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明年經濟形勢如何看

明年經濟形勢如何看

發布時間:2023-02-04 21:19:50

㈠ IMF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會更差!原因是什麼我么該如何應對

這意味著一個重大變化,這意味著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一些限制,這必將影響經濟發展和世界貿易的發展。

關於全球經濟形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今年的增長率可能達到5.9%,與去年相比下降0.1個百分點。同時,他認為,隨著全球經濟整體下滑,明年的經濟預測可能為4.9%。這么多人都很害怕看到這樣的經濟報告。事實上,這一趨勢主要是由於去年新冠肺炎的影響,但今天全球經濟正在不斷復甦。由於僅在不同地區疫苗接種計劃的延遲,目前的經濟復甦並不十分良好。

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沖突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全球商品價格上漲、人力資源市場和進出口貿易中斷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此外,全球(尤其是美國和歐洲主要經濟體)通脹高於預期,導致融資環境緊縮。

㈡ 結合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談談如何理解」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准確判斷後的英明決策。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一味求穩,而是要在把握好度、把握好時機的前提下有所作為,推動我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具體如下:

1、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把握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經濟穩,人心穩、大局穩。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

2、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把握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導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七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3、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宏觀政策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穩增長關鍵在落實

提升各地區各部門責任感,加快構建正向激勵機制,推動中央部署落在實處。要實現經濟穩中求進,關鍵在於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有效落地。只有政策直達市場主體,激活市場活力,才能將中央的部署化為經濟發展的動能。

這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提升工作的責任感,不忘初心,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動工作。同時,要加快構建正向激勵機制,讓廣大領導幹部更有積極性、更有創造性、更有開拓精神,肯干實干,促進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

㈢ 明年經濟怎麼干這些要點明確了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系統部署了
2023年經濟工作,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明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於今年;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引更多更高質量的外資來我國投資興業;「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離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_、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上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部署進行了權威解讀。
經濟活力將加速釋放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這些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韓文秀認為,盡管今年經濟增長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項指標都較好完成,預計全年經濟總量將超過120萬億元,脫貧縣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糧食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萬億斤以上,一些面向未來的結構性指標更有突出表現。
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不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韓文秀表示,明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給經濟恢復發展帶來重大積極影響;基數效應也將對明年經濟數據形成一定支撐。
韓文秀說,從一個完整過程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將產生類似「J曲線效應」,即短期會對經濟運行造成擾動,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預計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會加快恢復,經濟活力會加速釋放。
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其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為總量要夠,結構要准。」劉國強稱。
劉國強進一步表示,"總量要夠",就是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於今年,既包括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價格維持合理彈性,不大起大落。"投向要准",就是要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劉國強表示,要繼續落實好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對一些具有明確階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時評估,可以按時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據需要延長,或者讓別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接續。
財政政策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許宏才表示,財政部門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明確傳遞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的信號,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要求,
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
。對此,韓文秀表示,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產業政策,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而對於"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韓文秀則談到,要強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遵循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律,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同時要突出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利用市場優勢來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最後他還強調,"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就是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要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特別要增加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醫療資源。
著力擴內需引外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必須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環境。」寧吉_表示,例如,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2020年至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但明顯低於疫情前2013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必須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更好地恢復發展,有針對性地增加居民各類收入。
寧吉_表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支出已佔45%左右。明年從需求側看,要大力培育發展養老、育幼、文化、旅遊、醫療、健康、教育、體育、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
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的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也著墨頗多。隆國強表示,要牢牢抓住改善營商環境這個「牛鼻子」。主動對標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性開放,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這樣才能把我國所固有的市場環境、產業環境、發展前景等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吸引更多更高質量的外資來我國投資興業。
具體而言,隆國強認為,
一是
要改善外商投資的制度環節。按照外商投資法和負面清單、鼓勵清單等要求,清理相關政策文件和法規。
二是
要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商協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和投訴機制,更加及時地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依法依規著力解決企業關心的問題。
三是
要加強外資企業金融服務,為外資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內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創造條件。
房地產不能大幅度擺動
對於近期備受關注的房地產領域,劉國強表示,從當前情況看,一些需要進一步支持的領域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房地產當前既是重點領域,也是薄弱環節,理應加大金融支持。
「房地產對居民生活和財產、宏觀經濟循環和產業鏈穩定、政府財政、金融市場的影響,都不是別的產業可以比肩的。」劉國強談到,
房地產就是支柱產業,支柱不能大幅度擺動,非保持總體穩定不可
。前期的宏觀調控已經克服了大漲的風險,現在大跌已成為主要矛盾,急需止跌。「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離,要以惠民生為落腳點,以穩市場主體為重要抓手,優化金融監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在談及金融穩定法時,劉國強表示,金融穩定法目前已進入人大立法程序,明年有望出台。這將明顯提高重大風險防控能力,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發揮重要作用。

㈣ 2022 年的經濟形勢會怎樣,展望2022 形勢政策

2022 年的經濟形勢會怎樣

原標題:年中觀察:2022 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研判

受到肺炎疫情的沖擊,國內外形勢出現新的變化,多重因素疊加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進入2022 年,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下,如何恢復經濟發展,並在中長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於我國在「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發展階段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結合2022 年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

我國經濟得到持續改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較優勢發揮作用

從公布的2022 年宏濟數據和2022 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得到持續改善,新的比較優勢凸顯,主要體現在以面。

一方面,2022 年我國經濟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2022 年隨著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國經濟得以逐季改善,全年達到2.3個百分點的正增長,經濟增長水平逐步恢復常態。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2022 年我國GDP總量超過百萬億,佔世界的17%;人均GDP達到72447元,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業增加值佔世界比例超過30%。

另一方面,2022 年我國經濟持續改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逐步形成。從2022 年公布的數據可知:

一是從增長結構來看,2022 年我國經濟增長持續改善,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從增長結構來看,2022 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7%,拉動GDP增長7.8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2%,拉動GDP增長2.4個百分點;凈出口增長19.1%,拉動GDP增長2.4個百分點。

二是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已經基本恢復到肺炎疫情發生前的經濟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強勁。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比一季度提高2.1個百分點。

三是從國內市場來看,內需強勁恢復。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5900億元,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四是從市場來看,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同時,從服務貿易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0.5%;其中服務出口增長22.8%;進口下降13.5%,服務貿易逆差下降74.7%。1—5月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3.7%;出口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8.3%;進口下降7.5%,兩年平均下降14.8%,逆差下降67.3%。

「十四五」期間和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

2022 年世界經濟處於恢復階段,世界銀行估算2022 年全球GDP增長為4個百分點,雖然世界經濟仍在恢復的過程中,但是面臨的環境會更復雜。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雖然我國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上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的肺炎疫情確診病例總數不斷攀升,對經濟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對我國的對外經濟存在極大的影響。其次,國外的不確定性對我國宏濟產生沖擊。如美國的超規模措施會帶來通貨膨脹,帶來美元的貶值,進而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對我國的匯率和價格水平產生影響,從而造成我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因此,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最關鍵的還是要靠我國國內市場。從現在的數據來看,我國投資、消費水平會進一步恢復,也預測我國2022 年經濟增長會超過8%,但是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以及2022 年的數據來看,「十四五」期間和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方面,2022 年整體投資水平雖然有所恢復,但是持續下滑的趨勢沒有得到明顯改變。一是投資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恢復。盡管2022 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投資水平仍達到增長2.9個百分點,但是和2022 年增長5.4個百分點、2022 年增長5.9個百分點相比,分別下降2.5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12.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4.4個百分點,尚未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二是投資水平增長不快。從投資來看,今年上半年投資同比增長15.4%,與2022 年的投資水平相比僅上漲1個百分點,比2022 年的4.7%和2022 年的8.7%下降了3.7個百分點和7.7個百分點。

三是投資佔比下降。如果進一步考察投資結構,資本的投資在整體投資中的佔比是持續下降的,從2022 年的64個百分點下降到2022 年55.7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也僅僅為57.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近年來一直支撐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消費水平持續下滑,而且下滑趨勢還沒有得到抑制。一是2022 年消費雖然有所恢復,但是下滑趨勢沒有改善。2022 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消費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與2022 年的8%與2022 年的9%相比,下降近12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2022 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3%,兩年平均增速為4.4%;但是從單月來看,6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4.9%,比2022 年的8個百分點,2022 年的9個百分點都低。

二是我國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相比同期水平,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從宏觀層面的消費率來看,2022 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但是我國宏觀層面的居民消費率還只有38.8個百分點,比美國同水平的60.5、日本的53.9和的51.8都低;從微觀層面的居民消費率(人均消費占人均收入之比)來看,我國2022 年的居民消費率為67.4%,低於美國同期的87%、日本的79.2%。2022 年受到疫情影響,我國居民消費率下降到65.8%,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到65%。特別值得 的是,從2013年到2022 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從71%下降到65.8%,今年上半年下降到65%,城鎮居民的消費率是從69.85%下降到61.6%,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到60.4%。

三是我國消費存在結構性問題。首先,我國服務性消費存在不足,導致恩格爾系數上升。受到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服務消費下降,2022 年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9037元,比上年下降8.6%,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2.6%。恩格爾系數在疫情後出現上升,2022 年一季度上升到33.22%,其中城鎮32%,農村35.9%。其次,消費水平存在地區不平衡和城鄉差距。同時,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始終是農村居民的2倍以上。最後,雖然我國進出口旺盛,但是我國高端製造業供給還存在一定不足,較依賴進口。2022 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創歷史新高。但是,我國核心技術產品還需依賴進口,2022 年我國晶元自給率僅為30%左右,自給率不足。

影響我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原因

我國內需存在的問題和高端供給不足的問題造成了我國內生動力不足,除肺炎疫情影響外,還存在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綜合考慮。

之一,投資水平中民營經濟的投資增長速度不快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經濟的不確定性對今年的投資提出了挑戰。

一是我國出現投資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國民營投資水平增長不快,而且資本在投資中的佔比下降。今年上半年投資雖然同比增長15.4個百分點,但是和2022 年同期比較是下降的。進一步考察資本的投資佔比,今年上半年雖然有所增長,但是也僅為57.8%。投資動力不足仍然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重要因素。

二是經濟的不確定性對今年的投資水平產生了不確定影響。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今年開始的工業生產者出產價格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過快也對投資的增長產生了抑用。今年上半年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上漲5.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7.1%,6月份PPI同比上漲8.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3.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的上漲過快,對企業成本推升造成企業投資下降。

第二,我國消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問題。這包括收入佔GDP比重不高、居民收入增長不快、居民收入結構存在問題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問題。

一是我國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不高,而且近幾年還出現了下降。決定居民消費水平的是居民收入水平,2022 年我國GDP超過100萬億元,人均GDP達到72447元,但是我國GDP中居民的收入份額並不高,一直徘徊在40%—50%左右,2003年佔比達47%左右,到2011年反而下降到41%,黨的以來這個比重慢慢回升,到2022 年達到44.6%。特別值得 的是從2022 年開始我國居民收入佔GDP的份額不是上升,而是下降的趨勢,從2022 年的44.6%,下降到2022 年的43.4%,2022 年的43.4%,2022 年有所上升但是也僅為44.4%。這個佔比和發達比較仍然存在巨大差異:例如美國2008年總量GDP是14.39萬億美元,而可支配收入為10.64萬億美元,佔比超過70%,事實上美國1990—2008年期間的收入佔GDP的比率平均達到84%。

二是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存在問題。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長不快,特別是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不快。從最近幾年來看:2022 年我國居民實際收入增長5.8%,沒有達到GDP增長6.1%的速度;2022 年我國居民實際收入增長2.1個百分點,低於2022 年實際GDP的增長速度;2022 年之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長13.7%,低於GDP的增長,如果按照兩年平均計算,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5%,也低於GDP增長。特別是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2022 年一季度增長12.3%,低於GDP增長1.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12個百分點,也低於GDP的增長。另一方面,工資性收入增長不快是居民收入,特別是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不快的重要原因。我國居民收入結構中工資性收入一直占重要部分,2022 年佔比56%,但是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速度要低於居民收入和名義GDP的增長速度。在2022 年名義GDP增長10%左右,名義收入增長8.9%,而工資增長8.6%。2022 年,城鎮居民工資收入佔比達到60%。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速度比居民收入和名義GDP的增長要低。在2022 年名義GDP增長7.8%左右,名義收入增長8.9%,而城鎮工資增長7.5%,這也是近幾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不快的根本原因。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收入增長中工資收入增長12.41%,低於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特別是城鎮居民工資收入增長10%,比居民收入增長更低。

三是我國居民收入存在結構性問題,我國居民的收入結構中財產性收入佔比不高,特別是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佔比更低。在我國居民收入結構中,財產性收入佔比一直不高,2022 年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10.1個百分點,比2022 年下降12.9%,財產性收入佔比有所上升,也只有8.5個百分點。進一步分析,在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佔比僅僅是2.3%,2022 年有所提高,也僅為2.4%左右,2022 年上半年也只有2.88個百分點。與的20%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這就直接導致我國居民收入增長不快,不能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同步。

四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在近幾年出現加劇,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GINI系數,從2003年的0.479上升到2009年0.490,之後從2009年開始下降,到2022 年下降到0.462,但是近幾年又開始上升,2022 年上升到0.474。近幾年的居民收入數據中,中位數收入增長低於居民收入增長的平均水平,這不僅不利於中低收入群體的擴大,也不利於消費的持續擴大。2022 年居民中位數收入增長3.8個百分點,低於居民平均增長4.7個百分點。在今年上半年的居民收入數據中,中位數的收入增長11.6%,低於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長速度。

第三,我業結構中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下降過快。從2012年至2022 年,第二產業國內生產總值佔比從45.4%下降至37.8%,就業人口比例從30%下降到28%,已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去工業化」的跡象。一方面,我國「去工業化」顯得過早。經驗表明,發達開始「去工業化」時,其人均收入已經達到1萬美元左右(按1990年價格計算),而2012年我國已進入「去工業化」時人均GDP摺合僅6100美元。另一方面,我國「去工業化」顯得過快。近年來第二產業在GDP佔比平均每年下降近1個百分點,對比美國近四十年的去工業化進程,平均每年下降不超過0.5%,我國「去工業化」下降較快。2022 年一季度進一步下降到37.15%,今年上半年有所增長38.9%,而我國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之比在0.8左右(2022 年是0.76)。

針對我國經濟增長出現的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國經濟需要採取的對策建議

之一,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研究與試驗發展(RD)的持續增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很重要。

一是「十四五」期間以及到2035年期間經濟增長要在合適區間。2022 年我國人均GDP為72447元,約合1.05萬美元,是美國的17%左右,總量GDP是美國的70%。如果按照較低水平的現代化,2035年人均GDP是美國25%,每年增長要比美國快2.4個百分點;如果按照高水平的現代化,2035年人均達到美國的37%,每年增長要比美國快5.2個百分點,這樣2035年達到美國的1.5倍。因此經濟增長非常重要。

二是持續RD的持續增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要貫徹發展理念,把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之一動力。加大基礎科研的支持力度,我國的基礎科研水平佔比一直不高,只有不斷加強基礎科研的投入,才能在「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生產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鼓勵、企業和高等學校持續增加研發投入。

三是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的合理規模。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持續調整,雖然第二產業佔比不斷下降仍是未來趨勢,但要注重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合理規模,穩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揮我業結構的優勢,不斷挖掘我業結構的潛力。一方面,發揮我業結構完整的優勢,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另一方面,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一直低於我國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我國第三產業佔比越來越大的趨勢下,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是未來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本任務。

四是發揮我國已有的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不僅可以解決疫情常態化下經濟恢復的問題,而且可以很好地推進我業轉型升級。5G、人工智慧新一代 技術是促進我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利用新一代 技術可以解決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包括供給和需求的問題,同時可以使勞動者的工作方式更加靈活。促進5G、人工智慧新一代 技術發展,可以吸引廣大的民營企業參與,解決我國投資增長不快的問題。

第二,強化居民收入增長,提高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從而根本解決我國消費增長問題。一是強化居民收入增長指標。黨的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但是這一任務的真正實現也不是很容易的。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居民收入特別是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一直比GDP的增長速度低。

二是從層面提出居民收入的倍增計劃。發達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僅提出了收入增長計劃,還提出了收入增長要比GDP增長快,甚至是GDP兩倍的收入倍增計劃。如美國在1990年到2008年期間,GDP增長了2.8%,居民收入增長達到5.35%,收入增長基本達到GDP的兩倍。

三是改善居民的收入結構,提升財產性收入增長和佔比,是解決我國居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這就需要我國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保證居民能夠通過資本市場增加財產性收入。大力鼓勵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合理引導居民配置財富資產。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對於財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我國財富管理遠遠沒有達到居民的需求。進一步加快農村土地制度,讓農民通過農用地、宅以及各類農產品的流動收入。

第三,財政完善稅收體系,大力落實減稅措施,完善保障體系,加強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一是財政方面要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赤字率的合適規模,同時地方專項債的規模來解決地方財力不足的問題,減輕地方財政壓力。一方面,需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與落實。在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中,我國財政收入117116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稅收收入100461億元,同比增長22.5%,遠高於GDP的增長,也高於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降稅降費的力度。另一方面,要保證地方財力,加大地方專項債規模,減輕地方財政壓力。

二是完善稅收體系,落實減稅措施是保證我國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大力降低企業相關稅收,提高企業利潤,從而提升居民工資性收入。在今年上半年財政數據中,企業所得稅27515億元,同比增長17.7%,35240億元,同比增長22.5%,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的減度。個人所得稅是改善當前居民收入增長不快的重要措施。今年上半年個人所得稅7222億元,同比增長24.9%,是所有稅收中增長最快的,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層級較多,更高稅率達到45%,建議進行調整。

三是加大衛生健康、城鄉社區建設、保障和就業領域的支出。2022 年在衛生健康領域、保障和就業領域投入增長分別是15.2%與10.9%,明顯高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但是在城鄉社區支出中同比下降20%。2022 年社區在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繼續加大城鄉社區的建設投入。

四是完善體系,促進相關產業包括健康產業升級,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多層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從到省、市、縣、鄉(鎮)、村(社區)完整的基礎設施,可通過市場機制吸引資本投入,解決投資增長緩慢的問題。2022 年,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僅有0.9%,如果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顯劇拉動投資增長。

第四,貨幣要 新技術對就業和收入分配的影響。新技術、人工智慧的採用對經濟增長有幫助,但是要 新技術對就業的影響。人工智慧的引入會影響傳統經濟學的規律,如按照傳統的奧肯法則, 就業和 經濟增長是一致的,但是人工智慧的引入會改變這個規則,因此未來貨幣的目標要更加 失業。否則,一方面會影響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會影響「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2035年遠景目標之一,也會影響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第五,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補全我國營商環境地區差異短板。我國營商環境持續得到改善,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2 》中,我國營商環境排名第31位,與2022 年相比有明顯提升,但是我國GDP的總量排名,與我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對外直接投資ODI在世界的排名還不相適應,仍有提升的空間。同時,我國營商環境的地區差異還很大,根據21世紀研究報告,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較前的深圳、上海、和廣州是排名較低地區評分的2倍多。因此,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仍然是提升投資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六,要充分認識對外的重要性,持續擴大,探討更加積極、多元化的化戰略。一方面,構建更高水平的格局。經過以來40多年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已逐漸嵌入產業鏈分工體系中,進出口對經濟增長有一定影響,為我國經濟帶來市場的同時也對我國技術進步產生影響。中國對外企業涉及約2億人的就業,約相當於勞動力總數的三分之一。雖然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與貿易保護疊加,但是要堅持更加積極的戰略,拓展多元化的市場。要逐步對傳統循環的依賴,「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機遇,通過與沿線或地區的深入合作,共同建設貿易往來、產業協作和共同發展的,有助於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循環體系。另一方面,加快自貿區和貿易港建設。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是 國內雙循環的重要,推進上海、廣東、天津等自由貿易試驗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和發展,有助於加速形成新型的循環。

第七,在新發展格局中要更加 系統性風險。一是資本市場要持續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相應資本控制措施來應對資本流動所產生的市場波動。二是的不確定性造成匯率波動,匯率波動對經濟造成影響,2022 年匯率升值6.47%,今年匯率已經升值2.4%,建議資本控制措施來防範熱錢的流動。三是金融市場要切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的成果,防範金融風險擴散到我國,同時防範國內金融風險。四是要防範債務風險。近年來,財政支出中債務利息支出佔比不斷加大,對地方財政產生壓力。今年上半年債務付息支出4008億元,同比增長14.5%,高於全國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4.5%),遠高於其他類型的財政支出,利息占支出4.24個百分點,而且這個佔比在近幾年呈現上升趨勢。

(龔六堂, 為大學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大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王鉉

以上就是與2022 年的經濟形勢會怎樣相關內容,是關於居民收入的分享。看完展望2022 形勢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㈤ 明年的經濟形勢怎麼樣

明年的經濟狀況,大概率應該是繼續「不溫不火」,能有小的增長率。

㈥ 如何看待我國2021年的經濟形勢狀況

展望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經貿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大,國內經濟循環面臨多重堵點,重大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持續釋放的改革開放紅利,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工具,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國內風險挑戰交織疊加

內需不足導致供需兩端溫差。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恢復緩慢、投資需求內生動力不足,需求勢能減弱可能進一步向生產端傳導,制約經濟反彈高度,成為經濟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2020年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8.2%,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終端需求不振、產品銷售不旺的問題。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給恢復難以長期持續,企業前期訂單耗盡後停產減產的可能性較大,需謹防供給需求「雙萎縮」風險。

基層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受疫情沖擊、經濟減速、企業效益不佳以及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放緩。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剛性支出仍在增長,部分基層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已經出現壓力。

此外,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4.6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1.9%。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攀升,化債支出和利息支出壓力加大,地方財政收支平衡難度進一步增加。

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忽視。2020年前三季度,廣義貨幣增速高出GDP名義增速9.5個百分點,總體杠桿率和分部門杠桿率出現反彈,金融機構壞賬風險需高度重視。

中小銀行風險加速積聚,城商行、農商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承壓更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大型商業銀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業主營業務下滑、收入回款變差,財務費用上升,導致現金凈流入縮減,償債資金來源減少,企業債違約風險將有所上升。

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基礎扎實鞏固

超大規模市場加速釋放新優勢。隨著相對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正在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逐步形成對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力支撐。

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不僅包含勞動力、消費、產業、創新、金融、物流、房地產等各領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場、服務市場以及要素市場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壯年人口數量優勢、強大消費市場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優勢等將加速我國經濟復甦進程,為疫情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激發新活力。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擴大開放,我國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

「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政府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創新創業蓬勃發展。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顯著提升,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具投資價值國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將在更廣范圍、更大深度、更寬領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我國仍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縮短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開放。

積極搭建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博會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台。改革開放紅利充分釋放將創造經濟發展強勁動能。

宏觀調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間。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產業政策等多角度為防控疫情、恢復經濟做出科學判斷、精準調度。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系,為後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不同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超規模量化寬松政策。

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相對溫和,仍有進一步降准、減息政策空間,赤字率等財政主要指標明顯低於同期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債余額佔GDP比重處於合理區間。

未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總量與結構上對穩定經濟基本盤仍然具有較大調控操作餘地。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綜合協調性將進一步加強,在抵抗疫情沖擊、穩定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轉型、增強發展動力的過程中,實現宏觀調控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平衡協調聯動。



㈦ 世界銀行警告明年全球經濟衰退,目前全球經濟形勢如何

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整體向下的。從當前的經濟形勢上來看,近幾年由於疫情的到來,使得全球經濟形勢受到了重大的打擊。在疫情爆發的那幾年中,許多國家它的經濟增長都是呈現出負數的,可以看出疫情對於經濟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從大的國際形勢上來看,是全球的經濟形勢不斷的在向下走。這也能夠從當前的經濟增長上面就能夠看得出來,出現了非常多的破產現象。

㈧ 專家預計明年GDP增速有望超5%!現在的GDP水平如何

國內前三季度GDP增速為3%,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經濟發展將成為重中之重。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或將出台各類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拉動內需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只有踏實賺錢、合理消費,就已經是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了。

閱讀全文

與明年經濟形勢如何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政府合同工與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507
愛情不能信是怎麼回事 瀏覽:309
鄉鎮事業單位考核歸哪裡 瀏覽:556
養什麼寵物身體健康 瀏覽:180
幸福怎麼設計 瀏覽:953
為愛情什麼都幹得出來 瀏覽:111
對事業心強的女人怎麼問候早安 瀏覽:532
美女拍相片怎麼誇 瀏覽:699
婚姻里為什麼我遇事情總想逃 瀏覽:330
800米海拔適合種哪些經濟作物 瀏覽:663
分手後怎麼挽回你的愛情 瀏覽:797
美女怎麼使用胸罩 瀏覽:627
廣東琶洲經濟怎麼樣 瀏覽:321
理科女生適合學經濟學的什麼專業 瀏覽:532
怎麼樣才可以成為美女 瀏覽:84
幸福飲料是什麼 瀏覽:433
豐台區如何領取母子健康手冊 瀏覽:774
煙台有什麼美女 瀏覽:729
事業聯考考完多久出成績 瀏覽:159
職業技術學院事業編怎麼改革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