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發展面臨形勢包括哪些

經濟發展面臨形勢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3 01:25:50

①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形勢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
中國經濟發展處於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中美貿易摩擦對經濟發展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由於國際領域的經濟發展處於逐步放緩的發展態勢,對中國經濟發展也產生諸多不確定因素[1]。根據國際多家專業機構對全球經濟發展形勢進行研究分析,確定全球經濟增速同比放緩,由於新興經濟增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仍將面臨貨幣貶值等壓力,中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持續增大。
(二)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領域面臨諸多風險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重視國際社會的諸多影響,由於國際社會的發展環境,需要面對多方面風險因素:其一,國際貿易體系改革風險,國際貿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而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組織,在中美雙邊合作方面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維護美國利益容易導致中美貿易沖突;其二,政治風險,國際社會層出不窮的政治事件是經濟發展需要注意的政治風險;其三,市場動盪風險,國際領域存在部分國家債務規模不斷擴大、石油等期貨價格波動大、金融市場不確定因素多等諸多問題。以上風險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領域需要面對的現實情況。
(三)經濟市場內部經營環境的變化
經濟市場環境是決定經濟量變化情況的關鍵,國家針對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導致生產製造性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民營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及發展壓力持續增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動能持續減弱,還有部分強調產量而忽略產品質量的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2]。產品製造行業存在的缺乏創新意識、市場積極性不足等問題逐漸體現其對於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二、促進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堅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戰略
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要堅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戰略,通過戰略的深入推進,能夠有效提升國內市場對於各種產品的現實需求,從而進一步體現市場需求對於產品經濟實現的拉動作用。
(二)重視高質量產品及產業發展
工業領域的產品生產應當重視產品質量的提升,經濟發展推動社會民眾消費需求的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是決定產品價值的關鍵,工業產品生活需要重視產品創新、性能創新以及質量革新,通過產品質量發展改善工業生產的宏觀環境,提升產品在市場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利用質量發展促進生產經濟發展。
(三)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
工業體系、農業體系、服務業體系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科學創新也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重視經濟結構的優化,重視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以及服務業發展的融合,利用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產能,通過經濟結構的優化,保證各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②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一、 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首先,國際環境依然不容樂觀,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疲弱,還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這給中國外貿出口帶動很大影響。2014年5月,美國「國債」突破16.7萬億美元「債務上限」;10月,美國政府17年來首次停擺,美國國債存在違約風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必然要受影響。一些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有所放緩,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超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我國的周邊環境還很不穩定,存在諸多威脅。這些因素對中國經濟必將產生許多外部壓力,包括經濟和政治等方面。

其次,內部體制出現障礙。中國能夠快速發展到現在,依靠的主要發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資、廉價勞動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產導向為基礎的舊有模式。舊模式中的三個要素或稱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把中國帶到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但是現在這種模式潛力已基本耗盡。中國人口老齡化非常迅速,人口紅利逐漸喪失,很快將迎來「劉易斯拐點」。2012年中國勞動力數量首次出現了減少,正以歷史最快速度從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變。經濟增速放緩,現有發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達到了高峰。此外,資源不足、環境污染,嚴峻的生態形式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使得一直支撐經濟增長的體制內部出現了制度性疲勞和障礙。第三,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根據國際發展的經驗,新興市場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發展勢頭轉變軌跡,就像掉入陷阱一樣,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現是上個世紀後半期若干拉美國家。2012年我國人均GDP已達6 100多美元,正處於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艱難爬坡階段。

二、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什麼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當前,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
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按年率計增長4.1%。日本經濟穩健增長,通貨緊縮狀況基本消除。歐盟經濟預計全年將增長2.1%,增速快於去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較快增長,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推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國際貿易保持較快發展,新一輪跨國並購方興未艾,國際直接投資規模繼續擴大。
據聯合國預測,全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達3.6%。
但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頻仍也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成本和風險。
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面臨的機遇。
其—,世界形勢的緩和,為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國面臨的挑戰:
其一,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下,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其二,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世界兩極格局瓦解以後,軍備競賽的作用相對下降,綜合國力的競爭提到了首位。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第三,正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

④ 當今社會的經濟形勢是怎樣的

1、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不足,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2、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

3、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

4、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尤其是醫療、教育和住房成為突出問題,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6、食品葯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

7、很多幹部群眾缺乏信仰,素質不高,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

⑤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局部地區的不安定。只有穩定了才能發展經濟。現在很多地區還是動盪不安。
第二,資源有限。石油、煤、各種礦產的匱乏限制了經濟發展。
第三,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開始環境問題,它關繫到了未來人類的發展。
拓展資料: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油價下跌將幫助提升美國和全球經濟,但主要困難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速。同時,中國主導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速正在放緩。拉加德還預計歐元區以及日本仍將長時間陷入經濟低增長以及低通脹的困境。油價下跌給奈及利亞、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貨幣帶來重大下行壓力,或造成嚴重地區性效應。新興市場面臨美國走強以及資本流出風險。
歐元區經濟復甦艱難。歐盟委員會秋季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歐元集團主席戴塞爾布盧姆表示,歐元區目前的經濟形勢不令人滿意,復甦已經失去動力。據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連續數月下降,僅10月略微上升;歐元區整體通脹率徘徊在0.3%、0.4%的低位,失業率則連續四個月保持在11.5%的高位,加之歐元近期持續走低,更是加劇了市場投資者的擔憂不安。
美俄制裁,以及俄烏地緣政治風險。隨著烏俄矛盾加劇,油價暴跌,盧布貶值,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政策很有可能變得更加危險和反復無常,在國外(有可能是其他鄰國)挑起更多麻煩,以免國內民眾注意到俄羅斯經濟的徹底崩潰。歐盟-美國在如何與俄羅斯和普京打交道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從而也突出表明歐美關系正變得更加對立,加大了全球市場的風險。

⑥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總體形勢如何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 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宏觀調控不斷創新和拓展思路,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統籌施策,使經濟增速、新增就業、物價漲幅等主要指標保持在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

二、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加快推進 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強政策引導,把經濟下行壓力轉化為調結構的動力,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切實落實支持企業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三、改革攻堅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依靠改革開放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布實施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國際經貿合作加強,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力度,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緊緊圍繞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保障工作,民生等重點領域得到較好保障。

⑦ 2021年是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形勢是什麼

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面臨著新形勢、新使命和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高質量發展在2020年也面臨著很多新的形勢。現在我們並不是剛剛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是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高質量發展,並且針對疫情之下出現的很多新興現象,我們要面對新的挑戰。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路上課、遠程工作、在線購物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到目前中國應對疫情已經有半年多時間,並且已經連續幾個月比較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應對疫情的經驗。但是從2020年6月、7月、8月的國際形勢來看,疫情其實仍然在蔓延。應該說,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出現的一個新的長期性的挑戰。
(一)國際形勢發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
實際上,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到新冠肺炎疫情前,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世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比如東西方出現了力量對比。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也使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在這些新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對國際形勢作出整體性的新的判斷。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首先要考慮國際經濟這個層面所面臨的新情況。
(二)我國國內發展出現了新形勢
我國國內發展出現了新的形勢,構成了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背景。
經濟發展空間更多地轉移到了新的空間中,並且發展變化幅度非常大。中國經濟在疫情之下看上去好像面臨很多新的風險和挑戰,有些風險和挑戰讓人不禁思考它們是不是給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從汽車銷售數據來看,2018年、2019年中國的汽車銷售數據都出現同比下降的趨勢,2020年汽車銷售數據同比下降趨勢仍比較明顯。那麼,這些情況是否說明中國國內發展形勢面臨很多新的壓力?實際上,經濟活動有一個處在什麼樣的空間當中的問題。如果經濟活動發生的空間本身出現了轉移,這其實是一種結構性變化。
從2020年我國二季度經濟統計數據能夠看到,有些領域增速非常快,有些領域是低增長或負增長,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其中,高增長領域包括實物商品的網上銷售、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電子信息消費、新基建和現代服務業等;低增長領域包括紡織業、商業地產等。那麼,高增長和低增長並存說明什麼問題?這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單一方面看到的非常好或是面臨非常大的困難,而是經濟活動空間發生了轉移。
從果農直播賣水果的案例看,一方面,果農的收入相比以前是增加的;另一方面,消費者也享受到了實惠。當然,這其中超市渠道可能會受到一些損失。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實際上體現出來的是經濟活動空間發生了轉移:水果仍然是從果農那裡到了消費者手裡,只是沒有經過超市這一銷售渠道。
再比如,現在看報紙的人比較少了,大家都從手機上獲取信息。那麼從手機上獲取的信息比看報紙的時候少了嗎?並沒有。從花費來看,從手機上獲取信息的花銷可能要比訂閱一年報紙的少。因此,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只是從看報紙改成了看手機;而對媒體來說,紙媒需要轉換成適合手機呈現的形式。實際上,供給者和需求者都獲得了新的體驗,甚至獲得了新的增長,經濟學上叫福利的增長。比如,我們現在不僅可以挑選很多網課,還可以挑選名師的課,而且花的錢還少,這就是福利的增長。
經濟活動的空間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原來發生在線下空間的都轉移到了網上的新空間,這是國內經濟發生變化的一個明顯趨勢。2020年上半年的一個關鍵詞「直播帶貨」,其背後發生的就是廣泛的新的經濟活動的轉移。可以看到,僅僅是直播帶貨,就需要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支撐,比如遍布中國各地的高密度通訊網路,以及鐵路、公路等作為保障。當然,網上進行商品買賣銷售,還需要相應的其他方面的基礎設施,比如金融科技的發展、強大的資料庫等。
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僅僅是「直播帶貨」,就能反映出我國全方面的發展變化。
(三)科技條件的變化也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背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和科技,是我們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背景。那麼,創新現在有哪些新的重大的發展變化?
全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國都在競爭創新制高點。我們要更加細化地理解這個判斷。雖然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基本上只有在中國得到了全面性質的開展。什麼叫「全面性質的開展」?5G就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有了5G,很多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成果才有用武之地。人工智慧就是通過大數據讓計算機實現我們所需要的更加智能的功能輸出。實際上,沒有5G,很多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成果是沒有用武之地的,而目前只有中國才有能力全面、商業化、快速地開展5G,當然5G只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其他很多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中的成果,要想得到廣泛應用,都只有在中國才能真正鋪展開。這是中國當前在科技方面的一個新形勢。

⑧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新的形勢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讓中國的經濟改革面臨新的挑戰。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量依然可觀,但穩定經濟增長任務繁重。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經濟總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從經濟總量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從發展速度看,3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創造了經濟增長的「中國奇跡」。 經濟新常態下,依靠依然可觀的實際增長,能夠有效保障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而財力的增加能夠對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經濟和社會中的薄弱環節、切實改善民生、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自然災害的沖擊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從我國的發展實際看,依靠依然可觀的實際增長,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也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大國紅利」。 但客觀講,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的挑戰亦十分明顯,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施策,使經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間。 二是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但核心動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從城鎮化角度看,我國正在經歷世界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過程,城鎮化伴隨的大規模人口遷移,將推動消費持續增長,這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2013年我國的名義城鎮化率僅為53.73%,戶籍城鎮化率則低得多,僅為36%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工業化角度看,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沒有完成,除東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業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區工業化的發展還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機遇。 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的創新挑戰和技術瓶頸依然存在,離依靠「技術紅利」創造經濟增長核心動力源還有較遠的距離。 三是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有很大空間。 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的統計公報顯示,這一比例攀升至48.2%,這是非常好的經濟結構優化跡象。在支撐我國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內需結構中投資佔比相對較高,但2010年消費率和投資率達到各佔50%之後,消費率出現較快增長趨勢,在經濟結構中佔比再次超過投資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逐步得到體現。 由於地理條件、發展基礎、歷史文化等因素,我國區域經濟結構中,東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區域結構亦在逐步得到優化,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發展紅利」。 但同時應看到,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產業結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顯得較為落後,需求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這些因素在制約著中國經濟質量的整體提高。 四是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但轉變政府職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經濟新常態下,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新一屆政府將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當頭炮」,目的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給各類市場主體松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3年以來,國家先後取消和下放了共700餘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涉及到將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等一系列具體舉措。2014年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2013年增長60%以上。 這些舉措既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機遇之一。同時我們也要承認,當前地方一些職能部門過度干預企業經營管理,吃拿卡要、「紅頂中介」、尋租腐敗等現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也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挑戰之一。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面臨形勢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班牙哪個城市美女最多 瀏覽:998
長春民間故事燒烤公園怎麼樣 瀏覽:518
男蛇和女猴婚姻什麼樣 瀏覽:341
妲己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648
為什麼男女都健康 瀏覽:940
事業單位政審都檢查哪些 瀏覽:78
經濟類外文期刊有哪些 瀏覽:884
川渝經濟特區是哪個區 瀏覽:408
請問一下美女四號樓什麼時候開 瀏覽:995
如何製作一杯健康的飲料 瀏覽:745
健康養老如何掙富人的錢 瀏覽:533
健康碼在哪裡取得 瀏覽:733
我的世界寶可夢模組幸福蛋在哪裡 瀏覽:264
監獄美女在哪裡呀 瀏覽:77
百合婚姻怎麼樣 瀏覽:676
老梁故事匯樊於期為什麼叛秦 瀏覽:768
婚姻不順會導致哪些疾病 瀏覽:821
事業單位辭退臨時工怎麼賠償 瀏覽:207
什麼是經濟化上市公司 瀏覽:313
想幸福的人為什麼看不了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