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怎麼認識商品經濟發展

怎麼認識商品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05 12:36:52

1. 馬政經丨商品經濟的由來與發展

在這里簡要的介紹一下 商品經濟的由來與發展 :

G

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首先經濟的發展一開始並不是商品經濟的,早時,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比較原始,也非常的簡單。那時候的經濟,被稱為 自然經濟 ,所謂自然經濟,通俗的去理解,就是自然下產生的經濟,沒有人與人之間利益的交換,很簡單、很朴實,人們過著最原始的生活,嚮往著男耕女織,也被稱為小農經濟。

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商品經濟。

後來商品經濟是怎麼演變來的呢?我們先從概念上來了解一下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的目的,就是直接進行商品交換 ,也是第一段所說的人與人之間利益的交換。

這里插播一個重要的小概念,就是商品的定義:商品,就是用來 交換 的 勞動產品 。加粗的兩個詞語要特別注意,這是貫穿始終的重點詞語。 第一,商品是用來交換的;第二商品是凝聚了勞動力的東西!

舉個例子:中國送給某個小國家一大批的帳篷,請問這些帳篷是商品嗎?

不是的!因為是送的,不是交換的,中國給了他們帳篷,他們啥也沒給我們。所以,帳篷不是商品。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每天呼吸到的空氣,是不是商品?

不是的!因為空氣不需要人類提供勞動力,就能自發存在的,沒有凝聚勞動力,所以空氣不是商品。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產生的基本條件:

商品經濟的產生,是由於社會分工的變化,這里主要說的是三次社會分工:

第一次是游牧民族的分工,因為它們要四處跑來跑去,物資上肯定會存在不足,這個時候,就出現了 交換的行為 ,滿足了商品出現的條件;

第二次分工是手工業的出現,手工業的出現意味著人們開始進行了生產行為,生產行為就意味著 凝聚了勞動力, 這就滿足了商品的另一個特性;

第三次是商人的出現,商人是什麼呢?商人是投機者,他們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正因為有了這個行為,更是促成了商品經濟的產生。

2. 商品經濟的發展簡史

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里,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共同佔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逐漸出現了剩餘品,於是就有了氏族(或部落)之間對剩餘品的偶然交換。當發生了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時,商品交換逐漸擴大;後來發生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從而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貨幣,出現了商品經濟;商品生產的產生使商品交換經常化,進而產生了貨幣。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縫隙中生長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才完全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普遍的經濟形式。
世界上現存第一本經濟學著作是古希臘色諾芬(Xenophon,約前430-約前355或354)的《經濟論》,英語單詞 「Economy」、「Economics」即源於此。該書採用蘇格拉底與別人對話的形式,討論如何管理奴隸主家庭農場,堪稱「古代微觀經濟學」。他還著有《雅典的收入》,論述如何增加雅典國家收入,堪稱「古代宏觀經濟學」。此外,柏拉圖(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國》,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論述奴隸經濟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鞏固和完善奴隸經濟制度,強調農業的基礎地位,主張限制商業、高利貸和私有財產。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論》主要論述奴隸經濟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鞏固奴隸經濟制度,《倫理學》分析商品等價交換現象,認為貨幣使不同的商品等價。
歐洲封建社會始於公元476年,終於1640年,其間戰亂、災荒和瘟疫連綿不斷,經濟、文化黯然失色,人稱黑暗的「中世紀」(Middle ages)。義大利神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學大全》,根據上帝意志論證封建農奴制度的合理性,認為上帝創造萬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應當受「上等人」統治。同時,提出公平價格理論、貨幣理論、商業理論和利息論,為商品經濟的發展作了折衷和辯護,有一定歷史進步意義。 1492年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約1451-1506)「發現」美洲大陸之後,國際貿易成為當時西歐主要經濟增長點,催生了「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萌芽。認為:只有金銀才是財富,主張促進商業發展,開展國際貿易,實行貿易管制。第一次正面肯定商業和商品經濟,堪稱「革命性」突破。早期重商主義主張「貨幣差額論」,即只出口不進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於英國匿名發表的《對中國同胞某些控訴的評述》。晚期重商主義主張「貿易差額論」,即少進口多出口,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孟克列欽(Antoine de Montchrétien,1575-1622,又譯「蒙克萊田」,1615年發表《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首次使用「政治經濟學」一詞)、柯爾培爾(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以及英國的托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又譯托馬斯·曼,1621年發表《論英國與東印度公司的貿易》)。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主要產生和發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期,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取得完全勝利的時期。具體說來,這一時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紀中期期間。該時期內,西方國家的經濟在資產階級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克服重商主義經濟理論和觀念的缺陷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所代表的經濟思想和學說與重商主義的理論學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其主要特點是主張實行經濟自由主義。這意味著個人可以在擺脫封建經濟制度殘余和重商主義那樣的國家干預情況下,實行自由經營;政府應當在保證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對經濟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讓市場機制自動地調節經濟,配置資源。
英國經濟學家配第基於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不同於重商主義的觀點:(1)財富是物質產品,勞動是財富的源泉;(2)市場自動調節比人為地調節更能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即「看不見的手原理」(Principle of invisible hand),據此主張自由放任政策。 法國的「重農學派」(Physiocrats)主要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1758年發表《經濟表》,反對重商主義,主張自由貿易。但由於法國小農經濟比重較大,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因此認為只有農業才是社會財富的源泉,貨幣只是流通手段;工業只是對農產品進行加工,是農業的附屬物;對外貿易只是一種等價交換,都不能增加社會財富。1830年代以後,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分化為兩支,即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1890年出版《經濟學原理》)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school),馬克思主義者一般稱之為「庸俗經濟學」(Vulgar economics)。 「新古典經濟學」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辯護」,認為:市場完美有效,能夠自動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分配理論等。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西方經濟學開始出現了大的變化,即發生了「凱恩斯主義的革命」。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傾向,開創了一個新的經濟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既恢復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國家干預主義的經濟思潮,使之在經濟生活中重新占據了主流地位,也同時存在著原先曾經占據過主流地位但在凱恩斯主義出現後暫時退居次要地位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經商。原始時代,人們共同對抗自然,生產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不斷改進的勞動工具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力,生產物過盛衍生了原始的交換。這些交換先是偶然性,漸漸變得經常而刻意。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據《易經》所載,神農氏曾在日中設市以「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在遠古時期,商部落就以善於交換出名,周武王滅商後,商朝的遺民為了維持生計,傳說他們的祖先曾駕著牛車遊走部落之間,進行交易。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周人就稱他們為「商人」,稱他們的職業為「商業」,由此引申,出售的生產物便叫「商品」。
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鄭國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貢和范蠡;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國的白圭、呂不韋。戰國時期各國鑄造流通的銅幣種類增多,貨幣的數量大,種類多,反映了商業較過去發達。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由於農業經濟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特別是隋朝時開鑿的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促進了商品流通范圍的擴大。唐代還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中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沿岸出現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飛錢類似於後世的匯票。櫃坊和飛錢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它們的出現又促進了商業的便利與發展。
宋元商業的繁榮,商業要繁榮,政府就必須放鬆對市場的嚴格控制。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就是建立在從唐代後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時間基礎上的。兩宋時期的商業繁榮是全方位的,不僅商品的種類繁多,而且國內貿易、邊境貿易和對外貿易都很繁華。商業的繁榮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促進了商業的繼續繁榮。兩宋商業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概括而言:首先,北宋建立以後社會經濟得以正常發展,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從唐代後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逐漸被打破,到宋代,店鋪已可隨處開設,買賣時間也一改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第三,宋代市場上雖然仍然使用金屬貨幣,但在北宋時,四川益州的富商開始發行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發行使用便利了商業活動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第四,兩宋時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後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元政府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繁榮。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從東歐、中亞,從非洲海岸,從日本、朝鮮,從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到大都。城內各種集市三十多處,居民不下十萬戶。
明清時期。政府對商人徵收沉重的商稅,並施行種種壓制政策,相比於宋元,有明顯的退步。這需要補充一定的資料,加以說明。明清時期,政府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征商稅,對民營商業征稅不僅稅率高,稅目繁多而且關卡林立。明清政府還繼承了專賣專營的傳統,限制了民營商業的經營范圍,從而阻礙了工商業發展。
明清城鎮商業依然呈現繁榮景象。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體現了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只有這樣才能使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迅速。其次,隨著商業的繁榮,商人的情況發生了新變化,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商品經濟是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促進了社會分工和擴大和交換的發展,形成了一支專門從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工商業階層。他們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立足於社會歷史舞台。他們所從事的生產和經營,構成了新型社會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怎麼理解,利用商品價值規律來發展商品經濟

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的各部門之間的分配。通過供求變動和競爭,市場價格的波動,社會各生產部門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大體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不過,價值規律的這種自發調節,是以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為代價的。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並在競爭中獲勝,就會刺激商品生產者不斷改進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力求使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結果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價值規律刺激生產力的發展,又常常是以一部分商品生產者破產,以社會勞動的一定程度的損失為代價的。
(3)促使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在商品經濟中,各個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是不同的。一些生產條件好的商品生產者,由於勞動生產率高,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競爭力強,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就會擴大生產規模。同時,一些生產條件差的生產者,勞動生產率低,商品個別價值高於社會價值,競爭力差,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不斷虧損,甚至破產。價值規律的優勝劣汰機制的作用,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推動力。但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兩極分化。

4. 如何認識商品經濟的發展歷程

你看合適不合適

也談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內容提要】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商品經濟史研究中一個首要的重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應以對其本身的研究為基礎,而不能將中國的封建地主制與西歐的封建領主製作簡單對比。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高峰,並形成了多層次和多元化發展格局。在此過程中,商品經濟一方面受政治干預極其強烈,另方面則從根本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革。

【英文摘要】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the feudal Chinese society have remained an important issuein the study of commodity economy history.However,the explo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in the feudal Chinese society must first depend on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its own rather thanjust a simpl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eudal Chinese landlord system and the Western European suzerain system.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feudal Chinese commodity economy can be seen inthe fact that it experienced three developmental peaks and thusformed a multi-dimensional pattem.During this course,commodityeconomy,though strongly interfered by political factors,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關 鍵 詞】商品經濟、中外比較、中國特點

commodity economy/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正 文】

中圖分類號:F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78X(2000)06-0121-05

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乃是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消長的過程。(註:李埏:《中國封建經濟史論集》,雲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6~15頁。)因此,要全面而又科學地認識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必須大力開展對商品經濟史的研究。隨著近20年來對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點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商品經濟問題是重新正確認識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突破口,應強調重視商品經濟的研究。

大力開展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史的研究,首要的重大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認識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因為這關繫到我們從什麼樣的角度出發和以什麼樣的思想為指導去研究商品經濟問題,並進而科學認識整個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全局的大問題。最近,寧可先生強調:"從中國社會形態的研究,尋求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不能不注重中國經濟形態的特點,這里包括了商品經濟的特點和作用,而尋求中國經濟形態的特點,商品經濟的特點和作用也許能給我們以線索和啟示。"(註:寧可:《中國社會形態中應當注重的一個方面-商品經濟》("社會形態與歷史規律再認識筆談"),載《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其意蓋在於此。

關於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揭示。但這並不能說明該問題已無探討的必要,而恰恰說明這只是一個重新認識的開端。下面,試就此問題略抒管見。



我們先從對已有的特點的分析談起。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商品經濟問題和探討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關系的論著中,都曾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問題。其中,姜守鵬先生的《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特點》(註:見《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第2期。)是有關此問題的專文。限於篇幅,以下圍繞此文做出分析。

在該文中,姜先生將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特點概括有三。第一,"土地私有,土地較早成為商品,可以自由買賣是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重要特徵。"單從時間上看,中國在公元前359年商鞅變法之時,就確立起了"民得買賣"的地權原則,土地買賣逐漸盛行起來;而在西歐,到公元11世紀之後,"在大多數國家內,起初不能讓渡和不能分割的'貴族'土地,漸漸變為可以讓渡和可以分割的;實際上,它已被分割到漫無止境。"(註:〔法〕P?布瓦松納:《中世紀歐洲生活和勞動》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244頁。)土地買賣才發展起來。顯然,中國歷史上土地成為商品,可以自由買賣確實比西歐要早得多。進一步來看,在中西方土地可以買賣之前,土地都是不能任意買賣的。在中國,西周就確立起了"田裡不鬻"的地權原則;而在西歐,由於土地處於高度穩定狀態,不能買賣,馬克思曾稱之為"不動產"。

然而,分析土地的買賣不能離開它所賴以存在的社會形態。結合社會形態來分析,在西歐,土地不能買賣的時期是領主制階段。伴隨著土地的買賣,領主制解體,整個社會進入了地主制階段;在中國,土地不能買賣的時期恰好也是西周至春秋戰國的領主制階段。伴隨著領主制的解體和地主制的到來,土地買賣發展了起來。換言之,土地買賣是地主制本身所具有的內在經濟現象;從地主制產生之日起,就會有土地買賣,並無此先彼後之分。認為土地較早成為商品,可以自由買賣是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一大特點的觀點,主要是將中國的地主制與西歐的領主製作了對比之故,故而這種對比顯然是不妥的(詳後)。如果用中國的地主制與西歐的地主製作對比,那麼,根本就無此一說。因為,土地買賣與地主制是同步的,並無此先彼後之分。

第二,"中國封建社會的商品生產者主要是農民。"其根據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包括自耕農和佃農)具有較大的人身自由和經營自主權,具備成為小生產者的必要條件;而西歐庄園制下的農奴則情況完全相反,並且,農業是領主庄園制經濟,屬自然經濟范疇,其商品生產主要是居住在城市裡的手工業者。我們知道,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經濟是簡單商品經濟,交換的發達和商品生產的不發展是其基本特徵。在這種情況下,正如馬克思所說,"在這里,正是商業使產品發展為商品,而不是已經生產出來的商品以自己的運動形成商業。"(註: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6、371頁。)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有城市手工業者生產的商品,但大多數商品則是來自於各生產部門的產品。由於封建社會生產的主體是占社會勞動力絕大部分的農民,盡管中西方農民在人身自由和經營自主權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他們都應是社會商品的主要生產者。

市場上商品的種類充分說明,農民均是中西方封建社會里主要的商品生產者。在中國,除鹽、鐵等大宗商品是來自於手工業部門之外,很多商品都來自農業部門,出自農民之手。糧食、紡織品、茶葉等農產品都成了大宗商品。西歐的情況與此相差無幾,大多數商品是庄園中人身並不自由的農奴生產的產品。據12世紀留傳下來的商稅稅則記載,市場上的主要商品有牛、馬、腌肉和熏肉、腌魚或熏魚、麥及其他穀物、蔬菜、葡萄酒、蜜、油、乾果、鹽、金屬、毛皮、武器、顏料、羊毛、線、磨石等。在中世紀最為著名的香賓集市上,主要商品除手工業品和來自東方的絲綢及珍奇品外,還有糧食、飲料、皮革、各種木材、木炭、羊毛原料和生絲、絲棉、大麻、亞麻、棉花、牲畜以及其他東西,這些東西大多應是農業部門生產的產品。(註:參見〔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300~1300年)》中譯本下冊,第23章"中世紀的商人旅行、市場和市集、香賓市集、貿易管理",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96~199頁。)那種認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商品生產者主要是農民,而西歐則是手工業者的觀點,不僅與以上事實不符,而且有悖於前資本主義社會農民始終是社會生產的主體這一基本規律。

第三,"貨幣較早地介入交換,商業比較發展是我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另一重要特徵。"得出這一結論,其推論前提是:中國自夏商周以來就流通貝幣,春秋戰國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宋代出現紙幣,白銀逐漸成為貨幣,貨幣經濟一直較為發達;而在西歐,交換經濟長期處於較低水平,沒有出現發達的貨幣經濟。其實,西歐的貨幣經濟雖然在日耳曼蠻族的入侵下一度有所衰落,但到11世紀時,隨著捷克、西伯利亞以及俄國的銀礦的相繼發現和大量開采,貨幣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很快出現了高度發達的信用業和金融業,形成了十分發達的市場網路。試想,沒有高度發達的貨幣經濟,西歐怎麼能夠率先發展到資本主義?而且,即使在西歐中世紀的初期,蠻族的入侵也沒有立即使商品經濟衰落,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漸衰退的過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有商業活動。那種認為西歐中世紀交換經濟長期處於較低水平的觀點,大大低估了西歐貨幣經濟的發展水平。更何況中國在商周時期,不也是處於"抱布貿絲"的交換水平之中嗎?

再者,從貨幣介入交換這一角度來看,貨幣是從交換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所以,只要有商品經濟的發展,就必然會出現貨幣。盡管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因商品經濟發展程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幣材會有所不同,但這並不能改變貨幣的本質。中國從商周之時起開始用貝幣。在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初,甚至在此以前,日耳曼蠻族已用亞麻布條作為貨幣,後來還一度鑄行硬幣。(註:〔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300~1300年)》中譯本第8章上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284頁。)因此,把貨幣較早地介入交換看作中國封建社會有別於西歐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大特徵,並不妥當。

以上的分析表明,在如何認識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特點的問題上,從據以分析特點的基本思路到具體概括出的諸多特點,都還值得進一步商榷。其中,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往往將中西方封建社會作簡單的類比,並由此推衍出結論。這是研究中的一大缺陷,應加以避免。



眾所周知,特點是通過比較而得出來的。講到比較,自然就有一個比較對象的問題。長期以來,人們都是將西歐的領主制社會與中國的地主制社會作對比,從而得出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些基本認識。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是缺乏可比性的。

關於封建社會的形態,歷來有"典型"和"變態"之爭。一種觀點認為領主制是封建社會的"典型"形態,地主制是封建社會的"變態"形態;一種觀點則與之相反,認為領主制是封建社會的"變態"形態,而地主制才是"典型"形態;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領主制和地主制是封建社會相繼發展的兩個歷史階段。對此,我們應如何看待呢?大家知道,任何一個社會,在它的生產力沒有全部發揮出來以前,它是不會自行消亡的;相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它的生產關系都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馬克思主義者根據這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把奴隸社會分為早期不發達奴隸制階段和發達奴隸制階段;資本主義社會分為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共產主義社會分為社會主義階段和共產主義階段。難道封建社會會例外嗎?而從封建社會土地所有權、勞動者人身依附關系、地租形態的演進以及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的對立消長來看,從領主制到地主制,都顯示出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充分說明領主制和地主制是封建社會相繼發展的兩個歷史階段。(註:林文勛:《試論封建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刊《東陸學林》第1輯,雲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隨著封建社會發展史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證明:世界各國、各地區封建社會的發展一般都經歷了領主制和地主制兩個階段。以我們本文所討論的中國和西歐來說,中國西周為領主制社會,進入戰國,伴隨著領主制的解體,中國進入了地主制。在西歐,馬克思說:"雖然在14和15世紀,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在這個時代來到的地方,農奴制早已廢除,中世紀的頂點--主權城市也早已衰落。"(註: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4頁。)例如,"在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在14世紀末期已經不存在了。"(註: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4頁。)西歐領主制(農奴制)解體後,並沒有立即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也沒有發展到其它的歷史階段,而是進入了地主制。恩格斯在論述西歐封建社會走向末路時說:"在大多數農村中,雖然還存在著古老樸素的自然經濟,但已有許多整片的地區,比如在荷蘭、比利時和萊茵河下游,農民都不用徭役和實物獻納,而以貨幣向領主交付;領主及其臣民完成了把他們自己分別變成地主和佃農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個步驟,……。"(註: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50頁。)

既然領主制和地主制是封建社會相繼發展的兩個歷史階段,那麼,將中國的封建地主制社會與西歐的領主制社會作對比就顯然是不正確的。如果要進行比較的話,只能用雙方的領主制階段與領主制階段進行比較,地主制階段與地主制階段進行比較。否則,對比研究只能得出一些不正確的認識。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商品經濟是一種經濟形式,在研究其特點時,無疑需要認真研究它的經濟結構、經濟要素。但是,僅此還遠遠不夠。作為一種經濟形式,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它都不是單獨地發生作用,而是與其它經濟關系乃至政治、軍事、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密切相連,共同作用。因此,在研究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特點時,還需要克服就經濟關系而言經濟關系的局限,置於整個社會發展之中去加以認識。這也是本文特別偏重從發展的過程去認識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特點的重要原因。



本著上述基本思路,通過與其它國家和地區同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相比較,我們認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商品經濟在下列四方面具有明顯的特點:

第一,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高峰,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發展的態勢 商品經濟何時出現於中國社會,還需要探討,但在商周時期,它的發展程度還是較為有限的。進入春秋戰國,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在此基礎上,市場不斷拓展,交換空前擴大;金屬貨幣廣為流行;商人和商業資本迅速發展。商品經濟迎來了它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發展高峰。經秦進入西漢,商品經濟始終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當時,富商大賈不僅名著竹帛,而且左右地方政局,反映出商品經濟力量無所不在,確乎達於極盛。

商品經濟的發展,嚴重地動搖了封建統治。到西漢武帝時期,統治者全面推行控制和干預商業的政策,商品經濟遭到沉重打擊,發展勢頭嘎然而止。漢武帝的政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當時商品經濟的基礎還較為脆弱。鹽鐵為大宗商品,這本身就表明了這一點。同時,漢武帝的政策體系完整,從生產到流通全面控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此外,漢武帝任用得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歷東漢至魏晉南北朝,連續不斷的戰亂又使商品經濟失去良好的發展環境。商品經濟急劇衰退,竟出現了實物貨幣取代金屬貨幣流通的反常情況。直到唐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又一次大發展,城市坊市制崩潰,草市鎮興起;貨幣流通不斷進步,並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商人和商人資本再度崛起。商品經濟步入了第二個發展的高峰。在這一時期,茶葉迅猛發展為與鹽鐵相伯仲的大宗商品,草市鎮遍及全國,海外貿易取代了傳統的陸上貿易,等等。種種跡象表明,與第一個高峰相比,此時商品經濟的基礎更為廣闊,發展水平更高。

到了元代,由於蒙元入侵所造成的影響,唐宋發達的商品經濟遭受一定的影響,曾一度發展遲滯。進入明代,商品經濟不僅很快恢復了唐宋時期的水平,而且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第三個發展高峰。這時,交換進一步擴大,市場在更高的程度上整合,商人和商業資本的力量邁上又一新台階,形成了商幫。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點。

第二,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受政治力量的影響較大 我們知道,中國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統的封建中央集權專制體制。大一統的形成,消除了原來的封建割據,統一了全國的幣制、度量衡及文字,有有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一面。《史記?貨殖列傳》說:"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講的就是大一統對商品經濟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大一統封建中央集權的形成,又使得統治者可以利用中央集權的強大政治力量,干預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其產生不利的作用。

在整個封建時期,大一統中央集權對商品經濟的干預極為突出。主要是通過重農抑商和禁榷制度對商品經濟實施干預。所謂"重農抑商",就是通過採取貶低、壓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從商人數。其目的是防止農民大量棄農從商,保護農業的優先發展地位。自戰國商鞅、韓非等人提出重農抑商的思想主張後,部分諸侯國及繼起的秦漢王朝就推出一系列困辱商人的政策措施。如禁止商人穿絲織衣服,禁止商人騎馬,禁止商人仕宦以及謫發商人戍邊等。而後,由這些政策措施又衍化出一種抑商、輕商的觀念意識。重農抑商形成一個從政策到思想再到觀念的有機整體,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項根深蒂固的基本國策。到了唐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重農抑商受到一定的沖擊,但從根本上還沒有完全動搖。即使到了明清,重農抑商仍然不時推出。明清兩代都還曾重申商人不得穿絲綢衣服及不得仕宦的舊規。重農抑商的實施,抑制了商人階級的發展。如宋代成都"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貧而未仕,則賣白龍丸,一日得官,止不復賣;城北郭氏賣豉亦然,皆不肯為市井商賈或舉貨營利之事。"(註:陸游:《老學庵筆記》卷9。)類似例子不在少數。這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禁榷制度是封建統治者干預商品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政策,很多人往往將它歸入重農抑商政策之中,這是不對的。禁榷制度的目的是,國家通過官營商業,與商人爭利;它是官府充當大商人的結果,與重農抑商有著根本的不同。這項政策起源於春秋齊國管仲的"官山海"。到了西漢中葉,漢武帝任用桑弘羊等人,相繼推出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等政策措施,將禁榷制度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為歷代封建王朝所遵行。歷代統治者對市場上的大宗商品,大多實行專賣,攫取高額壟斷利潤。如果說重農抑商政策是通過壓制商人而抑制商品經濟的發展的話,那麼,禁榷制度則是通過官府控制大宗商品的產運銷,將商品經濟的發展納入自己所允許的范圍和軌道。

不過,雖然這兩項政策的出發點不同,所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但就所起到的作用而言,卻是異曲同工,都對商品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這兩項政策雙管齊下,使商品經濟的發展始終置於封建政府的控制之下。

第三,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多層次性和多元性 中國是一個疆域十分遼闊的國家,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其顯著特徵。這其中,由於各地區和各民族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先有後,起點有高有低,發展速度有快有慢,商品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多層次性和多元性。

這種多層次性表現在許多方面,主要有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別;內地與邊疆的差別;城市與農村的差別;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差別;等等。以內地商品經濟的發展來說,同處於中原內地的南北兩方,長期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就相當懸殊。至於城市和農村,在唐宋時期,一些大城市已發生了市場革命,處於較發達的狀態,但許多鄉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十分幼弱,尚處於自然經濟之中。而內地與邊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差別就更大。

唐代貨幣史上有所謂"錢帛兼行"之說。其實,除銅錢和絹帛這兩種貨幣外,在四川和嶺南的部分地區,還流通著實物貨幣;實際情況比"錢帛兼行"還要復雜。單以銅錢和絹帛來說,銅錢是形態較高的金屬鑄幣,代表的是商品經濟處於較高的發展層次;而絹帛只是一種形態較低的實物貨幣,代表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處於較低的層次。可是,就是這兩種形態不同的貨幣,竟然在同一時代、同一社會中長期共存,流通上百年。這集中地反映出中國社會商品經濟是高低層次的共同發展。這種多方面的高低共存,構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多元化的特徵。

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元性的特徵,應作為正確估價中國商品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思路。長期以來,在對商品經濟發展水平的估價上,不論是從整個歷史時期來看,還是就某個朝代而言,分歧都是不小的。一部分人根據某些材料得出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很高的結論,而一部分人則舉出了商品經濟不太發展的諸多證據。其實,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很多人只注意了一個方面,難免以偏概全。鑒於商品經濟發展的多層次性和多元性,在估價商品經濟發展水平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認識。

第四,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商品經濟在社會變革和轉折的關頭都起到了革命性的決定作用 馬克思曾經指出:"商業對各種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主要生產使用價值的生產組織,都或多或少地起著解體作用。"(註: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1頁。)這是對世界各國歷史深入分析後得出的一個普遍結論。換言之,在世界各國和各個地區,只要有商品經濟的發展,就會對原有的社會結構產生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但從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來看,這種作用又更為明顯和深刻。

與商品經濟發展的三個高峰相呼應,春秋戰國、唐宋、明清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個重大轉折和變革時期。這三個時期,雖然社會變革的內容不同,但從其與商品經濟的關系來看,則有很大的共同點。即,商品經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變革是由商品經濟引發的。

春秋戰國是中國封建社會由領主制進入地主制的變革轉折時期。在地主制到來之前,到處都是井田制這種農村公社。在井田制下,土地分成公田和私田兩部分,由農奴耕種,但土地所有權均屬最高統治者所有,實行層層分封,"田裡不鬻"。廣大農民生活在井田制公社內,互耕互助,共同構成一個經濟單位。村落與村落之間,"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即幾乎不與市場發生交換關系。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的拉動下,農民逐漸走出井田,"以粟易械器"。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市場交換關系也就在這一過程中從井田制公社之外逐漸滲入到公社內部。起初,公社成員用於與外部交換的商品主要是一些農產品和土特產品;而後,在交換的席捲下,土地逐漸捲入交換。於是,"田裡不鬻"的制度被打破,商品經濟最終摧毀了井田制公社,領主制解體,地主制確立和發展了起來。

對於地主制與商品經濟的關系,過去認為地主制是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是對立的關系。近十多年來,這一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很重要突破,人們開始辯證地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但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商品經濟是地主制經濟的重要補充形式。從上述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來看,我們認為,商品經濟應是地主制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及基礎;沒有商品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就沒有地主制。也就是說,商品經濟不是地主制經濟的重要補充形式,而是它的內在經濟成份。

唐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又一大轉折階段。國內學者更多地將其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的轉變;而國外則有不少學者認為,這個時代是中古時代的結束和近世的開端。無論如何,這一時期顯著的社會變化特徵是,原來較為穩固的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力量開始流動起來,重新組合,使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面貌。深究其根源,那就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引起了財富力量的崛起。中唐時,曾第一次出現了"至富敵至貴"(註:李冗:《獨異志》。)的說法。在政治力量對社會發展影響較大的封建時代,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變化,它表明經濟力量已從此崛起,與政治力量相抗衡,在左右著社會的發展。財富力量的崛起,勢必要求按經濟力量重新規范社會關系。於是,原有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發生改變,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門閥士族等級制崩潰而代之以新的庶族地主等級制度;土地制度從原來的立田制、抑兼並轉而"田制不立"、"不抑兼並";人們的價值取向由過去的求貴轉而求富。與此同時,封建國家的法律、政策也出現重大調整。這樣,以唐宋為中界點,整個社會呈現出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進一步瓦解著封建的生產關系,另一方面則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積累了充足的資本,准備了大量的僱傭勞動力。在此基礎上,在江南部分行業,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預示著中國社會將出現又一次更為重大的轉折和變革。

收稿日期:2000-09-18

【作 者】林文勛/楊華星
【作者簡介】林文勛(1966-),男,雲南曲靖人,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商品經濟史研究;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雲南 昆明,650091 楊華星(1975-),男,四川劍閣人,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商品經濟史研究。雲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所,雲南 昆明,650091

出處:《思想戰線》(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006

5. 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條件是什麼

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礎和條件。社會分工是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出現的,指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部門和行業的分工。隨著社會分工的產生和發展,形成了專門生產各種不同產品的生產者或經濟單位,它們之間需要互通有無,因而產生了相互交換產品的要求。
②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不同的生產者各有其獨立的經濟利益和平等的權利,必然要求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因而勞動產品就表現為商品,產品的生產和交換成為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從而導致商品經濟的產生。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這個決定性條件是伴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生而出現的。

6. 什麼是商品經濟

問題1:什麼是商品經濟?

問題2:商品經濟是什麼意思?

商品經濟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即為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當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分工為基礎、以市場交換為直接目的、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產品實現各自的多方面需要的經濟形態。

商品經濟的產生:

商品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偶然的交換;當發生了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時,商品交換逐漸擴大;後來發生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從而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商品生產的產生使商品交換經常化,進而產生了貨幣 ,出現了商品經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縫隙中生長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才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普遍的經濟形式;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一定的經濟條件為前提的:

這些經濟條件主要有:

①社會分工。人們為了獲取不同的物質資料,就要從事各種不同質的有用的具體勞動。這種不同質的有用的具體勞動 , 一旦各自 , 發展成為一個由屬、種、亞種、變種分類的多支體系,就表現為社會分工。在社會分工體系中,每個生產者固定地從事某一具體勞動,勞動具有單一性和性;各自不同的具體勞動,創造出各自不同的產品。同時,每個生產者的需求又是多樣化的。為了滿足生產者各自的需要,彼此之間用自己的產品交換對方的產品,由此就產生了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各自勞動產品的必要性。

②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於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所有者,不能無償地佔有對方的產品,彼此要取得對方的產品,必須通過等價交換,即把各自的產品作為商品來交換。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中,生產產品的勞動是私人勞動,生產的產品是私人勞動的產品。這種的互不依賴的私人勞動的產品,是作為商品互相對立的。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中,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於不同的所有者,是由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各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的性質決定的。各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各種具有經濟利益的不同經濟實體,它們之間也必須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發生商品交換關系,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經濟條件,決定了勞動產品必然成為不同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其勞動的物質承擔者,決定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必然成為不同生產者之間經濟交往關系的實現形式。

商品經濟的一般特性:

①市場性。市場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之間的經濟聯系,只能通過把它們的產品拿到市場上去交換才能得到實現;並且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只有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交換成功 ,才能取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②自發性。自發性是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相對性在市場關系中的必然表現。每個商品生產者或經濟單位根據市場需要和各自的利益,自動地地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從而使商品經濟的運行過程表現為一個由內在利益機制推動的自行運行的經濟過程。

③競爭性。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為獲取更大的利益 、爭取有利的產銷條件,必然進行市場競爭。商品價值的確定和實現過程,也就是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之間相互競爭的過程。商品經濟的市場性、自發性、競爭性,反映了商品經濟運動的方向、運動的內在動力和運動的內在機制,它們共同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7. 如何認識價值規律在私有制商品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分的分配;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閱讀全文

與怎麼認識商品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通過深圳的健康碼找到親人 瀏覽:999
政府合同工與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507
愛情不能信是怎麼回事 瀏覽:309
鄉鎮事業單位考核歸哪裡 瀏覽:556
養什麼寵物身體健康 瀏覽:180
幸福怎麼設計 瀏覽:953
為愛情什麼都幹得出來 瀏覽:111
對事業心強的女人怎麼問候早安 瀏覽:532
美女拍相片怎麼誇 瀏覽:699
婚姻里為什麼我遇事情總想逃 瀏覽:330
800米海拔適合種哪些經濟作物 瀏覽:663
分手後怎麼挽回你的愛情 瀏覽:797
美女怎麼使用胸罩 瀏覽:627
廣東琶洲經濟怎麼樣 瀏覽:321
理科女生適合學經濟學的什麼專業 瀏覽:532
怎麼樣才可以成為美女 瀏覽:84
幸福飲料是什麼 瀏覽:433
豐台區如何領取母子健康手冊 瀏覽:774
煙台有什麼美女 瀏覽:729
事業聯考考完多久出成績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