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設立的最早的經濟特區是哪一個城市
十一屆三中全會吧。
一九七九年七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
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
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一九八○年五月,中
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
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當年
八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這些經濟特區相繼興建。一九八四年鄧小
平考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
制,建設上以吸收利用外資為主,經濟所有
制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導的多元化結
構;經濟活動在國家宏觀經濟指導調控下,
以市場調節為主;對外商投資予以優惠和方
便;特區擁有較大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一九八
五年以前,四個經濟特區主要進行以創建投
資環境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從一九八六
年起,致力於發展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
農牧漁和旅遊業並舉的外向型經濟。一九八
八年四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
會議通過決議,批准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
,實行更加靈活開放的經濟政策。我國現有
的五個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發揮著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和經濟體制改革
的試驗作用。
2. 中國的經濟特區城市有哪幾個
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一共是5個,海南是最大的經濟特區。
拓展資料
14個沿海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3. 我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014. 中國13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些地方
中國有6大經濟特區,包括:深圳、.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那幾個是經濟特區 我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面積327.5平方公里) 珠海(121平方公里) 廈門(131平方公里) 汕頭(52.6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
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中來國冄經頭條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5. 我國哪幾個省份的哪一個地方有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目前有7個,分別是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經濟特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1、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
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
2、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珠海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珠海於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3、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
廈門經濟特區於1980年10月批准設立,面積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後,廈門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島,面積131平方公里,逐步實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4、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國七大經濟特區中,最早成立經濟特區的4個城市之一,全國著名僑鄉,華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區政治、經濟的中心,為粵東和閩西南出海的門戶。
5、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七個經濟特區中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范圍為海南本島。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經濟特區
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中外商人雲集的國際商埠;還是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築風格及傳統經濟的特色和精華。2010年,喀什經濟開發區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7、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2010年5月,中國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將喀什、霍爾果斯兩座西北邊陲小城定為經濟特區,一年來,兩座小城緊緊依託沿海地區及內地先進生產力要素,廣泛集聚優勢,加快超常規發展,力爭早日形成面向東亞、南亞、西亞、中亞乃至歐洲的核心發展區。
6. 汕頭是經濟特區嗎
是的。
汕頭不僅僅是經濟特區,還是第一批經濟特區。1979年,鄧爺爺在廣東深圳,決定廣東深圳、珠海、汕頭,福建廈門設立出口特區,1980年改為經濟特區,這就是中國第一批四個經濟特區,其中就包括汕頭。而第二批經濟特區是1988年設立的海南經濟特區,這一年海南省成立,同步設立為經濟特區。1991年左右,上海浦東新區成立,雖然也是特別的經濟模式,但並沒有稱之為經濟特區。
汕頭的經濟:
2020年汕頭地區生產總值為2730.58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23.03億元,同比增長0.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03.56億元,同比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03.99億元,同比增長1.7%。
2019年,汕頭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4.08億元,比上年增長6.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47669元,增長5.6%。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汕頭
7. 青島能成為特區嗎
能成為
「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後的新名詞,實行更加靈活特殊的經濟政策。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批城市四個,是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和廈門市。第二批經濟特區有大連市,秦皇島市,天津市,煙台市,青島市,上海市,寧波市,溫州市,福州市,廣州市,湛江市,北海市等十四個港口城市。
8. 中國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中國截止目前已經設立共計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建立在中哈兩國霍爾果斯口岸的跨境經濟貿易區和區域合作項目,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的示範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它橫跨中國和哈薩克,是一個面積達5.43平方公里封閉區域,中方、哈方及第三國人員及貨物、車輛在區域內跨境可以自由流動,入區免簽證合法停留30天,從中方一側進入每人每天可攜帶8000元免稅商品。
哈方一側進入可以攜帶1500歐元免稅商品(現正研究提升到10000歐元);國務院批復為陸路整車進口口岸,歐洲原產地車運輸距離成本驟降;境外貨物入區享受保稅扶持政策;境內外貨物入區視同出口,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實行退稅。
中哈國際邊境合作區有幾大亮點:退稅免費政策可以使商戶的進貨成本降低,可以以更低價格來吸引顧客,免稅政策可以使到合作區購物的顧客或遊客買到低價免稅商品而不用交稅,將來到合作區購買歐洲奢侈品的價格會比國內低很多。
免簽證政策很方便會使更多的商人匯聚合作區,比如中亞國家或者土耳其、俄羅斯商人他們原來要到中國采購商品,進入中國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為要到中國駐所在國大使館辦理簽證,才能到中國商家所在地去采購。
如果到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區,時間上和金錢上的花費會降至最低,因為中哈合作區里匯聚世界各地的商品,匯聚有世界各地的商人,進入合作區是不需要辦理簽證,各國商人在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需要采購的商品,哈薩克與許多國家之間是免簽證的。
他們憑借自己的護照,不需要到大使館辦理簽證,直接憑護照可以進入中哈合作區,在合作區里中方及哈方、第三國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商人在這里可以住宿、采購商品、簽定合同、結算。大大降低了自己采購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 (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9. 我國改革開放後的實行第一批和第二批城市有哪些
改革開放的第一批次四個城市是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第二批次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港口城市。
拓展資料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參考資料:網路:改革開放)
10. 經濟特區有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