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引領經濟常態

如何引領經濟常態

發布時間:2022-02-27 14:01:51

⑴ 請闡述什麼是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所謂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發展放緩,企業的工資水平不升反降。

⑵ 如何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

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時代發展,拓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格局新面貌。發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實際、推動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契合中國發展實際,必將引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用合規律合目的的發展理念指引未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夯實根基開辟道路。發展理念能否管長遠,要看它能否經受住歷史檢驗、持續推動發展。「五大發展理念」合規律合目的,必將引領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指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堅持創新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一
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位居今日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用以創新為首的「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時代發展,必將帶來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發展居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立足傳統、突破傳統,依託現實、推動變革。創新居於什麼位置?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核心位置」與「第一動力」相輔相成、交相輝映。
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功能作用,歸根結底依靠上下同心、全社會一起努力,推動創新發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堅持協調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二當今中國,處理復雜經濟社會關系如同彈鋼琴,統籌兼顧各方面發展如同指揮樂隊,只有協調,才能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響曲、民族偉大復興進行曲。「五大發展理念」把協調發展放在我國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努力推動形成各區域各領域欣欣向榮、全面發展的景象。協調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協調發展理論的創造性運用,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升華,為理順發展關系、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歷史必將證明,把握好「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到協調發展,我國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協調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行穩致遠。協調與失衡相對立。歷史上,失衡的發展、失衡的體制使一些國家落入「陷阱」、陷入災難。協調發展理念,是認識把握協調發展規律提出來的,是總結中外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提出來的,是正視我國發展存在的不平衡問題提出來的,目的在於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行穩致遠。
促進區域、領域、兩個文明平衡發展。協調與整體關系密切。協調的范圍是整體,協調的方式是發揮整體效能,協調的目的是增強發展的整體性。作為發展理念,協調有其明確內涵和要求,主要是著力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整體功能最大化。
將協調發展貫穿於發展各方面全過程。以協調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協同意識、補短意識,把協調發展貫穿於發展各方面、全過程,讓協調出動力、出生產力、出合力。
堅持綠色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三綠色是生命的象徵、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綠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民有所呼,黨有所應。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將指引我們更好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人與自然和諧,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⑶ 如何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根本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需要主動作為,而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
管清友認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補補的體制機制調整,而是自我革命式的全面革新。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的破除,將打破利益固化籓籬,解除限制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激發經濟活力;經濟增長機制轉換和宏觀調控體系完善,將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根本保障。伴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微觀活力將進一步釋放,新的增長引擎將被打造出來,我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將具備更堅實的制度基礎、更充沛的動力源泉。
管清友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首先是改革基本經濟制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包括國資國企改革(理順國企與出資人以及國企內部的關系,提高國企運行效率)、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降低企業稅收負擔)、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強化市場)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從貿易開放到投資開放,從製造業開放到服務業開放,探索負面清單管理)四大關鍵領域。
其次是改革人口和戶籍制度,改善勞動力供給,包括放開「單獨兩孩」,逐級放寬戶籍限制等。
第三是改革金融體系,改善資本供給,包括理順價格(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健全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深化開放(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等。
第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和城鄉管理體制,改善土地供給,重點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⑷ 如何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首先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根本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需要主動作為,而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
首先是改革基本經濟制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包括國資國企改革(理順國企與出資人以及國企內部的關系,提高國企運行效率)、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降低企業稅收負擔)、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強化市場)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從貿易開放到投資開放,從製造業開放到服務業開放,探索負面清單管理)四大關鍵領域。
其次是改革人口和戶籍制度,改善勞動力供給,包括放開「單獨兩孩」,逐級放寬戶籍限制等。
第三是改革金融體系,改善資本供給,包括理順價格(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健全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深化開放(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等。
第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和城鄉管理體制,改善土地供給,重點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保持平常心態 保持戰略定力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運行態勢是好的,同時也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對此,在戰略上要保持平常心態,同時要保持戰略定力。

⑸ 如何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心得

這類文章網路一下很多,我給你幾個建議。第一要先把五大發展理念好好學習和理解一下,這個網上也有很清楚的介紹和解釋。第二就是多看看網上這種文章別人怎麼寫的;第三還要多學習相關的東西,包括我們國家的經濟新常態有哪些,有什麼內涵;第四就是要結合自己本地區、本領域內的實際情況,好好寫一個心得,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好處。

⑹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

認識新常態
適應新常態
引領新常態
2014年12月12日
-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會議要求,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
真誠希望能夠幫助您,如果滿意請採納,祝您好運常伴。

⑺ 如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只有足夠的創新壓力和充分的創新收益,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微觀主體的創新活力。在強化創新的必要性方面,著力點在於規避「尋租獲利」「投機獲利」以及「低質產品獲利」的空間,構建「只有創新才有競爭力」的市場環境。首先,通過簡政放權等規范政府行為、降低尋租空間,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其次,打破行政性壟斷,規避投機空間。這就需要拓寬行業准入,告別「高度集中」和「行政性壟斷」,走向「充分競爭」,迫使企業以創新求生存。再次,理順要素價格,壓縮同質、低質產品的利潤空間。勞動力、土地、資金、資源、環境等生產要素的價格扭曲會導致廠商在隱性補貼的成本體系中弱化創新動力,保障了低質產品利潤空間,固化了企業對低價要素的路徑依賴。在保障創新的可行性方面,著力點在於降低創新成本、確保創新的預期收益。需要通過透明、有效的產權保護體系和創新激勵機制確保創新的預期收益,通過透明、開放的金融系統為創新提供資金支撐,通過放寬對創新要素合理流動的諸多限制使得創新要素合理集聚,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的政策環境。

⑻ 如何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論文字數在1500以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明確提出,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我國進入「十三五」時期以來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舉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供給側改革,已成為通遼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參與變革、主動變革、承受變革,需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培育和形成經濟新的增長點,最大限度地釋放全市發展潛能,才能協力擺脫困境,奪取追趕超越的新成效。
一、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增強經濟發展驅動力.
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生動的創新史。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入推進人才強市工程,有效帶動了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但是如果放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放在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來審視,我市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傳統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漸趨乏力、漸成瓶頸。「打破」才能得生機,「取直」才能後發趕超。為此,推進創新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能有效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水平,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新的競爭優勢,大大減少增長動力轉換「青黃不接」的時間,從而更好適應新常態。
一是積極培育發展新動力。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挖掘新的投資領域和投資需求;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發揮出口戰略,提高我市產業在出口市場的地位。
二是加強平台建設。加強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建立一批院士專家站、博士專家站、建設工程技術研究院、工程實驗室,創辦各類科技創業孵化模式,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
三是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
二、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增強經濟發展整體性.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提升發展整體效能、推進事業全面進步的有力保障。十二五時期,通遼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00億元,年均增長10.9%,位居自治區前列。但作為少數民族聚居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這些問題是相關領域的制度改革與制度供給滯後,導致多重矛盾疊加形成的深層次結構問題。因此,必須要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系統、協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建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在推動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北部「霍扎」、南部「四點一帶」協同發展,促進中部「兩區一縣」融合發展,塑造主體功能約束有效、資源環境可承載、經濟優勢互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的通遼發展新格局。
二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服務力度,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壯大縣域經濟。
三是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完善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推進文化改革創新發展,建設民族文化強市。
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經濟發展可持續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通遼的品牌所在、優勢所在,也是百姓的福祉所在、關切所在。這些年我們大力推進生態保護、污染治理和城鄉環境改善,成效總體是顯著的。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市仍有部分地區的生態問題比較嚴重,群眾要求進一步加大環境改善的呼聲還很高。因此,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在注重需求側創新升級的同時,開辟供給側改革的新境界。要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將生態文明的理念、目標、任務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堅持從生產和生活兩頭入手、治理和保護兩手齊抓、約束和激勵兩端發力,下大力氣狠抓生態環境中的薄弱環節治理,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四、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增強經濟發展聯動性。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集聚高端要素、拓展發展空間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對外開放的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利用開放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集聚創新要素、推進創新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要想在下一步發展中乘勢而上、彎道超車,必須大力實施全方位開放戰略。一是深化國內區域合作。抓住國家新一輪支持東北加快發展的機遇,深度融入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建設東北製造業配套基地、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推進與京津冀地區合作,加強與周邊盟市合作,實現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區域發展。二是加快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持續推進開放招商,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利用國際國內市場、資源的效率和效益,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增強通遼經濟發展的聯動性。
五、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增強經濟發展公平性。
社會公平、人民共享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奮斗目標和本質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必須堅持社會公平、人民共享的價值導向,使全體人民在公平發展和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通遼在民生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促進共享的同時更要調動各方面共建的積極性,在保障大多數、提昇平均數的同時更要關注極少數,確保民生建設能夠走在自治區前列。因此,堅持共享發展,必須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建立健全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一是落實好「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脫貧措施,精細化到每一戶每一人,做到因戶施策、因為施策,確保2017年底消除絕對貧困。
二是落實好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優撫、相互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保障城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三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同時要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

⑼ 如何引領經濟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總結:
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⑽ 如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201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新常態下,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全球化紅利等傳統經濟動力逐步減弱,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成為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關鍵,重點在於通過深化體制改革釋放制度活力、規避資源錯配釋放要素潛力、激活微觀主體夯實創新動力、挖掘消費潛能發揮市場引力。
深化體制改革,釋放制度活力
我國經濟正面臨過去30多年快速增長積累的風險的凸顯和釋放,既受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影響,也受到自身經濟體制性約束。要化解短期困難、引領經濟新常態,關鍵在於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但提高效率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在觀念、體制、機制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主要體現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和有效監管缺位並存、財稅與金融體制不完善、民間投資與創新動力不足等制度性障礙。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必須破除制約市場主體活力和要素優化配置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勁的制度動力。釋放制度活力,一是以行政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實現由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向市場主導型經濟體制轉換。二是必須充分發揮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最大限度地為不同經濟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完善市場監管體系,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規避資源錯配,釋放要素潛力
中國利用勞動力、資金、能源等傳統要素驅動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但傳統要素的資源錯配造成了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間的缺口,發揮要素潛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潛力依然巨大。由於要素價格機制不完善、政府管制、要素流動限制、市場分割以及財稅體制等因素,資源的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受到限制,導致嚴重的資源錯配。直接表現在行業間和行業內要素回報率差異很大以及區域間的產業結構趨同。為規避要素在行業間的錯配,釋放要素潛力,就需要:完善勞動力、資金、能源等要素的價格形成機制,規避要素市場扭曲,實現要素在各行業間的合理配置;打破行業行政壟斷,拓寬私有資本准入領域,以實現資源在各行業的自由流動。從生產要素的產業內配置看,國有企業的整體效率低於民營企業,向國有企業傾斜的政策,以及國有企業在金融、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的強大的話語權和資源獲取能力,使得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擁有更加豐富的資源,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率。為此,需要營造不同經濟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也需要深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育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激活民間投資,進一步釋放被抑制的要素潛力。從生產要素的區域配置看,重復建設導致不同區域產業結構趨同仍妨礙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為此,需要改革財稅體制和財政分配格局,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向著合理方向發展。也需要通過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推動產業結構的空間合理布局,優化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
激活微觀主體,夯實創新動力
創新是改進質量效率、進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關鍵引擎,創新動力的釋放又依賴於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激活微觀主體的創新活力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核心內容。只有足夠的創新壓力和充分的創新收益,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微觀主體的創新活力。在強化創新的必要性方面,著力點在於規避「尋租獲利」「投機獲利」以及「低質產品獲利」的空間,構建「只有創新才有競爭力」的市場環境。首先,通過簡政放權等規范政府行為、降低尋租空間,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其次,打破行政性壟斷,規避投機空間。這就需要拓寬行業准入,告別「高度集中」和「行政性壟斷」,走向「充分競爭」,迫使企業以創新求生存。再次,理順要素價格,壓縮同質、低質產品的利潤空間。勞動力、土地、資金、資源、環境等生產要素的價格扭曲會導致廠商在隱性補貼的成本體系中弱化創新動力,保障了低質產品利潤空間,固化了企業對低價要素的路徑依賴。在保障創新的可行性方面,著力點在於降低創新成本、確保創新的預期收益。需要通過透明、有效的產權保護體系和創新激勵機制確保創新的預期收益,通過透明、開放的金融系統為創新提供資金支撐,通過放寬對創新要素合理流動的諸多限制使得創新要素合理集聚,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的政策環境。
挖掘消費潛能,發揮市場引力
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規模和不斷釋放的內需潛力,是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和重要動力。從需求規模看,中國巨大規模的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可以支撐起任一產品的規模經濟和技術創新,從而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需求結構看,隨著我國由生存型階段進入發展型新階段,城鄉居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內涵、結構與規模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國內市場需求結構不斷升級,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費轉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由物質性消費為主向服務性消費為主轉變。這為技術、產品結構的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需求保障。為挖掘這一巨大的消費潛能,要把促進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不僅需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以確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也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消費環境、創新消費模式、支持發展網路銷售等新業態,釋放有效需求。

閱讀全文

與如何引領經濟常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把握個人經濟 瀏覽:79
哪個鸚鵡是愛情鳥 瀏覽:949
大健康慨念的生意有哪些 瀏覽:624
戰友故事屬於什麼劇 瀏覽:194
經濟案件立案到哪裡 瀏覽:531
怎麼用華為運動健康添加卡片 瀏覽:928
怎麼回復朋友喊美女 瀏覽:943
事業編辭職後住房公積金怎麼辦 瀏覽:790
如何完成里奇的故事 瀏覽:735
戀人之間有事業關系怎麼辦 瀏覽:841
經濟不好的時候消費什麼 瀏覽:439
男的看美女會有什麼表現 瀏覽:609
事業單位管理崗和專技崗哪個待遇好 瀏覽:108
幸福拍手歌的葫蘆絲要怎麼吹 瀏覽:621
重組後經濟如何處理 瀏覽:415
冬季如何跑步才不會影響健康 瀏覽:930
有事業編制怎麼入黨 瀏覽:749
為什麼愛情屬於奢侈品 瀏覽:324
長沙琴島最甜的美女叫什麼 瀏覽:1003
王姓是有哪些故事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