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經濟整體如何運行
原理8 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產水平差異巨大,生活水平的差異都可以歸結為國家生產力的差異,生產力(每單位投入能產生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高的國家大多生活水平高,反之大多數生活水平低。如美國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就比發展中的印度和越南等國的生產力水平高,生活水平也高。我國改革開發40年來,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生活水平也不斷躍升。當然也有依靠自然資源獲得發展先天優勢,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不相匹配的例外,如果在資源富足是不發展生產力,當資源耗盡時,只有一地雞毛。
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對公共政策分析有重要意義。分析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看該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經濟學中有一個叫「破窗理論」的謬論。麵包店有一扇窗戶被打破了,麵包店要花錢修理,修理工掙維修費,他又利用賺的錢向其他的人購買服務或商品,以此類推,最初的支出通過乘數效應不斷擴大,產生更多的收入和就業。這么看來破壞可以帶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但是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玻璃沒破,麵包店用修窗戶的錢購買衣服,裁縫收入增加,然後裁縫將錢花出去,以此類推,也是一系列的支出和就業事件。在導致經濟後果方面,唯一的不同是前一種情況比後一種情況少了一扇窗戶。
破壞是摧毀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
而這種破窗謬論的經濟行為從沒停止過。戰爭刺激經濟、災害刺激經濟、過度頻繁和完全不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當政府的政策旨在創造或維持就業崗位時,將其稱為計算工作數量謬論,我們不應該計算工作崗位的數量,而應該是每個人充分發揮作用。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一個不那麼明顯的事實:真正的進步源於摧毀某些工作崗位。美國曾經需要90%的農民種植糧食,現在只需要3%,而美國的生產狀況沒有因為農業就業崗位的減少而惡化,反而經濟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本來應該是農民的人現在成為了大學教授和計算機專家等等,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原理9 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時商品價格上升
通貨膨脹大多數都是由於貨幣超發引起的。當貨幣增發時,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的價值就會降低,購買力就會下降,導致物價總水平上升。
原理 10社會面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短期權衡
盡管在長期看,較高的物價水平時由於貨幣數量增加引起的,然而短期的物價水平升高,有較為復雜的原因。
貨幣注入的短期效應:
貨幣量↑→支出總體水平↑→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企業商品價格和雇傭工人數量↑→失業率↓
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短期權衡意味著,在近一兩年時間內,很多政策是顧此失彼的。政策降低了通脹,失業卻增加了,政策降低了失業率,通脹卻增加了。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各種政策工具來調整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關系。通過政府支出數量、征稅量和發行貨幣量來影響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量,進而影響短期內通脹和失業的組合。
今天學習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關於經濟整體如何運行的三個原理: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時商品價格上升和社會面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短期權衡。
㈡ 從一個捕魚的小島看懂世界經濟是如何運轉《小島經濟學》
本書的作者是彼得·希夫與安德魯·希夫,前者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曾寫過《美元大崩潰》一書,後者是他的兄弟。這是一本父親講給兒子聽的有關經濟學的故事書,而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後把故事,還原成了書。因此這本書,有豐富的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故事,讀來令人興趣盎然,頗有趣味。
本書的兩位作者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堅定擁護者,所以這本書通篇就是站在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立場上,對美國所奉行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進行批判。作者在書中明確表示,要證明凱恩斯主張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
講到這里,大家可不要誤以為,這是一本給小孩子讀的故事書。看到一句對此書的評論,說《小島經濟學》最大的妙處就是,深者不覺其淺,淺者不覺其深。毛毛醬也深以為然。
要知道,這本書的宣傳語可是:
《小島經濟學》=《經濟學原理》+《經濟學概論》+《國富論》
我們在故事裡,會遇到很多似曾相識的人物和時間,裡面的島名和國家名都是對我們現實社會的投射和隱喻。
在書里,作者對這些經濟現象都做了深刻的剖析,並且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政府不應該成為經濟的主導者,而應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角色。
解讀《小島經濟學》
1、一則小故事,讓9到90歲的人懂得經濟學
今天要開始的這本書,和之前解讀過的《一課經濟學》《經濟學通識》一樣,是一本非常非常優秀的經濟學讀物。名字叫做《小島經濟學》。作者彼得.希夫、安德魯.希夫。
這本書在羅輯思維上架的第一天我就買下來了。前段時間一直在看魔鬼經濟學,沒顧得上它,它就靜靜躺在我的床頭櫃上。就在前幾天,我吃完飯上床,一口氣把整本書全部讀完。看完之後我馬上就決定,停止解讀魔鬼經濟學,趕緊把這本書帶給大家。
作者彼得和安德魯是兩兄弟。小島的內容其實就是他們的父親經濟學家歐文.希夫給他們兩個講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三個人住在一個小島上,他們就靠每天抓一條魚喂飽自己肚子,一直這樣生活著。小島上面沒有存款、沒有貸款,沒有投資。什麼都沒有。而有一天他們其中的一個聰明人餓著肚子編制了一個漁網。從此以後他每天就可以打到兩條魚,有了余糧也就有了儲蓄,後來有了才有了投資和借貸。魚越來越多慢慢有了銀行……
歐文其實在給他的兩個兒子普及兩本重要的經濟學寶典,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這些對於成年人來說都很艱深的經濟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爸爸歐文卻用一個故事就輕輕鬆鬆的就給說清楚了。
後來呢,兄弟兩繼承了老爸的衣缽,也成為了經濟學家。他們就把老爸給他們兩講的這個故事進一步的完善,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本《小島經濟學》。
這本書用故事+漫畫的形式把經濟學的內容像一部動畫片一樣的展現了出來。《小島經濟學》中講述的所有事例並沒有獨立成章,而是一個情節完整,從源頭開始講述著的經濟如何發展過程,我就像看小說一樣的,輕松理解整個經濟發展的來龍去脈。這樣的閱讀體驗真的是非常的暢快。
這本書全書只有十四萬字。如果你懷疑這本書信息量太少,那你錯了,無數的讀者從如此少的字數中獲得了他們前幾十年裡一直沒有弄懂的經濟學問題的答案。
這本書是小朋友也可以讀懂的書。如果你懷疑這本書內容太簡單了,你的確是錯了,那麼多的讀者從看似簡單的道理中悟出了他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明白的經濟學道理。
如果你的年齡在9歲到90歲之間,又想懂一些經濟學知識,它一定非常非常的適合您。《小島》最大的妙處就是,深者不覺其淺,而淺者不覺其深。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到底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中國要購買那麼多的美國國債?
扭轉惡化的經濟狀況是該花錢,還是該存錢?
為什麼有些國家很富,而另外一些國家卻很窮?
為什麼各國政府可以大把花錢,好像它們的錢總也花不完?
即便我們很像知道這些事情的真相,但是我們中有多少人能讀完《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我們又有多少人有興趣去讀完那些生僻的經濟學研究論文呢?真的是我們這些人太LOW嗎?那些高大上的知識我們跳起來都夠不著嗎?
如果站在知識傳播的角度來說,我們看過《人類簡史》我們 就應該會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學會講故事嘛。故事是人類傳達信息最重要的工具。能把各種信息,知識,規律,數字裝到一個故事的外殼里,再表達出來的話,那麼,他才能被更多的人樂於接受。
我們普通人平常要去學一點現代的醫學知識,什麼天體物理知識,那是相當的痛苦。可是如果把這些東西一旦裝到故事裡,比如說電視劇,像什麼《生活大爆炸》啊《實習醫生格雷》啊,對吧?這些知識就能跟隨電視劇,散入到尋常百姓家嘛。
所以西方有一句諺語說:真理是赤裸的,大家都不待見他,於是他跑到村裡去借了一件衣服,穿上以後成為大家的座上賓,這件衣服就是故事。
《小島經濟學》就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生僻的經濟學知識就被他裝到了一個簡單的小島發展的故事中。《小島》中的所要闡述經濟學就是這樣簡單的、直觀的,就是能幫助我們回歸於嘗試。
好了,那我們從今天開始吧,解讀《小島經濟學》。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麗的熱帶小島,上面住著三個人,分別是艾伯、貝克和查理,也就是ABC。小島上的生活很艱苦的,他們每天為了生存就要去海里抓魚,因為沒有什麼先進的捕魚技術,所以每天每人只能抓到一條魚。這一條魚剛剛夠他們一天吃飽肚子,勉強的生存下去。於是捕魚就是小島經濟的全部。艾伯、貝克和查理每天的生活就是醒來、捕魚、吃魚、睡覺。如此往復,雖然這樣的生活可一點都不愜意,但是也總好過忍飢挨餓吧。
因此,現在的小島上,經濟生活超級的簡單。也是一個經濟體最初的形態,沒有存款、沒有借貸、更沒有投資。所有產出全部都被消費掉了,每天抓一條魚,吃一條魚。
然而,與我們所有的人一樣,艾伯、貝克和查理也同樣夢想著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他們也想在抓魚之外做一點別的事情,比如說弄幾件更好看的棕櫚葉的衣服,想要一個遮風避雨的住所,但是他們每天都在忙活著抓魚糊口,這些夢想又要怎麼實現呢?
有一天晚上,艾伯仰望著星空就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呢?如果我每天可以抓到兩條魚就好了,那我就可以剩下一天的時間去做一些別的事情。於是他突然想到了要製作一個工具,這樣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魚。
於是第二天,艾伯就開始實施他的計劃。編制他的漁網。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站在那裡搓繩子,就提醒他,你搞毛啊?你在減肥啊?你總是在這里玩繩子不抓魚的話你會挨餓的。
艾伯解釋說:「我想做一個捕魚器,這樣就能縮短捕魚的時間,以後就再也不用挨餓了啊。」貝克和查理想著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瘋了。「那要是你這捕魚器不好使,到時候可別跟我們要魚吃哈。我們是不會為你的瘋狂買單的。」艾伯沒理會他們,繼續編織他的漁網。一直到天黑了,漁網才做好。但是代價是他今天必須要挨餓了。當天晚上,當貝克和查理吃飽了呼呼大睡的時候,艾伯卻只能在腦海中想像著美味的魚肉來對抗難忍的飢餓。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艾伯趕緊拿著漁網去抓魚。這個時候貝克和查理就傻眼了,原來他們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抓到一條魚,可是艾伯卻因為有了工具,一天可以抓到兩條魚了。
從這樣一個簡單的漁網行動,小島上的經濟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看到,艾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最基本的經濟原則,人們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需要依賴這個原則,那就是消費不足和敢於冒險。
消費不足:為了編織漁網,艾伯當天就不能去抓魚,他就必須放棄當天的所得,放棄那調本來可以吃到的魚。他這樣做,可是要忍受著飢餓。他現在暫時延遲消費,是為了將來消費更多的產品,也就是為了捕捉到更多的魚。
冒險:除了延遲消費之外,艾伯還需要承擔風險。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漁網到底好不好用。如果這個想法失敗了,那麼他得到的就是一把無用的繩子和一個空空如也的胃。
回到書本,艾伯的編制了漁網就是創造了資本。在經濟學中,資本可不僅僅是指錢。它是指一種設備,這種設備的建設和使用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它的意義是在於利用設備可以製造其他需要的東西。實際上艾伯需要的並不是那張漁網,而是魚。因為這張網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魚,所以漁網本身才有了價值,才成為一種資本。
後來,艾伯的漁網奏效了,他的生產力提高了一倍,現在他生產的東西多於自己需要消費的東西。於是這就帶來了儲蓄,現在先請記住一點,就是儲蓄才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命脈,沒有他,就什麼都沒有。
我們常說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說美國老太太貸款買房,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到死的時候貸款還完了。而中國老太太呢?存了一輩子的錢,買了房子結果還沒有住上就去世了。這個例子我們常常說,但是我們要知道,每一個提前消費的美國老太太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個不斷儲蓄的中國老太太。而這一點往往大家都會無視。這里稍微提一下,為什麼說儲蓄很重要,說到後面您就會明白了。
對於除我們人類之外的所有動物而言,經濟學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日常生存活動。食物短缺、天氣惡劣、食肉動物的威脅、疾病困擾以及忍飢挨餓地活著,這是所有動物的生存常態。所幸我們人類擁有兩樣東西:我們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正是依靠這兩樣東西,我們製作了工具,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所不同。否則我們的命運跟那些動物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我們大可想像一下:如果所有的機器和工具都不復存在,我們的社會經濟會是什麼樣子?汽車、拖拉機、鏟子、斧頭、長矛等,如果這些東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們所有的消費品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獵取、去採摘、去種植那會是什麼樣子?毫無疑問,那樣的生活肯定很艱苦。
工具的出現才帶來了一切的改變,使經濟的出現成為可能。長矛幫助我們擊敗獵物,鏟子幫助我們種植莊稼,漁網幫助我們捕魚。這些工具提高了我們的勞動效率。我們生產的東西越多,可以消費的東西才會越多,我們的生活也就變得越來越美好。
努力使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以盡可能滿足人類的需求,這就是經濟這一概念最簡單的定義。工具、資本以及創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牢記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經濟增長的原因:我們找到了生產人類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種經濟最後變得多麼強大,大到城市,大到國家也好。這個根本原因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繼續我們小島上的故事,現在擁有漁網的艾伯看起來是前途一片光明,那另外兩個人呢?雖然艾伯從來沒有刻意的使他人受益,但是他的資本也就是他的漁網,其實是幫助了島上所有的人。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哈。
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漁網的好處,就和艾伯說:「既然你那玩意兒隔一天才用一次,那你不用的那天就借來讓我用用可以嗎?大家都是好朋友,有福同享嘛。」艾伯還對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呢,心裡想著,我可是餓著肚子才編制了漁網的,而且你們兩個兔崽子之前還嘲笑我來著。還有,如果你們把我的漁網弄破了怎麼辦?或者不還給我怎麼辦?那我豈不是要重頭再來了,風險太大。
於是艾伯就拒絕了他們兩的要求:「對不住了,既然我能做漁網,你們兩個就自己做不就好了么?」
盡管查理和貝克已經看到了漁網的效果,但是他們擔心自己一天不能編制出這樣的漁網,萬一三天都編制不出來,那我們就要餓死了。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
「這樣吧,我們做個約定,你的魚不是好多著嗎?那就借給我們吃,我們編網的時候就不用挨餓了,等我們網編好了再把魚還給你。做為回報,你借一條魚,到時候還你兩條。怎麼樣?」艾伯一聽,這個不錯啊,雖然借魚給這兩個小子,有風險。但是我什麼都不用做就能得到兩條魚。
艾伯借魚給他們收取回報,這看上去是在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靠別人的辛苦勞動牟利。艾伯的動機只是想要賺取更多的魚,但是,正是因為他的貪婪才能給其他的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我們要知道,艾伯如果不把魚借給別人,他還有別的方案。比如說:
他可以把魚留下自己吃,這樣不會有任何的損失,但是它的魚也不會增長,這就是儲蓄。
他還可以放縱一下,不在幹活,將自己多出來的魚慢慢吃掉。這就是消費。
他還可以再用兩天的時間再編制出兩張網,之後把多於的網租給貝克和查理,每天向他們收取半條魚的租金,這樣艾伯就每天躺著就可以吃到一條魚,提前退休。這就是投資。但是這其中有一個漏洞就是,查理和貝克每天也會多出半條魚的儲蓄,他們過幾天也就有能力自己編制出漁網而不再租用他的。
還有最後一個方案,艾伯可以把兩條魚借給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這就是借貸。
所以說,放在艾伯面前的選擇就這么幾種了。
毫無疑問,艾伯最終無論選擇哪個方案,多出來的魚始終會對整個小島的經濟帶來好處,並且也不會給自己的兩個小夥伴增加負擔。艾伯最後的選擇是把魚借出去。
艾伯願意並且有能力把多餘的魚借給別人,因此,貝克和查理也擁有了自己的漁網。現在大家都有漁網可用了,小島上的整體捕魚能力便從每天三條魚提高到每天六條魚,經濟増長翻番,前景是一片光明。
有了多出來的魚,小島上的幾位居民每天終於可以比原來多吃一些魚了,原來是每天一條魚,現在我能吃一條半了。而他們的消費之所以增長;前提是因為經濟增長了。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令人不解的是現代經濟學家竟然會在這個簡單的問題上糾纏不休。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給老百姓更多的錢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這種做法並不能改變真正的需求:這無非就是讓人們花更多的錢去購買原先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而已。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啊。只有提高生產力增加供給才能切實滿足人們更多的需求。其中的關鍵不在於手上的錢要多,而是生產力要提高。這個道理我們後面還會反復的講到。
有些人也許會認為艾伯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剝削他的兩位鄰居。的確,艾伯不需要工作就獲得了利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勞而獲。他的利潤是對他所承擔風險的補償,而且,他的獲利並沒有阻礙兩位同伴的發展。
即便艾伯真是一個貪心的人,就拿著自己的錢滾錢,變得越來越富有,那到底又有什麼不好的呢?如果艾伯不需要親自勞動就能增加自己儲蓄的唯一途徑就是將這些儲蓄借給自己的鄰居。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他的財產就不會增加,甚至還會越來越少,因為他自己還要消費呢!
私人資本主義可以促使那些將個人利益作為唯一動機的人幫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這就是它最有意義的地方。而這確是受到道德指責最多的地方。
就因為艾伯想用儲蓄創造利潤,貝克和查理才有機會編織自己的漁網。如果成功了,他們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從這點來看,他們三個都是獲利的。但如果失敗了,他們就無法償還貸款,那麼承受損失的人就是艾伯了。
所以實際情況是,只有借款人受益了,貸款人才會跟著受益。
當然了,很多人並沒有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共同利益。如果艾伯的財富,讓貝克和查理心生嫉妒,強烈要求分得他的部分儲蓄該怎麼辦?假設艾伯對自己的財富有負罪感,看到兩個人這么可憐,於是無償地把魚分給了他們,那麼他們兩人會怎樣處理這些魚呢?
在沒有了還款的壓力之下,兩個人最有可能做的是利用這份禮物享受閑暇時光。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但是貝克和查理的假日時光並不能提高這座小島的生產能力。因此,盡管慈善之舉看起來是充滿了正義,但捐款根本沒有辦法像商業貸款一樣推動經濟發展。
好了,說了這些,最根本的一點是,所有能夠增加捕魚量的事物都會惠及小島,魚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東西,或者拿時間做件衣服,或者他們可以什麼都不做,乾脆休息。
財富從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原始社會,財富是極少的,那時最富有的人所擁有的物質財富也不如工業化社會中窮人的財富多。在中世紀,即便是至高無上的國王也缺乏基礎的娛樂設施,而在今天,中央空調、無線網路以及冬天裡的新鮮蔬菜等幾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盡管貝克和查理認為每天吃兩條魚簡直奢侈到了極點,可在我們看來,這種生活絲毫不值得羨慕。
但是令人吃驚的是,人們卻認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攫取別人的財富,並由此產生了窮人。在現代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認為,利潤是通過少付工人工資所產生的,有人稱之為「勞動價值論」。這樣看來,像艾伯這樣的企業家或類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讓別人變窮。那麼這樣的人就該拿來全部弔死。
我們要說,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們為別人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艾伯就為沒有足夠儲蓄的貝克和查理提供了儲蓄。如果他贏利了,那也是因為他提供的服務對別人是有價值的。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中,對資本主義和資本家的描述都不是很客觀,甚至是負面的。這絕不僅僅是教育制度和社會制度造成的,更主要是因為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沒有為大眾所熟知。很多的民眾,甚至精英人士都認為資本家是靠剝削致富的。每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都會有工會組織,有勞動保障法律,在本質上都默認了資本家與員工在站在一個對立的立場之上。
再看看美麗小島上。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漁網。開開心心的一天兩條魚。但是如果貝克和查理拿到艾伯的貸款不是去編制漁網而是去研究對魚的催眠術呢?或者是拿魚去休閑度假,把商業貸款變成了消費貸款呢?艾伯還願意借錢給他們嗎?又或者他們兩個生病了,艾伯不得不用應急貸款的形式把魚借給他們救他們的命呢?這樣一來小島上的經濟又會如何呢?這些借貸形式正在我們身邊因為外力的干涉不斷的發生著的。這種干涉比如說來自於政府,如此一來,這是一件幸事還是一場災難呢?
之前我們說在一個美麗的熱帶小島上生活著三個人,每天捕魚為生。辛苦一天也只能勉強喂飽自己的肚子。其中一個聰明人艾伯,因為敢於延遲消費和承擔風險,所以編制了一個自己的漁網。每天可以抓到兩條魚,很厲害,很開心。
後來,艾伯出於利己的動機,為了擁有更多的魚,這就惠及了島上的其他兩個人。艾伯把魚借給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貝克和查理呢?用借來的魚填飽肚子,騰出時間編制了自己的漁網。最終整個小島的生產力都提升了一倍。從每天三條魚變成了每天六條魚。而這一切都歸功於艾伯的一個好主意,歸功於漁網這個工具的誕生。
艾伯把魚借給貝克和查理,讓他們編制自己的漁網,這種商業貸款的形式是資本最佳的用途,因為可以擴大整個小島的生產嘛,對吧?但是,既然是商業貸款,那就必然存在風險。比如說,如果貝克他們兩借了魚之後不編制漁網,而是研究什麼對魚的催眠術呢?我們知道這肯定就是一個失敗的項目。那麼他們兩個肯定不會從中的得到什麼好處,自然的艾伯也很難指望拿回本金和利息。
這還不算完,貸款給他們兩去研究催眠術,結果沒有任何的盈利,這是浪費了整個小島的儲蓄,降低了整個小島的生產力。那如果艾伯知道這是一個肯定失敗的項目,那麼艾伯肯定不會把魚借給他們。但是如果有外部力量非要讓艾伯把魚借出去呢?
比如說,這個外部力量來自於政府。我們經常看到,政府總是滿腔熱血想做一點好事,就用諸多法律干預借貸方式,常以各種理由鼓勵或者要求儲蓄者借出款項,而並不考慮實際還款的可能性,這個時候貸款人就難免要承受巨大的損失,這種有悖常規的做法只會浪費社會的儲蓄。這里先提一下。
我們再來看,除了商業貸款之外,儲蓄還有另外兩種選擇,一個是消費貸款,另一個是應急貸款。
在小島上,艾伯不是把魚借給另外兩人去編織漁網,而是借給他們去度假,這就是消費貸款。而最終的情況也會完全不同。如果貝克和查理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生產力,他們又怎麼能連本帶利的還款呢?於是在拿著艾伯的魚,放縱了幾天之後,他們還是只能每天抓到一條魚。那為了還貸款,他們兩個以後每天都要減少自己的食量,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去償還貸款。
和商業貸款不同,消費貸款並不能擴大生產力。這樣的貸款對於借貸雙方來說都是一種負擔。所以艾伯聰明的話,就會拒絕這樣的貸款。
貝克和查理兩個人雙雙得了水痘,一個星期都沒有辦法去抓魚。在這樣的經濟情況之下,艾伯只有拿魚給他們兩先吃,其他的事情等病好了再說。沒辦法嘛,應急貸款嘛。如果艾伯不這樣做,那麼島上就會因為兩個人的死亡而喪失大量的生產力。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如果不是因為艾伯有儲蓄的話。那麼貝克和查理就只有被活活餓死。
剛才也提了一下,為了推動那些在政府和政治家們看來是有益的項目通常都會用各種方式干預儲蓄的配置,包括像是政府擔保貸款、公司及其個人稅收減免等等。
有了這些干預手段,大量的社會資源會湧入這些所謂的有益的項目中,比如說廉租房和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建設。但是我們知道,這樣的項目是需要依靠政府的不斷補貼才能維持下去的,是需要不斷的給他們輸血。他們是不能靠自己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健康運行的。
小島提醒了我們一點,政府是沒有儲蓄的,只有個人才有!貸款都流向了那些最終無法還款的項目,那麼這些損失將由犧牲了自己利益去創造儲蓄的個人來承擔。
這些以政策為導向的做法,是政府規劃者們認為自己要比儲蓄者更清楚什麼有利於社會發展。但是,事實卻從來都並非如此。
政府介入儲蓄者和借款人之間採取的強制手段將借款的原因與結果割裂開來,使得儲蓄的分配效率極為低下。為什麼?因為物競天擇!
我們的常識就會告訴我們,影響貸款人的往往是貸款的財務結果,就是我貸款出去我是要賺錢的啊。那借錢給什麼樣的企業可以讓我賺錢呢?肯定是那些業績記錄良好企業嘛,對吧?他們的還貸率往往較高。因此,這種企業更容易吸引到人們借錢給他。這就跟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自然選擇催生了生命力更強的物種,這種借貸的原則催生出更加健康的企業和更加強勁的經濟。
如果財務狀況,就是要賺錢都被視為了次要因素,那麼還能指望貸款可以提升生產力嗎?借錢出去如果無法成功促成創新或者生產力提高,那麼就是浪費儲蓄的供給,削弱整體經濟。
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要提示一下,就是你要借魚給別人你要先有魚。對吧?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你要放貸之前你必須要有儲蓄。我們後面還要說,不斷擴大的貨幣供應量和政府看起來無限的負債能力恰恰掩蓋了這一個簡單的事實,實際信貸是受到儲蓄制約的。這里再提一下儲蓄的重要性,我們後面的解讀還要說這個事情。敬請期待。
㈢ 世界主要經濟模式有哪幾種,歷史上分別
一,計劃經濟 最主要的代表是前蘇聯以及同時代東歐的一批國家,中國的建國初期的時候,實行的也是計劃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有利於迅速的集中全國的人、財、物去建設國家,簡單說就是集中個力量辦大事.弊端就是對經濟管得過死,市場缺乏活力,不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最終會阻礙經濟發展.二,市場經濟,典型代表就是西方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啊,如美國,英國等,主要是吧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可以是人才,資源等得到有效的應用.但是由於過分的依賴市場,可能會出現很多違背市場規律的行為,阻礙經濟的發展.
㈣ 世界經濟是怎麼運轉的
解題關鍵:理解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力量對比變化的趨勢。
思路引領:①各國經濟變化②美國戰後的意圖③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的過程
答案要點: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而美國經濟實力膨脹,美國企圖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主要經過了如下步驟:
①1944年夏,美、英、中等戰時盟國的代表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美國憑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確定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其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兩大支柱。
②1947年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從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成為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礎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希望採納
㈤ 世界各國的經濟體制模式有哪些
經濟體制的要素包括:產權組織形式,經濟運行機制,收入分配方式,經濟決策結構,經濟管理組織和政府調控手段等。
依據以上要素,可將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國家分為以下四種主要類型:
1、自由市場經濟:如美國,是消費導向型市場經濟,崇向市場競爭,強調市場效率,批評和反對政府幹預。
2、社會市場經濟:如德國,注重社會福利,具有比較完善的社保體系,以市場競爭為基礎,凡是市場能解決的都讓市場去解決,政府只為市場的正常運行制定規則。
3、政府導向市場經濟:如日本,政府幹預具有舉足輕重作用,以市場競爭為基礎,通過各級經濟審議會制定的經濟計劃和產業政策,將企業發展納入國家發展的軌道。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中國,以市場競爭為基礎,以社會主義為導向,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堅持國家宏觀調控,以市場經濟求效率,以社會主義保公平。
㈥ 世界主要經濟模式有哪幾種,歷史上分別
世界主要經濟模式有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還有壟斷市場經濟。歷史上的分別在於計劃經濟開始於早期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比如蘇聯,而市場經濟和壟斷市場經濟早期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
㈦ 經濟運行方式是什麼
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既有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特點,發揮國家對經濟集中調控的優勢,又有鼓勵自由競爭的特點,發揮市場經濟的調劑作用和靈活性。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未來社會主義社會應取消商品貨幣,實行計劃經濟。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經濟運行形式的設想,是建立在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相當高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基礎之上的,所以,他們否定了市場經濟的合理性。
列寧認識到商品貨幣關系不是一下子能消滅的,它必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存在,只有完全的社會主義才是無商品貨幣關系的產品經濟社會,因此,要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的作用來建設社會主義。
斯大林認為,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並且,在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必須實行計劃經濟,但在一定時期內還必須保留商品貨幣關系,主張搞大計劃、小市場。
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實踐中,雖然都認為應該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但是,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把商品貨幣關系看作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消極因素,主張要限制並逐漸消滅商品貨幣關系。特別是斯大林和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都存在著超越歷史發展階段的錯誤。
鄧小平同志對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創新和突破性發展,就是以實踐為依據,提出了市場經濟也可以作為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這就打破了那種將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作為劃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基本標準的傳統觀念,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始終沒有承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有力的指導,為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