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降低物資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1.靠現代化的管理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必須抓住管理這個綱。
各企業要將實行成本目標管理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強化成本核算,在產、供、銷、財務等各個環節都要加強管理,把生產成本中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資、製造費、行政費等項中每一項費用細化到單位產品成本中,使成本核算進車間,進班組,到人頭。
變成本的靜態控制為動態控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使降低成本落實到每個職工的具體行動中。
在此基礎上,一是要加強供應管理,控制材料成本。
企業要制定采購原材料控制價格目錄,實行比價采購的辦法,實行貨比三家、擇優選購,做到同質的買低價,同價的就近買,同質同價,能用國產不用進口,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是要加強物資管理,降低物化勞動消耗。
物資儲量和消耗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產品成本的升降。
因此,各企業要從物資消耗定額的制定到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嚴格的控制,對原材料等各種物資的消耗用品,要實行定額分類管理,在訂貨批量和庫存儲備等方面實行重點控制,要按照適用、及時、齊備、經濟的原則下達使用計劃,並與財務收支計劃、訂貨合同相結合,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對影響成本的各種消耗進行系統控制和目標管理,防止各種不必要的浪費,從而達到合理儲存、使用物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之既保證生產的合理需要,又減少資金佔用;
三是強化營銷管理,降低銷售成本。
要把增強銷售人員的法律意識與加強銷售管理相結合,在每一筆銷售業務發生以前,要對客戶的營運狀況和承付能力認真調查核准,不能貿然發貨,更不能搞「感情交易」、「君子協議」,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對業務人員的工資、獎金、差旅費、補助、業務費及裝卸費、短途運輸費、中轉環節等費用本著既要節約,又要調動積極性的原則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並嚴格考核與獎懲,對拖欠的貨款,要採取經濟、法律、行政的手段予以積極清收;
四是要加強資金管理,控制支出節約費用。
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監督體系,建立廠內銀行,通過推行模擬市場核算來降低成本,控制費用來提高經濟效益,避免用錢無計劃、開支無標准,多頭批條和資金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從而造成在資金使用上不計成本的做法,嚴格加強對資金的控制,使全體職工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變由幾個算帳為人人當家理財,特別要加強行政費用及一些事業性費用的核算,包括管理部門的行政、差旅費、辦公費等的開支。
在這方面要根據承擔的工作性質不同,核算每個人頭的費用基數進行控制考核,每隻鉛筆、每張稿紙都必須從承包額中列支。
2.靠技術改造降低成本近年來,原材料價格上升、能源提價對成本的上升影響很大。
如何在這些不利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企業必須樹立技術改造是降低成本重要途徑的觀念,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開辟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
一是要特別注重工藝技術改革,積極採取新技術、新工藝節能降耗,從根本上減少原材料的消耗,在達到產品質量目標的同時,保證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二是在實施技改項目建設中應注意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注重以較少的投入求得較多的回報。
一方面要採取短、平、快的技改方式;
另一方面要採取超常規的基建和技改管理,上項目時機要選准,立項要准確,實施要快速,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加快技改工程進度,降低項目建設成本,爭取早日投資回報。
3.靠深化改革降低成本深化企業改革,不斷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提高職工素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精幹高效的運行機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環。
各企業要把深化改革作為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改革人事制度,打破幹部和工人的界限,體現「肯干、能幹、干好」的用人原則,實行招聘與聘任制相結合的人事制度,優化勞動組合,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做到「能者上、庸者讓、差者下」,從而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幹部職工的工作責任感和危機感,發動全體幹部職工投入到降本增效的工作中去。
其次,在科學測定確保最佳成本目標所必須的勞動量的基礎上,相應改善勞動組織,核定勞動定員,改革內部分配製度,減少因非生產性人員過多和窩工、怠工、勞動量不足造成的消耗。
各企業內部可根據各科室、車間的工作性質、工藝復雜狀況、勞動強度、工作環境等因素,分別採取相應的分配形式,做到向苦、臟、累、險和高技能崗位傾斜,進而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增加有效勞動時間,降低單位產品的勞動消耗量和工資成本,按生產經營實體需要,對職能科室進行精簡合並,本著精幹、高效的原則配備管理人員,改變人浮於事的局面,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靠過硬的質量降低成本產品的質量與產品成本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誰的產品質量高,誰就有競爭力,產品就有市場,就不會佔用過多的資金;
產品質量高,不出或少出次品,可以直接降低生產成本;
產品質量高,就可以按優質優價原則,以較高價格出售,相對降低成本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
產品質量高,可以贏得更多的用戶,直接增加銷售量,降低銷售成本;
產品質量高,實際上也就節約了能源、原材料;
產品質量高,就可以節省勞動力與管理費用,這樣無疑會降低成本。
因此,企業要十分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千方百計嚴把產品質量關。
一是要強化對質量管理的領導,企業廠長(經理)要親自抓質量,形成質量管理網路,每天反饋質量信息,進行質量分析、控制質量成本;
二是要有嚴格的工藝技術標准,對影響產品質量的供、產、銷等各個環節實行系統的質量管理,做到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材料不採購進廠,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
三是要充實質量管理力量,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建立專職檢測隊伍,制訂自檢、互檢和專檢相結合的質量檢測制度和標准,嚴把產品質量關,同時將質量管理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推行優質優價優工資、劣質廢品懲工資的分配原則,對因各種原因影響產品質量的人或事要給予嚴肅懲處,以此增強企業上下的質量意識、提高產品質量;
四是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質量攻關。
對影響產品質量,一時又難以搞清的質量問題,作為QC小組的攻關課題落實到車間、班組,開展群眾性的QC小組攻關活動,使群眾性的QC小組活動在有組織領導、有活動課題、有計劃安排、有檢查落實的受控狀態下進行,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5.靠優化結構降低成本一是優化產品結構。
一個企業的產品是否受市場歡迎,能否在市場中佔有一定的份額,是降低成本的基礎前提。
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銷售不出去,造成積壓,根本談不上降低成本。
只有產品品種多,產品結構合理,才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才有穩定的市場,才可以減少庫存和產品資金佔用,加快資金周轉,只有產品結構合理,才能加速產品擴散,實行多角化經營,加快市場滲透,提高市場的相對佔有率,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所以各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真分析、審時度勢,及時改變生產經營戰略,對市場形勢不好,積壓佔用成品資金多的產品進行限產和轉產,對選擇的主導產品要通過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強化生產指揮調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產量,以降低產品成本中所含的折舊、利息等固定費用。
同時還必須不斷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採取「無有、有多、多精、精轉」的策略,增加花色品種,開發新產品,追蹤世界發展潮流,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產品結構,使產品市場逐步擴大。
二是優化資本結構。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形勢下,企業要不斷發展,以此來增強參與市場競爭,抗衡市場風險的能力,但是要發展就要靠大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整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的投入必然給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
為此,各企業要通過兼並、租賃等多種形式,加大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本結構,實現資本的擴張,以此來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達到降本增產,增銷增利的良好效果。
就要靠大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整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的投入必然給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
為此,各企業要通過兼並、租賃等多種形式,加大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本結構,實現資本的擴張,以此來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達到降本增產,增銷增利的良好效果。
『貳』 如何從物資管理方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每個環節和步驟對生產起著不同的作用。企業的生產過程包括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物資供應是每個企業再生產的前提,在生產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資進貨的質量、及時性、准確性等直接影響著生產的質量、及時性、准確性等。物資周轉率的快慢、儲備資金佔用多少等直接影響著流動資金快慢、佔用的多少。物資進貨的價格高低,采購成本的高低、儲存成本的高低等直接影響著生產成本。
企業生產成本包括:應付職工薪酬、材料費、電費、折舊費、修理費、其它支出。地方鐵路運輸性企業材料費至少佔生產成本30%以上,在煤礦生產、製造、加工性質的企業內材料費占生產成本的比例會更高。
省一分錢、增一分利,是我們企業經營的成本觀,物資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物資管理工作,是保證企業生產正常進行的物資前提,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加速資金周轉、提高經濟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徑。
物資管理包括:物資計劃、組織貨源、驗收入庫、保管保養、材料消耗定額、物資儲備定額、材料核批發放、跟蹤檢查、廢舊物資回收等工作內容。將以上物資管理中的每項工作作為「節點」,從嚴控每個重要「節點」入手,對整個物資管理流程重新進行系統規劃,通過對重要「節點」的管控,對各項工作的分析、檢查以及及時考核,實現物資工作流程的閉環管理。
各企業單位制定了物資的各種管理制度,我認為在原有的物資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強對以下幾方面的管理
,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1、貨源組織工作
物資進貨的價格高低,采購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生產成本的高低。在采購的過程中,提高物資采購的透明度,現在物流業為物資運輸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企業所需的大、小批量的物資都可直接向廠家進貨,不通過中間商進貨。因為中間商除了和我們直接向廠家進貨的費用成本一樣多外,還要加上自己的利潤,這部分利潤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利潤,有些企業認為是中間商先墊付了資金,是賒欠了中間商的物資,實際上中間商會把拖欠的利息、利潤、費用都算進去的。
對於零星的物資采購,同樣需要價格監審,監審要事前監審,事後復查。集團公司地面生產性質不一樣的各單位也有許多使用一樣的材料,集團公司地面各單位物資供應科、價格監審部門每季度按類別劃分每種物資進行進貨價格對比,像城市物價局每月公布物價一樣,每月進行內部交流物資進貨價格,一是相互監督、二是參考比較。
現在很多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導致許多物資價格上漲,在市場價格現在處於不穩定時期內,更要注意材料的進貨價格,有些廠家借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理由,過分抬高自己的物資價格,有很多物資了解了基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可推出物資價格的上漲幅度。通過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控制物資上漲的合理幅度。
2、物資消耗定額工作
物資消耗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或完成單位工
作量,合理消耗物資的數量標准。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資,物資消耗
定額的合理制定,可以有效降低物資的消耗,提高物資利用率,加強物資消耗定額管理是開展增產節支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推動推動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資消耗定額制定方法常見的有三種類型:經驗統計法、寫實查定法、技術計演算法。在一個企業,生產用的物資常常有上百種,上千種甚至上萬種,在制定物資消耗定額時,要先重點、後一般,逐項研究,怎樣抓住重點,針對這個問題,運用經濟學家巴雷特的ABC管理法(也叫 ABC 分析法、重點管理法)。將物資類別分為A、B、C三個管理類別。巴雷特揭示了一個經濟現象中存在的普遍規律:即在社會經濟現象中,都存在一個「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巴雷特規律)。我們運用這個方法對一個企業的全年物資消耗情況進行分析。
『叄』 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有哪些
1、提高產量和勞務量、增加品種
同樣一個企業和一台機器設備,如果產量和勞務量提高,經濟效益就可以成比例地提高。企業開工率不足,設備利用率不高,產量和勞務量少,經濟效益就相應的降低。
2、提高質量、優質優價
質量功能的優劣直接影響經濟效益。提高成品率、優質品率和新產品率,可以直接改善經濟效益。
3、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節約資金是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4、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工業產品中能源和原材料費用占很大的比重(50%~90%)。所以,節約使用物資,尤其是緊缺的原材料和能源,提高它們的利用效率,對提高經濟效益有很大的影響。
5、提高勞務的利用效率
交通運輸是主要勞務部門。由於經濟布局和運輸調度不合理以及各種物資消耗定額偏高等種種原因,所以運輸勞務量有很大的浪費。改進布局,合理利用調度,節約物資,減輕重量,就可以節約大量勞務量。
6、提高人力的利用效率
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活勞動,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
7、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
把有限的自然資源利用好,提高利用效率,節約自然資源,發揮自然資源的最大作用。
8、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經濟效益。縮短建設工期,縮短達產期,縮短生產周期,加快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就能夠提高經濟效益。
9、調整經濟結構和合理分配各種生產要素
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調整經濟結構和合理分配各種生產要素。價格是經濟評價和利益分配的工具,如果價格不合理,既不能客觀反映經濟效益的大小,也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使各方面積極性受到影響,最後都對經濟效益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價格合理化是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肆』 淺談企業物資采購的經濟效益
淺談企業物資采購的經濟效益
企業物資采購工作是否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利益,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物資采購供應商的選擇。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企業物資采購的經濟效益,希望能幫到你哦,更多內容請瀏覽(www.oh100.com/bylw)。
摘要:物資采購是每個企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之一,其重要地位不低於生產和銷售。因為科學合理並且充足的優勢物資采購資源,是企業平穩運行的必要條件,更是企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管理質量和企業發展的關鍵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正因如此企業通過加強對企業物資采購的管理,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字:物資采購;管理;企業內控;經濟效益
在企業中物資采購對象包括生產原料、生產工具等生產資料的采購,以及辦公用品、勞保用品、低值易耗品等企業所需的全部物資。物資采購其中包括所需物資的市場詢價、供應商的選擇、招投標、具體采購、物流運輸、物資檢驗、物資保管和匹配使用等環節。可以說企業物資采購貫穿企業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而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非常重要的關鍵性。由此也可見物資采購在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中的重要性,而且物資采購對於企業的管理和發展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所以,如果通過加強管理企業的物資采購工作,對於節約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甚至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都非常必要和關鍵。
1.企業物資采購的流程
企業物資的采購流程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完全一樣的,但是由於企業物資采購的關鍵和重要性,因此很多物資采購的重要環節對於企業管理和物資采購都是必須的,因此各企業的企業物資采購流程基本都大同小異。一般都包括采購需求的申報、采購計劃的制定和審批、所需物資的市場詢價及供應商的選擇、簽訂采購合同和采購、運輸、驗貨保管以及分配等。另外還有後續的售後服務、退貨、付款等環節。
2. 物資采購主要環節的風險點及加強措施
2.1編制需求計劃和采購計劃
物資采購需求的申報和審批是企業物資采購的依據和基礎,只有在有需求的時候,企業物資采購才開始啟動工作流程,因此對於物資采購需求以及采購計劃的制定和審批,是物資采購的第一個環節。關於該環節的風險控制主要是采購需求與生產和企業需求是否保持一致,是否所申報和計劃的物資的確能夠滿足企業現階段的生產和發展需求。為了避免這類風險出現,就需要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首先,是對采購需求提出展開的管控。在采購申請和計劃制定初期,需要經生產、庫管、運營、財務等各部門綜合商討,采購需求是否確實符合企業需求。其次,是對采購部門提出的要求。需要采購部門針對采購需求結合企業實際物資和庫存以及在途物資等情況,綜合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采購計劃。
2.2供應商的選擇
企業物資采購工作是否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利益,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物資采購供應商的選擇。供應商選擇這個采購環節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容易導致企業利益受損的因素之一,那就是在供應商選擇過程中存在的以次充好、高價購入、采購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侵佔公司財務等現象。所以,對於供應商選擇的環節採取風險防控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這個采購環節的風險防控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建立健全系統的供應商准入和評估體系,根據制度選擇供應商並對其資質定期審查,以及定期根據其提供的物資情況開展評估和審核,確保供應商的資質真實合法,保證供應商所提供的物資質高價廉。第二,對采購部門在供應商選擇的工作中給予一定的監督檢查,確保供應商的選擇公平公正。第三,建立供應商信息公開和供應商淘汰制度,及時清除不良供應商。
2.3訂立框架協議或采購合同
企業物資采購中的框架協議或采購合同的訂立環節,是通過法律手段保障企業在物資采購過程中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的重要環節。但是物資采購框架協議或者采購合同是一把雙刃劍,恰當合理合法的協議或合同能夠有效的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反之,如果物資采購協議或合同在訂立之時就存在缺陷或者不足時,就會對企業經濟利益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和損失。所以,對於物資采購協議或合同的訂立要嚴格遵守法律法法規,嚴格審核供應商的合法資質和信用等,確保協議或合同的合法性及其必要的法律約束力。另外,必須嚴格審核協議或者合同的各項要件和合同條款,明晰購銷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等相關信息。同時,在訂立企業物資采購協議和合同時需要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和財務人員參與。
2.4采購物資的驗收
企業物資采購的驗收環節也是需要加強風險防控的環節之一,主要是因為物資入庫驗收是物資品質、數量等是否符合合同和企業需求的關鍵環節。如果,出現實收與合同出現偏差等情況出現,極容易造成企業經濟利益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該環節的管控主要側重的是物資品質和數量與采購計劃和合同是否一致,驗收標準是否嚴格執行企業要求,驗收後庫存物資是否能夠做到賬實是否相符,物資驗收流程及相關單、票據以及簽章是否完整並且符合企業標准。另外,除了建立一套完整的企業物資驗收制度和流程之外,還需要針對不合格物資的拒收和損毀物資的處理,以及盤虧盤盈物資的處理和財務處理等相關情況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減少由於各種其它因素導致的.企業物質和經濟利益受損的情況。
2.5會計控制
企業物資采購過程中的會計控制環節,主要是針對物資采購業務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活動展開的會計信息處理工作。這個環節主要是將采購業務通過財務信息反應的過程。在物資采購的這個環節,最關鍵的風險防控是對於未能客觀真實的通過財務信息反應物資采購經濟活動時,造成的物資采購與相關信息不一致,而導致的企業經濟利益受損的情況。在風險管控的過程中,首先制定物資采購和相關財務工作有效結合的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系統。其中包括采購合同的保管和執行、驗收入庫的相關表單及完整的簽章票據、出入庫的記錄、退換貨記錄、貨款支付等各種綜合信息。其次,制定財務部門的專門人員負責與供應商對賬、與庫管盤庫等工作,也可以為避免會計控制環節出現偏差為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情況。
結束語: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利好環境的影響,我國各行各業的企業經濟收益和發展速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如何在降低管理和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企業管理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成為影響目前企業發展的首要因素。通過加強企業物資采購的管控,對於降低企業經營和管理成本十分關鍵,也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邱明楣,王美星.建立物資采購監管體系的思考[A].貴州煤炭經濟《2004年論文選編》[C],2004年
[2]劉燁,秦麗娜.一種庫存管理設計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03期
[3]王繼翔.企業物資采購管理的探討[A].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伍』 提高經濟效益有那些主要途徑
1、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學的管理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
企業經營中涉及產品結構調整、市場開發、人力資源配置、產品質量等一系列環節,在經濟管理中能不能分清經營中的「大石塊」並首先處理好,是一個企業管理科學與否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企業的兼並和破產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突出表現在,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但由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科學技術水平差別的現實存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會出現優勝劣汰,因此,企業的兼並和破產是必然的。
經濟效益具體指標主要有:
①產品銷售率。它可以反映產品生產已實現銷售的程度。
②資金利稅率。它可以反映企業資金運用的經濟效益。
③成本利潤率。它可以反映單位生產投入所帶來的利潤額,即降低成本的經濟效益。
④凈產值率。它可以反映企業物化勞動消耗的經濟效益。
⑤全員勞動生產率。它可以反映活勞動的使用效益。
⑥流動資金周轉率。它可以反映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
除上述六項主要指標外,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還有單位產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量、單位產品生產設備消耗量、投資回收期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