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銅錢超發的宋朝為什麼頻發錢荒
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覺睡醒,忽然發現「絕無一文小錢,在市行用」。也這就是說,台州城鬧「錢荒」了,市面上幾乎找不到一枚銅錢流通了。這是何故?原來,市面流通的錢都被日本商船收購走了。這些日本商船「先過溫(州)、台(州)之境,擺泊海涯。富豪之民,公然與之交易。倭所酷好者銅錢而止,海上民戶所貪嗜者,倭船多有珍奇,凡值一百貫文者,止可十貫文得之;凡值千貫文者,止可百貫文得之。」(包恢《敝帚稿略》)日本看中宋朝的銅錢,低價出售日貨,大量回收銅錢,「以高大深廣之船,一船可載數萬貫文而去」,難怪台州一日之間發生「錢荒」。 宋朝是歷史上一個經常鬧「錢荒」的朝代。如宋仁宗朝慶歷年間,江淮出現「錢荒」;神宗朝熙寧年間,「兩浙累年以來,大乏泉貨(貨幣),民間謂之錢荒」;哲宗元祐年間,「浙中自來號稱錢荒,今者尤甚」;南宋初期,也是「物貴而錢少」,南宋後期,「錢荒物貴,極於近歲,人情疑惑,市井蕭條」。從北宋到南宋,「錢荒」鬧個不停,老百姓常常發現,市面上的錢用著用著就不見了,不知流到哪裡去了。 許多宋朝人認為,是銅錢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錢荒」。宋朝經濟發達,與日本、東南亞、阿拉伯乃至非洲開展密切的國際貿易,宋錢差不多成了這一貿易區的國際貨幣,有點接近今日美元的貨幣地位。不但日本「所酷好者銅錢而止」,交趾跟宋人交易,也「必以小平錢為約;而又下令其國,小平錢許入而不許出」;爪哇國也用胡椒交換宋錢。今天在東非、印度、波斯灣等地,均有宋錢出土。宋人說,「緡錢原為中國財寶,而今四方蠻夷通用之。」這並不是誇張之詞。這些與宋朝通商的國家,「得中國錢,分庫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為阻止銅錢外泄,當時有人提議:乾脆關閉貿易港,中斷與外商的貿易。認為這才是「拔本塞源」之道。這當然是一種很愚蠢的想法,幸虧宋朝政府並沒有聽從。 今人的研究表明,宋代「錢荒」並不是因為銅錢短缺,換言之,銅錢的外流對「錢荒」或有推波助瀾的影響,但不能說是導致「錢荒」的元兇,因為宋代政府投入市場的貨幣總量是非常龐大的。北宋時,宋政府每年的鑄幣量高達一兩百萬貫、兩三百萬貫,宋神宗元豐元年間還創下年鑄幣量超過500萬貫的紀錄。這還不包括四川的鐵錢、交子(紙幣)以及貨幣化的金銀。而唐代的年鑄幣量,最高也不到33萬貫,明代近300年的鑄幣總量,還不及北宋元豐年間一年所鑄的貨幣。學者統計,北宋末,宋政府投放於市場的銅錢總量約有三億貫,這個貨幣總量,是足以滿足當時市民的交易之需的。南宋的「錢荒」則通常表現為「物貴而錢少」,可見並沒有發生通縮,總體的貨幣供應量並不缺乏。況且,宋朝的商業信用工具也比較發達,大宗交易通常不必使用現金,而是採用「賒買賒賣」等方式。 錢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很大部分「沉澱」下來了。換成最近流行的說法,「『錢荒』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大量的銅錢,在流動性非常低的地方躺下來不動彈了。這里的「銅錢沉澱」,包括政府的貨幣化稅收將大量錢幣回籠,也包括民間的儲蓄風氣。李覯說「民間鮮藏鏹之家」,可能不大准確,因為宋朝的富家恰恰普遍有積儲銅錢的習慣,庫藏起來的錢叫做「鎮庫錢」,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錢十萬鎮庫,而未嘗用也。」因為錢幣被大量貯藏,致使流通領域的貨幣短缺,南宋時,朝廷便出台了一個法令,要求「命官之家存留見錢二萬貫,民庶半之」,其他的銅錢必須變換成金銀、鈔引之類。但以宋朝鬆弛的社會控制,這樣的法令肯定是無法執行的。 宋朝富室又為什麼熱衷於收儲銅錢?因為銅錢能夠保值。北宋和南宋都有發行紙幣,北宋時叫交子,南宋時叫會子,尤以會子的流通范圍更廣。但紙幣作為信用貨幣,如果國家超發,就會迅速貶值,南宋後期的會子就貶值得厲害,第一界會子可以兌換近800文銅錢,發行到第十八界時,每貫會子只可兌換銅錢不到200文。這便出現了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市民拚命花掉紙幣,積儲銅錢。而銅錢超發,錢的面值會貶值,但銅本身的價值卻是穩定的,宋代大量鑄造銅錢,導致銅錢的面值低於材值,一貫錢價值一千文,但如果將一貫錢熔成銅器出賣的話,其值將超過一千文。這就使得「毀錢鑄器」成為有利可圖之事,於是,「江浙之民,銷毀錢寶,習以成風」,「奸民競利,靡所不鑄,一歲之間,計所銷毀,無慮數十萬緡」。而江浙正是「錢荒」的重災區。 面對反復出現的「錢荒」,宋朝政府的對策是實行「錢禁」,即嚴厲禁止商人攜帶銅錢出境貿易,禁止民間私自毀錢鑄器。這一思路有點像樓價高企不下了就採取「限購」措施,看起來是對症下葯,實際上經不起經濟學的考驗。宋朝的「錢荒」並不是因為貨幣總量供應不夠,而是貨幣循環過程中出現的「短缺假象」,貨幣總量既然充足,「錢禁」不但毫無必要,而且破壞了市場本身的調節功能。在自由市場中,假如銅錢供大於求,錢的購買力就會低於銅本身的價值,這時候,市場自會驅使人們將銅錢熔為銅器,使市場的銅錢流通量減少,幣值回升;假如銅錢供不應求,市場也會鼓勵「錢監」(宋朝的造幣廠)鑄錢,並吸引民間儲藏的錢幣流回市場。這樣,銅錢的市場流量跟市場需求之間,會自發地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宋朝的領導人雖然有非常明顯的「重商主義」傾向,可惜經濟學知識卻很欠缺,而且比較迷信行政調控的力量,於是將市場的調節機制當成了造成「錢荒」的因素加以嚴厲限制,一邊厲行「錢禁」,一邊鑄幣放水,加大流動性的供應。
② 經濟危機的唯一原因是經濟繁榮,這句話如何理解.
經濟繁榮,商品市場不斷膨脹,簡單地說,就是經濟繁榮,人們感覺生意十分好做,紛紛進行商品生產,過度的生產,造成生產過剩,而人們又遭到資本家的剝削,購買力減小,
生產的迅速擴大和勞動人民的購買力的相對縮小,使生產相對過剩。進而導致經濟危機。
要是不夠細,我接著解釋!
③ 造成錢荒的原因是什麼
市場為什麼鬧「錢荒」:原因有四第一, 資金外流。5月3日,標准普爾指數首次突破1600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刷新歷史紀錄,站上16000點的高位,一周後,美聯社發布新聞稱美聯儲官員正在籌劃退出QE的策略。美聯儲一直以各種不同的口徑向市場吹風:「量化寬松政策將逐步退出。」加上美國經濟復甦數據的日益走強,美國對全世界資本的吸引力增強,造成新興國家資金外流。中國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結售匯余額逐月下降(2月份由於季節性因素除外),從去年12月的509億美元下降到5月份的104億美元。第二, 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5日發布的《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在6月底即將實施,迫於外幣納入貸存比考核的壓力,一些銀行可能已經提前開始買入美元補充外匯頭寸,以求達到監管標准,這是近期美元買盤力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銀行間資金面緊張狀況。同時,20號文還強調了「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這實際上是監管層在嚴查虛假貿易,使得國際熱錢流入大幅減少,5月份以來外匯占款增長進一步大幅下降。第三, 今年以來,隨著杠桿率的不斷放大,商業銀行的人民幣超額備付金在逐漸下降,3月末超額備付金率從去年年底的3.51%降至2.58%,二季度,超儲率繼續下降,業內人士估計已經降到1.5%左右,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邊際承受力也因此大為下降。第四, 6月底之前,銀監會將針對8號文的落實情況展開檢查,迫使銀行將表外非標資產轉移至表內同業資產,直接擠壓同業拆借額度。④ 輝煌如唐朝:為什麼中後期奢侈之風盛行,催生"錢荒"局面出現
5、 結語
輝煌的大唐王朝,經濟發展極其迅速,而超速發展的經濟給全國上下都營造一種奢侈之風,對奢侈品的追求,使得很多金銀是作為藝術品存在。
而不是作為流通貨幣存在於市場。總起安史之亂發生後,使得唐王朝開始慢慢衰落,急需回到原來巔峰狀態的唐朝經濟就算是在納稅人口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也提高納稅總額。
更是加劇了貨幣的緊缺。等到中期兩稅法實施以後,將徵收的實物變成貨幣,直接就造成了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供不應求。
出現了"錢荒"局面,出現"錢荒"以後,唐朝有一批藝術家還在將這些本就稀少的貨幣作為收藏品給收藏起來。
使得"錢荒"局面一發不可收拾,這也是為什麼萬國來朝的巍巍大唐出現"錢荒"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細說中國歷史叢書》
《全唐書》
《唐代財政史稿》
⑤ 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唐朝」為何在中後期會出現錢荒危機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大的朝代,無論是經濟文化方面,還是在軍事方面都是傲世全球,但正是這樣一個繁榮的國家內卻在中後期出現了十分罕見了“錢荒”危機。而唐朝之所以會出現“錢荒”主要是因為前中期的唐朝發展得過快,使得唐朝國內的百姓變得越來越奢靡,過度的消費導致了“錢荒”的出現。此外,安史之亂的爆發及“兩稅法”的實施這也是造成“錢荒”的原因。
在唐德宗年間,“兩稅法”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唐朝朝廷所征的稅開始逐步由實物轉為貨幣,這使得百姓手中的貨幣開始大量減少。再加上唐朝中後期管理的混亂,地方官員不斷地增加對百姓的壓榨,使得民間流通的貨幣巨幅下降。這一政策在實施後沒多久,唐朝在前期埋下的禍根便完全展現了出來,“錢荒”也就出現了。
⑥ 北宋GDP那麼高,為何朝廷還經常鬧「錢荒」
雖然當時宋朝的GDP是比較高的,但是會出現錢荒的現象,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可以說宋代的經濟是非常發達的,並且當時整個國家都非常富有。但是即使這樣到宋朝後期的時候,也依然會出現積貧積弱的情況。
第2個原因就是當時很多百姓都出現了藏錢的現象。要知道當時生活在宋朝的那些大戶人家大多數每一個人家裡頭都藏著非常多的錢財。也有不少宋朝大臣發現了這一現象,就是國家在發行錢幣的時候,本身就是想讓錢幣在市面上流通,但是有很多人家卻把這些錢財私自藏到家裡,就無法讓這些錢財在市面上流通。這種情況往往導致了大戶人家有非常多的錢財,但是市場以及百姓根本就沒有錢財可以使用的情況。並且當時百姓的這種行為,當時法律並沒有明確進行禁止,所以官府也沒有辦法上這些大戶,人家去把那些藏起來的錢財全部收走。
⑦ 宋朝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物貴而錢少的問題
1、民間的儲蓄風氣濃重。宋朝的富家普遍有積儲銅錢的習慣,庫藏起來的錢叫做「鎮庫錢」。
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錢十萬鎮庫,而未嘗用也。」因為錢幣被大量貯藏,致使流通領域的貨幣短缺。
2、政府的貨幣化稅收將大量錢幣回籠。
3、銅錢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錢荒」。宋朝經濟發達,與日本、東南亞、阿拉伯乃至非洲開展密切的國際貿易,宋錢差不多成了這一貿易區的國際貨幣。
宋朝頻發錢荒簡介:
宋朝是歷史上一個經常鬧「錢荒」的朝代。
如宋仁宗朝慶歷年間,江淮出現「錢荒」;
神宗朝熙寧年間,「兩浙累年以來,大乏泉貨(貨幣),民間謂之錢荒」;
哲宗元祐年間,「浙中自來號稱錢荒,今者尤甚」;
南宋初期,也是「物貴而錢少」;
南宋後期,「錢荒物貴,極於近歲,人情疑惑,市井蕭條」。
⑧ 史上最繁華的大宋朝,為什麼是經常鬧「錢荒」的一個
宋代錢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民間銷熔銅錢,製造器皿以獲利。銅是國家的禁榷物,由國家嚴加控制,民間缺銅,一般民用銅器在市場上價格上揚,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人銷熔銅錢以鑄造器皿,據記載因此可以獲利5~10 倍
民間的儲蓄風氣濃重。宋朝的富家普遍有積儲銅錢的習慣,庫藏起來的錢叫做「鎮庫錢」。
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錢十萬鎮庫,而未嘗用也。」因為錢幣被大量貯藏,致使流通領域的貨幣短缺。
政府的貨幣化稅收將大量錢幣回籠。
銅錢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錢荒」。宋朝經濟發達,與日本、東南亞、阿拉伯乃至非洲開展密切的國際貿易,宋錢差不多成了這一貿易區的國際貨幣。
⑨ 此次銀行鬧錢荒是怎麼回事
我倒是認為本次錢荒主要是銀行追逐高杠桿投資導致的,銀行喜歡短借長放,即通過低成本的短期銀行間拆借投資於高回報長周期的項目,一旦一個點上出現資金短缺即導致整個資金鏈斷開,逼迫銀行不得不提高拆解利率以獲取資金。央行為了警示商行,所以不放鬆流動性,逼迫商行自行解決,使得錢荒貌似一浪高過一浪。
對百姓的影響自然是貸款難度加大;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提高,不過這類理財產品的起點往往較高。對存款目前個人估計不會有啥影響。央行雖說想要嚇唬商行,不肯增加流動性,但不至於真的放任銀行破產。國家信用總還在吧。
⑩ 銀行為什麼會鬧錢慌
主要的原因是銀行為了獲得利差收入沒節操的大量貸出資金,而這些貸出的資金可能由於沒到期收不回來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收回,而在拆借或其他貨幣市場上又融不回短期的資金,再加上央行又不放錢下來,於是就造成錢荒。
錢荒肯定最先受到沖擊的就是銀行啦,然後就是實體經濟,因為銀行沒有錢後續需要資金的企業就沒有資金的貸款來源,當然還有股市和發債,但對於大多數的企業是不可能從這些渠道獲取資金的。於是就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沖擊。同時缺乏的資金那麼流入股市和債市以及其他資本市場的錢就會減少,於是表現出來的效果就是股市和債市的下跌,對個人的影響就是你分配到這些投資市場的資產可能會因此縮水。
當然,對於不做任何投資的普通人來說,銀行錢荒跟這些人沒有任何關系,因為ATM機是不會窮到連錢都提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