樂觀。今年3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7,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導指數月度平均值為41.6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顯上升。
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貶。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引發國際資本流向發達市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壓力減小,匯率雙向波動可能性加大。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出現1%左右的貶值。
但是,外貿增長面臨的制約因素仍不容忽視,新興經濟體在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結構性風險等多重壓力下,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將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不足;美國等國家的貨幣政策和世界貿易投資格局變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爭奪日益激烈,中國出口難有顯著改觀。
總體來看,4月中旬之後對港貿易虛增基數因素將會消除,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將回升至正常狀態。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將增長7%左右,進口將增長6.5%左右。
4.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從工業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穩定,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中國工業產能規模較高,供大於求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工業品價格仍將保持負增長態勢。從服務價格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推動部分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升。從食品看,2013年糧食再次增產,糧價基本穩定,並且由於中國糧價已經高於國際價格,糧價進一步上漲空間較為有限;生豬存欄規模較大,豬肉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從資源產品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2014年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時機較好的時間窗口,調整資源產品價格會推高物價。此外,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翹尾因素為1.5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中國物價總水平延續溫和上漲態勢,既沒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預計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將上漲2.3%左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將下跌1.1%左右。
5.宏觀經濟增長將穩中趨降。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經濟景氣系統顯示,中國綜合先行指數的峰值出現在2013年3月,至今連續下降12個月,先行指數下降速度較為緩慢,並且在下降過程中還出現了小幅震盪的走勢。先行指數一般領先一致指數約6個月,先行指數平穩略降態勢表明二季度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將增長7.4%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左右。
政策建議
把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要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有前瞻性的加強宏觀調控,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穩定社會預期,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加快推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落實財政支出的政策,加快撥付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管網改造等建設項目資金,推進一批水利、糧食儲備、核電、水電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盤活財政資金存量,重點用於民生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二是在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事權關系的基礎上,盡快出台並實施財政轉移支付的意見,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三是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將小微企業減稅等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完善消費稅制度,積極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加快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推進城市維護建設稅改革。四是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機制。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許可權,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限額管理,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性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市政債市場為基礎的,採取由中央確定總規模的市場調控性地方債制度,正式啟動省級和縣級政府在公開市場捆綁發放地方債。五是繼續發展政策性金融為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在必要時,可以考慮通過擴大政策性銀行專項貸款規模、資產證券化規模等方式,來增強開發性金融機構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的作用。
2.適度靈活運用穩健的貨幣政策。金融調控要從資金供給和需求方面加強調節和引導,促進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既要維持中性的貨幣信用條件來抑制經濟主體的加杠桿意願,也要切實降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防止社會資金成本過度上升危害實體經濟。
一是加強短期流動性調節,保證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根據銀行體系短期流動性供求形勢,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規流動性調節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適度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以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充裕。在流動性出現異常波動時,靈活運用SLO和SLF工具實現有選擇的「定向放鬆」,以防範流動性危機,維持市場平穩運行。
二是修改商業銀行法,取消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限制,或適當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計算口徑,降低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商業銀行降低信貸利率。
三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深入與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的擠壓也越來越強烈。銀行監管機構要重視利率市場化推進中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問題,重視「余額寶」、「易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和非銀行「理財業務」等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抽血」的影響。引導和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加強金融監管,防止金融創新「冒進」帶來 「金融脫媒」過度,危害到銀行體系的平穩運行。四是貨幣當局需要通過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來把握外匯占款增長情況,加大匯率波動幅度,防止熱錢無序流動,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3.以城鎮化為抓手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一是努力實現城鎮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二是藉助高鐵發展契機推動城鎮化,帶動有效需求增長。三是加快改革相關制度,推動常駐人口獲得相應的市民待遇,按照城市全部人口的新構成特點,規劃城區的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相應的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保證居民需求與供給的准確對接。四是根據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適當放開房地產限購政策的限制,繼續支持自助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防止房地產價格短期大幅波動。
4.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抓緊制定負面清單,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國有資本對水、電、氣、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收入增量重點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二是繼續減少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抓緊制定政府權力清單。三是建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制度,允許地方政府合理舉債;建立有效的償債機制,地方政府應通過出售、轉讓或證券化國有資產償還債務,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四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五是當前通脹較為溫和是價格改革的較好時機,應加快推進水、電、天然氣、石油等資源價格改革。

5.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一是應強化正向預期引導,明確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正確認識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尋求新常態屬於客觀經濟規律。二是要強調當前各項經濟指標仍處於合理增長區間,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金融和財政風險總體可控。三是逐步建立市場對宏觀政策信號的合理預期,避免出其不意造成政策信號的混亂。四是明確調控政策信號,穩定社會預期,加快落實改革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D.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1. 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今年上半年是7.4%,從中可以清楚看到經濟增速在由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

  2. 這其中有近幾年人口結構變化、工資成本上升、儲蓄率和投資率下降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規律性原因。有全球經濟進入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常態慢增長,以及我國出口競爭力的減弱,外部需求增長速度出現趨勢性下滑,但經濟還是保持不錯的。

E. 如何看待「地攤經濟」再升溫導致地攤經濟升溫的原因是什麼

如今地攤經濟好像又重新活了過來,還彷彿有了一種愈演愈熱的感覺,其實這也不過是跟著當今經濟發展的形勢走罷了。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城市裡的年輕人都長時間的封閉在家裡沒有時間去上班,而有的小型公司和企業也因此而倒閉,為了能夠趕快掙錢,很多年輕人就會選擇在網上購買一些東西,然後出去擺攤,最起碼每天都會有一些收入,所以地攤經濟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其實擺地攤的人多了,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有很多的美食和好玩的東西,反而全都是在地攤上看見的,同時也能夠展現一個城市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且大部分人下班以後都喜歡去地攤上小酌一杯,別提有多愜意了。

F. 中國「單身經濟「走熱,「一人份」商品躥紅,你怎麼看待這樣的單身經濟

一個人走,一個人走,一個人。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你有沒有體驗過一個人吃火鍋的感覺,看著整個火鍋店熱氣騰騰,熱熱鬧鬧的有說有笑,自己一個人涮著鍋喝著啤酒,那滋味絕對是五味雜陳啊。



現在一個人的經濟,一個人的商品也是迅速的竄紅,歸根結底就是在於這種小而廣的發展模式,讓人們更加容易接受,需求量少,但是需要的精對質量的要求更高了,消費的觀念也更提高了。

G. 什麼叫做經濟過熱為什麼我們要防止

所謂經濟過熱,是指經濟的發展速度與資源供給不成比例。當經濟的發展速度高於資源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原材料因供給不足而出現的漲價,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又推動了物價的走高,於是經濟過熱顯現。

近期關於經濟過熱的討論,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尤其經濟形勢和政策的可能變化,直接關乎每個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以及他們對未來的預期。如何盡可能滿足公眾的知情需求,解除他們的疑惑,也成了媒體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遺憾的是,近期媒體上大多數文章,屬於人雲亦雲,寫文章的人,本身就沒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讀者看完之後,自然更是一頭霧水。
在這一話題上,有幾個基本的問題是必須首先回答的。什麼是經濟過熱?能否及如何認定當前是否存在經濟過熱?經濟過熱的害處在哪裡?它的成因及症結何在?能否找到有效的手段用以消除經濟過熱?可能採用的手段是否會帶來一些有風險的副作用?它們對各類社會公眾的利益有何影響?
當我們討論經濟過熱的時候,對它給出一個定義和測度的標准,是最起碼的要求。如果存在「語義上行」上的疏漏,各種觀點就很可能是自說自話、雞同鴨講,最終無可避免地陷入「哩之謬誤」的邏輯陷阱。
目前許多媒體言論,甚至包括一些經濟學者,都把GDP增速作為衡量經濟是否過熱的尺度。就是說,如果GDP的增速超過了一定的「合理幅度」,那麼就說明經濟過熱已經出現,需要加以調整,使之回復到穩健增長的「健康軌道」上來。
事實上,這種看法是完全不成立的。不管它使用了多少統計數字或者多麼復雜的計量模型,都無法對其觀點構成起碼的支撐,因為它違背了許多最基本的常識。
常識之一,是GDP數字並不能有效體現經濟的實際增長速度。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條件下的兩個相同的GDP增長數字(即使其測量是完全准確的),其背後代表的經濟實際增長情況並不是相同的。甚至,較高的GDP數字對應的實際增長,反而低於另一個較低數字所對應的情況。
那麼,讓我們退一步,不用GDP數字,而用經濟增長的實際速度,來衡量是否存在經濟過熱,是否可行?在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第二個基本常識,那就是「經濟的實際增長速度」,它是無法測量的。將一個無法測量而只能設想的概念,用到實際的操作中來,這是無比危險的事情,違背了最基本科學方法的要求。
即使讓我們再退一步,假設經濟增長的實際速度是可以測量的,或者假設GDP數字就能夠基本代表經濟的實際增長數字,那麼是不是就可以以此為依據來判斷經濟是否過熱呢?還是不可能。
這里我們需要引入第三和第四個基本常識。首先,假設經濟增長沒有副作用和長期的風險,那麼經濟的增長就意味著整個社會越來越富有,增長的速度就是越快越好,根本不存在「增長過快」的問題。所以,「熱」必須是有問題的,才能稱為「過熱」;否則就只能稱為「大熱」、「高熱」,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根本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合理增長速度」尺度,高於這個標准就是過快,低於這個標准就是合理。在不同的背景條件下,以及在經濟增長的不同時期,這個「合理」的范圍是天差地別的。對於一個高度成熟、各種資源的利用已經接近合理邊界的社會,3%的增長速度可能已經是奇跡;而對於一個經濟發展剛剛起步、大量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存在極大潛力的社會,15%的增長速度可能還嫌過低。
所以,從增長速度根本不可能得出「經濟過熱」的結論。
而除此之外,關於經濟過熱的第二種說法,是「投資過熱」,就是說,當前的投資規模過大,超出了未來幾年正常發展的需要。這種說法又如何呢?回答是,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得出結論——尤其是可用於操作的結論——仍須慎重。
「投資過熱」,或者說超前的過度投資問題,從理論上看是存在的。或者說,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這個問題有可能出現。
從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越是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生產就越直接,絕大多數生產活動都是用於直接產生消費品。這種生產方式的缺點是效率低下,優點是簡單,社會成員之間的獨立性強而相互依賴性弱,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手頭資源的分配,即使達不到所謂的「最優均衡」,但生產出來的任何東西都很難被浪費。就算某樣東西一時生產得太多,也大不了存放起來以後再用,然後減少這種產品的生產也就是了。在這種階段,所謂「經濟過熱」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就越來越呈現「迂迴」的狀態。消費品的生產不僅依賴基本自然資源和勞動,更依賴資本品。社會分工日趨細化,成員間的獨立性越來越弱而依賴性越來越強。在這種時候,一部分社會成員將專門從事資本品的生產,他們決定自身生產規模的依據,不是自己的需求,而是其他生產環節的需要,更准確的說,是對這種需要在未來的預期。但沒有人能夠對未來做出准確的預測,因此他們的判斷,有些時候會是錯誤的。
如果資本品的生產者對未來作出了錯誤的預測,那麼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很可能被閑置,甚至根本得不到使用。而在迂迴生產的結構體系中,越是遠離消費品的「高級」資本品,出現問題的可能也就越大。因此在理論上,投資的「過熱」,尤其是結構性失衡的「局部過熱」,是完全可能出現的。
但是,投資是否過熱,要做出准確的判斷,只有時間、只有事實才能下結論。出現投資過熱的原因,正是因為人類理性和預見力的不完全性。如果我們認為,在當前我們就可以斷言,現在的投資是過熱的,那麼我們已經否定了這種不完全性;而如果我們否定這種不完全性,那麼投資過熱就根本不可能出現。所以,這是一個邏輯上的悖論。
目前有一些經濟學者,僅僅根據基礎投資或者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的比重這樣一個數字就斷言已經出現「投資過熱」,這種思維模式,和前面所說的「GDP增長過熱」一樣,在科學方法上是不能成立的。
但是,投資過熱並非完全無跡可尋,我們仍然可以做出一些推測,但是推測的依據,並不是任何統計數據,而是我們對人類行為與選擇規律提出的假說。關於這一點,下文中將做出進一步的陳述。

參考資料還有http://..com/question/57011203.html#here

H. 請談談你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

總得來講,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屬於繁榮的發展時期,每年GDP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但也存在嚴峻的挑戰。這從內外兩方面分析。在外部環境而言,我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一樣面臨著消費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物價下降,失業率上升的問題。同時,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思潮影響,我國的外貿受到巨大的沖擊,2009年全年,我國外貿總額預計接近2.2萬億美元,降幅約為16%;實際使用外資850億美元左右,下降約8%;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20億美元。從內部環境來說,以房地產行業為代表的投資過熱現象依然對經濟造成嚴峻的挑戰。受國際環境影響。中國產業面臨轉系時期,收入的貧富差距,東西部發展差距和物質生活與生產力的矛盾等社會問題依然嚴峻。最後,以當前形勢來看,我國的宏觀調控應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措施為……貨幣政策措施為…… 詳情預知撥打629915!!

閱讀全文

與經濟愈演愈熱你們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的近義詞有哪些 瀏覽:862
幸福的添加劑悲傷的什麼 瀏覽:194
古代的健康是現在什麼地方 瀏覽:836
假如蝸牛有愛情講什麼 瀏覽:841
央企職工為什麼是事業單位 瀏覽:472
看見美女心跳120哪個電視劇 瀏覽:655
愛情專一怎麼表達 瀏覽:153
泡沫劇的愛情是多少女孩憧憬的 瀏覽:863
哪裡可以約到美女出來 瀏覽:374
南方航空經濟艙r艙什麼意思 瀏覽:3
事業單位人員調動職級如何定 瀏覽:460
射手座和哪個星座最幸福 瀏覽:565
深圳晚上哪個地方美女多 瀏覽:429
會說話的石頭民間故事怎麼寫 瀏覽:793
花旦小美女怎麼畫 瀏覽:356
聽故事怎麼聽聽小豬佩奇 瀏覽:98
美女晚上好請你仔細想想在什麼地方 瀏覽:902
爺們兒是什麼地方的故事 瀏覽:984
鄭炳考研經濟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334
懷孕沒有感覺怎麼才知道健康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