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濕地的經濟效益
濕地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濕地所產生的效益在所有自然生態中是最高的,主要有以下三類。濕地的生態效益維持生物多樣性。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賴濕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動植物極為豐富。全球超過40%的動植物依賴濕地生存,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種;許多瀕危鳥類、遷徙候鳥都在濕地中棲息和繁殖。我國4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約有1/2生活在濕地。同時,濕地還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對維持野生物種種群的存續,篩選和改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濕地在控制洪水,調節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顯著,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沿海許多濕地抵禦波浪和海潮的沖擊,減緩和防止了風浪對海岸的侵蝕。此外,由於濕地的蒸發作用,在其附近形成降雨,使區域氣候條件改善,具有調節區域氣候的作用。提供水資源。水資源在人類文明史中被稱為「生命之源」,專家特別指出,在考慮淡水資源的問題時,許多人都忽視了淡水濕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濕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濾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並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水源。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全球環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特別是淡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嚴重威脅和制約著人類涉水的發展。目前全球有11億人不能獲取安全的淡水,17億人生活在缺水地區,21億多人的生活用水沒有安全的處理設施。為此,聯合國決定將2003年定為「國際淡水年」,《濕地公約》第八次締約國大會於去年11月18日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召開,會上把2003年2月2日的第七個「世界濕地日」的主題定為「沒有濕地就沒有水」。降解污染物。隨著工農業生產和人類其他活動以及徑流等自然過程帶來的農葯、工業污染物、有毒物進入濕地,濕地的生物和化學過程可是有毒物質降解和轉化,從而使當地和下游區域的環境免受污染。濕地的經濟效益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濕地中有著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蓮、藕、菱、芡及淺海水域的魚、蝦、貝、藻類等是富有營養的副食品;有的濕地動植物還可入葯;許多動植物還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比如蘆葦就是重要的造紙原料;因此,濕地動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推動加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提供城鄉水資源。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態要素,濕地是人類發展工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國眾多的沼澤、河流、湖泊和水庫在輸水、蓄水、和供水方面發揮著巨大效益。提供礦物資源。濕地中有多種礦砂和鹽類資源。鹽湖中,不僅富含大量的食鹽、芒硝、天然鹼、石膏等普通鹽類,而且還富集著硼、鋰等多種稀有元素。提供能源和水運。濕地能夠提供多種能源,我國水能蘊藏量佔世界第一位,沿海多河口港灣,蘊藏著大量的潮汐能;從濕地中直接採挖的泥碳可用於燃燒,濕地中的林草可作為薪材,這些是濕地周邊農村重要的生活能源;濕地還有著重要的水運價值,沿海沿江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惠於此。濕地的社會效益觀光旅遊。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濱海的沙灘,海水是重要的旅遊資源,還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壯觀秀麗而被辟為旅遊和療養勝地。這些濕地不僅可以直接創造經濟價值,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體,在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科學研究價值。濕地的生態系統、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瀕危的物種殘存等,在科學研究中都有極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們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一些濕地中保留著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演變、古地理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綜合價值。據美國科學家研究,每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可創造價值達4000美元至14000美元以上,分別是熱帶雨林和農田系統的2-7倍和45-160倍,據國際最新的研究結果,全球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環境服務功能約為33.3萬億美元,約等於全球GNP的1.8倍;其中,濕地生態系統提供的環境服務功能相當於4.9萬美元,約佔全部生態系統價值的14.7%。
㈡ 濕潤什麼意思
濕潤(shī rùn),一般是指對地球表面生物環境感受如土壤、空氣等含有水分程度不同的一種定性描述。它是反應生物環境和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指標。在地理涫方面,主要指氣候的干濕狀態和地球環境的水分含量狀態。
丁玲《田家沖》:「有些田放了水,靜靜的流著,有些剛剛耕過,翻著,排著濕潤的土塊。」
(2)濕經濟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近義詞
(1)潮濕(cháo shī)含有比正常狀態下較多的水分。
(2)潤濕(rùn shī),即浸潤。浸潤或不浸潤是兩種互斥的物理現象。如果液體對固體浸潤,同時固體內部存在毛細管,那麼因為毛細作用,液體會滲透到固體的內部。
2、反義詞
乾旱是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乾旱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它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仍然比比皆是。