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宣傳傳統文化與經濟項目

如何宣傳傳統文化與經濟項目

發布時間:2023-02-09 19:41:48

Ⅰ 論如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化藝2 郭沈葉 20111305242
(一)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思想在內的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精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主要內容是: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除了這些主要內容之外,還有諸如愛國愛民、廉潔奉公、自強不息、貴德重義、崇尚禮儀、以和為貴、誠實守信、勤勞儉朴、謙虛謹慎、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尊師敬業,等等。
(二)正確對待中國傳統道德
在長期的小農經濟的社會環境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道德,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的、瑕瑜錯陳的、矛盾的復合體。對待傳統道德不能簡單化、片面化、絕對化,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這就是:正確把握社會歷史前進的方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分析、鑒別、取捨和改造,既要肯定又要否定,也就是要肯定和繼承其精華的部分,否定和拋棄其糟柏的部分。
比如,古人的道德觀是很看重孝道的,但我們對此應當作具體分析,區分其 精華和糟粕。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這是當今我們需要大力繼承和弘揚的。但那 種長輩的話就是絕對正確的金科玉律不能違背,晚輩的人生命運完全掌握在長 輩手上,哪怕婚姻大事也不能自主的所謂孝道,以及那種不近情理、不講原則、不問是非、沒有人格平等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則沒有任何合理性,是需要堅決法除的。又比如,當今國民需要有必要的禮儀道德,這可以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借鑒其精華,繼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誠心禮儀、誠信禮儀和互相尊重、互敬互愛的禮儀,倡導社會公民之間平等相待、人格相等的禮儀。但對那些反映古代社會嚴格的等級尊卑的禮儀道德觀及其表現形式,以及那種虛情假意、繁文縛節、等級森嚴、尊卑有別的禮儀,則必須摒棄。
總之,正確對待傳統道德,就既不能搞全盤否定的歷史虛無主義,又不能搞全盤繼承的復古主義,而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從豐富生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需要出發,堅持批判繼承、棄糟取精、綜合創新、古為今用的態度,並應同大力弘揚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相結合,注意吸收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切文明成果。這樣,大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水平,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時代價值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幾千年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積淀,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精神支撐。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 意義。
1.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中國所實施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其中一個最根本的變化就是市場經濟的興起,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人們精神面貌與社會生活方面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以及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本身也存在著負面效應和消極因素,容易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這些都是社會和諧的腐蝕劑和社會矛盾的催化劑。比如,市場經濟承認並尊重個人價值、個人利益,使個人價值得以充分展示,使個人正當利益得以充分實現,使個人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有利於發揮和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但是,市場經濟也容易使人們受「利潤最大化」的影響,習慣於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有的人沒有整體觀念,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第一,當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就犧牲後者保護前者。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我們避免或消除市場經濟的這種負面效應。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十分重視公共利益、整體利益和群體意識,主張以公利為本,先公利後私利,講公利光榮,爭私利恥辱。公共利益高於個 人利益,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整體利益,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調節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准則。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過,「放於利而行,多怨」,「公則悅」。意思是說,只是依據個人利益去行事,會招致很多的怨恨,而維護公共利益,就會使人心悅誠服。孟子告誡世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即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國家也就危機四伏了。一心為公,天下興旺;人人為私,國家就要滅亡。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捨生而取義」, 即犧牲個人利益確保公共利益和整體利益。
如何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同時又有效防止市場機制的負面效應,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強調精忠報國、捨生取義,強調自不息、艱苦創業,強調見利思義、推己及人,強調與人為善、誠信待人,等等。這些,對我們是有啟示的,如果正確借鑒,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有效防止市場機制的負面效應,可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2.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指出我國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的主體是人,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人。要創造人人平等、團結友愛、和衷共濟、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實現社會的平安穩定、活躍有序、協調和諧、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張建立和諧協調的社會人倫關系。孔子最先把「仁」與「愛人」聯系起來,並從各方面對「仁」作了闡釋。中國傳統道德講的仁愛是由己推人、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從仁愛精神出發,我國古人提出了「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思想。諸子百家爭論不休,但對「和諧」卻都心嚮往之。從孔子的「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愛」、「愛無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都表達了社會和諧的主張。這些思想雖然帶有不同時代和提出者階級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熱愛和平、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優良道德 傳統可以為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示,其中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成為舉國上下的普遍共識和實際行動。這既是對歷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的生動實踐,也是歷經改革實踐考驗後億萬人民團結互助、戮力同心的又一次創新征程。
3.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需要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美德豐富多彩,它為我們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用之不絕的精神財富。傳統道德積淀在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里,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組成部分,制約和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歷史的發展表明,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對於中國社會優良道德風尚的形成,對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諧與發展,對於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產生過並將繼續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重視人倫關系的協調,重視精神境界的提升,重視「仁者愛人」精神的涵育,重視整體利益價值觀的追求,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重視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維和行為方式等,都是我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可以借鑒和利用的寶貴資源。今天,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已經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
我們必須尊重歷史的辯證法,把包括公民道德在內的社會主義道德作為人類道德的合乎規律的發展,把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作為加強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列寧曾嚴厲地批判俄國當年「無產階級文化派」所謂的要像摧毀反動政權那樣消滅文化遺產的叫囂,他說「無產階級文化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那些自命為元產階級文化專家的人杜撰出來的。……無產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咱毛澤東明確主張」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列寧和毛澤東的這些話,當然不僅僅是對道德而言,但對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需要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長期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傳承的優秀道德成果的總和,內容極其豐富,特徵極其明顯。它對於伸張人間正氣、改善社會風氣、培育美好品行、陶冶高尚情操曾作出過歷史貢獻,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道德文化體系,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份極為珍貴的教材。今天,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自己健康成長成才,就必須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從中獲得教益和啟發,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之內化為自身的素養和品質,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民族精神,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是指一個民族保持自己尊嚴的感情。民族自信,是指一個民族積極的、肯定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這兩個方面,都是同民族精神相聯系的,是以民族精神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華民族精神在《周易》中有很好的體現,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民族剛毅勇敢、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憂國憂民、獻身祖國的愛國熱情;「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等等,都是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精神和優良道德傳統教育的極好教材。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可以把握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具備健康的精神狀態和高尚的民族氣節,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智慧,從而極大地提高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強調克己奉公、社會整體利益至上,倡導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思想,有利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中國傳統道德歷來強調公私之辨,把「公義勝私慾」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乃至把「公」作為道德的最後標准。克己奉公,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中國人歷來以「廓然大公」、「天下為公」作為價值理想。從國家利益和整 體利益的原則出發,古人提出並闡述了義利觀。傳統義利觀的內容十分復雜,重義輕利的傾向也曾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應當說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才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優良道德傳統。 孔子就以義利作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主張「見利思義」。孟子要求「先義而後利」。荀子強調「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古人認為,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時,特別是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應「見利思義」、「義以為上」、「義然後取」,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甚至「捨生取義」。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各種方式把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向全世界滲透和傳播。西方價值觀中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也傳入中國,對於社會上許多人尤其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經濟利益,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在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的關系,仍然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成員經常碰到的重要問題。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公與私、義與利關系的合理因素,可以強化自己對社會、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明確自己應當履行的人生責任和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中國優良道德傳統在重道德修養,強調道德踐履的精神,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發揮完善自身的主體能動作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較高的素晨,而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也是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總體上是好的,但少數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道德意識淡薄,道德判斷能力低下,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要使大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或途徑,就是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加強道德修養。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十分注重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強調修身養性,強調道德踐履。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就不會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他特別強調道德主體的能動作用,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回未見力不足者。」認為「仁」這一最高的道德品質和道德境界,對人們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他們在人性論上雖然各執一端,但是,一個提出「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個認為「塗之人可以為禹」,最終所追求的都是一種共同的理想人格。古人講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和道德踐履,雖然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包含著積極的成分。大學生了解中國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道德修養的合理因素,可以增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沿著道德層次的階梯不斷地向更高道德境界攀登。利。中國人歷來以「廓然大公」、「天下為公」作為價值理想。從國家利益和整 體利益的原則出發,古人提出並闡述了義利觀。傳統義利觀的內容十分復雜,重義輕利的傾向也曾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應當說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才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優良道德傳統。 孔子就以義利作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主張「見利思義」。孟子要求「先義而後利」。荀子強調「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古人認為,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時,特別是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應「見利思義」、「義以為上」、「義然後取」,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甚至「捨生取義」。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各種方式把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向全世界滲透和傳播。西方價值觀中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也傳入中國,對於社會上許多人尤其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經濟利益,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在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的關系,仍然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成員經常碰到的重要問題。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公與私、義與利關系的合理因素,可以強化自己對社會、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明確自己應當履行的人生責任和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中國優良道德傳統在重道德修養,強調道德踐履的精神,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發揮完善自身的主體能動作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較高的素晨,而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也是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總體上是好的,但少數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道德意識淡薄,道德判斷能力低下,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要使大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或途徑,就是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加強道德修養。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十分注重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強調修身養性,強調道德踐履。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就不會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他特別強調道德主體的能動作用,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回未見力不足者。」認為「仁」這一最高的道德品質和道德境界,對人們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他們在人性論上雖然各執一端,但是,一個提出「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個認為「塗之人可以為禹」,最終所追求的都是一種共同的理想人格。古人講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和道德踐履,雖然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包含著積極的成分。大學生了解中國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道德修養的合理因素,可以增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沿著道德層次的階梯不斷地向更高道德境界攀登。

Ⅱ 如何普及和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對政府提建議

第一首先要認識什麼才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一是價值觀二是藝術三是風俗文化。價值觀取於,儒家,藝術取於唐宋,風俗取於唐宋(除陳規陋習)
第二要明白歷史發掘我民族先輩的光榮歷史,比如除少數民族政權,的經濟繁榮,文化繁榮,科技繁榮,藝術繁榮。樹立民族自信心。
發揚傳統文化有利於民族與國家的認同感。比如台灣問題,就是文化的空白所造成的。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是好的,是美的。看現在國內盛行之風,第一俗不可耐。第二沒有優秀文化。第三找不到文化之美。只有文化是好的,是美的,才有人喜歡。才對這個國家有感覺,才能有民族自信心,才會愛國。其次,歷史對傳統文化的作用是強大的。法國人為什麼自豪,一是文化二是歷史。古人雲欲要滅其族必先滅其史。歷史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標志。而價值觀,思想文化,要符合歷史潮流地進步而改變,但主幹還是不能變的,就是儒家的仁義。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宣傳傳統文化與經濟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年級小美女的道長什麼樣 瀏覽:86
重陽節有關故事有什麼習俗 瀏覽:557
哪些時辰生人有健康年輕的心態 瀏覽:784
健康證血p點高什麼情況 瀏覽:859
愛情一般是什麼樣的 瀏覽:980
什麼是幸福源頭 瀏覽:51
婚姻線怎麼看婚姻線圖文詳解 瀏覽:280
離心離德的婚姻如何進行下去 瀏覽:918
聰明的牧羊人是哪個地區的故事 瀏覽:689
健康證明怎麼開大連 瀏覽:739
46歲豬跟46歲豬婚姻怎麼樣 瀏覽:955
愛情里的甜蜜是什麼 瀏覽:281
過得最幸福的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754
圖畫故事創作思路怎麼寫 瀏覽:108
事業編自取自支是什麼意思 瀏覽:439
女士的經濟適用房有哪些 瀏覽:868
lol美女怎麼提高水平 瀏覽:800
蚌埠婚姻律師怎麼收費 瀏覽:667
萍鄉市幸福小區是哪個社區 瀏覽:736
淄博哪裡有學健康管理師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