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鞏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尤其在吸納勞動就業、增加稅收、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9月,我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達到1059.8萬家,注冊資金29.8萬億元,從業人員達8907.9萬人,分別比2007年底增長92.2%、217.6%、22.8%。同期,我國個體工商戶總戶數達到3984.7萬戶,注冊資金總額達1.88萬億元,從業人員達8454.7萬人,分別比2007年底增長45.3%、155.8%、53.8%。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都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要求,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要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體制性障礙。要放寬市場准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2009年和2010年,國務院先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12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又制定了44個民間投資36條實施細則,基本消除了民間投資在市場准入方面的政策障礙。但是民間投資「玻璃門」、「彈簧門」現象仍未根本消除,同時一些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增長方式和管理粗放,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人才缺乏,企業誠信度較低,惡性競爭嚴重。解決這些問題,關鍵還是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深化改革,落實政策,加大幫扶和政策落實力度。
今後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按照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進一步更新觀念,加強協調配合,選擇重點,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對已出台的實施細則及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細化、實化,增強可操作性。二是進一步深化鐵路、電信、金融等行業的管理體制改革,為民間資本投資這些領域創造更加有利條件。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進入壟斷行業的競爭業務領域。避免國企利用政策資源優勢強勢擴張而對民企的「擠出」,通過存量調整和環節拆分為民企騰出發展空間。在石油、電信、電力、鐵路等市場集中度過高的行業,探索培育省級控股國企,由民資對省級國企參股或聯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領域。加強反壟斷法的執法力度,防範壟斷國企限制競爭或不正當競爭行為,切實保障新進入弱勢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三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營造有利於非公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機制和體系。完善商業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給予貼息支持或風險補償的方法。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宜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制定合理的中小企業信貸比重。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境內外上市,完善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創業投資機制,支持和規范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的設立和發展。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的行業准入、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再擔保機構。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完善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信息徵集和評價體系,及失信懲罰機制,完善中小企業信用系統和信用檔案資料庫。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行業自律和服務功能,積極開展企業管理咨詢等技術服務活動。加快培養一批具有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的企業家隊伍。四是要切實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在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上取得進展。加快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走上節約資源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技術先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著力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立足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新發展。重點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並重組和技術創新等加大工作力度。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產學研相結合為支持體系,以聯合創新為特點,引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為重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五是著力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產權制度,全面提高企業管理的科學性,提高企業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發展的能力,切實轉變粗放的管理。正確處理黨、政、企關系。更加註重企業民主管理建設。六是加強信息平台建設。及時發布產業政策、發展規劃、行業動態等相關信息,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圍繞信用擔保、投資融資、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服務、管理咨詢、市場開拓、國際合作等領域培育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綜合服務組織和專業服務組織的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作用,引導各類服務機構轉變觀念,改進服務作風,提高為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服務的質量。
2. 如何解決非公企業面臨的兩大難題
非常高興參加這次銀行業與和諧中國論壇,與各位委員一起探討當前形勢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議題。藉此機會,作為企業界的代表,我想圍繞我國非公有制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和保障就業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一、金融危機後的國內外形勢迫使產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
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結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改變了以往高消費-低儲蓄的消費模式,居民的擴張性消費可能日趨減少,世界將面臨著外部市場日趨萎縮的局面。另一方面,資源短缺和產能過剩的問題仍很突出,經濟發展還面臨著來自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培育帶動經濟復甦的新興產業,正朝著綠色、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這兩方面的壓力促使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加快。
縱觀金融危機後國內經濟的發展情況,當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加大,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自主創新力度不夠,可持續發展方向有待改善等問題十分突出。從國家戰略層面上看,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加強傳統產業向新興、創新型、高技術產業的升級,注重扶持以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新興戰略性產業。這不僅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而且是產業的發展適應國內外市場對產品環保、綠色和低碳等方面日益嚴格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見,迅速改變國內過去依賴出口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
二、金融危機後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面臨著產業轉型和保障就業的雙重壓力
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保障改善民生以及實現「走出去」戰略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危機影響下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比以往更加嚴峻。概括地說,非公有制企業主要面臨兩個大難題:結構轉型升級和同時保障就業。
第一個問題是,非公有制企業面臨著結構轉型和優化升級的巨大壓力。目前我國非公有制企業絕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加工貿易型企業,仍然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生產經營水平還相當落後、自主創新的能力還沒有培育起來,受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和出口下滑的影響還非常大。非公經濟生產成本上升、產品價格與原材料價格不同步、產能過剩、出口下降的嚴峻局面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此可見,非公有制企業面臨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壓力非常之大。
第二個問題是,非公有制企業面臨著承擔保障就業重任的難題。如果說,轉型升級是非公有制企業持續存活下去的唯一途徑,那麼在轉型過程中保障就業就是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實際上,對非公有制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目前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絕大部分仍然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特別是以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製造業、服務業為主,即便有一些高科技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也仍然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它們吸納了很多以大學生為主的智力勞動力。總體上看,非公有制企業承載了我國70%以上勞動者的就業。
從一般道理說,非公有制企業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就意味著只需要更少的勞動力;實際上,如果非公有制經濟擺脫保障就業的包袱,則將會造成勞動者的大量失業,進而會嚴重影響到國家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是政府、企業乃至整個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可以說,現在非公有制企業面臨著「內憂外患」,不轉型升級就無法生存下去,不保障就業就難以保證社會的穩定。盡管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有勇氣、有魄力在轉型升級中堅決不辭退一名員工,堅決擁護國家政策提出的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但是多數中小企業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只能在既積極地轉型升級又盡可能保障就業雙重壓力下艱難前行,甚至難以做到兼顧。
三、政府和銀行需要為正在轉型升級中的非公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如何解決非公有制企業面臨的這個「兩難」的問題呢?一方面要靠非公有制企業自身在保障就業的前提條件下,加強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自主創新的能力,開發市場歡迎的高附加值和節能環保型產品,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然而,只依靠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為:非公有制企業順利地實現轉型升級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又同時要求它們充分保障就業就更會加加重企業轉型升級的負擔,甚至可能會延緩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另外,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非公有制企業需要的資金量也比較大,而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資金困難問題。要使非公有制企業順利地渡過這個「兩難」關口,需要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政府和銀行在政策和資金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對此,我擬從政府和銀行兩個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議:從政府的角度說,政府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在保障就業方面做出貢獻,這就要大力扶持那些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的非公有制企業。首先,政府需要出台財政扶持政策,在保障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帶動和加速非公有制企業轉型升級進程。例如,中央財政可以繼續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財政扶持,例如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其次,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貸款貼息政策,滿足那些正在轉型過程中融資困難企業的貸款需求,通過優惠政策幫助解決產業升級過程中流動資金困難的問題。再次,政府應當努力提供各種稅費方面的優惠政策,包括降低非公有制企業的稅費負擔,包括實施消費性增值稅、降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下限、放寬企業債發行限制、提高出口退稅率、清理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措施。稅費優惠政策將幫助轉型升級困難的企業在保障就業的同時盡快完成轉型升級要求。最後,政府還需獎勵那些轉型升級中保障就業表現優異的企業,同時為那些向高技術、環保產業方向轉型的企業提供轉型補貼,以鼓勵、引導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轉型升級。
從金融界的角度講,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已經採取各種辦法著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了。當前非公有制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轉型過程中且要保障就業,需要的資金量肯定會比較大。我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支持應當提供更多的幫助。例如,需要為那些既能轉型升級又能保障就業的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貸款優惠,設計良好的融資信貸機制支持非公企業的轉型升級,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比如,針對那些轉型升級中保障就業的非公有制企業,銀行可以放寬融資額度,提供優惠便利的融資通道;還可以給企業低利息支持,等等。總之,要採取多種辦法幫助它們真正渡過資金需求量大的「轉型期」。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非公有制企業雖然面臨著一些重大的困難和調整,只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形成共識,採取相應的對策,充分發揮非公有制企業的能動性,就會盡快解決非公有制企業面臨的雙重難題,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不斷提高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 如何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建議
一是放寬市場准入,公平政策待遇。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並在進入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國防科技工業等領域明確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二是改善金融服務,加大財稅支持。要加大各類銀行信貸支持力度,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開發適合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同時,要完善有關財稅支持政策;
三是支持中介發展,完善社會服務。大力發展各類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積極推進企業信用制度建設;
四是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完善保護合法私有財產有關的法律法規,切實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職工社會保障制度。
五是引導企業提高自身素質。要求非公有制企業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及市場准入規定;規范生產經營,強化企業管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推進產業集群發展;
六是改進政府監管。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生產經營特點,完善監管制度,改進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水平;
七是加強工作指導和政策協調。建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手段,努力營造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4.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一)資金制約,融資困難。
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其中資本制約因素尤為明顯,尤其是處於資本積累階段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已成為發展中的最大障礙。由於多數非公企業自身負債率高、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或擔保等,很難獲得銀行的支持,融資難成為最大的「攔路虎」。
(二)人才普遍比較缺乏。
由於技術人才和專業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高質量的人才匱乏,企業缺少對市場的預測和把握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弱,產品的附加值低,勞動生產率明顯偏低。
(三)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後。
一是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較差。大多數非公企業無長遠規劃和發展戰略,企業管理水平不高,在復雜經濟環境下應變能力明顯不足。許多企業為家庭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缺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動力,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對落後,在產品質量控制、企業財務、安全生產等管理基礎方面還比較薄弱,對市場行情缺乏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二是企業文化建設滯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未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企業仍是廠房、車間和產品的代名詞,文化、人文意識淡薄,職工與企業之間的親和力較差。
(四)企業用地制約加劇。由於拆遷、置換、徵用等具體工作環節困難加大等原因,一些項目落地的難度加大、周期明顯延長。
(五)企業科技投入資金不足。科技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科技人才體系、推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
一是繼2005年《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以下稱非公經濟36條)出台後,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以下稱國發36號文件)。文件提出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29條政策措施。根據國發36號文件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在加強財稅支持、完善金融服務、健全服務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制定配套文件50多件,地方出台配套文件200多件。
二是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以下稱民間投資36條)。文件提出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形成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還陸續出台了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42項實施細則全部出台,推動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向多元化、市場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三是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以下稱國發14號文件)。文件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和稅費偏重等問題,在加大財稅支持、緩解融資困難、推動創新發展、支持開拓市場、提高管理水平、促進集聚發展、加強公共服務等八個方面,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這是國務院第一個專門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綜合性文件,對於推動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修訂後的中小企業劃型標准,增加了微型企業標准,擴大了行業覆蓋范圍。2012年,修訂後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出台,扶持的企業類型由原先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兩大類變為中型、小型、微型企業三大類,突出了國家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取向。
(二)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
一是逐年增加財政資金。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規模逐年增加,如預算內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從最初的10億元已增至2012年141.7億元,資金使用逐步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中西部地區傾斜。
二是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減按20%和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稅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延長小型微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期,據稅務總局測算,2011年為小型微型企業減稅290億元,惠及924萬個體工商戶;連續上調部分勞動密集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6%和4%統一降至3%;此外,還出台了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台,享受科技開發用品進口免稅,政策等。
(三)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一是推動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和激勵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各大銀行相繼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部,2009—2011年,連續三年實現小企業信貸增速、信貸增量「兩個不低於」目標。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人民幣給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分別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高出8個和1個百分點。小額貸款公司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080家,貸款余額達5921億元。
二是推動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採取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擔保費用補貼等多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業務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家有關部門印發了《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辦法》,規范擔保業的發展。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強,從2006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14億元,7年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9.38億元,扶持3327家/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
5. 如何更好地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是要堅持權利 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 除各種隱形壁壘,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二是要完善產權 保護制度,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 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收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 所有制經濟。
三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 定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四是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完善小微企業的 融資途徑,促進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 大的作用。
6. 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實施的政策包括( )
一、積極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004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明確了要像「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一樣,國家保護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國家依照法
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近些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陸續通過了《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反壟斷法》、《勞動合同法》等多部重要法律,重新修訂了《公司法》、《證券法》,為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溫家寶總理在本屆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
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行部署。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非公經濟36條」)。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部全面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還相繼出台了《促進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意見》等35個配套文件,
奠定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31個省(區、市)累計出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性文件200多個。目前,黨和國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二、以放寬市場准入為重點著力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快清理和修改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經國務院同意,法制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印發了《關於開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定工作的通知》。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審核規章文件160多萬個,清理出6000多個與「非公經濟36條」不一致
的規章和文件,並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明令修改或廢止。二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其中的自然壟斷業務,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非公有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領域,非公有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
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如信息產業部出台了吸引非公有資本進入電信領域的許可審批措施。鐵道部頒布了允許非公有資本投資鐵路建設,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鐵路領域的政策規定等。三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部門對吸引非公有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進行了總體部署,進一步健全了
已經形成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四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國家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教育、科研、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領域,在市場准入以及信貸、稅收等方面與公有制經濟享有同等待遇。如文化部配合中宣部出台了《關於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廣電總局出台了
《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體育總局鼓勵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等方式投資體育產業等。五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國家支持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業,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各種金融機構的改制改組,發展多種形式的金融中介服務機構。2003年 9
月,中國銀監會印發了《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2006年12月,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見,推動非公有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機構;2007年,國務院又將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試點范圍從6個省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六是允許非公有資本參與國防科技工業
建設。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建設,推動國防科技工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國防科工委頒布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還出台了《關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
三、積極構建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稅扶持體系
五年來,各部門和地方通過注入資本金、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經營性的公益事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各類企業的稅收制度,明顯降低了非公有制企業的稅收。國家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
助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若干基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央不少預算內資金還用於支持小企業創業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截至2007年底,已有30個省(區、市)級財政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或非公(民營)經濟發展資金,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財政支持和補貼。
四、切實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融資問題
為滿足非公有制經濟的融資需求,各部門和地方在政策扶持、資金融通、信用保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信貸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國銀監會頒布了《關於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積極引導金
融機構提高對小企業的貸款比例。國家開發銀行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選擇了重慶等六省(市)作為中小企業貸款試點,並逐步向全國推開。國家各類銀行紛紛開展小企業信貸制度改革試點。中央出台實施《關於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持續健康安全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條件。二
是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行業准入、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如在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上市融資的同時,在深圳交易所開通了中小企業板塊,一批符合條件的成長性中小企業獲得了上市融資機會。同時,積極發揮典當、融資租賃業務在中小企業融資中
的作用。三是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國家有關部門先後下發了《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下發了《關於跨省區或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設立與變更有關事項的通知》,財政部出台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風險
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意見的通知》。四是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近年來,各部門和地方著力在中小企業信用徵集與評價、信用檔案中心及資料庫建設和開展誠信活動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通過全面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企業的信用意識,提升了企業信用能力與水平。
五、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五年來,各部門和地方加快建立面向非公有制企業的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培訓、咨詢、技術推廣等專業化服務。一是大力實施中小企業培訓工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積極推動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通過創新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了企業管理、創業輔導、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培
訓。五年來,資助培訓人員上百萬人。二是改進創業服務。國家對失業人員創立的中小企業和當年吸納失業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創辦的中小企業,安置殘疾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實行減免所得稅政策。各地相繼出台鼓勵創業的政策。積極開展創
業輔導和代理服務。推動以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核心,社會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積極參與的創業服務體系建設。五年來,為6.4萬戶企業開展了創業指導和綜合服務。三是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培育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中介服務網路和信息服務網路已經初步形成。國家發展
和改革委與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聯合實施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聯盟,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提出解決方案。四是促進企業開拓市場。為中小企業搭建展示產品技
術、促進交易流通、推動合作交流的服務平台,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加速引進和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先進產品,為中小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機會,有關部門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
7. 如何鼓勵 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1.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意義
2.加大財政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力度
3.切實解決非公有制企業融資難問題
4.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5.推進非公有制企業信用制度建設
6.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體系
7.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