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經濟蕭條時期,企業如何應對政府有何措施央行又有何措施呢
經濟蕭條時期,企業應控制產能,裁減員工,想盡辦法拉低生產成本。
經濟蕭條時期,政府會出台財政刺激政策,如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刺激計劃。
經濟蕭條時期,央行會出台貨幣刺激政策,如降低利率,刺激國內需求。
② 經濟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及對策是什麼
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主體中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證明,任何企業都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演變過程,沒有中小企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型企業;從作用來看,中小企業不僅占企業總數的95.8%以上,佔60%的生產能力,而且吸納75%以上的就業人口;從功能上來看,市場經濟通過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如果沒有大量的中小企業,那麼,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就很難發揮作用。假如中小企業破產倒閉,那麼,政府會失去財政收入,勞動者會失去就業崗位。也就是說,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到來,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中小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的規模小、底子薄,相對大中型企業而言應對風險和危機的能力弱。於是在這場金融海嘯的影響下,我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中小企業由於無法抵禦而退出市場。由此,與之密切相關的國有和國有控股公司也受其所累,大量農民工失業。故尋求中小企業應對經濟危機的對策已成當務之急。 經濟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1、經濟危機同時影響外向型和內向型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往往依附於國有或大型企業,其業務大多受制於大型企業,多年來的發展,兩者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結成了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有機整體,經濟危機導致大型企業業務下滑,效益滑坡,必然影響到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以服裝、機械、化工、輕工等出口外貿產業為主的中小企業。另外,在國際業務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在各個國家只求自保建立起貿易堡壘的情況下,這些大的企業必然因為生存會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國內,所以一直以國內市場為主要業務來源的中小企業必然會承受巨大的競爭壓力。 相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國內需求下降,其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也將下降,這將對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產生抑製作用從而影響國內經濟的發展,當大批以出口加工貿易為主的中小企業處於生產萎縮、利潤下降的狀態時,為中小企業提供能源、礦產、鋼材的上游國有企業也難以避過產能過剩的困境。 2、經濟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導致大量農民工的失業 中小企業是農民工就業的主要載體,擔負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最近幾年中小企業的用工增長明顯快於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目前,由於經濟危機的沖擊,不少企業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一些外向型出口企業甚至面臨破產的威脅,而在我國的出口產品中,中小企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由此導致中小企業用工量銳減,據統計,2008年中小企業用工凈增加7.6個百分點,比國有和國有控股公司低2.3個百分點(2007年前者比後者高12.8個百分點)。從企業2009年的用工計劃看,用工凈增加11.9個百分點,比2007年和2006年所做的計劃數均低20個百分點以上(凈增加指的是用工增加的企業數比用工減少的企業數多的百分點)。用工量的減少導致大量農民工失業,而這些突然閑置的勞動力勢必會帶來諸如社會穩定,國家安全之類更為深遠的問題。 3、經濟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直接表現為資金問題 中小企業規模不大,資金缺乏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難題。雖然近幾年政府及銀行管理部門都逐步加大了政策引導力度,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政策環境。但受益者也僅僅是為數不多的優質中小企業,有近90%的中小企業仍然存在著資金缺口,從銀行籌集資金存在著較多的障礙。當世界金融風暴來臨時,銀行業實行更加謹慎的放貸政策,雖然貸款規劃放寬,但銀行放貸的門檻並沒有降低,使中小企業在原有的資金籌措渠道不斷萎縮、新的渠道尚未打開的時候,難以得到更多的銀行資金支撐。銀行放貸額度減少促使中小企業或轉向社會高成本集資,或企業內部高息募集,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經營風險。況且,在經濟危機時期社會資本市場低迷,大眾投資信心受挫,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加之企業資金回籠慢,應收款變難收款,相當大一部分中小企業是在資金的壓力下被迫關停。 中小企業應對經濟危機的對策 1、進一步尋求融資途徑 當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來應對經濟危機,如投入4萬億拉動內需,採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但是,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中央政府的主要依賴對象是由國家直接控股的大型央企,中央政府的政策傾斜也主要面向央企。雖然,人民銀行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也出台了一系列適合不同類型企業融資需求特點的信貸政策,但其對中小企業風險控制的基本政策並沒有改變,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並沒有起到多大的緩解作用。因此,中小企業在充分利用現有經濟優惠政策,爭取政府的扶持的基礎上,仍需主動出擊尋求自己的融資之路,在目前經濟危機條件下,可以考慮以下途徑。 第一,加強與上游供應商和下遊客戶在資金方面的緊密合作。隨著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政策的實施,金融機構相應推出了許多金融產品。例如,保理業務、物流金融、倉單質押、廠商銀、國內信用證等。這些新業務主要是針對上下游用戶開展合作而量身定做的,這為上下遊客戶的資金合作提供了基本條件。同時,進入發展期的各企業已逐步認識到企業間在融資領域合作是增強自身資金實力,降低融資成本,加快資金運轉節奏,防範資金風險的重要途徑。目前經濟形勢不斷惡化,很少企業能在危機中獨善其身,中小企業走向聯合成為了必然選擇。企業之間進行資金合作的前提條件是各方都有收益,並且能對自身所得的收益和承擔的風險進行控制:存在業務關系的上下遊客戶之間容易在各方利益之間找到平衡。更因為有了金融機構的介入,使得各方利益都得到了保障。而金融機構也已經認識到傳統的抵押信貸業務的抵押方式單一,操作復雜,具體執行起來困難等因素,為了拓展新業務,降低信貸風險,願意為企業間的信貸合作提供支持。現階段比較流行的融資方式有保理業務,廠商銀業務等。 第二,推行中小企業內生性互助聯保融資模式。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和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推出的網路互助聯保實證檢驗了中小企業內生性互助聯保融資模式的可行性,內生性互助聯保模式,是由需要向銀行貸款融資的企業自己尋找合作夥伴並結成聯盟,集體向銀行貸款的一種行為。在模式中,任何一家企業都由聯盟內其他企業共同為其擔保,如到期無法歸還貸款,則需他們共同為其還款。這種融資模式克服了傳統的融資擔保體系的缺陷,並且降低了融資成本,也可以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一個途徑。這種擔保機制的操作過程中事前、事中和事後的風險控制仍是重點,並且要加強違約後的懲罰。 第三,提高自己的可信任度,迫使自己信息透明。中小企業融資難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信任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小企業自己首先要百分百的全身心投入,只有百分百的說服自己,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另外,中小企業還要學會記賬,讓自己的財務公開,讓借來的錢有所交待,最後更深要爭取第三方來查帳,迫使自己的信息透明。 2、走中小企業集群化之路 產業集群也就是地理位置集中的網路化企業。產業集群化具有如下功能:第一,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企業構成網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有助於建立和增強信任關系,減少機會主義行為,積累社會資本,進而增強獲得各種成長資源的機會和能力;第三,從管理學角度分析,促進學習,從而引發知識擴散和技術創新,有助於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提升。 近年來,我國的中小企業也出現了集群化的趨勢,但是這種產業集群化可以說是剛剛起步,我國的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對外聯系較多的東南沿海地區,涉及的產業也主要集中在輕工業或手工業上。其中,海寧的皮革業、慈溪的小家電業及紹興的紡織業就是典型的代表。浙江地區的產業集群無論是規模還是發達程度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地區。正因為這種產業集群才剛起步,還沒有充分發揮網路化的優勢,對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還很弱,所以在本次的金融風暴中浙江的產業集群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本次金融海嘯給中小企業集群化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首先,金融海嘯打破了市場原有的競爭壁壘和結構體系,使得原本由於資源稀缺性處於市場食物鏈低端的中小企業有了重新洗牌的機會,給了中小企業重新思考自己市場定位的契機,也向它們提出對自己和市場評價體系再造的課題,要求中小企業必須收縮其經營范圍並尋找其價值鏈和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中小企業只有充分發揮集群化的縮減成本、集中優勢和規模化的特點,才可能在這場經濟海嘯中謀生存,求發展。 3、加強營銷,控製成本,發展自我創新 當前經濟危機條件下,外部需求減弱,出口增速明顯放緩,市場急劇萎縮,致使企業產品滯銷,庫存增加, 生產線開工率不足,企業利潤萎縮,資金回籠慢,資金鏈緊綳,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存。企業一方面必須改善營銷環境,加強營銷力度,降低庫存,減少積壓損失。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還必須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大部分是出口拉動型企業,這些出口企業之所以能迅速發展主要是靠價格低廉的產品佔領國外市場。中小企業必須認識到,以往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快速發展,其實是建立在一些並不完全合理的現實基礎上的。為了促進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傾斜政策,包括能源原材料價格和人才資源特殊保護政策。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有賴於中西部地區的大力支持。反過來,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從而使中西部地區剩餘勞動力可以轉移到東南沿海地區。我國特殊的戶籍管理制度,以及獨立核算的財政體系,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獲取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但又不需要承擔培養成本,支付勞動者的社會福利。這樣的要素配置結構,是我國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指導下長期形成的不合理的經濟結構。這種結構實際上加劇了地區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這種不平衡狀況將逐漸被打破。中小企業須加緊進行產品升級換代,一方面要大力開發適應我國城鄉普通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打開內需市場的瓶頸,另一方面應該研發自主創新產品 ,用高端產品鞏固和佔領國際市場,走自我創新之路。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的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發展,外力部分政府還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支持,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但是,絕不能把發展希望完全寄託在國家身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企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物種進化的不二法則,即在危機中只有適應能力強,面臨危機靈活求變的物種才得以生存,進而繁衍生息。作為企業也正是在競爭的法則中變得強大或遭淘汰,面對危機優秀的企業懂得利用自身優勢以及外部資源,尋求轉型或升級,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而危機中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企業,只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消亡。
③ 淄博避免企業經濟衰退的舉措有哪些
隨著近幾年經濟的持續蕭條,很多企業面對的是前所有未有的沖擊。如何能在經濟大環境低迷的情況下能夠預防與應對,是眾多企業面臨的問題。稻盛和夫曾經在報告會上說道:「在對付現實蕭條的同時,為了准備可能降臨的更嚴重的經濟蕭條,如何把握好正確的經營之舵,正是我們企業經營者面臨的課題。」 疫情持續影響,雖然相關專家指出,目前我們面臨的情況很難將當前的衰退與大蕭條進行比較,但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動盪是非常明確的。蕭條時期戰勝困難的預防策略和應對對策,想必是每一個企業都迫切關注的話題,都要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企業預防蕭條期的策略
首先,大家要以積極開朗的態度去突破困境。蕭條越是嚴重,我們越是要咬緊牙關,堅忍不拔,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闖過這道難關,積極面對。在這基礎之上,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蕭條這樣一種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將這次蕭條看作是企業成長發展的機遇。每一次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並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高收益,是經濟蕭條期間企業最有力的支撐力,高收益正是預防蕭條的最佳策略。因為高收益是一種「抵抗力」,使企業在蕭條的形勢中照樣能站穩腳跟,防止經濟虧損影響到企業根基。在蕭條到來之前,就應該盡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業體質,這才是經營。
應對蕭條的四項對策
策略一:全員進行營銷
經濟蕭條期間,員工要有與企業共存亡的意識,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推銷員。日常工作中如果有好的想法和建議,都能夠積極提報接納,通過好的建議喚起他們的潛在需求,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向客戶提案,創造商機,最終能夠成交。我們要有一種思維:即使是最尖端技術的企業,賣東西、銷售產品仍然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策略二:全力開發新產品
蕭條時期全力開發新產品非常重要。平時因工作忙碌而無暇顧及的產品,沒空充分聽取客戶意見的產品,都要積極開發,不僅是技術開發部門,營銷、生產、市場調查等部門都要積極參與,全公司團結一致共同開發。
策略三:徹底削減成本
蕭條時期競爭愈加激烈,眼看著訂單數量、單價不斷下降,這時仍要維持盈利,就必須徹底削減成本。對過去的做法從根本上進行重新研究改進,堅決進行全面性變革,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僅是製造設備等硬體,在組織的統合、廢除等軟體方面也要動手術,徹底地推進合理化,堅決削減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蕭條才是企業徹底削減成本的唯一的機會。從細微處節省費用,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削減經費,正是這種努力才是構建高收益企業的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策略四: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蕭條是構建企業內部良好人際關系的絕好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蕭條就是考驗勞資關系的試金石。在困難的局面之下,職場和企業的人際關系受到考驗,同甘共苦的人際關系是否真的已經建立,職場的風氣、企業的風氣從正面受到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講,蕭條是調整和再建企業良好人際關系的絕好機會,應趁此機會努力營造更優良的企業風氣,這點十分重要。經營者要愛護員工,員工要體諒經營者,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必須建立這樣的關系。
④ 中小企業如何走出難關
中小企業如何走出難關
當下,許多中小企業被愈發嚴峻和殘酷的競爭環境打壓,使得有限的發展空間更加岌岌可危。下面我准備了關於中小企業如何走出難關的文章,歡迎大家參考!
一、價值,價值,還是價值
強化你的產品為消費者帶來的好處,並確保產品價值可以承擔來自自有品牌和其它折扣替代產品的壓力。
了解消費者的當前感受以及你的品牌如何滿足他們的真正需求(和他們願意付錢購買什麼)。消費者的目光變得更為敏銳,且越來越無法容忍他們不需要和不願意支付的附加功能。因此,消費者說了些什麼傳達了他們當今所要尋找的東西?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宅”在家裡的消費者需要能夠使家成為一個更舒適、更具娛樂性地方的產品。最終,從負擔得起的家電到外賣餐食再到棋類游戲的一切產品都變得越來越流行。
“我作了一個聰明的選擇。”消費者需要一個花錢的好理由。企業可以通過把實際需求與產品功能好處聯系起來進行推動。例如,法國零售商E.Leclerc啟動了一個廣告宣傳活動,把自己定位為消費者購買力的擁護者,這一信息引起了良好的共鳴。
“我理應受到小小的優待。”通過提供一些小恩惠和電腦游戲產品等日常奢侈品,使在家鍛煉成為價格昂貴的健身會員有力的替代品,來勸誘消費者回到市場。
“我很高興你了解我的壓力並能給我一些幫助。”雖然西方對大企業不太信任,但消費者仍比較歡迎可靠的利他主義營銷活動,從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到共擔經濟衰退的部分風險——比如通過承諾接受在購買後特定期間內失業顧客的退貨。
配合消費者的口袋。
保護利潤率、處理定價壓力以及為客戶省錢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取消沒有價值的特點,如過分包裝或產品尺寸過大。在俄羅斯,Rosinter餐廳連鎖店引進了一種菜單,可以讓客戶在兩個選擇中挑選;一種是用本土材料製作的便宜餐食,一種是用進口材料製作的較貴餐食。另一個例子是雀巢的大眾化定位產品,現有品牌首先小規模地在發展中國家推廣,再向發達國家市場擴展。
在最重要的方面提供超出預期的回報。
在經濟衰退中,消費者傾向於考慮“減少”:“我還可以削減什麼支出來省錢呢?”但精明的營銷商明白衰退也應該是一個考慮“增加”的機會。通過把關注點從價格轉移到產品品質或服務體驗,企業可以確定在經濟復甦時不會失去客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零售商和餐廳連鎖店開始為其最忠實的客戶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的原因之一,從而加強其總體體驗。
溝通和重新定義價值。
確保消費者了解你的價值所在以及你的品牌更超值的原因。很多領先消費品公司已經擴大了他們的價值信息,以確保傳達的信息既可靠又能被知曉。
二、調整企業運作
無行動是對經濟危機不確定性最危險的反應。但在追逐經濟衰退機遇之前,你必須盡量減少自己的弱項。那就意味著在現金和成本方面採取大膽行動。
現金。隨著2008年底信用資源開始枯竭,企業收到一個無情的提示:現金為王;同時需要在整個衰退時期對現金進行更嚴格的管理。通過找到挽留你最有價值客戶的最佳方法,增加流動性並管理銷售收入;發現仍在消費的消費者和細分市場;協調銷售團隊舉措以提高短期收入;通過加快應收賬款和庫存流動速度來增加營運資本;以及考慮剝離任何非核心資產。
成本。大多數企業已經採取行動在近幾個月內削減成本,但許多企業側重於最容易實現的目標,如減少廣告投入以及削減員工和公司旅行等。盡管有必要,但這些措施並不足以支撐未來持續數月的定價壓力。
需要採取更深入的措施釋放資源並為消費者驅動投資進行融資,如剔除虧損業務、開發供應鏈合作夥伴,以優化終端客戶總體成本和服務水平。
三、利用品牌實力
品牌是資產,它們在一個混亂的世界中能起到定海神針的效果。在經濟衰退中,企業應該抵擋住簡單削減營銷費用的誘惑。相反,它們應該重點關注應對消費者當前狀況及其對經濟有何看法(如上所述)的營銷工作。
一項戰略是更新標志性品牌,建立最新的定位。比如,零售巨頭沃爾瑪正在將本已成功的自有品牌“Great Value”重新推至衰退風暴的中心。公司在進行了廣泛的價值測試之後,調整了750多種產品配方,至今已將80多種新產品引入產品線。沃爾瑪的目標是通過以低於其它國產品牌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從而幫助客戶省錢並使其生活得更好。同時,時機看起來也恰到好處。我們的調查顯示消費者越來越願意去嘗試自有品牌,以在經濟衰退中節省雜貨開銷。Great Value戰略是沃爾瑪不滿足於作為經濟危機的被動受惠者的進一步證明。10;
四、深入分析,尋找更多機會
消費者、品類以及市場差別極大。即使是在當今的`市場上也有企業可以瞄準的、有利可圖的需求亮點。比如,消費升級在中國和印度仍然非常活躍,同時這兩個市場對名牌的需求仍然強勁。一些客戶群,如單身年輕人、丁克族以及收入穩定的空巢老人仍在消費。消費者仍然對可以省錢並對健康有益的環保產品感興趣,並在某些情況下還願意支付更高一些的價格。你的公司如何能從中受益?
深入分析定價,挖掘有價格彈性的客戶群。
一些企業保持消費者仍願意購買的產品價格不變,同時降低其它產品的價格以吸引那些預算降低的消費者。
一家領先的雜貨零售商最近引入了一個折扣產品陣容,作為其總體自有品牌產品的一部分。這有助於回擊折扣商,而不必犧牲其傳統和非常成功的自有品牌產品的價格定位。新的價格區間跨越10個品類和350條產品線。
在中端市場創造復甦。
消費者對升級消費的領域更加挑剔的事實可以給定位為中端市場的品牌增加一個加號。當談到消費者重視的品類時,定期購買高檔產品的消費者很少會退而求其次,選擇自有品牌或平價品牌。他們更有可能考慮中端市場上具有強大定位的品牌,可以使他們省錢而又不會犧牲太多。強調以能夠負擔得起的價格享受高檔好處,可以在消費者降級消費時獲得這類消費者。
五、為經濟反彈和下滑不斷創新
消費者仍然能夠被一個產品的技術、功能和情感益處的聲明所征服,這類益處可以提供一個購買的動機。單單提供折扣不足以在衰退中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而,創新是保護利潤率的有力杠桿。
因為今天在產品開發上的許多投資只有在衰退過去之後才能獲得成果,因此把握衰退後的格局以及消費者在那時將要尋找什麼也很重要。把投資推遲到復甦時可能限制了你利用未來機會的能力。
使消費者沿受益的階梯向上攀爬,以加快走出經濟周期的步伐。雖然他們可能並不總是認識到他們的價值計算,但是任何地方的消費者都是根據受益增加的階梯來決定他們願意為一種特定產品或服務支付多少錢。
要使他們沿階梯向上,企業就必須發現潛在的不滿,並引入滿足他們在技術、功能以及情感上所需的益處。比如,蘋果創造了很多成功的產品(如iPhone、iPod和MacBook等),主要是通過深入思考消費者希望如何使用其產品,設計風格和功能,並訴諸消費者的歸屬感、好玩的感覺和忙碌的生活方式。
調整你的產品組合,提供可靠的價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變化迅速。一年前可能看起來很有價值,但現在可能不再引人注目了。使你的產品組合與市場情緒保持一致,將確保你擁有充足的、具有明確價值信息的產品,從而使你的業務度過經濟衰退期。
六、量身定製“開拓市場”手冊
消費者在變化,因此他們對價格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然而,所有衰退都有一個拐點。企業必須定製其市場營銷戰略,以反映當前環境且不會忽略長期穩定性。
保護高利潤率業務,抵禦自有品牌。
在沒有充分協調成本結構的情況下玩打折游戲是災難的開始。企業必須積極地管理價格和價值的關系,防範更便宜的替代品以及自有品牌。確定你的產品具有有利的競爭力並一直留意市場趨勢,因為風險很高,企業的行動必須迅速。
應用聰明的定價技巧。以避免價格折扣戰。
消費者尋求交易、促銷、折扣以及便宜貨。大多數公司會降低價格,這很合理。但在你跟風之前,考慮一下降低你產品的敏感價格點,以避免減少利潤率。你還應該限制這類風險——你的競爭對手將降低實際價格,從而引發價格戰。通常出現在危機時刻的新定價模式將會有所幫助。考慮採取以下一個或更多步驟:
降低服務成本,與客戶一起分享部分節約的好處
提供更小的包裝尺寸或銷量折扣,降低你產品的敏感價格點
在更頻繁的促銷預期中提高標價和折扣率,採取折扣戰略
有選擇性地戰斗並改變定價機制,避免價格戰
優化貿易支出,與當前市場和品牌定位相協調,保留績效激勵機制
松開產品和服務的捆綁,分別定價,有助於傳達和提取雙方內在的價值
隨著格局的變化,更頻繁地監督你的相對價格定位
重新分配對最敏感品牌和渠道的營銷支出。
對廣告和促銷的投資進行剖析。許多公司發現它們可以通過更巧妙的信息和渠道選擇削減30%的營銷成本,而不犧牲其業務目標。非傳統媒體(如互聯網上的社交網站)被證明是一個更准確、成本效率更高、能夠接觸到具體消費者群體的方法。仔細審查營銷活動有助於公司發現哪些手段可以帶來最高回報,但是要保持平衡。不要忽視廣播媒體,因為它們對建立和保持大眾市場消費品牌至關重要。
削去“長尾”。精簡產品組合。
經濟衰退可以是一個通過剔除虧損產品線、削減存貨甚至是減少公司的業務組合或客戶數量來“清理房間”的機會。這些“長尾”一般只貢獻很少的收入,但通常會拖累總利潤,因為它們無法補償它們所消耗的資源。重新把這些資源投入到組合中利潤更高的部分將有助於促進長期增長並提高利潤績效。
考慮多渠道。
消費者在經濟衰退時期會訪問更多渠道,包括網上折扣店等低成本渠道。營銷商需要根據這些變化重新評估其自有渠道組合。雖然渠道沖突仍是一個問題,但市場上的重組程度創造了一個呈現出新選擇的獨特機會。
七、成為獵食者而不是獵物
抓住機會利用市場的混亂,當對手躊躇不前時贏得市場份額。
獲取以前沒有機會得到的人才和其它資產。衰退往往把許多有吸引力的人才重新放回到市場,這是因為公司縮小規模或員工對僱主失去了信心。現在可能是升級你的管理團隊的好時機。對頂級人才的競爭不太激烈,成本也將降低。同時,其它種類的資產在衰退時期可能看起來更具吸引力。比如,一些領先零售商正在利用價格更便宜的不動產進行擴張。
探尋改革性的並購。歷史表明,許多最好的交易發生在衰退期,產生了超過15%的價值(以股東總回報來衡量)。
八、重新思考業務模式並制定其它假設情景
大多數行業和領域將在五年內煥然一新。這是經濟周期和結構性變革的結果,包括政府幹預,因此許多行業的企業需要找到全新的競爭方法。不斷增強的全球化、保護主義以及對環境的擔憂等某些力量既為老牌企業帶來挑戰,同時也為那些能夠把握機遇的企業帶來了機會。企業必須考慮,如果它們想贏得長期勝利,那麼應該如何(及以多快的速度)改變其業務模式和戰略。是需演變還是要轉型?
設法為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未來做准備的明智企業,現在就應該開始思考其行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景,並預計在不同條件下取得勝利所需的技能和資產。
我們建議根據衰退可能的強度和經濟復甦所需的時間為衰退之後的市場至少制定三種假設情景。考慮包括至少一個看似過度悲觀的假設情景,以激發現成的應對思路。量化對你的業務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然後決定如何針對可能的消費者價值、態度和購買行為的長期變化進行產品定位,並進行長期的預算分配。
這是一個漫長嚴寒的冬天,消費者樂於看到第一棵新綠的嫩芽,即使它們的出現沒有春天早。最聰明的企業將適應當前的環境,同時繼續投資於未來的創新,那時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肯定會得以恢復。抓住機會向消費者提供更高價值(在設計和成分、功能改進以及尤其是情感上的益處方面)的企業將比其它公司更快地脫離泥潭。
;⑤ 公司現在面臨經濟下降的困難,如何應對
殷海江 原來最活躍、中小企業最集中的經濟區域出現了經濟的滑坡或者增長趨勢放緩,如長三角、珠三角、江浙地區都是如此,根據當地官員和研究者的調研,中小企業的困境問題不是局部和個體,而是成為了一種現象!不低於20%的中小企業正面臨轉型、關閉、停產、破產的局面。 如果想真正的了解中小企業困局的具體情況必須從問題出發,解析困局背後的因素,從外部和內部的原因分析如下。 外部因素 過去的宏觀經濟形勢較好,不論國家的經濟趨勢可持續發展,還是消費市場領域比較活躍,包括融資渠道,都給中小企業留下了較為寬松的競爭外部環境,使中小企業比較活躍,也使中小企業數量不斷。但是隨著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的推進,制度不斷的規范,同時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衰退也導致國內經濟政策從緊,造成中小企業成為面臨宏觀經濟最直接的承受體,抗風險能力直接下降。 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均衡,消費市場區域差距大,消費者中高低端市場都比較活躍,造成只要中小企業產品不是假冒偽劣都可以銷售順暢,贏得較好的利潤;但是今天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也使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產生很大影響,就是對產品質量和產品品牌有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會經歷創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小企業也不可避免,同樣在中小企業發展的今天,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就是在外部環境較為嚴峻的今天,面臨困難更多了而已。 內部因素 回顧中國企業三十年來一路走來來的企業,如華為、海爾、聯想、萬科等,就會發現一個規律:這些經歷歷次宏觀調控、企業轉型,戰略發展的歷練,依然茁壯成長的企業,其實最關鍵的因素是企業家。 通過我自己的調研和了解,多數中小企業主沒有高學歷背景,只是出於當時個人的各種因素加入創業的隊伍,通過努力和勤奮,挖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今天中國的經濟環境和外部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中小企業主有更多的智慧和知識來進行解決,因此,目前要解決中小企業困局的最核心要素就是企業主,因為畢竟有的中小企業也走出來了,解決目前的困局。 通過調研發現,多數的中小企業並沒有長期的發展規劃。屬於訂單型、突擊市場型的發展模式,企業發展沒有按照戰略的思考進行規劃,盈利模式、管理模式、資金規劃等方面都是屬於應急的管理思路,所以當企業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各方面缺乏應變能力,導致困局連連。 企業抵抗外部風險最好的辦法是練好內功,而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企業組織管理能力建設較差,不論人員培養、管理流程、制度建設、技術研發、品牌塑造都缺乏手段,直接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在面對從緊的外部環境的時候缺少競爭力。
⑥ 企業該如何應對經濟不景氣
企業應對經濟不景氣的辦法把控但不限於如下幾點:一是加強內部管理,壓縮管理成本;二是減產、壓庫存;三是裁員增效,降低人工成功;四是開源節流,適當控制投入;五是創新開辟新的增長點。
⑦ 經濟衰退個人該怎麼應對
經濟衰退個人該怎麼應對
經濟衰退個人該怎麼應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現在全球的經濟難免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這時候身為個人的我們就需要「明哲保身」,下面為大家分享經濟衰退個人該怎麼應對。
一、穩定工作,確保經濟來源,先求生存。
在危機中失業是大概率的事,經濟蕭條,企業開展不了業務,沒有業務,沒有銷量,沒有利潤,自然就要裁員。在職狀態,更要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給自己加碼,讓自己變成那個不可替代的人,保證每個月有穩定的來源;
如果已失業,即便降低預期的收益,也要盡快找到合適的工作,確保穩定的收入來源。艱苦時期,生存第一,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個人而言困難時期要保住就業。
平時要養成積累備用資金的習慣,危機時不可以無規劃的消費,要掌握充足的現金流,危機之時,現金為王。當經濟危機中風險資產暴跌的時候,現金會變成全世界最貴的資產。
二、量力而行,合理消費,節源開流。
消費方面每個人來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要量力而行。富人和高收入群體,可以響應號召,積極消費,確保社會經濟整體穩定。較低收入者,在保證必需用品的同時,盡量縮減開支,留足足夠的備用金,提高自身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堅信現金為王,貶值總要好過血本無歸。
三、減少負債,減少負債,減少負債。減少杠桿,減少杠桿,減少杠桿。
既包括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等,也包括資本市場的杠桿。
一切危機都少不了債務,在危機前第一個倒下的都是高負債的企業、銀行和個人,而且自己在減少負債的時候也要避免借錢給別人,失業是大部分人要面臨的,你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能力償還這筆債務。
四、保持良好心態,處理好與家人、朋友、親戚、同事的關系。
未來暴露各類問題,各種群體的對立,男女對立、貧富對立、老闆打工人對立、高學歷低學歷對立等等,矛盾加劇。保持好定力、良好心態,不要把自己卷進去。
五、早睡早起,堅持鍛煉,減少患病幾率。
正如最近流行的,「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對於普通人,我們要做的是,讓自己活得足夠久、不那麼痛苦地撐過這個冬天,才能看到下一個春天的來臨。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少些損失。
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已經開始,人類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在這個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大背景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運轉情況要比去年差得多。全球整體貿易和股市持續低迷,各國出台了數萬億的美元經濟救助措施。幾乎全世界所有的發達國家通脹率現在都高達6%以上,處於一種嚴重通貨膨脹的狀態。
這幾天有很多經濟學家都說了一個詞兒,叫逆全球化進程,連華為任正非也說: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要做好充足的准備,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因為歐洲這場戰爭,很多事情都和我們以前三十年前的世界不一樣了。不僅國家之間可以相互沒收金融資產制裁對方,而且什麼能源危機糧食危機也是說來就來。
總之當下這個環境,窮人要擔心降薪失業,中產要擔心斷供,富人則會擔心自己的股票賬戶天天縮水,甚至房產價值也會打折,一夜回到解放前。這個時候大家也不願意消費了,工廠也不敢開工,哪怕銀行一直鼓勵個人和企業貸款創業或擴大經營,但是企業主和個人也根本就不敢借錢做生意。
現在全世界的經濟情況,讓我想起了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全球的經濟大蕭條,也就是1929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全國的失業率高達25%,華爾街股市崩以後,窮人沒錢消費,中產不敢消費,富人資產縮水消費信心也受到了嚴重的抑制。
這直接就導致了企業只能繼續裁員降低成本,總之經濟進入到了螺旋收縮的惡性循環里。大批的打工人失業即使是沒有失業,但辛苦工作之後拿到的工資也僅僅是勉強可以活著。
現在回想到1929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確實讓人感到膽寒。但其實不管是八零後九零後還是零零後的年輕人,都沒有真正經歷過困難飢餓的年代,也沒有遭遇過一些大的天災。我們這代人彷彿從出生開始,生活就一直在變好,一直過著比較安逸的日子。從經濟發展來看,國內從1970年之後到現在這50多年裡,經濟一直都處於高速發展。
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幾年就一個大變樣,不斷會有新風口的行業出現。但其實大家可能忽視了一個問題,人類歷史上經濟緩慢發展才是常態,那種超高速發展是幾百年才能遇到的一次時代的紅利。我們這代人只不過是時代的幸運兒而已,總之不管是未來怎麼樣,當下的情況確實很難。甚至不比我們之前經歷的任何一次經濟危機都要嚴重!
那麼這次經濟危機我們普通人該如何應對呢?給大家幾點建議,一 不要亂投資亂花錢,千萬不要再去加杠桿貸款買房,因為未來十年房價會持續下跌。二 在這段時間里一定要養精蓄銳,多看書多思考提升思維認知,修煉好自己的內功。三 企業不要再盲目擴張,該砍掉的業務要立刻砍掉,要保持盈利現金流為王。我們要准備好充足的.糧食才能安全度過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有一件小事,我永遠都會記住,大約在2008年,由於經濟不景氣,很多人失業,社會每日都彌漫著愁雲慘霧,人們終日都在惶恐,面對惡劣的前景,不知何去何從。
某日聽得一大哥給我復述他在一個節目中聽到的話,具體哪個節目現在想不起來了,他在談笑間不經意的說了這么一句話,大意是:很多人都說經濟環境不好要節省,這樣不一定是最好的,經濟已經不好了,節省了又有什麼用呢?真正有用的事情其實是想辦法正佳收入,多賺一點錢,那樣才能幫助自己呀
這段輕輕鬆鬆的對話,對我影響深遠,因為顛覆了我對工作與應對經濟環境的想像,於是我再那段人人叫苦連天的日子反其道而行,在主業與兼職之間盡一切努力增加收入,果然感覺大不同。
世事變遷,悲劇重演,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對社會經濟的沖擊更甚於當年,差別只在於世上多了一項措施叫「量化寬松」,以人為的力量干預了投資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正常反應,於是表面看來沒什麼創傷,但不安於悲情其實卻正在延長。這時候,我又想起當年的親身實踐,以及一些列的個人應對安排:
盡一切辦法保住飯碗。做好本分,打好關系,不要意氣用事;
妥善處理個人業務。即是兼職,終止要在主業之外爭取另一份收入;
投資。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哪怕是早前因疫情沖擊有所損失,也不應當消極處理,借故逃避,反而要面對現實,想方設法保護好手裡的資金,最理想當然是調整策略,收復失地。
利用政府派發的福利盡量用於增值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地消費;
在一時沖動購物時,要三思而行;
延長生產時間,減少消費時間,並且停止接收各種鼓勵大家花錢買東西的信息;
把新攢或節省得到的錢儲存起來,多往保值的方面想,不要相信報復性消費這回事;
預留充足的現金,以應付一家人的不時之需。
⑧ 度過經濟衰退的4個建議
當經濟大形勢發生變化時,受到影響的公司往往會迫不得已,選擇通過裁員等降低成本的方式來收縮規模。這幾乎是公司的本能反應。
經濟衰退這種宏觀經濟形勢變遷,當然對所有公司都是平等的。但是,不是所有公司受到衰退的影響都同樣嚴重、同樣持久。包括貝恩、麥肯錫等知名機構的研究都指出,還是會有一些公司,即使在經濟衰退和調整期間,收益也在穩步提升,並且在衰退期過了之後,仍然能保持持續增長。
貝恩的報告說,那些受到經濟調整影響,陷入停滯的公司,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由於此前沒有考慮過為衰退制定方案,所以在面對經濟衰退時,公司被迫切換到求生模式,大幅度削減開支。這導致它們即使撐過了衰退,也需要很長時間休養生息。
那麼,公司應該怎麼來為經濟衰退做好准備呢?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文章,結合多項研究,在四個方面給出了建議。文章的作者沃爾特·弗里克(Walter Frick),是哈佛商業評論網站的副主編。
第一個建議是,在財務上,要提早降低債務水平。
原因是,衰退期間,往往會發生公司銷售額下降的情況,從而導致入賬資金減少。但是,債務越多,意味著你需要支付的利息越多,同時可能還有到期要償還的債務。這會讓你的資金鏈越發緊綳,甚至有違約的風險。然後,為了償還利息和到期債務,你就只能選擇大幅削減成本,包括裁員。而大幅削減成本和裁員,其實是在削減公司未來增長的動力。
明智的做法是,如果公司認為經濟衰退可能發生,那就應該果斷選擇降低自己的債務水平,也就是所謂的去杠桿。麥肯錫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在2007年到2011年間,挺過了這一波經濟衰退和經濟調整,並且表現良好的公司,相比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都進行了更大幅度的去杠桿。
第二個建議是,調整公司的決策模式。
2017年有一項研究,研究了公司組織結構如何影響公司走出低谷的能力。研究團隊成員來自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等。這項研究收集到的數據發現,權力分散的公司,更容易應對宏觀經濟的沖擊。在危機期間表現好的公司,往往都是組織上放權的公司。
為什麼會這樣?研究者說,這是因為,經濟衰退會引發很多不確定性和動盪性。權力分散的公司把決策權下放到各層級,反而可以讓各層級決策者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好做出決策,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比如,更積極地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品供給。
第三個建議是,改善運營而不是裁員。
管理學家古拉提(Ranjay Gulati)在對上市公司的研究中發現,能夠成功擺脫危機的公司,更多依靠的是改善運營,而不是裁員。因為裁員對公司的傷害其實很大。裁員會挫傷員工士氣。此外,此後公司招聘和培訓新員工的成本其實很高。
即使不裁員,公司也可以通過改善運營的方式來降低人力成本。這些方式包括,縮短工時、鼓勵員工無薪休假等。
比如,2000年經濟危機時,工業公司霍尼韋爾裁掉了接近兩成的員工,但是隨後就陷入了艱難處境。而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霍尼韋爾就選擇給員工提供無薪或減薪假期,這讓公司保住了大約2萬個工作崗位。霍尼韋爾在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的表現,也比2000年時要好。
第四個建議是,在衰退期投資技術。
文章說,衰退期不意味著公司要全面收縮陣線,閉關求穩。恰恰相反,經濟衰退期是投資技術和僱傭技術人才的大好時機。因為投資技術的機會成本相比於繁榮期更低了。在經濟繁榮期,公司會有更強大的動力去擴大產能,而不是投資新技術。但是,當對產品的市場需求下降時,公司不僅不要擴大產能,可能還需要削減產能。這部分削減出來的費用,就可以用來投資技術。
此外,對技術的投資,會讓公司度過經濟衰退後,動力更強,也更有競爭力。
以上就是《哈佛商業評論》關於公司如何做好准備應對經濟蕭條期的四個建議。分別是:提前降低債務水平、決策上更加放權、改善運營而非裁員以及在衰退期投資技術。
⑨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我國中小企業應如何走出困境 拜託 我解決
政府: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傾向
2、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3、堅持和完善法律法規
企業:1、抓住機遇,大力發展。
2、掌握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結構,面向市場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3、加強管理,提高勞動者得素質,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4、採用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
5、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6、提高企業勞動者素質。
7、完善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8、走新興工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