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重慶經濟體量是多少

重慶經濟體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2-07 07:56:38

Ⅰ 如果四川重慶合並,經濟實力會是全國第幾

1、2016年全國各個省份的經濟實力排名如下如圖,其中排名第1是廣東省、四川和重慶分別排名為6、20位;廣東的總量為79512.05、四川32680.5、重慶175388.76,按照以上統計的數據來看,將重慶和四川的數據相加的結果,是即使重慶和四川

市2017年經濟增速目標和2016年名義增速估算,2017年較大可能出現的經濟排名變化是,重慶2017年經濟總量有望超過天津。

2、2017年發布上半年度的各省經濟實力數據和增長速度預測情況如下表,重慶9143.64四川16080.30;廣東41957.84;即使把上半年度重慶和四川的經濟實

合並之後和廣東之間的差距依然差多不是一個重慶的體量


Ⅱ 重慶gdp2019總量是多少

重慶gdp2019總量是23605.8億元(2019年)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1]。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常住人口3124.32萬人,城鎮人口2086.99萬人,常住外來人口達167.65萬人。

Ⅲ 未來2-3年最有可能躍升為一線的城市有哪幾個原因是什麼

不要說未來兩三年。就算是10年,也不會出現新的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主要還是通過經濟層面來界定的,因為這本身就是商業領域的一個概念。

那麼先看經濟總量。現在的四大一線城市的經濟總量早已突破2萬億。而二線城市當中,除了重慶以外都沒有達到這一點。重慶能夠突破2萬,憑借的是其接近一個省的管轄面積和人口。重慶的經濟質量不要說和一線城市相比,在二線城市當中都是相對靠後的。二線城市當中,最接近2萬億的兩個城市是天津和蘇州。但是和一線城市中的最後一名,廣州相比依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可以說,在10年以內這兩個城市也趕不上廣州。

再看資金總量。這個指標大體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金融業發展水準和對周邊地區的資金匯集能力。同樣是四大一線城市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二線城市當中表現最好的是杭州。不過和廣州相比依然有比較明顯的落差。南京的表現也不錯,相對來說,武漢和成都的表現就很一般了。至於長沙的表現就不是太盡如人意了。天津的表現也不是很好。蘇州由於政治地位較弱,在這一個領域當中是表現比較差的。

接下來看社消總額。這個指標反映了當地的消費能力以及商品流通的集中程度和對周邊地區的市場輻射能力。在這個指標上,廣州遠遠優於深圳排名第三。深圳連第四都沒有排到,表現還不如部分二線城市。這實際上反映了深圳作為一個新興城市,在這一個領域方面的積累是比較薄弱的。尤其是臨近廣州和香港兩大商業中心城市的情況下,是有較為嚴重的消費轉移和抑制現象。從這個指標上看,重慶,成都和武漢憑借人口優勢排到了前面。比較令人意外的是,杭州的表現不是很好,連蘇州都不如。長沙的表現則是更差的。

由此可見,一線城市的一個特點是基本上在各個指標上都有非常優秀的表現,而少部分二線城市可能在某些指標上比較出色,但是在大部分指標上還比較落後,在短期內趕不上。

至於非經濟資源的積累,這個很依賴於國家的政治布局,地方政府自身努力的影響非常有限。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大可能出現重大變化,因此也不需要加以討論。

就目前來看,綜合實力最接近於一線的二線城市應該是天津。而以天津目前的實力,要想趕上廣州,在10年內是做不到的。而其他城市要想達到天津的水準,在短期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蘇州還有可能,杭州、長沙、武漢、成都都沒有可能。

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 ?還是兩者 皆有?

2018年中國GDP排名前十的城市 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如果要選一個城市未來能夠成為一線城市,也只有從前十名的城市當中去挑選了。畢竟第十一名的南京的GDP只有1.32萬億,只相當於一線城市中最弱的廣州的57.4%。

假如以GDP的絕對值規模來評定一線城市
我們把廣州設定為最低的門檻,2.3萬億就是一線城市的門檻 ,那麼未來3年時間至少有3個城市是可以進入這個門檻的,那就是重慶、天津、蘇州。

1、重慶

重慶2018年的GDP是20363億元,名義增速5% ,過去3年重慶的平均名義增速是9%,而過去2年的平均名義增速是7%,由於重慶近兩年的GDP在放緩,我們在未來三年取7%的增速,那麼3年後,重慶的GDP將達到2.49萬億, 這個規模已經達到了2018年深圳的經濟體量。

2、天津

天津2018年的GDP是18810億元,名義增速1.4% ,天津的GDP擠水分也是出了名的,過去3年的平均名義GDP增速是4.4%,過去2年的平均名義GDP增速是2.6%,假設未來3年天津的GDP名義增速平均為4%,那麼3年後天津的GDP為2.03萬億。 沒有達到廣州的水平。

3、蘇州

2018年蘇州的GDP是1.86萬億,名義增速是7.5%, 過去3年GDP名義增速為8.7%,過去2年GDP名義增速為9.9%。我們假設未來3年蘇州GDP的名義增速是8%,那麼3年後蘇州的GDP為2.34萬億,剛剛超過廣州目前的經濟規模。那麼蘇州也是能達到一線城市的水平。

4、武漢

2018年武漢的GDP是1.48萬億,名義增速是10.4%, 過去3年的GDP名義增速是10.8%,過去2年的GDP名義增速是11.6%,假如未來3年武漢GDP的名義增速為11%,那麼3年後武漢的GDP將達到2.02萬億。這個規模距離現在的廣州還有一段距離。

總結:在以上上個城市中,武漢的增速最快,但是3年後也達不到目前廣州的水平——2.3萬億,只有重慶和蘇州在3年後能夠達到目前廣州的經濟規模。
如果以人均GDP為評選標准
2018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如下,深圳最高,為19.33萬元 ,排名第二位的是山東東營,為19.27;排名第三位的是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為18.19元 。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以15.77排在第7位,北京以13.97排在第11位,上海以13.51排名在14位。

只有蘇州的人均GDP是以17.41排名第5位 ,都超過了廣州、上海和北京,所以,如果是只以GDP總量已經人均GDP兩個指標來評定一線城市的話,3年後蘇州就能夠達到目前廣州的GDP規模,人均GDP超過廣州更多。南京、杭州的人均GDP都超過了北京和上海,但是GDP規模還是偏小。

總結:一線城市是各個城市在長期競爭中形成的,首先是經濟上處於領先地位,然後是政治地位、 科技 地位等等,重慶和天津作為直轄市,但是全國影響力有限,人均GDP也偏低, 科技 方面更是沒有什麼能夠拿來競爭的。杭州這幾年在 科技 上有不少獨角獸企業誕生,甚至超越了廣州,但是經濟規模體量偏小,這個是人口決定的。蘇州在經濟上非常強勁,規模大,增速也快,但是政治地位不夠,只是依靠製造業,在商業上的影響力仍然不夠,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蘇州勉強可以劃進去。

首先一線城市必然是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 娛樂 、 社會 活動的中心,並且對全國其他地區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對周邊區域有著極大的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也必然具有一流的人才吸引力、 科技 創新力、國際競爭力。

其次可以很明確,新的一線城市一定是從15名新一線城市中脫穎而出的。其他二線城市暫時不具備沖擊一線城市的能力。

2018年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雖然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但大體上是當前最權威、最符合實際的排名。它綜合了城市樞紐性、人口活躍性、商業資源聚集度以及境友好指數、創業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消費成熟度指數、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諸多因素。我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經濟與人口: 新的一線城市一定是當前區域的中心城市,且人口規模至少一千萬以上,下述表格是我統計了新一線城市的GDP與人口總量,蘇州、東莞、無錫由於城市級別較低,被第一輪篩選掉,其中蘇州是最為可惜的;第二輪可直接將沈陽淘汰,因為沈陽的GDP總量著實難看, 其他西安、鄭州、寧波的GDP總量也偏低,是重大減分項;第三輪人口,長沙、沈陽、寧波、東莞、無錫人口總量太低, 杭州、青島、南京總人口也存在重大減分項。

2)交通: 目前國內十五大高鐵樞紐城市分別為北京, 鄭州 , 合肥, 西安 , 上海, 廣州, 長沙 , 南京 , 重慶 , 天津 , 武漢 , 成都 , 杭州 , 東莞 ,南昌。這些樞紐城市也是區域的中心城市,成為全國中心城市,首先要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這是必然條件。

3)使領館數量: 使領館數量決定了國家層次對該城市的定位。當然體現該城市在區域的中心作用。

因此,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我給出的排名是 成都,重慶,天津 在第一等級, 西安,鄭州,武漢 在第二等級, 杭州,南京,青島 在第三等級。但是未來的2-3年內,應該沒有太大希望,有某個城市從新一線城市晉升為一線城市,未來5-10年或許還有希望。 因為從目前來看,四大一線城市的領先地位還非常明顯,不那麼容易接近。相對看好成都,因為一方面成都超過1500萬人口,另一方背靠著一億人口的四川省;軟實力上川蜀文化正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甚至形成了蓉漂一族。

另外筆者也比較看好未來幾年西安與鄭州的發展,一個作為西北之王,一個作為中原之王,將會快速騰飛!

2~3年?沒有一座城市成為一線,因為距離北上廣深還有差距,尚需時日追趕。

重慶GDP從廣州的71%追到現在的87%,用了10年時間,如果追至廣州目前的經濟規模,至少還需要5年,這還僅僅是經濟規模一個要素。其它如:貿易、交通、醫療、教育、 科技 、 旅遊 、文化、環境等,還未統計。

所以,個人覺得未來10年(兩個五年計劃),以目前廣州的指標,預測有7座城市可能達到標准;未來20年,另有8座城市也可以達標。到本世紀中葉,建國100年之際,中國會涌現大約20座一線城市。屆時,目前的北上香深廣也許會成為與紐約、倫敦和東京比肩的國際化大都市。

個人預測,先一步成為一線的7城是:重慶、天津、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和西安。

其次8城是:蘇州、長沙、青島、濟南、鄭州、沈陽、大連和寧波。

當然,這里依據的判斷是未來發展驅勢,沒辦法包括例外情況,比如,蘇錫合並,西咸一體,廣佛同城等。

下面展開具體分析,由於篇幅限制,也只能對未來10年後的部分城市做分析,既算是拋磚引玉,也是一家之言吧。

預測依據:城市綜合實力、增長潛力、國家政策支持和人口規模。

另外,也參照了世界城市發展的規律。比如,人口與一線城市比例,世界發達國家一般是每一億人口有1~3座一線城市,國家越發達,比例越高。

到了本世紀中葉,按照目前中國人均GDP的增幅預測,20年後翻兩番,人均GDP達3萬美元(2018年接近1萬美元),目前的一線城市人均GDP能達到4萬美元,中國大部分地區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目前我國有14億人,理論上應該有14~42座一線城市。但現在只有5座(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和廣州),還遠遠不夠,這也說明我們的城市化還在初期,發展空間巨大。

現在回到正題,展開分析:

第一,為什麼天津和重慶,10年後成為一線

天津和重慶貴為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雖然近幾年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但憑借目前的經濟、人口和城市規模,以及國家政策支持,資源聚集,經過10年積累,躍升一線優勢明顯,除非二者不思進取,原地踏步,否則就是目前的發展速度,晉級一線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為什麼成都和武漢,10年後躍升一線

這兩個城市從國家戰略來看,支持力度都很大。比如,長江中下游和成渝城市群均被入選國家未來重點發展的五大城市群,兩城還各自是城市群的核心;同時,二者還在第二批被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序列。

從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考量,這兩城還是中國經濟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過渡的支點,人口規模均超千萬,城市GDP也居全國前十,交通、教育、科研、文化和 旅遊 等,綜合實力強勁。

第三,為何只看好杭州、南京,而不是蘇州和長沙10年後躋身一線

原因很簡單:首先,杭州代表著中國未來新型服務業的方向,發展潛力無限;其次,以杭州為中心的杭州灣區也正在形成,且杭州還受到長三角經濟帶對其發展的輻射和推動。

雖然從國家戰略層面考量,上述四城均未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序列,缺乏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但也都處於長江中下游經濟帶內。最後,就是人口規模四城雖差不多,但杭州和南京吸引人才能力超強,未來過千萬可期。尤其是杭州和南京貴為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在提升省府首位度上,寧波和蘇州無法與其爭雄,江蘇、浙江兩省近幾年大力發展南京和杭州的首位度,就可見一斑。當然,湖南對長沙的首位度提升也不遑多讓。

話又說回來,蘇州和長沙的產業基礎雄厚,通過20年積累,補足短板,成為一線的優勢也相當大。

第四,為何是西安而非鄭州10年後躍升一線

鄭州雖然也是國家中心城市,經濟規模還比西安稍強。但一個城市的發展要靠綜合實力,單一性無法支撐其持續、長遠發展。

比如,物流和手機產業是鄭州的特色,僅一家富士康就每年貢獻幾百億產值,綜合貢獻近千億,一旦富士康大幅減少產能,或是遷移生產線,鄭州的GDP就會陡然下滑;再比如人才,教育、科研和醫療,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儲備,高校、科研院和醫療機構欠缺是短板,而且這些實力在短期內難以彌補。

西安產業形態多樣,從能源、電子、 汽車 、航天、航空、新型戰略產業,到 科技 、交通、醫療、文化、教育、 旅遊 等,全面發展;近期又有一帶一路加持,經濟已進入快車道,名義增速保持在兩位數,發展潛力巨大。

當然,西安也有短板。比如,第二產業薄弱,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乏善可陳。要快速發展需要補足第二產業短板,西咸合並恰好是彌補的關鍵一步。

當然,未來20年鄭州憑借中原城市群的協同發展,躋身一線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五,未來城市發展趨勢有利於武漢、成都、杭州和西安發展

中國的城市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以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為代表,在政策、人口紅利和資源配置的拉動下,率先崛起。

第二階段是2008年金融危機,4萬億配套資金振興計劃,重慶、天津、蘇州和長沙藉助有利的工業基礎和投資拉動,異軍突起。

第三階段是2016年以來,國家提出經濟區域平衡發展、城市群、絲綢之路、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等,成都、武漢、西安和鄭州得以迅速快發展。

未來城市發展還有一個鮮明特點,即依靠城市群內的產業協調整體推進,而非單打獨斗;依靠投資和消費拉動,而非單一的進出口貿易;依靠人才創新、人口和市場規模效應,而非簡單、粗放的資源佔有。

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提出未來我國將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

《意見》還提出,要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可見,未來十年,這七大城市群發展必將帶動相關圈內的城市迅速發展。而天津、杭州、南京、蘇州、寧波、武漢、重慶、成都、西安和鄭州將是城市群發展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未來10年後,重慶、天津、成都等7城有機會率先步入一線城市;20年後,蘇州、長沙、青島等8城有機會成為一線。

而且,10年後,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或者港珠澳大灣區)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未來20年,長江中下游、成渝、中原和關中平原城市群也有可能躋身世界級城市群。

上述這些城市,或者城市群將成為見證中國城市化的重要標記,也是中國正真走向強大的保證和基礎。

當然,凡事也有個例外,斜刺里殺出幾匹黑馬也未可知。比如深圳,三十年前還是毗鄰香港的一處小漁村,誰會料到一夜之間成為今天的一線城市。

對我們而言,誰成為一線都支持,也希望中國在城市化道路上誕生更多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世界級的大都市。

對於中國來說,僅僅東南沿海富裕,有五座一線大城市不算真正富裕;僅僅有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也不算真強大,只有廣袤無垠的西部發展起來了,中國才算真正富有,才能真正強大。

未來2-3年最有可能升為一線城市的有那幾個,我實話告訴你吧!2-3年之內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一線城市出現,如果推遲到10-20年的話可能有那麼幾個城市會升為一線城市!要想升為一線城市首先要達到一線城市的標准:一線城市的標准為:1500萬常住人口,主城區1200萬。GDP總量排前八,人均GDP排前十。經濟獨立性強,不依賴其它城市的才能被升為一線城市。我看好以下幾個城市。

第一個重慶市,直轄市,成渝城市群、西部大開發中心城市,全國交通樞紐。成區面積為1329.45平方公里;GDP 為14309.18; 人均46940元;常住人口3048.43萬。

第二個天津市、直轄市,中國北方工業城市、京津冀港口核心城市。成區面積為885.43平方公里;GDP為 13449.50; 人均86098元;常住人口1562.12萬。

第三個成都市、四川省省會,成渝城市群、西部大開發中心城市,四川人口大省的支持,全國交通樞紐。成區面積:615.71平方公里;GDP 9725.40; 人均61098元;2常住人口1591.76萬。

第四個武漢市、湖北省省會,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交通樞紐。成區面積:566.13平方公里;GDP 9397.17; 人均87284元;常住人口1076.62萬。

第五個杭州市、浙江省省會,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區面積:506.09平方公里;GDP 9018.40; 人均98154元;常住人口918.8萬。

第六個蘇州市,江蘇省地級市,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區面積:458.29平方公里;GDP 12387.9;人均116347元;常住人口1064.74萬。

第七個南京、江蘇省省會、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區面積:755.27平方公里;GDP 8703.48;人均105242元;常住人口827萬。

客觀地說,如果非得問今後哪座城市可以躋身於一線城市,唯有可能性的就是成都。至於其他城市,已經沒有機會再成為一線城市。

因為從國際來看,通常一個國家只會有一兩座一線城市,不過中國的版圖這么大,可以多容許多兩三座一線城市,頂多就是再加上成都,京滬武深成,五大一線城市。

其實,首先要明白的一個事實就是一線城市的數量只會減少而不是增加,隨著總部、資源、決策權、流通渠道越來越向少數的幾個大城市集中,一線城市只會是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

首先是因為市場經濟發展,是減少流通層級和集中資源,這才有利於市場流通的經濟性和高效性。以前商品流通可以廠商分散多區域中心區批發流通,到現在全國性渠道商、代理商和交易中心的形成,其實是剝奪了廣州等城市成為一線城市的可能。

其次,一線城市是需要的腹地的,一個大的區域只能容得下一座一線城市,這樣導致一些城市被淘汰,比如華北的天津,華南的廣州,華東的杭州和南京,華西的重慶和西安,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成都等大中心城市的樹蔭下,已經失去了成為一線城市的可能!

為什麼是成都,因為廣袤的西部確實是京滬武深四大一線城市的輻射的空白,廣袤的西部腹地確實需要一座一線城市,因而成都成為一線城市也是眾望所歸。

所以,今後中國的城市格局已經很穩定了,目前,京滬武深一線城市的格局已經很完善成熟。除了成都有進去一線城市的可能性,實話實話今後再增加一線城市的可能性很小。

我們最熟悉的一線城市有北、上、廣、深,四個,可是不熟悉的一線城市卻有,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沈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這十五個!

不過後續的這十五個雖然在2017年被定性為新一線城市,可是它們的排名只是比二線城市靠前,但是與北上廣深這四個標準的一線城市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這些新一線城市,想要在2―3年就升級為准一線城市,像北上廣那樣的城市,說實話他們市長的壓力將會是巨大的!

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我說的只是2―3年不可能,因為隨著 社會 的發展,總會有新的城市崛起躋身准一線城市的,但是2―3年有點難!

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有地域局限性的,而且時間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某企業或個人2―3年發生飛躍發展很容易,可是想要讓一座城市短時間飛躍有點難,因為很多建設並不是短時間就會建設成功的!

以後中國肯定會出現很多的准一線城市,但是2―3年之內,有點勉強!

我個人認為順序應該為武漢、南京、重慶、成都。

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武漢是華中最大的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未來的規劃更大,准備新建一個長江新城,規劃500餘平方公里,相當再建一個武漢城區。

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城市,依靠離上海近的優勢。但短期不明顯,因為蘇州和無錫相對於南京,離上海更近,短期蘇州和無錫會發展得更快。隨著無錫和蘇州的發展,必然帶動南京發展。而南京又有長江的水資源,未來的南京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是最大的直轄市,地大人口多,將來也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
1、三年以前還只是北上廣!
記得有部電視劇,叫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北上廣作為一線城市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自從2017年開始,深圳的GDP躍居廣州之上,一線城市就變成了四個,北上廣深,畢竟北上廣喊了那麼多年,你不好把人家廣州給甩一邊去吧,所以名額就增加到了4個(話雖如此,也有不少人喜歡說北上深,這個依然是按照GDP進行排)。

2、只有GDP超越廣州,才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那時一線城市會有5個!
我們看下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的各城市GDP排名和增速。

如果按照這個排行看,只有天津、重慶、蘇州三個城市有可能,不過從發展勢頭看,這3個城市裡重慶最猛,蘇州最穩,天津則有點滑落了。

至於題主提到的那四個城市,杭州、長沙、武漢、成都,別說2-3年了,就是5-6年也沒有可能。

這個問題只能這樣問:兩三年後有哪個城市趕上現在一線城市的水平,目前北上廣深,我們綜合權衡城區人口、經濟規模、建成區面積、資金用量,綜合排名第四的差不多是深圳,概數是城區人口1200萬、GDP20000億,城區建成區面積1000平方公里,城市資金用量120000億。

一線城市沒標准,總要一定塊頭和體量才行,筆者理解,數字靜態上應該基本達到上述四個數字,才可以理解為進入一線城市。時間有限沒有認真調取數據,都是按照2016、2017年各城同一時期數據作為分析基礎。

1.天津:城區人口940萬,GDP18600億,資金總量6.6萬億,建成區面積1008平方公里,

2.重慶:城區人口1450萬,GDP19530億,資金總量9.3萬億,建成區面積732平方公里。

3.成都:城區人口690萬,GDP13900億,資金總量7.9萬億,建成區面積837平方公里,

4.武漢:城區人口705萬,GDP13500億,資金總量8.5萬億,建成區面積585平方公里,

5.南京:城區人口627萬,GDP11715億,資金總量6.1萬億,建成區面積774平方公里,

6.杭州:城區人口563萬,GDP12550

億,資金總量7.7萬億,建成區面積541平方公里。

上述中,重慶GDP數據涵蓋重慶全市,不能說明重慶城市建成區的經濟能力。綜上,按照中國二線城市經濟數據當前幾年的平均增速,只有天津最有可能三年達到目前一線城市的水平;五年左右,成都、武漢有希望。

Ⅳ 你覺得哪個二線城市發展的最快為什麼

如 果以10年為一個期限,那麼到去年為止,國內二線城市中發展得最快的依次為 貴陽、合肥 和 重慶 。貴陽在過去的10年間,GDP總量相比增長了將近3倍,年平均增速更是上到13.6%;其次為合肥,相比10年前經濟總量增長了2.7倍,年平均增速為12.3%;重慶則增長了2倍,平均增速為12.2%。總體來看同比增長得快的城市多數都體量較小,在前10中,僅有重慶和長沙兩個萬億級城市入圍。

貴陽

貴陽發展得快,部分原因在於基數較小,實際經濟質量並不算高。一個不足500萬人,坐擁全省最好資源、產業的省會城市,人均GDP不足8萬元,實難講發展得有多好。雖然早就規劃了幾大千億集產業群: 電子信息 、 汽車 產業集群、鋁及鋁加工產業、醫葯食品產業、磷煤化工產業 ,時至今日規模仍然偏小。在去年的重點行業增加值比重中:僅磷煤、鋁加工、特色食品和煙草等傳統產業就佔了57%(385個億),可見傳統產業仍然發揮主導作用。

另外貴陽的短板也不少,除了毫無區位優勢外,另外在科教文衛、交通樞紐上都處於劣勢。北邊又被300公里開外的重慶虹吸。在這種面臨不少發展難點的情形下,得益於佔比將近6成的商業和服務業,用10年時間將GDP做大3倍,還是能夠稱得上發展得最快的。

合肥

如果以10年為一個期限來看待國內城市發展的話,個人認為發展得最好且快的還是合肥和重慶。 特別是合肥,經濟質量極高,吸引能力極強。在過去的10年間,常住人口由510萬增長到如今的809萬,增加將近300萬人口,僅次於深圳、廣州和成都。而當年465萬人的南昌如今仍然只有556萬。從發展速度來看,以800多萬人的基數還能將人均GDP做到10萬元,總量更是增長了2.7倍。在經濟結構中,工業和商業佔比合適,46.2:50.3,說明工業和服務業齊頭並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強。

最後來看,國內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現已日趨放緩,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在逐步減小,但同時城市間面臨的競爭在加劇。下個10年在整體經濟放緩的情形下,各城市將更難輕易打破目前的這種國內城市間的位次和格局。

強者恆強。

如果以第一 財經 發布的商業魅力排行榜為依據的話,我國二線城市有以下30個,這30個二線城市當中,過去10年發展最快的城市是貴陽。貴陽是貴州省會,這些年來貴陽經濟發展迅速,其2009年GDP只有972億元,而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3799億元,年均增長13.6%。

除了貴陽,安徽省會合肥經濟發展也非常快,在安徽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合肥經濟強勢崛起,2009年合肥GDP只有2102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7823億元,年均增長12.3%,並不遜色於貴陽。貴陽經濟規模較小,更容易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其實「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只是近年來才提出來的,在此之前,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北上廣深,像重慶、天津、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在過去也算是二線城市。如今在這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是重慶,其2009年GDP只有6530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20352億元,年均增長12.2%,雖然不及貴陽、合肥發展快,但鑒於重慶經濟體量遠大於合肥、貴陽,因此GDP差距是越來越大的。但重慶近年來經濟發展放緩,經濟增速目前保持在6% 7%之間,已經很難再像過去十年發展那麼快了。

天時,國家開始實施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兩大利好政策疊加,實在是百年難遇的發展良機。武漢是國務院批準的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與上海重慶一樣是長江經濟帶的三大戰略支點,更關鍵的是,中部崛起戰略開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標志著東部開放,西部開發之後,中部地區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帷幕,武漢厚積薄發,後發先至,從此將一飛沖天。

地利,武漢處於京津-廣深,滬寧杭-蓉渝 兩大戰略通道的交叉點,四小時經濟圈覆蓋全國90%的人口和經濟區,南北兩大交通線聯絡全國所有的前十大城市,可謂天元區位。

政通,武漢2017年和18年分別招商引資超過25000億和18000億,2018年新開工的百億級項目達24個,涵蓋晶元,光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大數據,生物醫療,新能源等六大戰略新興產業,開通地鐵里程超過300公里,快速路里程全國第二,建成區面積全國第五,150米以上高樓世界第五。

人和,在武漢的院士長江學者等六類高端人才數量全國第四,新增的院士千人學者四青人才數量全國第三,每年武漢留下大學畢業生一二十萬人,武漢高等學歷人口數量達到約三百萬人,每四個人里就有一個大學生。每年賣房超過二十萬套,新房銷量連續八年全國前三,連續四年全國第一。每年說武漢留不住人才?腦子有包!

占盡天時地利,兼有政通人和,武漢終將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目前就拿第一 財經 的那個排名來說,中國位於二線的城市足足有30多個!下面我們來看看那個二線城市發展最好,有望晉升新一線!

二線城市

二線城市,多為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中心城市!二線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商業活躍度較強,對大公司、大品牌和優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

目前二線城市較強的有,寧波、昆明、福州、無錫等這些城市不是經濟強市,就是經濟實力快要突破萬億的城市!

二線城市未來發展排名

從這些二線城市中,小白菜第一比較看好福州、南通這兩座城市今年必定GDP會突破萬億,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

第二認為蘇南三傑的無錫和常州,無錫和常州本來就是經濟強市,加上人均GDP在全國也能排進前20。而無錫前幾年一直都是新一線城市呢!

第三看好寧波和徐州,寧波不必多說。做為副省級城市,發展潛力巨大。若不是老大杭州名氣太大壓著寧波一頭,不然寧波的發展只會更快!徐州淮海經濟中心城市,戰略要地!徐州目前缺的就是國家政策,若國家加大對徐州的政治地位!徐州經濟必然會飛速發展!

二線城市發展最快的是佛山和泉州。

這兩個城市在十年前還都是三線城市,如今都成為了萬億級的大都市。無論收入水平還是民富程度都堪稱飛速。

雖然從增速來說,貴陽和昆明才是最快的。但這兩個城市的GDP基數小、國企多,而且占據省會優勢,即便如此在經濟領域的實際發展水平也沒能跑贏佛山和泉州。那麼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兩個准萬億級的普通地級市的表現才更加出彩,而且都是依託民營經濟發展起來的。

原因其實也簡單,福建和廣東是近代史上生意做得最好商幫,而且普遍都是白手起家。泉州復刻了溫州模式,以作坊化、小廠化、低端化為路線走起了服飾和小商品為主線,這很吻合新世紀初的民眾消費點;佛山則是由當初的村鎮創業模式擴張為城市化行業,佛山早期立足於商場的主流產品是燈具,而且隨著時代發展而擴展到整個嫁妝領域。從早期的草根創業模式,一路披荊斬棘形成如今的產業鏈集群。走出了比當年東莞更具規模化的市場。

最近幾年,二線城市中發展較為迅猛的江蘇徐州應當最為突出。

很多人了解徐州,是從徐州的 歷史 以及交通地位開始,的確,這是徐州最拿得出手的名片了,但是近幾年的徐州已經脫胎換骨,發展成績特別搶眼,主要歸結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1、交通。

徐州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幹線在此交匯。被稱為「中國鐵路之咽喉」,徐州可以通達181個城市,位列中國第四。天然地理位置優勢是徐州持續前進發展的基本保障,徐州本身常住人口880.2萬人,龐大的人流也為徐州帶來了無盡的發展紅利。 截止2021年7月1日,徐州已開通3條地鐵線,成為江蘇省第5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未來徐州地鐵線網規劃11條線路,總規模323.1千米,177座車站,未來的交通優勢將持續鞏固。

2、產業轉型。

2020年,徐州實現GDP7319.77億元,增長3.4%,江蘇省內排名第7。以往許多人對徐州的經濟印象還是煤礦、落後重工業等,但是近幾年在徐州市府的領導下開始經濟轉型,在第一產業,徐州是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大力推廣發展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銀杏、牛蒡、藍莓等)。 目前徐州擁有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徐州高新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不斷招商引資、吸引高質量人才。同時創建了徐州綜合保稅區、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中國(徐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徐州市大學生創業園等一大批先進發展園區,源源不斷的先進製造業不斷在徐州紮根落地,為徐州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3、城市規劃

近期,徐州市政府發布了《徐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 建設「2+6」現代化城市核心區 ,打造服務經濟核心區,總部經濟集聚區,真正意義上的 淮海中心城市 呼籲而出。

淮海國際博覽中心, 整體建設規模67.41萬 ,規劃為全國第四、江蘇第一的大型會展中心,建成後將會成為淮海經濟區最大的展示中心。

隨著徐州城市地位的不斷提升,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徐州房價持續火熱,增幅多次領跑全固。要在徐州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 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基礎上實現十年翻番。

未來的徐州,必將是淮海地區一顆閃耀的確超級大城市,不可估量!

二線城市發展最快是貴陽市,從城建來看,中國最高的雙子塔居然在貴陽,亞洲最大的建成樓盤(花果園樓盤,方圓十平方公里)在貴陽,貴陽的高樓指數在全國排在前十一位,而且處於上升通道,進前八沒問題,貴陽市的綠化建設在全國處於前八位,有環城森林帶(全國唯一),一千個公園,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貴陽的發展潛力巨大,高鐵已成米字型,貴陽的水質、氣候、 旅遊 業都是支撐持續強勁發展的動力!

原來屬於二線城市中的合肥,東莞,佛山今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排名中已經晉級新一線城市了,因此這三個原來屬於二線城市陣營的城市是最近幾年進步最快,發展最快的三個城市吧。

當然發展速度快,未來潛力大,上升空間大的二線城市還有不少。簡單分析幾座未來上升空間比較大的二線城市。


1、徐州,黃淮海地區絕對的中心城市,徐州的區域中心位置優勢明顯,在附近的臨沂,宿遷,棗庄,濟寧,連雲港,淮安,亳州等等都難以與其競爭。徐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行政分割,資源難以向徐州聚集,徐州地理位置是黃淮海地區的中心可以輻射周邊江蘇山東,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很多城市,不過徐州只要擁有強大的教育資源集群,產業集群,成為黃淮海區域交通中心商貿和科創中心,附近城市的人口將被大量吸引過來,徐州2019年常住人口882.56萬,人口聚集能力比很多二線城市都要強大,在人口爭奪戰中徐州藉助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勝過很多二線城市,因此徐州在眾多二線城市中我特別看好它的發展。


2、福州,福州很低調,在福建省知名度關注度最高的城市是廈門,但廈門面積過小,人口也沒有更多的增長空間,泉州經濟規模雖然是福建第一,但福州這幾年不聲不響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2019年福州的GDP總量達到9392.3億,離萬億GDP城市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福州有一大群活力十足,發展潛力大,成長速度快的優秀企業和品牌。比如福耀玻璃,永輝超市,華萊士快餐連鎖等。這些企業都擁有很強的競爭實力,而且福州新成長起來的創新企業要多於泉州和廈門。因此福州在海峽西岸經濟帶將超越廈門和泉州,成為區域龍頭城市。


3、貴陽,貴陽前些年藉助大數據產業打造國際大數據之城賺足了眼球,曝光度和關注度都很高,貴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最近兩年貴陽市意識到大數據一項產業也難以支撐起整座城市的發展,因此把新能源 汽車 等能夠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帶動一整個龐大產業鏈發展,帶動充分就業的高端製造業作為整個城市產業發展的重點培育領域。這個思路轉變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大數據產業建造了很多資料庫,但能夠解決的就業十分有限。沒有製造業帶來的大量就業機會,就很難吸引聚集更多的城市人口。沒有足夠多的城市人口,第三產業很難蓬勃發展。貴陽市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城市人口規模過小,不到五百萬,在省會城市人口規模算很小的一個,只比西寧,銀川,烏魯木齊,海口,拉薩這些省會城市多一點。與周邊長沙,重慶,成都,昆明,南寧幾個省會城市比,貴陽人口是最少的一個。因此千方百計增加貴陽城市人口才是貴陽發展的重中之重。


徐州和福州常住人口規模都在800萬左右,稍加努力,即可以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而貴陽要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貴陽面臨的挑戰遠比徐州和福州大很多。

在一線城市中,是新一線,其實說實話就是二線城市。無論從各個行業來看,都是如此,尤其是高 科技 行業。也是這樣的。鄭州的發展速度還是不錯的,目前應超過1萬億了。2019年,經濟發展會就加速。

根據國民經略出的數據,2009年到2019年,鄭州市的GDP在主要城市裡面,增速最快,達到了251%。

鄭州的發展,真的是趕上了好的時機。

一方面,米字型高鐵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商業飛速發展的基礎。舉個例子,我們之前公司的辦公室在東站商務區,你會發現,去各大城市出差的速度提升很多,這種地理位置會極大的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鄭州三產佔比近年來持續增長。

另外,被准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中央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都把鄭州推到了最好的發展機遇之中。全國第一個空港貨運中心,中歐班列的開通,龍湖副CBD金融島的建設,以及最近阿里,華為,海康威視等投資項目,這些成果在未來幾年會更加閃耀。

說真的,剛畢業的時候對鄭州的理解,那就是「屌絲之城」。鄭州人很會自嘲,也說明真的很有自知之明。但是變化真的是潛移默化,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鄭州已經脫離了之前的那種狀態,地鐵幾年之內必成網,城市效率改善,高架橋數量,立交橋數量非常多,之前那種堵車的狀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從西四環上隴海高架到東四環,不堵車的情況下,20分鍾就到。

另外綠化公園等工程,去年今年已經布局了很多項目,不遠的未來,鄭州綠城的稱號會再次回歸。

本人已經定居在這里,希望未來幾年,在新領導的帶領下,鄭州會更加美好,更上一層樓。

Ⅳ 重慶是不是中國最大的城市

重慶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人口3159萬,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之一。只是重慶市市區人口不是全國最大的,重慶市區人口500多萬,如果加上轄區就有3159萬,那就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一般統計某個城市人口肯定要包括轄區人口,因此重慶肯定是全國最大的城市。

閱讀全文

與重慶經濟體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關系有裂痕怎麼辦 瀏覽:352
身體健康如何瘦小腿 瀏覽:598
非事業編崗位什麼意思 瀏覽:911
劍三貼吧賣號鬼故事是什麼意思 瀏覽:953
麗江手鼓美女夏夏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967
黑龍江事業工勤能開多少錢 瀏覽:485
他說愛情已遲暮真相大白多少章 瀏覽:281
個體經濟怎麼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 瀏覽:116
管理類和經濟類邏輯哪個難 瀏覽:789
追求愛情都有哪些招 瀏覽:780
諸葛恪替父解圍的故事叫什麼 瀏覽:561
經濟森林是什麼意思 瀏覽:255
為什麼有的人愛情死於婚姻 瀏覽:645
哪個品牌的廣告是講故事 瀏覽:953
嗯寓言故事有哪些 瀏覽:659
建設市場經濟是什麼時候提出 瀏覽:586
抽汽式汽輪機哪個工況經濟 瀏覽:295
如何申請婚姻自離 瀏覽:142
上海婚姻家庭咨詢去哪裡 瀏覽:948
178代表什麼愛情暗示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