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27 18:42:35

A. 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2、供給管理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准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增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3、國際經濟政策
國際經濟政策是對國際經濟關系的調節。現實中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開放的,各國經濟之間存在著日益密切的往來與相互影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有國際經濟關系的內容(即國際收支平衡),其他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於國內經濟政策,而且也有賴於國際經濟政策。因此,在宏觀經濟政策中也應該包括國際經濟政策。

B. 經濟手段包括哪些內容

經濟手段包括經濟杠桿與經濟政策和計劃,其中經濟杠桿: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匯率、工資、資金等。

1、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4、經濟政策如國家制定和實施的開發性扶貧政。國家制定和實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年規劃、五年計劃、年度計劃等,不僅指明了發展的目標、任務、重點,而且有相應的措施保證。

(2)經濟政策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1、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計劃,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2、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觀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3、用經濟手段調節經濟主要是指:由政府制定並貫徹實施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來具體落實這些政策。

4、用法律手段調節經濟主要是指:圍繞著市場制度和規則的建設,進行必要的立法和執法,目的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目標和任務,需要通過制定和貫徹各項宏觀經濟政策來加以實現。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最為重要,其他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都要依託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

C.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

宏觀經濟學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主要有:
1.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例如生育政策、移民政策等。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
2.資本積累,例如積極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
3.技術進步,例如各種技術扶持政策。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
4.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
宏觀經濟學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主要有:
1.
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例如生育政策、移民政策等。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
2.
資本積累,例如積極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
3.
技術進步,例如各種技術扶持政策。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
4.
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

D. 我國的經濟政策有哪些具體一點

財政政策:經濟學詞彙。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一、我國財政政策實施手段有:
財政收入(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等。
1、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稅收促進財政目標實現的方式即是靈活運用各種稅制要素。
1.適當設置稅種和稅目,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從而確定稅收調節的范圍和層次,使各種稅種相互配合。
2.確定稅率,明確稅收調節的數量界限,這是稅收作為政策手段發揮導向作用的核心。
3.規定必要的稅收減免和加成。
因此,稅收可以通過調整稅率和增減稅種來調節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通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
2、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政府為滿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稱經常項目支出)。它包括購買性和轉移性支出,這兩類支出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有不同之處。
購買性支出從最終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文教科衛等財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會公益性事業的開支,政府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方向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轉移性支出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特別是調節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在現代社會里發揮著「安全閥」和「潤滑劑」的作用,在經濟蕭條失業增加時,政府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增加社會購買力,有助於恢復供求平衡;反之,則減少相應這兩種支出,以免需求過旺。
3、國債。
國債是國家按照信用有償的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實現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債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三種效應上:
一是排擠效應。即通過國債的發行,使民間部門的投資或消費資金減少,從而起到調節消費和投資的作用。
二是貨幣效應。這是指國債發行所引起的貨幣供求變動。它一方面可能使「潛在貨幣」變為現實流通貨幣,另一方面可能將存於民間的貨幣轉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銀行購買國債而增加貨幣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應。這是指通過國債利率水平的調整以及對資本市場的供求變化來影響市場利率水平,從而對經濟產生擴張或緊縮效應。在現代信用條件下,國債的市場操作是溝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它們的藕合點。因此,國債作為財政政策工具實施時,除了與其它財政政策手段協調外,還特別要與貨幣政策相協調。
4、政府投資。
政府投資是指財政用於資本項目的建設性支出,它最終將形成各種類型的固定資產。政府的投資項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壟斷特徵、外部效應大、產業關聯度高,具有示範和誘導作用的基礎性產業、公共設施,以及新興的高科技主導產業。這種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且具有乘數作用。所謂投資的乘數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資所引起的收入增長的倍數。
二、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供參考。

E. 經濟政策有哪些及作用

政府可使用的經濟政策有很多,但主要的就這4種,你能想到的其它經濟政策都可歸於以下一種:
1.加稅(有時候也叫"積極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贖買」或「國進民退」),一言以蔽之政府支配的經濟總量佔GDP比重上升均屬於加稅。此政策屬於飲鴆止渴,短期可提高經濟增長,長期抑制經濟增長,典型例子如1950年代北京搞的「合作社化」、「公私合營」、「國家贖買」,蘇聯1918年以後搞的全盤「國有化」,2008年北京搞的「四萬億」刺激。
2.減稅(有時候也叫"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總而言之政府支配的經濟總量佔GDP比重下降均屬於減稅。減稅時機把握不好將降低短期經濟增長,甚至產生劇烈動盪顛覆政權,例如明末裁撤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驛卒李鴻基因丟失公文失業,後李鴻基改名自成並率叛軍攻佔燕京。減稅時機選在經濟繁榮期較好,主要應該減生活必需品和低收入者的稅賦,不減奢侈品和有害物品(如香煙和高檔白酒)的稅賦,如此可以有效鼓勵生產。合理減稅可以提高長期經濟增長率,如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及美國柯林頓時代的經濟繁榮。
3.增加管制(如設置電網石油供水行業禁入、金融壟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窗口指導收緊銀根),一切使得政府對經濟支配力增加的措施均屬於增加管制,作用等於加稅。
4.減少管制(如「改革開放」、「國退民進「或鼓勵民間資本「新36條」),),一切使得政府對經濟支配力下降的措施均屬於減少管制,作用同減稅。
降低或提高利率,其實不屬於經濟政策。因為在景氣低迷的時候如果維持高利率則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將減少,供求規律決定了銀行必須降低利率。而在景氣高漲的時候如果維持低利率則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將增加,銀行必須提高利率。

F.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有什麼作用

宏觀經濟政策是政府宏觀經濟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宏觀經濟政策與各種經濟杠桿相結合,並通過經濟杠桿發揮調節作用。宏觀經濟政策是一個包含著許多具體經濟政策的體系,其主要內容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按照宏觀調控目標的要求而制定的組織、調節、控制經濟活動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宏觀經濟政策是建立在市場機製作用基礎上的,並同市場運行變數有內在聯系的經濟范疇,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工具。

G. 宏觀經濟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而宏觀調控的手段一般就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

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H. 國家經濟政策有哪些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從會議傳遞出的信息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以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明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向。

動向一、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沒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仍是明年助力經濟發展的「兩翼合力」。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政治局會議首先定調了明年的經濟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會議提出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這意味著不管明年的經濟形勢如何變化,都要繼續做好兩件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這兩件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翼合力」。

一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鞏固去產能成果,推進優化存量,加快「僵屍企業」出清,統籌推進資產債務處置、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等工作;加快培育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並推動傳統產業在優化升級中形成新動能;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另一方面,著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中國顯著加大了對外開放力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推動開放措施。明年,高水平對外開放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

動向二、宏觀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但「精準滴灌」力度將加大。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相對復雜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明年經濟基本面的平穩也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

此次針對宏觀調控用的幾個並列詞:「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意味著宏觀調控在保持定力的同時,將更加註重對關鍵問題的精準施策,「精準滴灌」的節奏與力度有望加大。

動向三、高質量發展走向縱深,區域經濟發展將提速。

2018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位列首位。

在此次政治局會上則提出,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從此前單提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到此次提及覆蓋三大產業的「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發展體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范圍更廣,要求更全面。未來國內政策也將更加聚焦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使這些行業的供給質量與需求結構升級更好地匹配。

此外,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會議也提出要「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筆者認為,明年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會迎來大提速。

從今年政策的發布來看,區域經濟發展已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今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成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閱讀全文

與經濟政策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鸚鵡是愛情鳥 瀏覽:949
大健康慨念的生意有哪些 瀏覽:624
戰友故事屬於什麼劇 瀏覽:194
經濟案件立案到哪裡 瀏覽:531
怎麼用華為運動健康添加卡片 瀏覽:928
怎麼回復朋友喊美女 瀏覽:943
事業編辭職後住房公積金怎麼辦 瀏覽:790
如何完成里奇的故事 瀏覽:735
戀人之間有事業關系怎麼辦 瀏覽:839
經濟不好的時候消費什麼 瀏覽:437
男的看美女會有什麼表現 瀏覽:607
事業單位管理崗和專技崗哪個待遇好 瀏覽:106
幸福拍手歌的葫蘆絲要怎麼吹 瀏覽:619
重組後經濟如何處理 瀏覽:413
冬季如何跑步才不會影響健康 瀏覽:930
有事業編制怎麼入黨 瀏覽:749
為什麼愛情屬於奢侈品 瀏覽:324
長沙琴島最甜的美女叫什麼 瀏覽:1003
王姓是有哪些故事 瀏覽:392
9級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