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據測算,我國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5億元,若1年按365天計算,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我國一年造
1.5×365=547.5 (億元)=5.475×10的十次方(元)
5.475×10的十次方(元)×1/10的六次方=5.475×10的四次方(元)
❷ 本世紀以來中國海洋災害致直接經濟損失有多少
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5月11日在北京表示,2001年到2017年,中國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超過2075億元人民幣。
根據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渤海灣底部沿岸、萊州灣沿岸、長江口及杭州灣北部沿岸、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沿岸、珠江口沿岸、雷州半島沿岸及海南島北部部分沿岸是中國海洋災害高風險區域。其中,遼東灣底部及西岸海冰災害風險較高。渤海灣底部沿岸、萊州灣沿岸受溫帶風暴潮災害影響較大。此外,天津、上海等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不容忽視。來源:中國新聞網
❸ 512汶川大地震損失情況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其中四川的損失佔到總損失的91.3%,甘肅佔5.8%,陝西佔2.9%,其他各省的損失之和不到20億元。文物損失、檔案損失和生態環境破壞等間接損失未入統計。其中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損失很大,佔到了總損失的七成。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最大,占總損失的27.4%。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為其次,佔21.9%,包括學校、醫院在內的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為第三,佔20.4%。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計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不同程度受傷、1993.03萬人失去住所,受災總人口達4625.6萬人。其中,四川省遇難68708人,失蹤17923人。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賓市之外的19個市(州)均有人員遇難,尤其以阿壩州、綿陽市、德陽市、成都市、廣元市因災傷亡嚴重,5個市(州)人員遇難均超過4000人,其中阿壩州、綿陽市、德陽市傷亡均超過萬人。
地震原因
5·12汶川地震的發生及龍門山向東南方向推覆的動力來源是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擠,這一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導致了亞洲大陸內部大規模的構造變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殼縮短、地貌隆升和向東擠出。由於青藏高原在向東北方向運動的過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帶遭到華南活動地塊的強烈阻擋,使得應力在龍門山推覆構造帶上高度積累,以至於沿映秀-北川斷裂突然發生錯動,產生8.0級強烈地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5·12汶川地震
❹ 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國大約損失了多少人民幣
經濟損失達1600多億元人民幣...
1998年夏季,中國南方罕見的多雨。持續不斷的大雨以逼人的氣勢鋪天蓋地地壓向長江,使長江無須臾喘息之機地經歷了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洪水一瀉千里,幾乎全流域泛濫。加上東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濫,中國全國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受災人數上億,近500萬所房屋倒塌,2000多萬公頃土地被淹,經濟損失達1600多億元人民幣
❺ 沙漠擴張對經濟的危害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其危害及其產生的災害卻是持久和深遠的。它不僅對當代人產生影響,而且還將禍及子孫。據專家測算,中國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直接或間接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存、生產和生活。土地荒漠化、沙化不僅惡化生態環境,衰退土地生產力,威脅江河安全,而且加劇沙區貧困。2003年,中國重沙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中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與發達地區差距更大。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害主要表現為:
一、可利用土地資源減少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已有67萬公頃耕地、235萬公頃草地和639萬公頃林地變成了沙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後山地區、阿拉善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河北省壩上地區和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等地,沙化地區平均增加4%以上。由於風沙緊逼,成千上萬的牧民被迫遷往他鄉,成為「生態難民」。
中國國家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世紀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每5年就有一個相當於北京市行政區劃大小的國土面積因沙化而失去利用價值,全國受沙漠化影響的人口達1.7億。
二、土地生產力嚴重衰退
土壤風蝕不僅是沙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環節。風蝕會造成土壤中有機質和細粒物質的流失,導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據采樣分析,在毛烏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頃土地損失有機質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於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萬公斤。中國科學院測算,沙漠化致使全國每年損失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等達5590萬噸,摺合化肥2.7億噸,相當於1996年全國農用化肥產量的9.5倍。
❻ 巴基斯坦已有千人因洪災喪生,洪水對當地的經濟有哪些影響
洪水會讓當地經濟陷入癱瘓,居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商業會陷入停滯狀態。
巴基斯坦遭遇多年不遇的大規模洪水,持續的降雨和洪水已經導致這個國家3,300萬人受災,上千人因洪水死亡而洪水對當地經濟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使當地經濟陷入癱瘓狀態,大量的居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面對飢餓和疾病等多重挑戰當地的商業陷入停滯。
當地的經濟影響巨大,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在我國已經派出運20運輸機,緊急支援巴基斯坦給那裡帶去了救援物資和帳篷,盡量幫這個國家安頓那些流離失所的居民。協助他們抗洪救災,幫助他們進行災後重建,盡量挽回損失,讓這個國家的經濟不至於全面崩潰。洪水對當地經濟影響巨大,但降雨卻持續不斷,根本無法展開有效的救援,這也是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地領導人稱整個巴基斯坦正面臨一場全國性的安全災難。
❼ 南方的洪災又來了,多年來洪災給中國帶來多少損失
華南經歷了自汛期以來最強的降雨,許多地方發生了洪水。根據中國應急管理部15日發布的數據,中國南方24個省(區、市)的洪水已經造成852.1萬人受到災害影響。
中國西北、西南、江漢、黃淮、江淮等地將出現新一輪暴雨,上述大部分地區將有暴雨,部分地區將有暴雨。受降雨影響長江、淮河流域暴雨區的部分中河流將出現漲水過程,部分河流可能出現過度預警洪水。
今年以來,洪水已造成廣東廣西、湖南江西、貴州重慶等24個省(區、市)852萬人受災,49.5萬人得到安置,18.7萬人需要緊急生活救助;7300多所房屋倒塌,138,000所不同程度地受損。農作物受災面積622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06.7億元。
❽ 第一次世界大戰財產損傷是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經濟損失3400萬美元,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萬。
拓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
1、地 點
歐洲、太平洋、中東、地中海與非洲,亞洲部分地區
2、時 間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3、參戰方
同盟國、協約國
4、結 果
以英國、法國為首的協約國戰勝
5、參戰方兵力
6500萬左右
6、傷亡情況
協約國總士兵陣亡: 5,497,600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 3,382,500
交戰雙方受傷總數:2000萬左右
平民死亡總數:6,493,000
7、主要指揮官
威廉二世,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尼古拉二世,威爾遜總統
8、主要同盟國
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
9、主要協約國
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
10、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
11、開始標志
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12、結束標志
德國投降
13、戰後世界格局
歐洲列強實力下降,美日興起
14、影 響
影響著歐洲及國際關系的發展
15、性 質
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性,非正義
16、戰後條約
《聖日耳曼條約》《納伊爾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