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建設意義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地區,將對吉林開發開放和振興發展產生歷史性影響。國務院提出「四個重要、兩個區」,即使長吉圖發展成為國家沿邊開發開放的重要區域、我國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東北亞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成中國東北地區新的重要增長極,建設成為我國沿邊開發開放的先行區和示範區。這表明了長吉圖先導區在國家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在東北振興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在東北亞經濟技術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快長吉圖區域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發揮長吉圖先導區在東北地區的重要作用,將極大地促進吉林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長吉圖是把吉林省最具潛力的開放優勢與最有能量的經濟增長優勢、最具魅力的資源優勢相疊加,有望成為吉林省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頭號品牌,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王牌,必將對全省未來發展產生長遠影響,也必將對我國內陸省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和老工業基地振興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對提高我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地位也有重要意義。 長吉圖地處東北亞區域地理幾何中心和新歐亞大陸橋中心。圖們江是我國內陸進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圖們江下游地區地處東北亞的中央部位,中、俄、朝三國毗鄰,是東北亞地區實現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的交匯點,這一地區被公認是世界最具增長潛力的經濟區域之一。琿春市地處環日本海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區位,最近距離日本海僅2公里,周邊分布俄、朝的自由貿易區和自由經濟區以及俄、朝兩國的10個優良海港,長春、吉林兩個特大城市地處環日本海東北亞經濟圈中心位置,也是未來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心點,與俄、朝的港口群與蒙古東部、俄羅期西伯利亞遠東濱海邊疆區的腹地緊密相連,因此是東北亞地區自然資源、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實行科學配置的最佳區域。
長吉圖充分考慮了吉林省在東北亞區域中的地緣、政治、經濟特點,緊緊圍繞東北亞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充分發揮長春、吉林兩大城市和圖們江區域比較優勢,通過小區域合作帶動大區域合作,雙邊合作帶動多邊合作,以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和新載體,長吉圖將成為吉林省對外開放新的窗口和通向東北亞市場的橋頭堡,進而將把東北亞區域合作推上新階段,構建我國面向東北亞國際合作新格局,也將對東北亞區域間的外交、政治都能產生良好的影響,並將對東北包括內蒙古東部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我國有黑龍江、湖北、湖南、河南、江西、陝西、山西、四川、貴州等十多個中西部內陸省份。由於多重原因,吉林省長期以來對高度發達的歐洲和日韓開放相對滯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東部地區較低。落實新的發展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需要解決吉林省開放帶動開發、加快發展這一重大課題。
吉林省作為東北臨海省份,具有典型的沿海省份特點。雖然我國沿海省份的歷史文化、資源環境不同,但長吉圖與我國沿海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比較相近,是國家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工業多以汽車,高鐵地鐵輕等軌道交通製造,石化,生物制葯等高層次高技術含量的先進製造業產業為主,但基礎設施較為落後,對高度發達的歐美日韓開放度很低,計劃經濟體制制約比較突出,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較為緩慢。建立長吉圖,可以形成以琿春為窗口、延吉--龍井--圖們為前沿、長春--吉林為引擎、東北腹地為支撐的總體布局,打造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門戶,既可以增強吉林省對歐美日韓跨國公司世界500強資本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吉林省經濟的外向度、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構築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因此,將長吉圖創建為我國東北沿海省份對外開放先導區、新型產業示範區和生態經濟功能區,開創我國內地對外開放新模式,為國家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內地與沿海、區域協調發展,探索東北沿海省份以開放帶開發、加快發展的新路子,實現全國總體發展戰略具有帶動性、示範性。 振興東北以來的2003--2006年,東北三省GDP年均增長12.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但由於長期落後,使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仍在下降,說明振興東北任重道遠。必須繼續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振興。
吉林省處於東北地區中心區位。長吉經濟區具有老工業基地和農業主產區雙重特點,又處於東北地區哈大齊主軸帶的中部,縱向可以連接遼寧與黑龍江兩省,橫向可以通過琿春聯結日本海、通過白城可以聯結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及蒙古東部,進而通過蒙古國和俄羅斯連通到發達的歐洲國家;延龍圖位於東北地區二級軸之一的東部經濟帶的中心區位,可以聯結遼寧、黑龍江兩省的東部地區,並通過琿春進入日本海進而聯結日本、韓國。因此,長吉圖先導區建設,不僅可以促進吉林省全面振興,也可以直接服務於哈大齊區域和遼寧、黑龍江東部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從而帶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進而,加快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和國家糧食安全基地,為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進一步發揮琿春開放窗口作用。研究賦予琿春更加靈活的邊境貿易政策,探索雙邊、多邊合作的 有效方式;加快琿春俄、日、韓國工業園區建設,增強邊境經濟合作區經濟實力;推進與毗鄰邊境地區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推進投資貿易和人員往來便利化。適度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國際合作競爭力,把琿春開放窗口建設成為集邊境區域性出口加工製造、生產服務、國際物流采購、跨國旅遊等多種對外合 作形式於一體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成為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橋頭堡。
——加快提升延龍圖開放前沿功能。以總體規劃共制、基礎設施共建、產業發展同構、公共事務同 管,推進延龍圖城市整合進程,強化長吉腹地與窗口之間的紐帶傳導功能。加快生產要素集聚,打造先進加工製造業、現代物流、旅遊及高技術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發揮口岸群優勢,擴大經貿合作,建設延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化對歐盟,日、韓、俄科技合作,加快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積極推進其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的工作。把延龍圖建設成為圖們江區域重要的物流節點和國際產業合作服務基地。
——強化長吉直接腹地支撐能力。發揮科技、人才、產業優勢,打造「長東北」新區和吉林北部工業 新區,加快建設長吉國家重點開發區域,成為圖們江區域的資源要素集聚高地、產業和科技創新高地、東北亞---歐盟新亞歐大陸橋和新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東北亞國際商務服務基地。長吉地區要發揮支撐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直接腹地作用,有選擇地將相關配套產業向前沿和窗口地區轉移,支持和鼓勵企業利用對外通道東北亞環日本海------歐盟開展新海上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陸橋的長春。 要加快提升產業層次,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重點推進各類開發區和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全力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光電子信息、建材、裝備製造、生物、新材料等八大新型工業基地。
汽車產業。進一步支持長春一汽進入世界級跨國公司行列,鞏固長春一汽在世界500強中的優勢地位。不斷增強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速騰,寶來,邁騰,高爾夫,奧迪和奔騰,解放,紅旗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生產能力,提高整車國產化率,重點推進百萬輛汽車增產、專用車基地建設、新能源汽車開發、百戶專業化零部件企業集團培育等工程。
石化產業。支持中石油吉化公司積極推進石化產業向原料多元化、產品精深化、產業延伸化發展,建設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突出發展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配套化學品、化纖紡織、生物化工、天然氣化工六大產業,推進吉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建設。
農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玉米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農畜產品加工要向終端食品、生物保健品方向延伸,率先建立食品安全體系,爭創全國知名品牌;重點開發長白山林特產品及礦泉水特色資源,向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高檔保健品方向延伸,提高產品的國際知名度。
電子信息產業。以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為龍頭,加快提升產業集聚度,培育和發展光顯示、激光製造及加工、光電裝備製造、汽車電子、電力電子及半導體器件、軟體等六大產業。
裝備製造業。以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集團為龍頭,以長春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園、吉林風電太陽能裝備產業園、長春和延邊農機產業園為載體,發展獨具特色的裝備製造業。
生物產業。充分發揮區內生物醫葯和現代中葯等產業發展優勢,實施千億元醫葯產業工程。重點建設長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吉林生物高技術產業園區、敦化-延吉現代中葯產業帶,組織實施生物醫葯、澱粉化工、生物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等生物產業高技術工程。
新材料產業。依託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長春高新區、吉林經濟開發區,加強資源要素整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以特種纖維材料、合成樹脂與改性材料、合成橡膠材料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 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層次,拓寬產業領域,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特色旅遊、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商務會展以及金融保險業。
總部經濟。藉助東北亞博覽會平台,依託長春南部新城商務區,建設長春·東北亞國際商務區。要圍繞打造東北亞總部基地,積極促進國內、歐美日韓國際知名企業設立地區總部,引導省內和歐盟,日本,韓國的知名大中企業集團設立研發、采購、營銷中心等職能總部。
現代物流業。依託區域綜合交通網路,支持一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構築長春、琿春為兩極,吉林、 敦化、延吉為重要物流節點,依託琿春-阿爾山、哈爾濱-大連、東部通道等交通干線,西接內蒙、北連綏芬河及滿洲里、南通大連及丹東港,形成雙向流動的現代物流網路。積極引進和培育物流龍頭企業,開展第三方物流,在長吉重點建設汽車、石化、農產品、建材等專業物流園區,在琿春和長春重點建設面向東北亞環日本海和歐洲國家的新海上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物流基地。並使這條海陸聯運的新亞歐大陸橋為吉林省和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特色旅遊業。充分發揮區域內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以生態游、民俗游、冰雪游和邊境游為主題,以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松花湖風景名勝區、凈月潭森林公園和琿春防川景區及東北亞環日本海豪華郵輪游為重點,突出景區升級改造、旅遊資源開發、旅遊設施建設,著力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高品位旅遊景區,深入開發一批吸引力強的知名旅遊線路,策劃宣傳推介一批全國一流的名牌旅遊產品,建成融生態、民俗、冰雪於一體的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和國內旅遊活動中心,形 成特色鮮明的長吉圖東北亞跨國跨境觀海避暑森林賞景旅遊產業帶。
文化創意產業。發揮區域內民族風情和關東歷史文化特色,加強文化產業設施和基地建設,打造東北 區域動漫及創意產業中心。依託長春、吉林和延邊現有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集中力量建設影視、歌舞、汽車文化、軌道交通文化,出版印刷、藝術品流通、藝術創作、展覽等多功能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服務外包產業。充分發揮區域內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信息產業人才和研發優勢,大力發展軟體與信息服務外包,不斷擴大對發達的歐盟,日、韓服務外包,積極開拓歐美市場。鼓勵軟體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及國際知名軟體企業合作,打造軟體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集群。
商務會展業。大力培育會展主體,完善會展基礎設施,健全會展業運行監管機制。積極開展國際合 作,引進知名會展企業落戶,圍繞資源、產業、產品、文化、區位等特色優勢,把「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辦成全國著名會展品牌。
金融保險業。積極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整合區域內金融資源,壯大地方金融實力,積極引進國內外各類金融、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拓展國際金融業務,優化區域內金融生態環境。 進一步清理修訂完善現有政策和各類法規,建立穩定、規范和可預見的政策環境以及與國際通行做法 相適應的法制環境。創新涉外經濟和管理機制,提升和完善涉外管理和服務功能,創造良好的商務環境。實施出入境管理改革,簡化人員出入境手續。進一步推進 「大通關」工程,設立快速通關通道,加快推行海關與企業一對一的無紙化通關模式。區域內進出口貨物的檢驗檢疫,實行直通放行和大企業駐廠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理擴大區域內縣級及以上政府的投資和貿易管理許可權。改革開發區管理體制,增強服務功能。完善吸引外資特別是國外戰略投資者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調 整改造的政策,促進圖們江地區產業提升,並且做出極大地貢獻。
B. 國家「9個區域發展規劃」是哪九個區域
1《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環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指粵東、粵西、粵北及周邊省、區的相鄰地區。
2《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
3《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江蘇沿海地區地處中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
4《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陝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楊凌、商洛部分縣和甘肅省天水所轄行政區域
5《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
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在內的遼寧沿海經濟帶,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
6《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珠海市橫琴島地處珠江口西岸,毗鄰港澳,與澳門隔河相望
7《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
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部分區域和延邊州(簡稱長吉圖)是中國圖們江區域的核心地區
8《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
9《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
位於渤海南部黃河入海口沿岸地區,包括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和濰坊、德州、淄博、煙台市的部分地區,共涉及19個縣(市、區),
C. 長吉圖的相關介紹
吉林省地處中國東北中部,是內陸邊境近海省份。與俄、朝陸地相接,與日、韓隔海相望。幅員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人口2734萬人,2014年GDP為 13803億元,大約都佔全國的2%。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是全國生產汽車及地鐵,輕軌,高速鐵路客車最多和糧食商品率最高的省份。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地區,將對吉林開發開放和振興發展產生歷史性影響。按照規劃綱要,建設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吉林省將立足圖們江,面向東北亞,服務大東北,以琿春為開放窗口、延(吉)龍(井)圖(們)為開放前沿,以長春、吉林市為主要依託,實施邊境沿海地區與腹地聯動開發開放,率先突破、率先發展,努力形成具有較強實力的經濟隆起帶和對外開放的先行區,帶動吉林加快發展振興。
D. 東北地區振興戰略概述
東北地區振興戰略概述
東北地區振興戰略是咨詢工程師考試的重要知識點,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一、東北地區振興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2007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原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制定了《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間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蒙東地區)等東北地區振興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東北地區全面振興。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轉變發展觀念,增強發展活力。以老工業基地振興為主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以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為突破口,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問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促進城鄉與區域協調發展。以發展循環經濟為著力點,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振興目標
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將東北地區建設成為體制機制較為完善,產業結構比較合理,城鄉、區域發展相對協調,資源型城市良性發展,社會和諧,綜合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國家重要商品糧和農牧業生產基地,國家重要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區,實現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
二、東北地區振興戰略重點與政策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進一步充實了東北振興戰略的內涵,明確了若干新的振興政策措施。
(一)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1.加快推進企業兼並重組
要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進一步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東北地區企監聯合重組涉及「債轉股」資產處置的,應根據實際情況試行新的處置方式,合理處置「債轉股」股權。支持中央大型企業集團和地方企業相互聯合重組。鼓勵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類投資主體參與老工業基地企業改革重組。優先支持實現兼並重組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2.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
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平等保護各類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落實融資、財稅及市場准入等方面的政策,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推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經濟的融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職工在企業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引導中小企業創新體制機制。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產業鏈的協作配套關系,促進其向「專精特優」方向發展。完善中小企業創業融資服務,繼續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支持東北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擴展業務。
3.做優做強支柱產業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後,防止重復建設。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用現代信息手段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比例。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骨幹企業、重要品牌擴大市場份額。大力發展東北地區具有優勢的大型鑄鍛件、核電設備、風電機組、盾構機械、先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大型農業機械、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高檔數控機床等市場急需產品及關鍵配套件。鼓勵采購國產設備和推廣應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進出口銀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貸額度用於支持東北地區重大技術裝備出口。重點發展自主品牌汽車、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繼續調整鋼鐵工業產品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同時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和對外合作力度。優化提升石化產業,抓緊組織實施大型煉油、乙烯項目,發展精細化工、化肥等。
4.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
依託裝備製造業整機製造能力強的優勢,發展基礎配套零部件、加工輔具和特殊原材料等。依託國防軍工企業匯集的優勢,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促進軍民融合,增強軍工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原材料加工基地的優勢,努力發展下游特色輕工產業。依託農林產品商品量大、品質好,畜牧養殖業發達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林畜產品精深加工業。依託北方中葯材資源優勢,發展現代中葯(北葯)產業。依託地處東北亞中心的地緣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能源和資源開發合作。積極發展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支持潛力型產業發展。
5.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繼續支持中外金融機構在東北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辦事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進行金融改革創新,積極穩妥地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推動設立汽車金融公司,拓寬汽車消費融資渠道。推進東北產權交易平台互聯互通、區域整合和功能拓展。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建設亞洲重要期貨交易中心,在做精做細現有上市期貨品種的基礎上,推出東北地區具有優勢、符合大連商品交易所功能定位的期貨品種。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研究制定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統籌建設一批重點區域物流園區。加快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重點建設好大連、哈爾濱、大慶三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積極支持延吉、綏芬河等城市利用獨特區位優勢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貫徹落實文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支持文化創意、出版發行、影視製作、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打造具有東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旅遊目的地,建立大東北無障礙旅遊區。
6.扶持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
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長吉圖經濟區加快發展,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產業基地。支持沈陽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和大連「兩區一帶」等裝備製造業集聚區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推進內蒙古東部地區能源重化工基地、黑龍江東部煤電化工基地和遼西北煤化工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和通化等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有影響、有規模的特色產業園區,加快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發展。加快推進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和重點省級開發區升級工作。
(二)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1.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
企業技術改造是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要內容。要繼續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從現有相關投資專項中分離設立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以及利用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用於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央企業的比例應有所增加。抓緊完成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工作,重點支持東北地區裝備製造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並重組。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人才優勢,建立健全鼓勵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要在老工業基地重點發展領域,依託重要骨幹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組織實施一批帶動力強、影響面廣、見效快的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科研和產業優勢,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支持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業有效吸納利用國際創新資源,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支持老工業基地引進一批重點行業發展急需的創業、研發領軍人物及團隊。國家「計劃」、「百人計劃」等項目要重點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鼓勵採取技術入股、期權激勵等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為引進高端人才並使其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3.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鐵路等高技術領域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向企業轉移自主創新成果,鼓勵更多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融資。繼續組織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重點用於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創新能力建設等。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1.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結合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強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形成穩固的國家糧食戰略基地。加大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實施力度,大力推廣高產優質、節本增效新技術。優化農機結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農機具停放場庫和機耕道建設力度。研究實施深松等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適時對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繼續實行國家收儲政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從事農業合作開發。
2.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建設
開展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以水、電、路、氣等為重點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引嫩入白、三江平原灌區、尼爾基水庫下游灌區、綽勒水利樞紐下游灌區、大安灌區、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節水灌溉示範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支持糧食銀行等新型糧食倉儲流通業態發展。建設大型糧食物流基地、節點和戰略裝車點,以及糧食倉儲和烘乾設施。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支撐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小城鎮和中心村發展,全面改善村鎮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取消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縣及縣(場)以下資金配套。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振興創造條件
1.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開工建設京沈、沈丹、哈齊客運專線和吉圖、大丹、哈牡、哈佳等鐵路,推進牡綏等既有線路改造和東北沿邊鐵路、伊爾施-阿日哈沙特鐵路、白音華-赤峰-錦州港煤運專線、同江鐵路大橋、沿海疏港鐵路建設。統籌干線和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東北地區機場布局,抓緊推進「十一五」期間東北地區機場的改擴建和新建遷建工作,做好「十二五」期間機場改擴建、新建遷建的前期工作。根據東北地區公路建設相對滯後和高寒地區的特點,進一步加大對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設投資力度。成立東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組,推進東北地區交通設施建設。
2.優化能源結構
開工建設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兩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內蒙古東部和黑龍江煤電外送通道等項目,加快遼寧紅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堡和吉林核電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強東北地區電網建設,大力推進既有電網改造,提升骨幹電網送電能力。加大農村電網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和林區的電網改造力度。研究解決風電等分散電源上網問題。率先在東北電網開展智能電網建設試點。
(五)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
1.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
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是資源枯竭城市實現經濟轉型的根本出路。組織實施好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扶持引導資源型城市盡快形成新的主導產業。鼓勵開發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對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在產業布局、項目審核、土地利用、貸款融資、技術開發、市場准入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組織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發展規劃並做好實施工作。
2.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出台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准備金制度,由政府統籌部分准備金專項用於解決資源型城市環境治理等問題。在資源開采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的資源型城市開展可持續發展試點。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省級人民政府要出台支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將轉型工作情況納入資源型城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3.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對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工作的指導,提高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使用效益。中央財政要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特大型礦坑、深部采空區治理的支持力度。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資金在安排上要向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城市傾斜。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資源型企業開發利用區外、境外資源。
(六)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加強生態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_丁程。切實加強天然草場恢復和保護、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等生態工程建設。切實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沙化土地治理和礦山環境整治等生態工程建設,組織實施黑龍江扎龍濕地核心區生態移民。
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加強重點污染源總量控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擴張,關停小火電、小鋼鐵、小造紙、小水泥等污染嚴重的小企業。以能源、原材料、裝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為重點,加強對各類工業園區的建設管理,推行清潔生產。
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廣應用節能技術產品。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加強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支持松花江流域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償取得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嚴格監控和防治工業污染,統籌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七)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加大城鎮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和國有林區棚戶區、國有墾區危房、農村危房、危舊校舍改造力度,繼續做好煤礦棚戶區改造工作。支持開展城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加大對東北高寒地區熱電聯產項目支持力度,加快東北地區城市集中供熱管網改造。促進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
(八)深化省區協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近期先行組織開展旅遊、物流、交通和科技方面的一體化協作,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建立東北地區合作機制。建立東北地區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定期研究協調跨省(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產業布局,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等問題。
(九)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盡快確定東北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研究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探索多樣化的企業債信用增級方式。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林業要素交易市場。推進城市供熱體制、農村水利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和長吉圖地區開發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邊境貿易中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進口資源加工區。研究建立中俄地方合作發展基金,支持中俄地區合作規劃綱要項目的實施。加快推動以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為核心的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抓緊建設好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沈陽保稅物流中心。
;E. 水資源開發利用形勢
由於集聚了大量的城市和人口,重要經濟區水資源總體上比較匱乏,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表7–4)。重要經濟區水資源量約為11000×108m3,佔全國總水資源量的37.3%;人均水資源量1390m3,約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63.8%。除了海峽西岸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其他經濟區人均水資源量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關中—天水、黃河三角洲、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河北沿海地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和天津、北京人均水資源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圖7–5)。根據聯合國Falkenmark水資源指數,人均水資源量大於1700m3的地區為水資源充足地區;人均水資源量1000~1700m3的地區為用水緊張地區;人均水資源量500~1000m3的地區為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小於500m3的地區為嚴重缺水地區。按照Falkenmark水資源指數,關中—天水經濟區、黃河三角洲等6個經濟區和天津、北京屬於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4;長三角、遼寧沿海地區兩個經濟區屬於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1/4;皖江城市帶、遼寧沿海等7個經濟區屬於用水緊張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以上;海峽西岸、鄱陽湖等6個經濟區屬於水資源充足地區,人均資源量接近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表7–5)。從區域分布來看,北方經濟區水資源量少於南方經濟區,尤以汾渭盆地和華北平原的經濟區水資源最為匱乏,關中—天水、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單位面積水資源量分別為13.8×104m3/km2和10.7×104m3/km2,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4.9%和44.5%;東南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長江以南的經濟區水資源則相對充足,鄱陽湖、海峽西岸經濟區單位面積水資源量高達123.2×104m3/km2和130.8×104m3/km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和4.3倍(圖7–6)。
表7-4 2012年重要經濟區水資源量
圖7-5 2012年重要經濟區人均水資源量對比
表7-5 重要經濟區水資源條件
圖7-6 2012年重要經濟區單位面積水資源量分布示意圖
從水資源開發來說,華北地區和北部沿海地區開發利用程度最高,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開發程度則相對較低(表7–6)。從區域上來看,地下水開采程度總體上北方高於南方,華北地區地下水開采程度最高,其次是陝西與遼寧的經濟區,長江以南的經濟區地下水開采程度較低(圖7–7)。地下水開采程度大於70%的有河北沿海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京津地區,特別是河北沿海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地下水開采程度50%~70%的有沈陽經濟區、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經濟區局部地區地下水處於超采狀態。地下水開采程度10%~50%的有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圖們江區域(長吉圖),經濟區有部分地區地下水處於接近超采或超采狀態。地下水開采程度低於10%的有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北部灣經濟區等12個經濟區,這些經濟區地下水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圖7-7 2012年重要經濟區地下水開采程度分布圖
表7-6 2012年重要經濟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續表
F. 長吉圖經濟區與沈陽經濟區別是什麼
我為你回答一下吧。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是國家目前唯一批準的沿邊開發開發區域。
沈陽經濟區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8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另外,遼寧還有遼寧沿海經濟帶,是沿海的經濟開發區域。
要說區別,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內涵就要寬廣得多了。
而長吉圖和遼寧沿海經濟帶才有可比性。
分別的戰略定位不同。
但都是國家搞區域配套融合整體開發戰略的表現。
另外,我擔心國家在版圖上遍地開花,以後的政策支持會不會減少,
影響力會不會降低?會不會陷入新一輪惡性競爭?
時間很緊,所以簡單給你解釋,希望你能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