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經濟七大產業是什麼
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醫葯、新材料、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
新經濟指新的經濟形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產業形態的不同,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新經濟有不同的內涵。當前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佔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
相關信息:
新經濟的特性主要有三點。 首先,企業越來越注重將價值從有形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企業擴張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舊經濟時代相比,更加註重對無形資產的利用和控制,同時也更加關注無形資產所帶來的價值。
例如,Marriott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團,它從不自己建造酒店或擁有任何酒店實體,而只負責對酒店管理。同時像SaraLee這樣的公司,他們不僅創造品牌,更想擁有品牌,他們是品牌持有人。這類公司不僅不組織生產,同時也很少將資本投入到固定資產上,他們更加重視對品牌的管理。
2.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農業、工業、貿易、分配、流通這五個方面,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基礎上做出的調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實行余糧收集制;把大中企業收歸國有,對小企業實行監督;取消一切商品貿易;一切生活必須品均由國家集中分配;強制勞動,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而新經濟政策就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在農業方面,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來代替余糧收集制,並允許農民自由出賣余糧;在工業方面,新經濟政策將部分工業恢復私營經濟,但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然歸國家所有,一些企業也有租給外國資本家的,但是這些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在貿易方面,新經濟政策允許私商自由貿易來恢復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換;在分配方面,新經濟政策廢除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食物配給制,實行按勞分配的制度;在流通方面,新經濟政策廢除了國家配給制和國家貿易壟斷制,在堅持國家計劃領導的前提下,實行自由貿易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什麼
因為新經濟政策的實行,蘇聯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那麼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什麼呢?
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和它的措施有關,首先來看一下新經濟政策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1)新經濟政策採用固定的糧食稅來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余糧收集制。
(2)它允許農民在交付了糧食稅之後多餘的糧食自由買賣,這也就是說新經濟政策承認了市場機制。
(3)它實行中小企業的非國有化,但是這有一個前提便是要保持國家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
(4)它將一些大工業的企業聯合起來,形成托拉斯和辛迪加,然後實行經濟核算。
(5)它取消了勞動義務制和勞動動員,也就是廢除了實物配給制,代之以按照產品的質量和數量支付勞動報酬的按勞分配製度。
(6)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私人資本在工業、農業、商業、服務業中的自由發展,鼓勵合作社,實現農村僱工和租佃合法化。
(7)它允許允許外國資本進入蘇維埃,並在國內實行租讓和租賃,而這些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
(8)在新經濟政策之下,重建了銀行和稅收制度,並實行了貨幣改革,將不穩定的蘇維埃紙幣取消,代之以穩定發行的貨幣切爾文盧布。
在這些措施之下,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鞏固了蘇維埃的工農聯盟。而新經濟政策所採取的這些措施的實質便是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從而使得蘇聯逐漸地過渡到社會主義國家。
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有什麼關系
在蘇俄的三年國內戰爭之後,蘇俄採取了新經濟政策。在中國的十年「文革」之後,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那麼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系呢?
實際上,中國的改革開放便是在借鑒蘇俄的新經濟政策的基礎之上所實行的。那麼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之間的相同點是什麼呢?
新經濟政策的實行是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的蘇俄國情,國內社會動盪,經濟困難。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十年「文革」之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讓當時的中國社會一片動盪不安,國內經濟頻臨崩潰。因此,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都是在社會混亂、經濟萎靡的背景之下實行的。
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都進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來代替余糧收集制,而改革開放則是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它們都是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經濟,蘇俄放開商品市場,允許資本家經營企業,還允許外國資本家到本國經營,中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鼓勵私人開辦企業,同時大力向外國招商引資,發展市場經濟作用,都使經濟得到恢復,社會得到穩定。
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使得蘇俄工農業逐漸恢復發展起來,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穩固。而改革開放使得農村經濟全面振興,國民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兩者都是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上而實行的,改革開放是對新經濟政策的繼承與發展。
3. 新經濟有哪些
新經濟包括科技新經濟和一些其他的輔助產業,新經濟。比如說艾TE無羈通信類等等應該都是新經濟的范疇。
4. 四新經濟包括什麼
四新經濟
四新經濟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
什麼是四新經濟
四新經濟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1]
四新經濟的內涵
四新經濟具有不同的內涵側重點。
新技術,主要指可實際推廣、替代傳統應用和形成市場力量的新技術,而不是簡單的產品技術或實驗室技術。
新產業,主要指以新科學發現為基礎,以新市場需求為依託,引發產業體系重大變革的產業。
新業態,主要指伴隨信息技術升級應用等,從現有領域中衍生疊加出的新環節、新活動。
新模式,主要指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產業鏈及價值鏈,實現傳統產業要素重新高效組合。
[編輯]
四新經濟的本質
四新經濟的本質是自主創新,關鍵是轉變思想觀念。
四新經濟本質是自主創新,四新經濟具有滲透性、融合性、輕資產、高成長、動態變化、基礎環境依賴等特性,更加註重無形資產、核心團隊、智慧發展和核心競爭力。
四新經濟是政府經濟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轉方式、調結構及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抓手。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四新」經濟要求勇於打破思維定式,消除傳統條塊式管理與其發展存在的沖突。
另一方面,「四新」經濟隱含著生態文明和包容性發展,推進中不做頂層規劃,不分傳統和現代,不規定統計口徑,不鎖定范圍和發展內容,不固定推進模式和方法。「四新」要去產業定位論,只提出發展方向,不確定具體產業內涵,留下未來發展空間。
[編輯]
四新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別
四新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兩者相互融合促進,四新經濟比戰略性新興產業范圍更大,但不是替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版。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運用「四新」經濟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發展、調整和升級的過程中,培育出頂級的四新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確定的產業發展方向,帶有政府主導意志,宜用「加法」;「四新」體現市場需求和草根經濟,宜用「減法」,營造寬容失敗的發展環境。
推進「四新」經濟發展,限制越少越好,流動性越強越好,創新活力越足越好,產學研用結合越緊密越好。要從習慣於抓大企業、大項目轉向更加重視扶持小微、草根企業;從過分強調有形資產投資轉向更加註重研發、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投入;從政府給予優惠政策轉向營造發展環境;從簡單機械依賴產業政策轉向主動順應「四新」特點創新政府管理服務模式。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和服務氛圍。以前注重企業產值、規模和歷史,現在要注重團隊、注重技術、注重商業模式。要從單純的引進企業轉變為按照產業鏈、價值鏈和市場發展需求,開展專業招商、代理招商、市場化招商、中介招商、服務招商。從拼政策、拼資源、拼成本、拼價格,到拼服務、拼氛圍、拼營商環境,把優惠政策轉為服務功能,推動「四新」經濟集聚。
5. 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是什麼
1,農業方面
1921年3月21日頒布《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法令,規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後,剩餘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
糧食稅的稅額比余糧收集制大為減少,1921——1922年度全國稅額比上年度減少43.3%。1922年,政府通過《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蘇維埃監督下出租土地和雇傭工人。
2,工業方面
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大生產和國家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
1920午11月頒布租讓法令,允許外國資本家在蘇俄經營租讓企業或同蘇維埃國家組織合營股份公司。
1921年5月。國家把一部分小企業發還原主經營。7月又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國的合作社或個人。
這些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
3,流通方面
廢除國家配給制和國家貿易壟斷制。在堅持國家計劃領導的前提下,實行自由貿易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5)新主流經濟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①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②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③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列寧對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現實意義
第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第三,它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第四,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想越過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後者則是利用資本主義,通過市場漸近地過渡到社會主義。
6.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余糧完全歸個人所有。從而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大生產和國家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
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
新經濟政策歷史影響包括: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2、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3、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列寧對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7. 哪些行業屬於"新經濟
新經濟以「互聯網+」這些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為代表。綠色能源、互聯網是新經濟重要內容。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李克強作主旨演講時曾介紹「新經濟」的主要內容。李克強表示,各國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加強相互交流,借鑒彼此經驗,促進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推動以綠色能源環保、互聯網等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佔領未來發展制高點,提升產業和經濟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新經濟以「互聯網+」這些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為代表,它的成長速度超出我們的預料,很好地支撐就業,也幫助服務業加快發展。新經濟起來以後,它會為傳統的動能改造升級創造條件
(7)新主流經濟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新經濟的特性主要有三點:
首先,企業越來越注重將價值從有形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企業擴張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舊經濟時代相比,更加註重對無形資產的利用和控制,同時也更加關注無形資產所帶來的價值。
其次,價值從提供產品的企業,轉移到不僅提供產品同時提供低價且高度個性化產品的企業,或者能夠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企業。
最後,企業可以方便地通過數據管理來降低成本,這也是新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傑克·韋爾奇過去常常在他的營銷人員會議上說「改變或者滅亡」,對於一個GE人來說這不是個令人愉快的做法,但是確實行之有效。現在他常說的則是「擁抱網路,不只是一個網頁」。
要擁抱網路,而不只是給出一個網頁,意味著擁有一個網頁並不表示已經實現了網路化,網頁只是網路營銷的基礎。
8. 舉出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為:
(一)在農業方面,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後的余糧歸農屬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傭勞工;
(二)在工業方面,多種經濟成分群英會存,由全面沒收私人資本轉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採取租讓制和租借制兩種形式,還允許部分地恢復小型私人企業;
(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實行的產品交換轉為允許自由貿易,實行按勞分配。 實質是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恢復和發展工農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以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8)新主流經濟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新經濟政策現實意義:
第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第三,它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第四,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想越過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後者則是利用資本主義,通過市場漸近地過渡到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