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如房價降到3000元/平,社會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中國人來講,想在城市裡買一套屬於自己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可能買了房還得還幾十年的房貸,購房壓力成了每個普通年輕人身上最重的擔子,主要原因就是房價太高了,過去20年裡房價漲了十多倍。
因此,房價降到3000/平,既可以帶來好處,也會帶來許多不好的後果,對於現在還未買房的人來說可能是好處,但長遠來看,房價急劇下降帶來的後果,終究還是會落到每個人的頭上。
2. 經濟危機 房價是會漲還是會降
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房價會有所起伏,但最終是會降的,除了某些黃金地段,可能會不降反升。
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房價會降是因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
經濟危機的後果可能是:
1.社會動亂;
2.國民經濟調節和經濟恢復;
3.政變。
經濟危機爆發,加劇了社會各種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現在:
1.經濟危機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
2.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3.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
4.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
(2)經濟過剩和房價差多少擴展閱讀
歷次危機
編輯
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危機
3. 房源過剩,為什麼房價依然難降
政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任何的風吹草動不過是皮毛。所以房價想跌,沒門!!!
4. 如果現在的局勢下房價下跌,對於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理性的房地產市場,而不允許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掠奪,如果房價下跌,肯定對實體經濟是利好。很多人害怕,房價下跌會產生房地產金融危機,其實只有各大型城市房價集中下跌,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如果僅是單個城市的房價下跌,對國內樓市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比如,廈門房價最高時6萬元/平方米,現在跌去了30%以上,跌到了4.8萬/平方米,廈門房價下跌也沒發生房價崩盤,這其實這是杞人憂天。當然,讓一二線城市房價盡可能的緩慢下跌,實現軟著陸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有利於其上下游產業的平穩過度,更有利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房價下跌對於實體經濟肯定是利好,因為高房價擠掉泡沫後,會有更多的人來買房置業。而且大量的資金從房地產業流出,流向實體經濟領域。而且購房者的還貸壓力降低了,可以用更多的錢去消費,通過消費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未來中國房價應該每年從高位降一點,而民眾工資收入每年再漲一點,讓房價逐步去杠桿化,回歸居住屬性。房價要是合理了,實體經濟就可以得到良好發展
5. 人均GDP與房價的關系
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人均GDP與房價的關系比較復雜,很難算計。其一,房價高低和GDP關聯很大。最直接的是房地產業的產出是GDP的一部分,而房價影響房地產產出高低。其二,房價高低,決定居民的結構性購買力,也就是購買住房的能力,而商品房能否銷售也影響GDP。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為什麼中國住房平均過剩,而房價依然上漲
8月10號,北大教授姚洋說:中國住房依然不夠!房屋平均過剩, 但兩極分化,分布不均!富人一個家庭多套房產,而大多數人沒房!
網友們都在說,房子過剩,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套,甚至出現了鬼城,你建那麼多空房子干什麼?
40多年來,咱們國家的住房面積增長了19倍,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咱們的住房面積是不夠的!
怎樣才算夠住?
看官方數據,我國的人均居住面積為41.76平,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11.18平,城市家庭人均為36.52平,與以往以及發達國家人均30平左右相比,已經高出超過發達國家太多了,為什麼還不夠住呢?
只要你走入老百姓群體當中去,你就會發現,這些數據,沒什麼可比性!
從網上對房地產討論的熱度,足以看出大家對房子的關心程度!雖然,房子總量增加了,人均也超出了發達國家,但是,問題出在分配結構上,卻有很大差距!
目前,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沒房可住!或者,目前居住的房子還是老破小,需要置換!這就是為什麼老百姓一聽平均兩字就會搖頭。
確實也是,這么平均下來,大家都有豪宅、有別墅可住。可事實是這樣嗎?豪宅別墅,那是別人家的!而咱們該租房租房,該住老破小,還是住老破小!
房子過剩,不過是聲討房地產的一個工具!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這個平均值,它對於國家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這絕對不是真實的平均值。
在兩年前就有人說過,我們現在已經不缺房子了,居住問題已經解決了,可是你到市場去調研發現,很多人沒房可住,依然還是租房。
核心的問題還是:分布不均 ! 特別是區域的分布不均,特別明顯,比如二三四五線與一線或者特大一線城市分布的兩極分化,尤其明顯。
7. 1969年到1974年經濟危機,房價是漲還是跌
那個年代的中國房價不存在漲價不漲價,沒人買房的,房子都是國家分配的。每月交數量很少的租金……
8. 全國近八成地級及以上城市房價低於萬元,房價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主要是由於房地產行業格局所決定的,再加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因此才會導致房價差距如此之大。
房價的高低已經成為了年輕人所應該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人而言。要想在城市當中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產,完全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很多年輕人採用的方式是貸款,但是貸款方式買房,也意味著年輕人將會在接下來人生道路當中背上房貸所帶來的負擔。
隨著我國各個城市對房地產行業進行限制以及整改,全國各地區的房產價格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滑。已經有將近80%的地級市的房價平均低於萬元,相比於之前而言。現如今的房產價格已經有了很大的下降幅度,哪怕是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對於絕大部分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房產價格的下滑,主要是由於市場格局所決定的。
9. 為什麼中國的房子已經非常過剩。可是房價去越賣越貴呢
為什麼中國房子已經非常過剩,但是房價越來越貴?題主這個問題有意思,你對這個問題很疑惑,因為你問題當中隱含的條件就是錯誤的,你隱含的條件就是「中國房子已經過剩」,而且是非常過剩,這個就說明你是知道一個經濟學道理的,那就是供需和價格的關系,供過於求,一般來說價格是要下降的。房子越來越貴這個是事實,但是中國的房子數量是非常過剩嗎?
一個錯誤的提問,那麼就不會有正確的答案,如果認定中國的房子是過剩的,那麼對於解決高房價是不會有正確的應對措施的。說句再明白的例子,香港的房價從2000年之後就一路上漲, 現在成為全球最高的城市之一,其實原因大家也很清楚,那就是供給太少,香港大量的土地都是公園什麼的,不能開發的,那些環保組織想盡各種辦法阻止新開發土地增加供應。香港是有房產稅的,但是香港的高房價解決了嗎?那些認為中國房子已經過剩,空置太多,只有房產稅才能解決高房價,那麼你就看看香港這個活生生的例子,香港有房產稅,但是又如何呢?房價全球最高的城市之一!所以,問題的根源錯了,就不會有正確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